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童年母愛缺欠:長大後的妳,如何療癒對愛的匱乏,健全心中缺損的母親角色

童年母愛缺欠:長大後的妳,如何療癒對愛的匱乏,健全心中缺損的母親角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13275
凱莉.麥克丹尼爾
非語
橡實文化
2023年8月0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313275
  • 叢書系列:藍光
  • 規格:平裝 / 316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藍光


  • 心理勵志 > 心理諮商/治療











    她不是不愛妳,只是不知道如何當母親

    她如何造就了現在的妳?妳要如何造就未來更好的自己?



      ★Amazon暢銷書籍,1500則讀者留言熱烈回應

      ★開創「母愛飢渴」(Mother Hunger)議題的經典著作

      ★首倡母愛三元素:養育、保護、指引

      ★終止代間複製,給未來媽媽的心靈先修課



      寶寶需要母愛,就像植物需要水

      當母親沒有給予我們所需的愛

      我們只好用其他的方法來填滿這份原始需求



      妳有以下的狀況嗎?

      ?總期待從伴侶身上獲得無條件的愛與安撫?

      ?總是在關係中過度付出照顧?

      ?常用兇悍的自我防衛,提醒他人自己不好惹?

      ?不斷拿自己與其他女性比較,很難與女性建立真摯情誼?

      ?過度表現,渴望得到小時候欠缺的母親關注與認可?

      ?對食物、糖、酒精、藥物、性愛有成癮現象?



      「母愛飢渴」是作者獨創的詞彙,指涉一種心靈上的創傷,源自於童年早期,母親不當的養育、保護、或指引所形成的心靈缺口。它可能在嬰兒時期或語言形成之前便開始了,影響著一個人未來如何感受愛。



      我們背負著母親的期望長大,許多人不知不覺承襲母親匱乏的心理狀態,而創造出反映母親而非自己價值觀的人生。透過書中的練習,我們可以看清並接納自己的童年,重新看待自己錯過的養育、保護與指引,對人生再次感到豐足。



      本書匯總心理學與大腦神經研究結果,審視童年依附及其持久的影響,幫助我們療癒與超越自己的過去,突破自我貶抑毀滅的循環,去除因缺乏母愛而帶來的羞恥感、自我否定,並提供了一條療癒的路徑。



      【成長必需的母愛三元素】



      1養育:

      養育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告訴新生兒:「我愛你而且我在這裡。」

      當母親養育不當,孩子會產生內隱的信念:「沒有人想要我。」

      兩歲半前,至關重要,養育包括:觸碰、擁抱、餵食、安撫、梳理、回應。



      2保護:

      如果沒有母親的保護,寶寶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錯失「安全感」。

      欠缺保護的孩子易呈現: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焦慮、過度需要取悅。

      三歲前,是安全型依附關係的養成期,寶寶特別需要善解人意的照顧。



      3指引:

      沒有適當的指引,女兒們只能任由社會文化建構其女性氣質與自我價值感。

      母親可能因與女兒爭奪伴侶的關注、自身未療癒的課題,無法給出愛的指引。

      有些母親甚至可能重男輕女,促使女孩追尋錯誤的自我形象與未來發展。



    專業推薦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林世媛╱諮商心理師

      張家齊╱臨床心理師

      許妮婷╱諮商心理師

      許嬰寧╱諮商心理師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推薦



      「在我的實務工作上,見過不少在和母親的互動中感到困惑無助的案主。相信此書的描繪與指引,會對有類似經驗的人帶來幫助!」??? ────林世媛,諮商心理師、《當我開始成為母親:心理師媽咪的腹內話》作者



      「這本書是必讀之作。凱莉.麥克丹尼爾巧妙地引導讀者穿越微妙且往往危險的依附創傷領域。麥克丹尼爾沒有暗示任何父母的責備或羞恥感,她慈悲地為這個時常被忽略的主題提供亟需的資訊。」────布莉特.法蘭克(Britt Frank),身體經驗創傷療法認證執行師



