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食之有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46365
方群
秀威資訊
2023年11月29日
93.00 元
HK$ 83.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346365
叢書系列:
秀詩人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秀詩人
分
類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同
類
書
推
薦
歧路行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限量贈「兔年讀詩」春聯】
番薯記持。臺灣詩
驛站前的整條街都溶在光裡
內
容
簡
介
誰說只有高級餐廳才能吃到美食?
跟著地誌詩人方群徜徉臺灣各地小吃,享受平凡無奇、卻撫慰人心的小小幸福!
飲食雖是日常瑣事,但經由詩人的萃取、提煉、濃縮、昇華,也或許能從飯麵粥湯、牛羊豬雞、魚蝦蟹貝、菜蔬花果與飲料點心的品味咀嚼,體驗出小道大達的平凡驚喜。
本書共分七輯,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嘗」遍臺灣──
輯一「北境追奇」:基隆、新北、臺北、桃園
輯二「中土尋芳」:新竹、苗栗、臺中、南投
輯三「南國訪勝」: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
輯四「東海覓藏」:宜蘭、花蓮、臺東
輯五「外島探蹤」:金門、馬祖、澎湖三大島
前五輯詩作依照地域區分,輯六「飯後種種」書寫吃飽喝足後之感興,輯七「過海飄洋」則為海外美食的詩意書寫。彷彿能嗅到詩中美食的香氣一般,詩人的感官與料理的美味一同共舞的閱讀饗宴,正等待各位讀者一嘗滋味!
本書特色
★地誌詩人方群結合「地誌」與「飲食」的實驗之作──不僅收錄方群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實地「吃」訪全臺各地的「小吃詩」,更以「飯後種種」書寫吃飽喝足後之感興、「過海飄洋」蒐集海外美食!
★用一首首短詩轉化臺灣各種大小美食,原來,讀詩也可以很美味!
?
目
錄
自序�小道大達
│輯一 北境追奇│
基隆庶民美食組合
鼎邊趖
基隆小吃六寫
七堵美食五題
寧夏夜市美食隨筆
臺北偽異域美食
淡水小吃漫興
新北鐵道美食四寫
新明夜市美食七帖
龍潭夜市五味
石門活魚十吃
│輯二 中土尋芳│
湖口老街小吃四品
新竹城隍廟美食巡禮
客家美食印象
客家點心三寫
苑裡市場美食
苗栗街頭美食
大甲美食五寫
廟東夜市四寫
臺中第二市場美食隨筆
彰化美食系列
鹿港市場小吃三寫
田中美食筆記
北斗美食四寫
日月潭名產隨寫
埔里小吃四則
│輯三 南國訪勝│
西螺美食速寫
斗六美食三則
北港小吃五寫
嘉義美食隱題五帖
嘉義米食四首
府城美食散策
擔仔麵
橋頭小吃四寫
鹽埕美食速寫
東港印象
潮州燒冷冰
│輯四 東海覓藏│
頭城美食
礁溪美食
宜蘭美食
羅東美食
花蓮美食俳句八首
花蓮鄉鎮美食俳句八首
臺東美食三寫
臺東小吃四題
│輯五 外島探蹤│
馬祖美食巡禮
解憂三味
馬祖二餅
金門美食八寫
雞頭 魚尾
澎湖美食八首
澎湖美食隱題六首
澎湖冰品四首
│輯六 飯後種種│
用一壺烏龍占領生活
下午茶應該有自己的性別
銅鑼茶廠三品
咖啡四帖
過霧峰熊與貓咖啡
訪忠信市場奉咖啡
冰釀拿鐵
嗜咖啡者──兼寫寂寞的溫度
石城──與咖啡觀海
Espresso
午茶三帖
水果四寫
夏季水果四寫
│輯七 過海飄洋│
過揚州富春茶社
福建美食五種
北京甜點五品
香港美食十寫
越南美食五種
四國美食巡禮
手打烏龍
長崎美食三品
福岡美食四種
金澤美食五寫
?
