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腸活必修課:早期大腸癌,九成可以根治!不罹癌的有效解方

腸活必修課:早期大腸癌,九成可以根治!不罹癌的有效解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388992
邱瀚模
天下生活
2017年4月12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9570388992
  • 叢書系列:Care&Cure;疾病照護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Care&Cure;疾病照護系列


  •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胃腸肝膽科











      台大權威醫師邱瀚模:「別逃避篩檢,這可能是人生轉捩點!」

      ──保持腸道活力!大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症

      ──絕對收藏!第一本「自我健康管理CP值最高的投資」

      ──超專業圖解!用淺顯易懂的插圖詮釋醫學知識





    推薦序

    篩檢的層層把關,讓大腸癌無所遁形�王英偉

    破除迷思,腸命百歲�吳明賢

    能教好大學生、也能教懂小學生的超級好書�韓良誠

    ?

    推薦語

    大腸癌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根治的特性�林肇堂

    讓大眾不再害怕及恐懼大腸癌的必備經典�陳秀熙

    ?

    作者序

    大腸癌篩檢,足以改變你的人生──唯有不罹病才是王道

    ?

    繪者序

    人類因無知產生畏懼,因瞭解而勇於面對

    ?

    第1章 恐怖的大腸癌

    大腸癌到底有多常見?

    誰是罹患大腸癌的候選??

    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有多大

    大腸癌真的正在年輕化嗎?

    ?

    第2章 大腸在哪裡?

    大腸的構造

    神秘的大便

    ?

    第3章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糟糕……我會不會得了大腸癌?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

    第4章 與時間賽跑──大腸癌篩檢

    自己的大腸自己救

    大腸癌的篩檢方法

    大腸癌篩檢的威力有多大?

    ?

    第5章 糞便潛血檢查

    驗大便,好噁?──有效揪出大腸癌的工具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有多少機會是有病灶的?

    痔瘡的人就不會得大腸癌嗎?

    篩檢發現的大腸癌,泰半是早期癌

    要省,就來省大錢

    活到老,篩到老

    ?

    第6章 大腸鏡檢查

    條條大路通大腸鏡

    大腸鏡檢前的清腸

    關於要不要麻醉的迷思

    大腸鏡效果到底有多大?

    如何當一個好的受檢者?

    做完大腸鏡,一定要問醫師的關鍵問題

    ?

    第7章 神祕的息肉

    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認識息肉的種類

    天啊!你也有息肉?──小心腺瘤就在你身邊

    大腸鏡多久要做一次?──大腸腫瘤的生長速度

    ?

    第8章 天啊!我被診斷出大腸癌

    腺瘤與早期大腸癌的治療

    大腸癌可根治嗎?

    ?

    第9章 避免大腸癌發生或復發

    我可以不要得大腸癌嗎?

    好不容易治完大腸癌,我該如何保住勝果?

    ?

    第10章 大腸鏡檢查Q&A

    該不該做大腸鏡?

    大腸鏡檢查前的準備

    檢查後的疑問

    ?

    附錄

    大腸癌簡介

    參考文獻





    推薦序1?? ?

      

    篩檢的層層把關,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大腸癌發生人數自2006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同時也一直盤據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也因此,國民健康署近年全力推動大腸癌防治,衛教民眾遠離菸、酒,注意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避免肥胖,並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不須飲食控制即可篩檢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由於多數人普遍存在「有症狀再檢查」的舊觀念,且大腸癌早期無痛無感,這也使得篩檢推動初期僅有兩成的利用率。國民健康署透過產、官、學、民、媒各領域攜手合作,宣導和教育提升民眾防癌知識,及營造醫療院所主動關懷提醒民眾癌症篩檢的文化,透過這樣的努力,使得民眾對無症狀就要篩檢的觀念,由2012年7%,已提升至2016年78%,篩檢的利用率也在全國公共衛生及醫療體系的貢獻付出下勉力提升至四成,增加幅度是國際上最快的國家。

      

      國民健康署所推動的糞便潛血檢查敏感度很好,若是檢查結果為陽性,有一半的機會可能是癌症或息肉,需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可說是大腸癌篩檢最重要的防線,國民健康署近年與相關學會合作,除要掌握糞便潛血檢驗的品質外,大腸鏡品質的監測與管理亦是重點,希望層層把關,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這本由邱醫師撰寫的著作,從大腸癌的預防談到治療,資訊完整、人性化、淺顯易懂,不論您來自哪個專業領域,都可以輕鬆閱讀,終身受用,並希望您閱畢此書,具有好腸識,也能起而行,輕鬆預防,享有順暢人生。

      

    推薦序2?? ?

