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一起泡足湯吧!最解憂的療癒通用設計

一起泡足湯吧!最解憂的療癒通用設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54618
台灣衛浴文化協會
風和文創
2023年10月11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9754618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3 x 1.3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其他主題











    一起泡好湯,也來一起設計好足湯

    ? 社區湯、休閒湯、住宅湯、樂齡湯

    一起開『撩』吧!



      一段療癒旅行從足浴開始說起,

      從日本嵐山車站、SHARE金澤到北投衛戍醫院,一路感受足浴新樂趣!

      發現台灣也有特色好足湯,然後,一起來玩設計吧。



      我們都是隱形孤鳥,不用等年老,還是會有感孤單寂寞冷。

      遠離世紀孤獨,只需足浴那麼簡單!




      跟著跨設計、醫學、建築、生活領域職人,學會用足湯啟動3段式療癒。忘憂、設計、氛圍,3段過程、3段療效,心靈、健康、養生多管齊下,和孤寂保持距離。



      或許在15分鐘的足浴泡腳過程,因為身體夠ㄙㄤ,釋放日積月累的壓力。



      或許在15分鐘內的沉浸體驗,感受設計的情境、鳥語花香,因為心情夠ㄙㄤ,才能認識新朋友、與你想親近的他有更近距離心靈接觸。



      設計什麼好呢?用湯設計滿足全齡需求!

      最解憂的療癒通用設計。




      享受體驗足湯樂趣之前,不可不知湯浴規劃大小事。一個尺寸錯誤、燈光換錯流明,都會讓足湯氛圍失色,自然勾不起美好回憶。每種湯浴規劃須知大不同,自家湯浴設計必看,養生文化村也要看,商業湯浴更要看:



      ◇?? ?湯不是用人多換熱鬧,想要快速社交交朋友,4到6人小群湯最有效。

      ◇?? ?觀光休閒湯求的是情緒要桑∼∼氣氛要夯∼∼

      ◇?? ?養生樂齡足湯不一樣,提供照護族群尺度安全、生理安全。

      ◇?? ?住宅、社區公設也能有足湯,情境式沉浸設計,開催最佳身心。

      ◇?? ?別讓泡足湯變成團體洗腳水,單循環動線設計。

      ◇?? ?獨門社區足湯模擬計畫,容積、規劃、照明、動線、空間配置、設備、選材,最健全知識庫。



      泡湯也有冷知識!

      異國文化大不同,一起來創造我們的湯文化吧。




      泡湯也求儀式感,幾度C的水、泡多久才有療效,和鄰人泡足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距離要多少,才不會破壞美麗好心情,這些都有科學根據。就從設計開始做起,創造專屬我們的湯文化。



    本書特色



      原來歷史是從泡湯說起,原來療癒是可以被設計。



      歡迎搭上客製足湯體驗列車,本車由建築、設計美學職人,一路從日本湯文化,「撩」到台灣特色足湯,邊說湯的心靈療效,邊看它獨到美學,連泡湯冷知識和規劃二三事,都不藏了,全說給你聽。



    名人暖心推薦



      方.遠行旅創意總監 丁榮生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李清志

      理數齋中醫命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周坤學

      再生診所院長 黃鼎殷

      日本株式會社環境系統研究所主持建築師 原田鎮郎

      TVBS「健康 2.0」監製兼製作人 陳韶薰

       (依姓名筆畫順序)


     





    推薦序 |

    足湯的魔力/ 李清志

    牽一「足」通全身,療癒泡足湯,健康心御守 /陳韶薰

    高齡者設施「新」的足湯 /原田鎮郎



    進入本書之前 | 原來歷史是泡湯



    作者序 | 一起來創造我們的湯文化



    職人這麼說 |

    治癒世紀孤獨,來一帖最簡單解方 – 足湯/ 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監張良瑛

    全民新運動,泡腳10 分鐘增加御守力/ 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李美慧

    足湯微循環排毒,重啟健康新人生/ 奧微健康創辦人& 再生診所院長 黃鼎殷

    養生先養足,足湯療法的前世今生/ 理數齋中醫命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 中醫博士 周坤學



