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腸活必修課:篩檢是最好的預防,攔截大腸癌就在一念之間(暢銷增訂版)

腸活必修課:篩檢是最好的預防,攔截大腸癌就在一念之間(暢銷增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99388
邱瀚模
天下生活
2023年11月29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7299388
  • 叢書系列:Care&Cure;疾病照護系列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re&Cure;疾病照護系列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胃腸肝膽











    在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15年位居第一

    罹病年齡的逐年降低,更讓青壯年飽受威脅

    其實,大腸癌在癌變前就可以先揪出病灶

    早期大腸癌九成可以根治

    做好篩檢、確實治療,就能遠離新國病



      讓人意想不到的台灣新國病──大腸癌

      你是否還以為罹患人數眾多的肝病是台灣的國病;

      轉移快、難治療的胰臟癌才是癌症中的大魔王?

      事實上,台灣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十五年登上全國首位,

      目前高居全球第六,近十年來,青壯年的罹患率更增加五成,

      這些驚人的數字讓大腸癌被冠上了「新國病」的稱號。

    ?

      靠著篩檢就能有效降低發生率

      幸運的是,大腸癌是極少數可以透過篩檢,將病灶在癌化之前就先揪出來,

      將之切除消滅,有效降低發生率的癌症之一。

      而絕大多數其他癌症,頂多只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

      大腸癌絕非高齡者的專利

      沒有家族病史,一樣可能罹患大腸癌

      不見血、排便習慣沒有改變,不代表你的腸道健康無虞


      糞便潛血檢查或許有點麻煩,大腸鏡檢查或許費用高一些,

      但是,和罹患大腸癌後承受的治療痛苦、耗費的時間金錢比起來,

      絕對是CP值最高的保命工具。

      自己的命自己救,能否遠離大腸癌,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本書特色



      ★醫學權威!權威醫師專業幽默的筆法,傾囊相授保腸祕訣

      ★專業插圖!近50幅全彩美術圖解,淺顯易懂詮釋醫學?容

      ★顛覆腸識!不知道才可怕,創造人生色彩的大腸知識

      ★擊破迷思!息肉都要切除嗎?細述大腸疾病的各種迷思

      ★有效解方!別再瞎操心,這些方法可以根治90%早期大腸癌

      

    專業推薦



      王英偉|慈濟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何弘能|前台大醫院院長.台灣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兼任教授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台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

      林肇堂|義大醫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陳文良|敦煌書局董事長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秀熙|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韓良誠|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邱瀚模教授目前是台灣大腸鏡及大腸癌篩檢的領頭羊,也是國民健康署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的主要負責人,更是享譽國際的大腸直腸疾病專家。我仔細看過了這本新版的《腸活必修課》,發現這本書幾乎是全面改版,特別是裡面加強了非常多重要的問題與回答(Q and A)。──林肇堂(義大醫院副院長)   



      本書作者邱瀚模教授長年從事大腸癌早期發現的工作,是大腸癌診治的專家,多年來更為政府提供大腸癌防治規劃,對國人健康貢獻良多。在本書中,他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以淺顯易懂的語言,配合精美的插圖,提供民眾正確、實用的大腸癌防治衛教知識。全書由淺入深,娓娓道來,易看易懂,值得一般民眾,醫學生,甚至醫師閱讀。──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



      多數人普遍存在「有症狀再檢查」的舊觀念,且大腸癌早期無痛無感。除要掌握糞便潛血檢驗的品質外,大腸鏡品質的監測與管理亦是重點,希望層層把關,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這本著作從大腸癌的預防談到治療,資訊完整、人性化、淺顯易懂,不論您來自哪個專業領域,都可以輕鬆閱讀,終身受用。──王英偉(慈濟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台灣醫界對大腸癌的內視鏡診斷和治療都有傲人成果,只是民眾對治療的興趣高,對預防一知半解,存在的迷思也不少,讓防治的工作出現缺口。每年邱教授經手的大腸鏡檢超過千例,困難的息肉切除有百例以上,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更是此領域國際知名學者。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參考、值得閱讀、值得馬上行動,讓你破除迷思、腸命百歲的家家必備好書!──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本書是民眾得到大腸癌知識、預防、治療及照護之「解脫知見」的香包,從不同層次闡述大腸癌的戒(危險因子初段預防)、定(篩檢及治療)、慧(全民個人化照護)等,可說是民眾修習腸淨知識的必備經典,讓大眾不再害怕及恐懼大腸癌(解脫),並完全頓悟,自煩惱中解脫。──陳秀熙(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自序

    大腸癌絕非銀髮族的專利,它正在吞噬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

    繪者序

    人類因無知產生畏懼,因瞭解而勇於面對

    ?

    第1章 恐怖的大腸癌

    大腸癌到底有多常見?

    誰是罹患大腸癌的候選??

    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有多大?

    大腸癌真的正在年輕化嗎?

    ?

    第2章 大腸在哪裡?

    大腸的構造

    神秘的大便

    ?

    第3章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糟糕……我會不會得了大腸癌?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

    第4章 與時間賽跑──大腸癌篩檢

    自己的大腸自己救

    大腸癌的篩檢方法

    大腸癌篩檢的威力有多大?

    ?

