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簡樸的美學:好生活的藝術

簡樸的美學:好生活的藝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87584339
薩提斯.庫瑪
凌籽
藝鵠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01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87584339
  • 叢書系列:自然科普
  • 規格:平裝 / 300頁 / 12 x 17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自然科普


  • 自然科普 > 環境科學 > 環保議題











      「簡樸正是一份豐盛的禮物。」

    ?

      薩提斯•庫瑪(Satish Kumar)透過畢生身體力行,實踐和平和環保運動,提煉出以簡樸為核心的生活之道。他提倡藉?內與外回歸簡樸,實現泥土、心靈與社會健康,邁向靈性滿足、環境安穩及社會公義的可持續未來。他在書中以物質及形而上層面探索全面的簡樸理念,闡述修行、手工製造、藝術、行動、教育、連結、關係、愛與寬恕、深層觀照、知識、靈性、泥土與社會的互為關係。他深信,簡樸生活並非匱乏,而是它自身的回報。如果一切平衡得宜,大自然會照顧好人類,而人類可以富有想像力、自由和愛,繼續好好地活於這世界。



      薩提斯的智慧源於實踐。他自九歲成為耆那教徒,一直修行和栽種非暴力的種子,直到十八歲,受甘地啟發,醒悟智慧在世間,遂離開僧團參與社會運動。二十六歲時,有感世界和平受核武威脅,決定和朋友踏上和平朝聖之路,不帶分文由印度徒步到四個擁核國家,帶著「和平茶」倡議和平。其後,他體會到暴力不止於戰爭,更在於人類對自然環境宣戰。因此,他決定留在英國擔任先鋒環保雜誌編輯,更於九十年代創立舒馬赫學院(Schumacher College),推動納入生態作為核心的整全教育,宣揚環境和平,並持續至今。



    出版獎項



      銀獎 | 2019 英國Foreword INDIES(身心靈類別)

      銅獎 | 2020 美國Living Now Awards(啟蒙�靈性類別)



    名人推薦



      這是本精彩的生命宣言……就像作者一樣,這書充滿智慧、溫暖而優雅。──大衛.奧爾(David Orr) | 歐柏林學院環境研究及政治學保羅西爾斯榮譽教授

    ?? ?

      《簡潔的美學》是薩提斯.庫瑪他一生思想和行動的精華。它展示了內在與外在世界、泥土、靈魂和社會、美麗、喜悅和非暴力之間的親密連繫。它標誌?我們這時代諸多大問題——氣候變化、仇恨和暴力、絕望——的出路,乃在於以優雅而簡樸的方式思考和生活,減少生態足跡,並擴闊心靈和思想。──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 | 行動者、《地球民主:正義、永續與和平》、《誰真正餵養世界?》作者

    ?? ?

      薩提斯.庫瑪的人生和教學都體現了簡樸的美學。我在他身上學到如何以充滿智慧和創造性的方法去回應諸多複雜問題。跟隨他的腳步,讓你的生命變得簡單、優雅和鼓舞人心。──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 加州大學家庭醫學及公共衛生系臨床教授、整合醫學及個人轉化的推動者



      這書由一位深刻經驗到何謂簡樸過活的作者所寫成,是他就簡樸生活及其成果的詳細闡釋,相當鼓舞人心。──馬克.塔利(Mark Tully) | 英國廣播公司新德里分社前社長、記者、《印度沒有句點》作者



      在《簡樸的美學》裏,薩提斯.庫瑪分享了他在靈性行動、教學和生活實踐上的獨到見解。這是本深刻易讀的指南,帶人去建立一個和平、物質充裕、靈性豐盛的生態文明。現時的經濟正導人走向自我毀滅,對所有尋求另類模式的人來說,這是本必讀之作。──大衛.柯登(David Korten) | 《當公司統治世界》、《大轉向》、《改變故事,改變未來》作者



      地球上沒有人比他更勝任這個計劃,他的見解會讓你重新思考你在怎樣過活,又可以怎樣改變。太強大了!──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 | 《搖搖欲墜:人類文明開始自行消耗殆盡了嗎?》作者



