自序
自閉症患者,又被稱為「星兒」,在許多人眼中就像是處在自己的世界,不擅長與外界溝通;但是對其家長而言,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只要用心就能發現他們的可愛,不用透過言語也能感受他們內在的美好,因為,他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根據資料顯示,「自閉症」(星兒)為李歐˙肯那(Leo Kanner)於西元一九四三年率先提出,通常發病於三歲以前,最大的特徵在於社交互動及溝通上有著相當顯著不同,可能對人視而不見,或與人接觸時顯得情感淡漠。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通常有固著的行為表現,比較常看到的是反覆性、機械式的玩耍方式,對於日常生活的某些細節會有固定的儀式,如一定要睡固定的位置、出門要走固定的路線、坐固定的位置吃飯、在固定的時間看固定的電視節目……等等,有時還會重複且固定的問家長問題,喜歡掂腳尖走路或喜歡轉圈圈。
自閉症對孩子的影響層面甚廣,範圍包括社交、語言、認知和情緒發展等等,不一而足。雖然自閉症的孩子可能伴隨智能發展的障礙,並不代表一定「智能不足」。根據統計,大約百分之七十屬於智能不足,百分之三十屬於輕度智能不足,百分之四十屬於中重度以下智能不足。調查顯示,各個社經地位皆能發現罹患自閉症的孩童,通常男生比女生發生的機率多三至四倍。
換言之,自閉症孩子雖無法發展正常的社會關係或溝通表達模式,但部分孩童仍具有正常的智力,只是主要在於社會性互動的困難,使得與他人溝通有障礙。
依據人類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指出,人際溝通是個體生存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素,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需運用到,其中又以語言最為重要,畢竟它是人類在溝通時所使用到最便利的工具。然而,一般人的溝通行為對於發展遲緩的孩童而言,卻是一種極具難度的障礙,過去曾有許多早療團隊的專業人員創建過不少改善溝通能力的方案,例如透過打字溝通互動,儘管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這類方式褒貶不一,但仍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溝通互動方式。
本書收錄星媽黃芷賢帶領孩子學習打字的經驗分享、星兒舶邑的打字創作作品以及打字溝通紀錄,同時介紹自閉兒與家長可能的溝通方式,希望家長能從中獲取值得參考的資訊,作為星兒表達的一種可能方式。
台灣也思服務學習協會致力於協助社會退縮者找回學習的可能,作為邁向生涯的一種途徑。本書提到的打字溝通僅是其中一種參考選擇,建議家長仍需自行挑選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工具。
社團法人台灣也思服務學習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