    第5章 糞便潛血檢查


    驗大便,好噁?──有效揪出大腸癌的工具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有多少機會是有病灶的?

    長痔瘡的人就不會得大腸癌嗎?

    篩檢發現的大腸癌,泰半是早期癌

    要省,就要省大錢

    活到老,篩到老?

    ?

    第6章 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是大腸癌篩檢的最終依歸

    大腸鏡檢前的清腸

    關於要不要麻醉的迷思

    大腸鏡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如何當一個好的受檢者?

    做完大腸鏡,一定要問醫師的關鍵問題

    ?

    第7章 神祕的息肉


    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認識息肉的種類

    天啊!你也有息肉?──小心腺瘤就在你身邊

    大腸鏡多久要做一次?──大腸腫瘤的生長速度

    ?

    第8章 天啊!我被診斷出大腸癌


    腺瘤與早期大腸癌的治療

    大腸癌可根治嗎?

    ?

    第9章 如何避免大腸癌的發生或復發

    我可以不要得大腸癌嗎?

    好不容易治完大腸癌,我該如何保住勝果?

    ?

    第10章 大腸鏡檢查Q&A

    該不該做大腸鏡?

    大腸鏡檢查前的準備



    附錄

    大腸癌簡介

    參考文獻





    作者自序



    大腸癌絕非銀髮族的專利,它正在吞噬我們的生活




      從《腸活必修課》第一版出版至今,已經悄悄過了年,我和台灣都經歷了許多事情。



      首先,我的醫學科普演講增加了許多。在醫療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啟蒙民眾對於大腸癌篩檢的認識是一個極為寶貴的機會。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每當聽到民眾和病人詢問來自《腸活必修課》的問題,我們之間的互動就變得更具體,也更具建設性,讓我感到非常喜悅,也更深刻地體會到,所有臨床醫學專家都應該走入人群,讓民眾更了解健康照護的重要議題。然而,諷刺的是,來參加演講的民眾大多已經具有很高的健康意識,因此,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那些沒有時間(或不願意)前來參加的民眾,了解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資訊。?????????? ?



      另外,我也收到許多醫療同業的回饋,他們告訴我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民眾看的衛教書籍,書中也包含了許多過去很難在醫學課堂上或專科學會中取得的來自篩檢第一線的經驗談與資訊,這些資訊不僅對民眾有所幫助,對於臨床診療實務也非常有助益。



      其次,我也深切感受到主流醫療場域和政府部門在預防醫學的投資嚴重不足。2022年,台灣在大腸癌診斷、治療和追蹤方面的公共支出為160億台幣,而在大腸癌篩檢上的支出僅僅只有2、3億台幣。如果將篩檢的投資增加到5、6億,前述的160億支出可能會減半為80億。如此一來,健保署就不必天天喊窮,或吝於支付先進醫療技術,因為篩檢通常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避免使用昂貴的治療藥物。因此,我們認為不僅民眾需要受教育,政府也應該學習如何以科學來治理國家。



      在過去6年中,疫情占據了其中3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和例行活動,包括大腸癌篩檢。當政府部門還在沾沾自喜地宣稱抗疫成功和大腸癌發生率下降時,實際上,第四期大腸癌的比例在疫情期間已經悄悄上升。由於篩檢中斷,早期無症狀的癌症未被診斷出來,正在進展為第二、三、四期,預示著未來死亡率將上升。近年,X世代(1970年後出生)的成人,特別是40至49歲的族群,大腸癌的發生率迅速上升,加上人口高齡化,這將導致疫情後癌症海嘯的來臨。如果我們毫無準備,這場戰役將極為慘烈。



      不過,台灣絕對有機會將這個危機轉化為轉機。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我們擁有這個領域中,堪稱世界上最優秀的部隊之一── 這幾年被我們迅速鍛練起來的臨床醫師與內視鏡醫師,也有非常完善的公共衛生系統,而我們也有完善的篩檢資料庫與癌症和死亡登記系統,可以隨時檢視戰況。



      再者,根據2021年進行的10年回顧大體檢,相較於不曾參加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參加過篩檢的民眾大腸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5%,第二到第四期的大腸癌減少了29%,而參加篩檢的人中,大腸癌早期(零期和第一期)的比例超過一半。這是一個極為振奮人心的結果。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提高篩檢的參與率,整個國家的大腸癌死亡率將大幅下降,這樣的結果確實已近在眼前。



      最重要的是,大家必須願意主動參與,接受糞便採檢檢查,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有效降低自身患大腸癌的風險。



      此次再版,是基於書中的重要資訊實有更新的必要,尤其近年來年輕大腸癌發生率急劇上升,實在有必要讓努力支撐社會與家庭的40到50歲民眾,了解罹患大腸癌並非銀髮族的專利,它其實已經逐漸在吞噬我們努力經營的工作與生活。此外,我們這次也更新了與大腸癌篩檢相關的訊息,尤其是近年,我們和許多專家學者一起努力,將台灣篩檢計畫的成果分享到國際上,引起廣泛的迴響。但我們最希望的還是讓台灣的讀者也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有用的資訊,並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而篩檢與遵從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對抗它最有效的兩面盾牌,但這還需要大家自己幫自己的忙,我們醫師也才能夠助上一臂之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