序
自序
小道大達
方群
《食之有味》是我的第十七本新詩創作,也是在交出八本縣市地誌詩後,結合「地誌」與「飲食」的另一種嘗試。《禮記.禮運》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喝是延續生命的根本,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不得不然,這雖是最低層次的需求,但也是邁向更高層次的基礎,所以簡單歸簡單,實際上卻無法輕忽,極少數簞食瓢飲、三餐不繼的前賢固然值得尊敬,但倉廩豐實、衣食無虞往往才是支撐創作的源頭活水。所以飲食對大多數人也許是微不足道的每日作息,但若能細心品味、詳加考究,又何嘗不能體會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相通法則,所以《中庸》提出「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應該也是如此的感慨。
自有記憶以來我便不曾瘦過,三餐、點心、零食及飲料的享受,本是不可或缺的樂事,也是童稚生活的重點。但隨著年紀漸長,外出奔忙,由家庭、學校而社會,也從故鄉、遠方到異邦,逐漸了解在南北東西與種族國籍的飲食差異,這一方面來自既有的物資供給,另一方面也導源於烹飪手藝,於是差不多的食物,也能產生迥異及驚奇,縱然是在幅員有限的臺灣,也處處隱藏著意想不到的巧思和創意。於是就在這移動遷徙與飄泊踏查的實踐行動中,種種看似理所當然的吃喝選項,竟也成為另一本詩集的創作主軸,實屬寫作地誌詩的額外收穫。
《食之有味》的內容依區域分成七輯:
輯一:北境追奇,收錄基隆、新北、臺北與桃園的十一首創作。
輯二:中土尋芳,收錄新竹、苗栗、臺中、彰化與南投的十五首創作。
輯三:南國訪勝,收錄雲林、嘉義、臺南、高雄與屏東的十一首創作。
輯四:東海覓藏,收錄宜蘭、花蓮與臺東的八首創作。
輯五:外島探蹤,收錄馬祖(連江)、金門與澎湖的八首創作。
輯六:飯後種種,收錄正餐及點心外,包括咖啡、茶與水果等休閒飲食,合計十三首。
輯七:過海飄洋,則收錄海外旅遊過程的飲食經歷,合計十首。
全書七十六首創作,都是個人跋山涉水、親力親為的心血結晶,在一方風土的人情世故之外,也有一方飲食文化的形象與內涵。
縱然有不少人認為飲食書寫是難登大堂的俚俗之事,不過「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飲食文學大家費雪(M.F.K. Fisher)就曾對質疑者表明:「有人問我,你為什麼寫食物和吃喝之事?你為什麼不跟別人一樣,寫寫為權力和安全感而奮鬥,寫寫愛呢?……,在我看來,我們對食物、安全感和愛這三項基本需求,是如此混雜交錯、緊密結合,以致我們一想到其中之一,就一定會想起另外兩項。是以,當我寫到飢餓時,我寫的其實是愛與對愛的渴求,還有溫暖以及對溫暖的熱愛與渴求……」。孔子也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飲食雖是日常瑣事,但經由詩人的萃取、提煉、濃縮、昇華,也或許能從飯麵粥湯、牛羊豬雞、魚蝦蟹貝、菜蔬花果與飲料點心的品味咀嚼,體驗出小道大達的平凡驚喜。
「食之有味」的發想是源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典故。飲食是維繫生命的根本,而除了是對熱量與營養的增益補充,也寓含色香味形意的多樣呈現,所以俗諺云:「富過三代,才懂吃穿」,也是對飲食博大精深的深切慨嘆。有智慧的人不僅知道該吃什麼,更知道該怎麼吃;有創意的詩人也應該知道該寫什麼,更知道該怎麼寫。飲食的滋味雖因人而異,但文學的感染或許可以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回響。期待這本聚焦在吃喝歷程的飲食詩集,除了對現實與記憶的感動抒發,也能帶給諸位一些與不期而遇的愉悅及啟示,在詩意縈繞的文字之間,也在生活起居的飲食內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