      

    破除迷思,腸命百歲

    吳明賢(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臺大醫學系特聘教授兼主任)


      

      每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都會公佈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癌症毫無例外的高居排行榜龍頭,而肺癌、肝癌這些民眾耳熟能詳且聞之色變的好發癌症也如往常高居癌症死因的前二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比起這兩種癌症,大腸癌才是目前台灣最常發生的惡性腫瘤!以發生率而言,自2006年起大腸癌即雄據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新國病!只是因為治療成績較上述肝癌及肺癌佳,而在死亡率上屈居第三。

      

      科技的進步,固然讓大腸癌的治療成績有目共睹,但是能夠大幅度減少,甚至去除大腸癌威脅的關鍵還是預防。「預防勝於治療」、「上醫醫未病」,在大腸癌的防治上可不是口號,早已化為行動,甚至已成為政策,只是很多民眾和醫師對治療的興趣高,對預防仍然一知半解。

      

      其實大腸癌的發生,大部份會經過息肉階段,初期即可透過大腸鏡發現並將其切除。即使因個人因素不願直接面對大腸鏡檢查,仍然可以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知道有無潛在的腫瘤出血。以非侵襲性的糞便檢查做為大腸癌初步篩檢的方式,就是目前國民健康署的「黃金五十」計劃。這項50歲即可做糞便檢查的政策美意確實立竿見影,自2004年實施以來,已減少約10%的大腸癌死亡率。然美中不足,猶待繼續加強的是民眾參與率仍有待提升。

      

      除了靠政府機關加強大腸癌的防治力道之外,民眾的認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台灣醫界過去在追求醫療科技的卓越著墨甚多,以大腸癌而言,不管是在內視鏡的診斷和治療都有傲人的成果。

      

      本書《腸活必修課》作者邱瀚模醫師即是此方面的佼佼者。從住院醫師時,他即致力於大腸疾病的研究,一直到擔任台大健檢中心主治醫師並升任教授和主任,仍然聚焦於大腸鏡和大腸癌技術和治療的精進,他早已是此領域國際知名的學者。每年邱教授經手的大腸鏡檢超過千例,困難的息肉切除有百例以上,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

      

      難能可貴的是,他願意投入公共衛生領域,擔負台灣大腸癌防治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在繁重的工作之餘,有鑑於民眾對大腸癌的迷思仍然不少,讓防治的工作打折或出現缺口。於是他出版這本淺顯易懂的書,將大腸癌的現況、臨床表現、如何篩檢、息肉如何治療,如何避免復發及對篩檢方式,如糞便潛血和大腸鏡檢,皆有清楚的說明,並且附上精美易懂的插畫和民眾最常見的問題與解答。絕對是一本值得參考、值得閱讀、值得馬上行動,達到破除迷思、腸命百歲的家家必備好書!

      

    推薦序3?? ?

      

    能教好大學生、也能教懂小學生的超級好書

    韓良誠(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記得讓我更進一步正式見識到邱瀚模醫師的經過是,2010年他在台灣內科醫學會的年會上,做「內視鏡在健康檢查中對胃腸惡性腫瘤預防上之角色(Endoscopy and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y Prevention in Ningen Dock)」的演講會場上。當時,他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是:「年輕有為,將來必成大器,且將成為國內以及國際消化系醫學上,一顆耀眼的明日之星」。聽完他的演講,在回台南的途中,一路上我一一回想剛聽完的,他那具創新又有條理,並且內容豐富的演講,不但很高興,也非常地興奮。



      到家之後,我立刻打電話給台大醫院和成大醫院的兩位醫師。因為在平時,如果在消化系醫學上有問題時,我最常請教的兩位「老師」,就是陳定信教授和林錫璋教授。於是,我就向這兩位熟友談到我聽完邱醫師演講後的感想。前者是在台大醫學院教導過邱醫師的老師之一,因此他很快就打電話給邱醫師「加油」,並給予「鼓勵」;而後者,同樣是國立醫學院消化系醫學的教授,我知道他平時和邱醫師常常有互動,因而推想,應該對他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結果,林教授不但同意我的看法,還進一步說,他確有同感。

      

      之後,我又更進一步知道,邱醫師的母親是台南人,他家和我家恰好在距離不遠的同一條路上,更加引起我對他的好奇和期待。

      