      「當女性無法從母親那裡找到自己需要的安全、連繫、或無條件的愛時,她們往往感到心碎或受到無可彌補的傷害。凱莉解釋了典型的創傷重現導致低自尊、包括愛和性的上癮問題,以及因為這個主要的依附課題而發生的持續傷害。」────卡洛.尤爾根森.席茨(Carol Juergensen Sheets),執業臨床社工



      「憑藉三十多年的女權主義研究,加上數十年治療女性依附創傷的經驗,麥克丹尼爾具有撰寫本書的獨特資格。《童年母愛缺欠》詳盡周全、清楚易懂、滿懷深度的慈悲,它是一封情書,寫給期待找到回家之路的女性。」────亞歷珊卓.凱特哈基斯(Alexandra Katehakis),《性愛成癮對失調的影響》(Sex Addiction as Affect Dysregulation)作者



      「我讀了《童年母愛缺欠》,彷彿它是神聖的經文────每一個字詞都揭示並闡明我知道內心最深處存在但卻無法命名的本質。凱莉轉譯了母女之間最明顯、最有力、最影響深遠的印記,有力量及時治癒我們,同時也為在我們之前和之後來到人世間的人們提供療癒。」────南希.萊文(Nancy Levin),《設置界線將使你自由》(Setting Boundaries Will Set You Free)作者



      「凱莉優雅清明地引導讀者覺知到養育、保護、指引在我們的發育過程中起到的巨大影響,而且在那些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她滿懷慈悲地看待我們尋求替代品的行為。凱莉嫻熟地概述了療癒的步驟,邀請讀者進入成長和希望。這本書是強而有力的資源啊!」────珍娜.李默斯馬(Jenna Riemersma),「亞特蘭大關係療癒中心」(The Atlanta Center for Relational Healing)創辦人兼臨床主任



      「凱莉的《童年母愛缺欠》將會讓全世界鬆一口氣,因為世界各地的女兒們終於有言語可以描述困擾她們的人生和關係的心痛失落。所有母親在努力做好為母育兒的工作時都面臨難以置信的挑戰,而《童年母愛缺欠》帶著慈悲的理解面對這件事,它提供一把亟需的鑰匙,解答母愛缺失可能造成的隱性衝擊,並指出通向療癒和完整圓滿的道路。」────蜜雪兒.梅斯(Michelle Mays) ,執業心理諮商師


     





    推薦序:每個人都渴望著母親的愛

    作者序:儘早解救母愛飢渴的自己



    第1章 為「母愛飢渴」命名

    第2章 依附理論與母愛飢渴

    第3章 母愛的三個基本元素:(一)養育

    第4章 替代的安慰

    第5章 母愛飢渴的文化成因

    第6章 母愛的三個基本元素:(二)保護

    第7章 母愛的三個基本元素:(三)指引

    第8章 三級母愛飢渴

    第9章 療癒母愛飢渴

    第10章 帶著母愛飢渴為母育兒



    結語



    ?





    推薦序



    每個人都渴望著母親的愛




      母親在我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當時我還是佛蒙特州境內一所小型文理學院的新生。十年後,我寫了一封信給她,這是每年她逝世週年紀念當天,我都會做的事。「親愛的媽,」我寫道,「您已經去世十年了。」這時的我已然泣不成聲,溫暖而晶瑩的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這封信會跟其他的信不一樣,」我寫道,「事情再也不一樣了。我花了十年才終於開始關心自己。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多麼討厭自己。我多麼害怕自己。去年一直是非常艱辛又極其美好的療癒。我現在獨自一人,孑然一身。不再有酒精,不再有男友,不再自我毀滅,不再躲避所有的痛苦。只有我,在這裡,一個人。我還是非常想念您。十年感覺好像一輩子。我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女孩……有媽媽的那個女孩。」



      「可是我再也不想要這個樣子了。對您的過世念念不忘。我不希望我的一輩子都跟您有關。我很感恩,非常感恩,因為這次失去,我才變成現在的我,但是我再也不想要一輩子都繞著這件事打轉。」



      「我再也不想要很糟糕地對待自己。我不想要躲藏。我再也不想要感到絕望或寂寞或仇恨。我想要大步向前。我想要逃避所有這些失落的沉重負擔。我想要把那一切扔掉,就像夏天時身上穿著的外套一樣。我厭倦了這一切。我想要只做我自己。為此,我必須讓您離開。」