      我父母在經濟大蕭條期間結婚,這塑造了他們後來傳給我的價值觀:「量入為出」、「省一點留給明天」、「分享,不要貪心」和「為生活必需品而努力工作,但金錢不會讓你成為更好或更重要的人」。可是隨?美國在戰後選擇了用消費來復蘇經濟,這些生命教導都被拋諸腦後了。當經濟成為社會的目標而非手段,最終結果便是特朗普上台。在這動人又有力的書中,薩提斯.庫瑪帶我們走經他的個人旅程,過一種更簡樸而快樂、低生態足跡的生活。在這奢華的消費年代,孤獨和異化的年代,庫瑪的訊息是一份振奮人心的禮物,也是個備受歡迎的解方。──大衛.鈴木(David Suzuki) | 得獎遺傳學家、作者、廣播員、環境行動者



      讀薩提斯.庫瑪的書總是振奮人心!在《簡樸的美學》中,他將自己委身於正面行動和經驗的生命,提煉成他對人類這大家庭和這星球上所有美麗瀕危生命的深切關愛。我們在信任和關顧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練習寬恕、享受日常的微小喜悅時所創造的豐盛,他都予以肯定,從最深層次上尊榮我們所有人。這書是個超越所有宗派和意識形態的祝禱!──海瑟.亨德森(Hazel Henderson) | 《創造另類未來》作者,「道德市場媒體」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這書交織了鮮明的故事和清晰的智慧教導,溫柔而直接,完美了體現了其書名。──查爾斯.愛森斯坦(Charles Eisenstein) | 《氣候:一個新的故事》作者

    ?


     





    前言

    推薦序

    自序──讓我們活得簡單一些



    第一章 我的故事:開端 ?

    第二章 走路的簡樸

    第三章 生命是一趟朝聖 ?

    第四章 簡樸的美學 ?

    第五章 由藝術家組成的社會

    第六章 以行動為瑜伽

    第七章 學習與生活 ?

    第八章 正確的關係:我們都互相連結

    第九章 愛無限 ?

    第十章 寬恕的力量 ?

    第十一章 對立之舞

    第十二章 深度觀照

    第十三章 科學和靈性的聯合 ?

    第十四章 泥土、靈魂和社會



    鳴謝

    編輯後記



    ?





    推薦序



    弗里喬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物理學家、系統理論家、生態素養中心創辦人、《從系統理論看生命》共同作者




      薩提斯.庫瑪過?不同凡響的人生。他出生於印度的一個小村落拉賈斯坦邦,九歲離家,成為耆那教徒(Jain monk)到處流浪。他告訴我們驅使他這樣做的原因──當他被父親突然離世一事弄得身心摧殘時,遇到了一名耆那教僧侶,對方告訴他,透過棄絕世界,跟隨僧侶的道路,便可以脫離死亡,達到涅槃。

    ?? ?

      接下來的九年,年輕的薩提斯過?嚴謹的耆那教僧侶生活,每天走路,從不洗澡,常常禁食,花很長時間冥想。直到十八歲時,他偷偷讀了甘地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靈性修煉可以透過服侍世界而非棄絕世界來達致。薩提斯深受啟發,於是離開了僧團,參與了由甘地的好友維諾巴·巴韋(Vinoba Bhave)所建立的甘地修行所。



      薩提斯跟維諾巴一起走了數百英里路,為印度的土地改革而倡議。他寫道:「當僧侶時,我學到走路、禁食、思考、冥想的藝術。至於在菩提伽耶的修行所,我學到手造的藝術,包括煮飯、打理花園和將棉花紡織成紗線來造衣服。從維諾巴身上,我則學到如何冥想。」然後,他受英國哲學家及和平行動者羅素的啟發,跟一個朋友走上了一趟和平朝聖之旅,由甘地在新德里的墓地出發,走路去到四個擁核的國都:莫斯科、巴黎、倫敦和華盛頓。他們身無分文,全靠陌生人的善意和慷慨接待走了逾兩年,逾八千英里。



      1973年,薩提斯定居英國,擔任《復甦雜誌》(Resurgence)的編輯一職。在他任職期間,出版了一系列由《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知名作者舒馬赫(E. F. Schumacher)寫的文章。多年來,他將《復甦雜誌》變成其中一本最重要而漂亮的生態雜誌。同期,薩提斯(他的朋友和世界各地的追隨者都這樣稱呼他)啟發、發起、指導了一系列的生態導向計劃,全都極為成功。它們包括薩提斯居住的位處北德文郡哈特蘭社區的???? 「小小學校」(The Small School);年度舒馬赫講座系列;還有南德文郡一所著名的生態研究中心——舒馬赫學院( Schumacher College)。