      出書前的3月2日,邱醫師打電話來,希望我能為他的新書寫序。我因為平時工作就很忙,而且編輯給我的交稿時間又是很緊迫,我怕無法好好寫他這本書的序而婉拒了。但是,他卻一直很誠懇地希望我能寫序,並且希望我這個在台南行醫滿54年的「同行前輩」又是「故鄉老鄰居」,能透過我在台南行醫多年的醫病以及社會關係,有機會把這本書介紹給故鄉父老。

      

      這時,我想了又想,過去我也有親朋好友曾經麻煩他做大腸鏡檢查,並受到他很好的照顧。而邱醫師又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好醫師,我應該鼓勵他,更何況我在行醫時,也可以藉著這本書,使自己以及病人獲得正確而有用的診斷與衛教。特別是對我自己較有心得並且專門的老人醫學,以及來找我的眾多一般內科和高齡病人來說,這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一本好書,因此就答應了下來。

      

      讀者應該都知道,醫學中心的工作者,特別是那些具有醫學院教職的醫師,除了應該做好教學、服務與研究之外,最好能像邱教授一樣去從事「公共衛生」的工作,這應該是他用心寫這本書的本意。比方說,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地把國內外,甚至是地方上,較多且又很困擾民眾的疾病,正如邱醫師所投入研究的這佔居台灣癌症罹患人數前三名的「新國病」──大腸癌的來龍去脈,以寫書的方式,介紹給一般民眾,在預防及治療上,將有助於一般民眾以正確的方法,獲取健康。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知道這本書其實並不需要「導讀」。因為,邱醫師已經在書中把他所提到的許許多多有關大腸癌很重要的大小「問題」,以淺顯易懂、合乎最新的醫學學理的內容,以寫書的方式給讀者做了正確的「解答」。更何況,這些問題都和我們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並且常常發生在我們自己,以及周圍親友身上的問題。

      

      另外,不管是年老或年輕,只要是具有國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一定很容易正確地了解書中的內容,並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此,這本書的內容,也讓我再一次聯想到我自己過去的想法:「稱職的大學教授,不但可以教好大學生,也一樣可以教懂小學生!」邱教授正是這樣的一位好教授之一。

      

      因此,我願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向讀者鄭重推薦,這本書確實是坊間這一類相關書籍中,少見的,能讓你「不虛此讀的超級好書」。

      

    作者序?? ?

      

    大腸癌篩檢,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唯有不罹病才是王道

      


      許多醫療同業希望我寫一本大腸鏡操作和內視鏡診斷與治療早期大腸癌的醫學專業書籍,讓更多腸胃科醫師熟習相關專業技能,造福更多民眾與病患。在此同時,我在許多縣市給第一線公衛從業人員上課或演講後,也聽到很多聲音告訴我,能不能寫一本淺顯易懂的書,讓第一線工作同仁、開業醫師,甚至民眾可以了解大腸癌篩檢的書。在繁重的臨床業務之餘,要擠出時間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這兩個選項中,我終究必須做出抉擇。

      

      我的祖父死於直腸癌,當他確診時已經是第三期,手術後又復發。他罹癌時,我還是醫學系的學生,當時在醫學教育課程裡根本沒有篩檢相關的內容,甚至壓根兒連篩檢的概念也沒有。服兵役期間的某年除夕,我在小港機場準備登機前,接到了他過世的噩耗,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也只能留下無奈的淚水。後來我才知道,大腸癌其實只要能夠早期發現,它其實是最溫和的癌症。

      

      **大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

      近年來,台灣胃癌、肝癌等傳統癌症罹患人數漸漸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悄悄升高,來到與歐美先進國家齊驅的程度。當今的台灣,假如50歲以上的民眾從不接受任何篩檢,其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達驚人的5%,也就是說,每20個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這是一個多麼震驚的數字!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大腸癌可說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只要定期接受篩檢,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下降超過50%;如果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可以遠離這個威脅。

      

      做大腸鏡是我最繁重的日常臨床業務,一年必須經手超過1500例的大腸鏡檢。除了篩檢大腸鏡外,內視鏡切除大型早期病灶的工作也是我的拿手絕活,找到早期大腸癌並根治,是我的成就感來源。但是一個接一個多到嚇人的病例,卻讓我開始感到害怕:到底還有多少人的腸子裡有這些可怕的病灶?心想,一定要有人來告訴民眾兩件事:不管有沒有家族史,你我都可能罹患大腸癌,而篩檢是對抗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

      

      **醫師的雞婆,可以救回很多人

      我想將這本書獻給所有關心自己病人的臨床醫師,藉由各位跟民眾長期築起的關係,傳遞出正確的訊息,你的雞婆,可以影響到非常多民眾。

      