      「何況我認為,也許,只是也許,因為讓您離開,因為不是設法緊緊抓住您,我可以很平靜。媽,我一直不平靜啊。近十年來,我一直很痛苦。太難了。我再也不想要那樣了。可是媽,我也需要您放開我。」



      「親愛的,您唯一的女兒,克萊兒。」



      在她去世差不多二十五年後,現在的我還很難重讀這封信。我心碎,為撰寫這封信的時候那個年輕的我心碎。我也為母親心碎,她絕不會希望我感到如此痛苦。



      寫了那封信三年後,我生下了我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女兒。而且在女兒出生後的最初幾週和幾個月,我坐在育嬰室裡,抱著她流淚。婆婆擔心我得了產後憂鬱症。她說,她不記得她在孩子出生時有哭得那麼凶。



      但那不是產後憂鬱,那是我意識到我沒有讓我母親離開,意識到我永遠不會那麼做,而且意識到我不必那麼做。把女兒抱在懷裡,我知道,我之所以如此想念母親是因為,在育嬰室裡和我自己的女兒在一起,我正在經歷同樣的事:那份原始的母女關係。我意識到這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愛和連繫,只要是女人,都無法否認它的存在或沒有它。



      十多年來,我一直是專門研究悲慟的治療師。我曾經與可能幾百位甚至幾千位女性坐在一起,陪著她們處理失去母親的經驗。伴隨母親缺席而來的深邃情緒頻頻令我驚嘆。無論是跟我一樣因為母親去世而失去母親的女子,還是因為各式各樣的被遺棄而失去母親的女性,那都會是一個女人終生難忘的體驗。



      凱莉.麥克丹尼爾第一次告訴我她的書名叫做《童年母愛缺欠》時,我立馬知道這會是改變讀者人生的著作。雖然有許多談論失落的書籍,尤其是某些談論失去母親的著作,但是沒有一本曾經如此簡潔地闡述了這番體驗:渴求母親意謂著什麼。



      在作為治療師的工作中,我見過許多失去母親的版本。我見過剛剛失去母親的女性以及幾十年前失去母親的女性。我見過因癌症、自殺、謀殺、事故、疾病而失去母親的女性。我也見過仍然有母親但卻因為遺棄、上癮、記憶障礙、精神疾病等等而失去母親的女性。有些失落比其他失落造成更大的創傷,但是伴隨這類失落而來的渴望體驗卻相同。這些女性攜帶的「母愛飢渴」(Mother Hunger)以獨特而持久的方式塑造了她們每一個人的樣子──凱莉在這本非常勇敢的著作中闡述了所有這一切。



      但是在我看來,凱莉在《童年母愛缺欠》中完成的最重要事情是,證實失去母親的體驗確實存在。我從個案那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很難相信我還在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正如凱莉所闡釋的,期盼母親的體驗對女性的影響如此之深,深到不僅貫串女性的一生,甚至代代相傳。《童年母愛缺欠》不僅證實了這份巨大的影響,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治癒的解決方案和途徑,在未來幾年必會帶來漣漪效應。



      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原諒自己因為母親去世而大受影響,但是對於許多女性而言,擺脫失去母親的痛苦非但難以描述而且得來不易。凱莉的著作將會永遠改變這點。知道《童年母愛缺欠》在人世間曝光了,等待著最需要它的女性找到它,這使我的心放鬆下來,讓我生出希望,認為痊癒是有可能的。



      假使今天要再寫一封信給我母親,我會告訴她,好多年以前,我並沒有放下她,我會告訴她,我絕不會停止愛她,然而我已經找到了在人生中平靜的方法。我希望所有讀過這本書的讀者也都跟我一樣。


    ──克萊兒.畢德威爾.史密斯(Claire Bidwell Smith)

    執業臨床心理諮商師(LCPC)

    《當焦慮來臨時:走出喪慟的情緒,踏上療癒之路》(Anxiety: The Missing Stage of Grief)作者




    其 他 著 作
    1. 童年母愛缺欠:長大後的妳,如何療癒對愛的匱乏,健全心中缺損的母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