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是誰發明了時間 從天文、曆法、到時計的時間簡史

是誰發明了時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99540
林俊杰,林建良,洪士勛
莫克文化
2023年12月1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2899540
  • 規格:平裝 / 300頁 / 23 x 17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是誰發明了時間 ?從天文、曆法、到時計的時間簡史》帶你穿越時空,揭開時間的神秘面紗。這本書探討了時間在宇宙、文化和科技中的角色,從古老的曆法到現代的時計發明,將時間的發展融入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


    本書由三位熱衷時計發展及時間科學的作者共同執筆,以簡潔清晰的筆觸,展開古代人們如何從太陽、月亮和星辰的運動中洞悉時間的變化,如何發明了各種曆法來記錄生活的節奏。你將了解到西方天文學家和中國古代學者是如何創建獨特的時間觀念,以及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的貢獻。


    這是一本跨學科的非虛構書籍,結合了科學、歷史、文化和哲學元素。探討時間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和時期的演變,從天文觀測和古代文明的曆法開始,一直到現代的高精度時計和全球時間標準。


    書中包含各種文化中時間觀念的差異,以及這些觀念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發展,引導讀者思考時間的本質,並探討它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以古鑑今,來看時間的測量和記錄如何推動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並對世界的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產生影響。讓讀者對時間這一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歷史和文化多元性的興趣。



    ?


    第一章《太陽系之歌》開啟了這部書的序幕,從太陽系的成員到各個行星的特性,再到地球的位置和結構,這一章節為讀者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構造和天體運動的奧秘。


    第二章《點綴輕舞的星體》引領讀者深入探索星空,從星座的形成到天文坐標系統的使用,再到地球和其他天體的運動規律,本章節將天文學知識一一展開。


    第三章《西曆、公曆與生活》揭示了時間的計量方式,從古代文化的曆法到現代公曆的演變,這一章節使讀者對時間的觀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觀星與西方天文學家》回顧了天文學的歷史,從古代巴比倫的觀測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到近代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展,這一章節呈現了天文學家們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


    第五章《陰陽調和的中國天文宇宙觀》探討了中國古代從陰陽觀念的形成到古代中國的天文觀測方法,這一章節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對宇宙的獨特理解。


    第六章《中國古代曆法的發現與創造》深入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從二十四節氣的確定到古代曆法書籍的編纂,這一章節呈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時間的精準觀測和計算。


    第七章《結合天文觀時與時間測量的古代時計》展示了古代時計裝置的多樣性,從太陽計時到沙鐘、燈漏等各種計時裝置,這一章節揭示了古代人們觀測時間的智慧和創造力。


    第八章《機械時計發展的風火雲湧》則追溯了機械時計的發展歷程,從機械裝置到現代的石英振盪器和智能錶,這一章節呈現了人類對時間測量技術不斷創新的努力和成就。




     





    推薦序 002


    作者序


    008 五十載尋初心


    012 讓時間之樹播種


    015 機械工程師的天文與古機械之旅


    前言


    第一章 太陽系之歌 028


    030 太陽系住了誰?


    031 太陽


    033 月亮


    033 月球結構


    034 週期性的月相變化


    036 血月與月全食


    036 藍月亮


    037 八大行星與矮行星


    038 行星分類


    039 肉眼可見的五星


    040 水星


    041 金星


    042 火星


    044 木星


    047 土星


    048 天文望遠鏡下的三星


    048 天王星


    050 海王星


    051 被降級的冥王星


    053 地球吾愛


    053 地球定位


    054 地球結構


    056 地球成長史與現狀


    ?


    第二章 西曆、公曆與生活 058


    060 探索星空


    060 星座


    062 仰望天空的方位


    062 天文坐標系統


    063 地平坐標系


    063 赤道坐標系


    064 黃道坐標系


    065 黃道的十二宮與十三星座


    066 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


    068 尋找天體指標- 北極星


    069 解讀星空- 占星與天文


    070 日、月、地球仨人舞


    071 地球繞太陽週期-- 年


    073 月亮繞地球週期-- 月


    075 地球自轉週期-- 日


    077 天體的曼妙旋轉舞


    077 地球旋轉舞微妙舞姿-歲差、章動和極移


    079 日行跡


    080 五星運動


    081 公轉和自轉週期


    083 行星逆行


    085 天文大時鐘


    ?


    第三章 觀星與西方天文學家 088


    090 一月,一年


    091 何謂曆法


    092 古埃及太陽曆


    094 古巴比倫文明的陰陽曆


    097 古希臘的曆法


    099 奧林匹克日曆


    100 古羅馬曆與努馬曆


    102 儒略曆


    104 格里曆與消失的十天


    106 公曆的由來


    107 短暫實施的蘇聯曆


    109 儒略曆、儒略年、儒略日


    110 西元指的是什麼


    110 元旦的漂移


    111 世紀和年代的劃分


    113 星期的由來


    114 月的名稱


    115 撲克牌與公曆的關係


    117 公曆改革及十二月、十三月世界曆


    ?