    Chapter I忘憂、設計、氛圍 足湯三段式療癒

    第1劑|解憂足湯,佐天然景色治癒靈魂

    第2劑|療癒可以被「設計」,好的沉浸體驗帶來感官愉悅

    第3劑|情境氛圍夠桑,足湯懂撩才能舒解鬱悶



    Chapter II樂齡養生文化村 健康足湯規劃須知

    條件1|工欲善其事,先列出樂齡族的身心需求

    條件2|高齡者居住安心尺度,氣氛 + 環境設備安全感至上

    條件3|無障礙通用措施,給有需要的人一個方便

    條件4|小群體快速社交規劃,加促交流活絡緩和孤立無助感



    CASE STUDY從日本到台灣,養生足湯規劃全面學習

    CASE1Share 金澤多世代共生概念,在宅醫療複合型機能社區

    CASE2北投衛戍醫院治療型足湯起家,分散小群浴池拉攏人際交流



    Chapter III社區式足湯 日常養生通用設計

    條件1|先養觀念再建設,足湯最要求正確使用動線流程

    條件2|乾溼有別,注重「腳」的感受及安全

    條件3|單循環動線分配機能小區,強化使用者體驗

    條件4|確保足浴池進出順暢,泡湯講求安全至上

    條件5|視覺氛圍營造,大大提升空間舒適感



    CASE STUDY社區足湯模擬計畫,共享健康美好時光趁現在



    Chapter IV足浴池空間改造 設備建材知識學起來

    筆記1|湯池結構防水第一優先,戶外材質注意防曬性

    筆記2|水質過濾殺菌與配管限制,加熱恆溫系統留意通風與環保意識

    筆記3|善用SFA 機械式排水系統,在哪都能泡足湯

    筆記4|不只水要殺菌連空氣也要乾乾淨淨,RGF 空氣治理設備改善呼吸

    筆記5|結構體採預鑄式底模浴缸,防震防漏保溫泡湯好輕鬆

    筆記6|止滑好保養裝飾材,讓足湯空間減少卡垢潮濕危機

    筆記7|防水材要耐高溫減少毒素,全面防水讓足湯屏障多一分

    筆記8|溫濕雙控抗菌空調,打造更節能健康的足湯空間

    筆記9|居家便利型足湯,遠紅線把泡腳變輕鬆、更建康



    附錄台灣也有特色足湯





    職人這麼說�導讀



    治癒世紀孤獨,來一帖最簡單解方—足湯




      近幾年疫情與隔離措施長期發酵以及元宇宙所帶來的虛擬世界,使得人與人之間逐漸成為一座座孤島,僅剩下網路遙遙相連,因孤立而孤獨,使得人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與考驗。



      德國心理學及哲學家Julianne Holt Lunstad,在發表研究孤獨與人的社會連結的演講中提到,孤獨感已成為本世紀的流行病,影響的範圍已涉及不僅僅是個人,而是遍及社會各個層級,無論是高齡、中年人或年輕人,許多人陷入孤獨感的暗流中,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與生存的巨大問題,但 Lunstad 也提到,我們每個人在此世紀孤獨病洪流中,要如何成為關鍵的最終解藥?……,因為「與他人產生連結被認為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用足湯治癒孤獨----



      如若孤獨是病,那麼它的解藥何在?不妨試試前人流傳數千年、簡單好用的方法,試著將雙腳浸泡在攝氏38 至42° C 的熱水中,水面高度至腳踝或膝蓋與小腿之間,泡個15 至20 分鐘,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泡到後背及額頭微微發汗即可,這時你會覺得肌肉放鬆了,緊張情緒被緩和了,剎那間忘記孤獨在哪。



      為什麼泡足湯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從日本近來數個地震災害發現端倪,當災區一片荒蕪,受災居民失去親人財產房屋,整個受災區人心壟罩在絕望之中, NPO 志工想進入災區協助社區重生,日本政府同步展開志願者洗腳活動。



      利用一個水桶將熱水倒入黑麥中,讓受災者在洗腳盆中做足浴時,和按摩的志願者或其他受災者交談。一個簡單的足湯儀式,溫暖而直入人心,讓萬念俱灰的災民願意開口訴說、讓孤獨失語的長者願意分享。也協助團體更能了解應如何利用救助資源來協助居民重建,因為對生活的信心是社區重建之基礎。



      ----既養生又能與人交流互動的好良藥----



      換做日常,經過一天的疲累回到家,享受熱水洗禮,感受滿足而放鬆的小確幸,也能忘卻一切不愉快。當眾人在人數多寡不同的群聚型態進行足浴活動時,那15 分鐘的泡腳時間,便成為一種人與人的溝通交流活動時間,透過溫暖的水的洗禮,減緩血液流速,放鬆情緒,提升副交感神經,降低人與人之疏離感,從冷漠保持距離到溫暖的語言互動,放鬆舒緩緊繃的社會心理壓力。



      可想而知在目前疏離、高度壓力的現代城市中,足湯給予互動媒介,其場域構造相對扮演兼具交流養生活動空間。



      ----日人把足湯變生活一部分----



      湯文化盛名遠播,自然不能不提日本。日本幾乎各地遍布溫泉,衍生出多元的湯文化,好比錢湯(公共澡堂)、溫泉浴與足浴等等,從中更形塑特有的湯禮儀。



      它的公共足湯浴,不只在地居民連國際觀光客也趨之若鶩,一點也不擔心衛生品質,更不煩惱被陌生人傳染皮膚病等問題,原因在於他們做足泡腳池的過濾循環殺菌系統與嚴謹維護管理流程,更要緊的是,使用者遵循泡腳之動線序列及常規,早早透過生活教育和生活經驗傳遞的觀念,深入人心,養成足湯文化。



      而日人對足湯的認知及應用,也進入生理照護養生及間接心理療癒領域,包括治療高齡者循環不良及失眠之問題; 足湯更脫離以觀光客為使用者的概念,成為社區居民相互交流的重要設施,深入社區鄰里空間。



      ----打造一個台灣獨有的足湯文化----



      相較其他湯浴,足湯設備所需空間量具彈性,設備建置費用成本不高,維護管理上較簡便,借鏡日本,台灣或許能有自己獨特的、應用在社區營造的足湯文化。本書分析台灣目前公共足湯空間現況及規劃設計概況,拋磚引玉點出相對應空間因有的設計需求、設備配管建議,並藉由實際住宅基地案例中來審忖空間動線規劃及適當的互動空間尺度,模擬出符合台灣的社區公共足湯空間,作為未來公共足湯社區化設計參考。



      說這麼多,最大希望是大家一起來泡足湯吧!




    其 他 著 作
    1. 衛浴文化幸福之門:共生、友善、健康
    2. 衛浴文化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