      首先,我要告訴各位的是那些大腸癌的預備人選,其實是藏身在各科診療室裡,他也可能會是你病人的親人。數年前,我們在亞太地區調查民眾是否接受大腸癌篩檢的原因時,就發現醫師的建議是驅動民眾接受篩檢最重要的因素。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讓臨床醫師讀來也會有收穫,讀完後把書放在候診區,或許無意中也會救很多人。

      

      我曾診斷一個年輕大腸癌個案,趕緊叫他的姊姊也來做大腸鏡,發現也是大腸癌,後來發現他們家是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HNPCC,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的家系,但是過世的媽媽早年罹患子宮內膜癌與直腸癌時並沒有人提醒過他們。我也曾在民眾講座講授大腸癌篩檢,聽完後就有聽眾跑來做篩檢,竟然也幸運(還是不幸?)地發現大腸癌。這些例子能早期發現癌症,靠的往往是一念之差,你的關心與提醒,可以將很多人從懸崖邊救回。

      

      **淺顯易懂的圖文,獻給關心健康的你

      這本書的誕生,其實是這些思緒在腦海中縈繞多年後,一次與從事藝術創作的舊識吳小姐偶然提及,開啟了這本書的合作。書中有很多精心繪製的插圖,是經過我和她逐幅討論後的結果,讀來令人不時會心一笑,也不會感到生硬與枯燥,讓人可輕鬆地在搭乘高鐵等交通工具時,隨手利用零星的時間來閱讀。

      

      台灣的全民健保再好,也只能在你罹患疾病的時候照顧你;買再多的醫療保險,也只有在生病的時候用得到,唯有不罹病才是王道。假如你可以多關心自己跟家人,提醒彼此去做篩檢,就可以避免大腸癌。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可以改變你和家人的一生。

      

    繪者序?? ?

      

    人類因無知產生畏懼,因瞭解而勇於面對


      

      在一個機緣下,看到日本大腸外科醫師新谷宏實的「人有面相,腸有腸相」的影片,提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腸子裡便產生不同的樣貌。有人因為抽菸,腸道看起來晦暗;有人因為暴飲暴食,腸道也同樣臃腫,讓我對於腸道有一番新認識。

      

      **腸道如水道,別等癱瘓了才要修

      腸道就好比我們的下水道,負責吸收剩餘養分與排泄廢棄物,我們每天吃每天使用,天經地義地以為這條下水道永遠暢通無虞。殊不知,有一天裡面就不知不覺悄悄地冒出小息肉,小息肉慢慢長成一顆小鐘乳石般,有的晶瑩可愛,有的集體叢生。



      可是,難保有一天它變壞了,壞到變成了大惡魔,癱瘓掉整個下水道,一旦水管堵住了,整個消化系統還能運作嗎?突然之間,這樣的災難畫面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難過的是,每天使用的這條下水道我們卻不認識它,也不知道好好保護它。

      

      **醫生就像腸道的定期修檢師

      醫師就像一位潛水伕,負責潛入你的腸道中巡視,將腸內的髒東西清除乾淨,確保管線仍然能夠使用並安全無虞。巡視過程中,醫生用探照燈在九彎十八拐的隧道中檢視,有的息肉亮晃晃地佇立著;有的卻像帶有保護色的比目魚,偽裝匍匐在腸壁上。醫生察覺之後迅速將它染上顏色,斑斕的魔鬼立刻無所遁形,在你還未甦醒時,這位專業的潛水伕已經將魔鬼一舉殲滅,完成任務。



      不過,可敬的潛水伕還是有困難之處,他們最害怕在混濁的污水管裡工作,不僅無法清楚看到魔鬼藏身之處,還擔負著任務失敗的風險!因此,讓醫師檢查前,做為主人的我們是否應該要徹底的清腸,才能讓醫師執行他的任務呢?

      

      **用簡易圖像轉化醫學語彙

      大腸癌篩檢就是這麼簡單有趣,就像你家中廚房浴室的水管一樣,好好的保養,定期做檢查,不亂倒垃圾,就不會發生堵塞或是孳生蚊蟲。



      身為畫家的我,洞悉到大眾對大腸癌與大腸鏡檢查的種種誤解,便思考如何用簡易的圖像模式,讓社會大眾瞭解大腸癌,從大腸的構造、大腸癌的普及率,到大腸癌的篩檢方式都一併清楚咀嚼消化,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將醫師的專業術語轉化成為大家能夠一目了然的簡易的圖像語彙,讓整件看似嚴肅的議題變成輕鬆簡單,期望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大腸,擁有潔淨的腸道與健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