    第四章 陰陽調和中國曆法改革史 120


    122 史前天文學


    124 古代巴比倫


    125 希臘人引領潮流


    128 地理之父-- 埃拉托斯特尼


    128 希臘的哥白尼-- 阿里斯塔克斯


    129 希帕恰斯與第一張星表


    130 天文學的托勒密革命


    131 地心模型


    132 同心球模型


    134 哥白尼革命


    135 哥白尼日心模型


    136 仙后座中新星與第谷的半地心模型


    137 克卜勒與克卜勒三大定律


    140 布魯諾「宇宙是無限大的」


    141 星球的使者伽利略


    143 牛頓帶來新的世界觀


    145 地球的形狀


    146 天文學家哈雷


    147 彗星獵人梅西耶


    148 愛因斯坦相對論


    149 1990年代與哈伯太空望遠鏡


    150 斯蒂芬霍金


    ?


    第五章 日晷、水鐘到機械時計的長路 154


    156 天地起源與萬物形成-- 陰陽


    157 古中國的天文學


    158 地平觀測法與天空四象


    160 物候認知階段


    162 觀象與授時階段


    164 天干地支基本排列


    164 曆法與曆日的成書階段


    167 古代中國宇宙學說


    168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169 蓋天說


    170 周髀家


    170 周髀算經


    174 渾天說 出自漢武帝時期


    176 宣夜說


    ?


    第六章 中國曆法的發現與創造 178


    180 話說中國古代曆法


    181 二十四節氣


    183 節氣名稱與分類


    184 測算與規則


    185 平氣


    185 定氣


    187 農曆


    189 陰陽合曆的調和使用


    189 置閏與推步規則


    190 置閏如何決定安插在哪一個月


    192 先秦時期曆法


    193 中國現存最早的曆書--《夏小正》


    194 古六曆與四分曆術


    195 漢朝時期曆法


    197 西漢初期《古顓頊曆》與現代《農曆》行頒月份比較


    197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曆法-- 西漢《太初曆》


    198 《太初曆》的最大貢獻者-- 落下閎


    199 劉歆與西漢《三統曆》


    200 東漢《乾象曆》


    202 漢朝天文學巨著《靈憲》與張衡


    204 東漢末至隋代之《景初曆》


    205 《景初曆》五星參數


    206 曆法史上著名的新曆--《大明曆》與祖沖之


    207 具有里程碑意義《皇極曆》與劉焯


    209 唐朝大衍曆-- 一行禪師科技成就


    210 曆法史上的偉大革命--《十二氣曆》


    211 宋朝統天曆


    212 元朝《授時曆》


    213 郭守敬的成就:天文儀器和編制曆法


    214 《曉庵新法》王錫闡


    216 天文曆法的觀古鑑今


    ?


    第七章 結合天文觀時與時間測量的古代時計 218


    220 古代時計裝置


    220 大型計時遺址


    222 太陽計時


    223 圭表


    226 日晷


    228 流體計時


    228 水鐘與漏刻


    234 燈漏


    235 古中國之外的水鐘


    238 沙鐘


    240 燃燒計時


    241 蠟燭鐘


    242 香漏


    243 油燈時鐘


    244 天文與時計裝置的結合


    244 十字測天儀


    245 渾儀、渾象、渾天儀


    248 簡儀


    249 仰儀


    251 蘇頌水運儀象台


    253 安提基瑟拉天文計算機


    ?


    第八章 機械時計發展的風火雲湧 256


    258 鐘聲敲響的機械式時計


    259 機械時計裝置


    260 動力系統


    260 走時系統


    261 擒縱調速系統


    264 振盪裝置 - 鐘擺、落體和等時性


    266 振盪裝置 - 虎克或惠更斯的游絲


    267 振盪裝置 - 石英振盪器


    267 指時裝置


    268 陀飛輪


    269 鐘與錶的發展


    270 鐘錶發展在歐洲


    270 可攜帶式鐘錶


    272 紐倫堡蛋與波曼德錶


    274 航海鐘


    276 崛起的日本的製錶業


    277 向機械時計發起挑戰


    278 原子鐘


    278 音叉錶


    279 石英錶


    280 智能錶


    281 最後的殘喘


    282 時制的現在與未來


    283 地方時、標準時、協調世界時間


    285 星際未來


    ?


    參考文獻 288


    圖片來源 292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