      我有幸以朋友和同事的身份認識薩提斯三十餘年,我常常好奇為甚麼他諸多大計都這樣成功,背後有何秘訣。我想薩提斯在這書把答案告訴了我們。《簡樸的美學》是他帶?簡樸的視角對靈性本質的冥想,建基於他作為僧侶、甘地主義行動者、生態哲學家、教育家和靈性老師的豐富人生經驗。



      薩提斯以他演說和寫作的招牌特色——美麗、有力且熱情澎湃的語言,將組成內外簡樸的靈性生命的諸多線索交織在一起。簡樸之於薩提斯,就像非暴力之於甘地,並不意味無所作為。「簡樸生活是一種需要很多技能的生活」,他解釋道。同時不意味失去安舒。「不以物質塞滿生活,不等於要否定安舒。相反,減少財產和追求安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堆積如山的物質帶來混亂,簡樸倒使人澄明。」



      他指出物質堆積不只為個人生活帶來混亂,更為世界帶來混亂。「奢華生活製造的,是垃圾、污染和貧窮。」是以簡樸也成為了社會公義的宣言。引甘地之言,薩提斯敦促我們「過簡樸的生活,好讓其他人能夠簡單活?」。為要達致簡樸美學,他建議我們培育靈性和思想上的簡樸。他寫道:「思想上的簡樸,會減少人對物欲的渴求」。他如此總結:「這聽上去挺弔詭的,但簡樸正是一份豐盛的禮物。」



      這些段落跟佛學中的正念修習共鳴處處,而的確,薩提斯也明確表示:「簡樸是一種正念的生活方式」。我在幾頁之後讀到「簡樸意味?流經生命,好像河溪流經大地一樣」時,也嗅出了道家的氣息。



      在隨後的章節,薩提斯進一步闡述了這些想法,討論了體現簡樸美學的靈性生活的不同面向。他首先點出,走向簡樸,代表了由關注物質數量,轉向關注生命質量,並由佔有物品來尋找膚淺的快樂,轉向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尋找真正的滿足。我在別處曾強調,由數量到質量的轉向,對建立一個生態可持續和社會公義的社會極為重要,也所以我看到薩提斯斷言「要實現可持續生活,方向正是活得簡樸」時並不意外。



      自然浮現的問題是:怎樣做到?怎樣實現到簡樸美學的目標?薩提斯的答案是,簡樸並無公式或技術可言。他建議「要做的不過是,日復日,聚焦於簡樸的思想、言詞、感受、行動、食物、衣服、房屋、動機和關係之上」。他指出這是個延續一輩子的過程,沒有終點。也不意外地,他總結道:「我們總在途上,在朝聖的途上。……對我來說,簡樸的美學原植根於朝聖這意念之中。成為朝聖者,意味?培育外在和內在的簡樸。」



      這洞見引導?薩提斯,讓他為我們提供了好些對朝聖本質的深刻反思,這些反思也來自他的豐富經驗。他告訴我們,朝聖路上鮮有計劃。「不死守計劃自有它的魔力和能量,比如奇蹟便能發生。」



      在更深層次上,薩提斯續道:「真正的朝聖,原是指甩掉所有依附、習慣、偏見地自由活?。」是以對薩提斯來說:「朝聖既是現實,亦同樣是個隱喻。成為朝聖者,就要是每時每刻都活得輕省而簡樸,平靜擁抱苦樂之所是。即使我曾去過各種擁有宗教和自然意義的聖地,但更深層次的真相是,生命本身就是一趟朝聖。」



      薩提斯也將朝聖連繫上印度教的「行動瑜伽」概念,組成了印度最受歡迎的宗教聖典《薄伽梵歌》的核心精神。他解釋,行動瑜伽的哲學指引人行動而不貪戀成果。他寫道:「生命是趟永恆的旅程,沒有目的,也沒有終點。是以人不必聚焦行動的結果,而是該聚焦於行動本身。」



      對薩提斯來說,簡樸美學的核心要素,是製造的藝術。他解釋道:「簡樸美學的生活,正是建立在藝術和工藝的堅實基礎之上。我們需要遠離自動化、工業化和機器化。我們需要擁抱正念製造的理想。」



      對薩提斯來說,成為藝術家等於成為製造者。他建議「藝術不是一門專業,而是一門結合專業與召命的正確生計」。他指出在原住民的文化中,藝術不是嗜好或奢侈品,而是「生活和生存的必然部份」。他展望一個由合作社組成的社會,在那裏「員工和消費者會被轉化成製造者、藝術家」。最後,他主張「正念製造就如冥想一樣,製造時,思緒必須完全臨在」。



      這個藝術家和製造者的願景,支撐?「小小學校」這所由薩提斯在北德文郡社群所創立的中學。這是他對學校課程的描述:「我們說:『我們不單會教莎士比亞、達爾文、牛頓和伽利略,還要在英文、數學、科學以外,教煮食、園藝、建造、縫紉、縫補、木工、攝影和音樂。』這就是我們的課程。這學校不會成為一間考試工廠,而是一個鼓勵自我探索的地方。」



      幾年之後,薩提斯將「以學校為自我探索之地」的深刻理念,應用到高等教育之上,創立了舒馬赫學院。我有幸在那裏教了超過二十年書,對學院非常熟悉。舒馬赫學校是個特別的學習機構。它不是傳統的學院,沒有明確的教職員和學生群體,也不似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般,並非由政府機構,或與商業相關的個人或基金會所創立。這學院催生於1990年代湧現的全球公民社會,是以從一開始,它的教職員就是整個學者和行動者的國際網絡的一部份,是薩提斯任職《復甦雜誌》編輯時建立和孕育的朋友同事網絡。



      在1991年舒馬赫學院成立之前,沒有一個學習中心能讓人從多個角度嚴謹、深入地研究生態學。隨後的幾年,隨?全球非牟利組織聯盟的組成,情況才有所改變。這個全球公民社會逐漸發展出一個由學者、研究組織、智庫、學習中心構成的網絡,在學術組織、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之外獨立運作。如今,世界各地共有數十所這樣的研究和學習組織,舒馬赫學院正是其中一個先行者,也依然發揮?領導角色。



      從一開始,薩提斯就懷抱這樣一個願景:學院不應代表歐洲中心的觀點,而應該容納更闊的聲音,是國際性的。當歐美的人在這裏討論科學、科技和哲學,還有來自非洲、印度、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聲音加入。



      種族、文化和智性上的多元也見諸於學生之間。對我來說,有二十四個參加者(學院設立的人數上限)來自十個或以上的國家,這事並不罕見。這裏的參加者通常都受過高等教育,是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有些是年輕學生,也有老年人,他們為討論貢獻了豐富的角度。

     

      舒馬赫學院的另一個特色,是它培育出來的強烈社區感。參加者花幾個星期時間待在這裏,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也一起工作去維繫整個學習社群。他們會被分為煮食、清潔、園藝等工作小組,既做維持學院運作的工作,也實現薩提斯「結合手、腦、心的教育」願景。



      在這些小組裏,對話持續進行。他們在廚房切菜時討論,也在拖地或為特別活動重新排列椅子時討論。這裏的每個人都沉浸在持續的社群經驗,和刺激的智性對話和討論當中。



      這所有都激發起巨大的創造力。在舒馬赫學院裏,很多事情都是集體創造的,由廚房餐飲到課室意念皆然,創造力爆發是源於社群裏的絕對信任。對在學院教書的教職員來說,在這裏幾乎跟家人相處無異,而這強烈的社區感是在相處不到一兩星期內湧現出來的。對大多學者來說,這事極為吸引,因為這處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特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裏驗證我們工作的深度、嘗試新意念。是以舒馬赫學院不只是一所讓課程參加者學習的獨特地方,更是一個讓教職員在相對長時間內,跟一班受過高等教育和非常積極的學生深入交流的地方,也是個追求持續自我探索的過程。



      在薩提斯擔任學院課程主任的那數十年,他是整個舒馬赫學院的心臟和靈魂。他跟課程參加者一同煮食、帶領早上的冥想、教授課程、在一系列定期的「爐邊對話」裏分享他的智慧。舒馬赫學院是他社群願景的體現,在那裏,學習跟正念製造、冥想和簡質的美學結合起來。



      對薩提斯來說,有意義的教育助人跨過自我斷裂的困境,培育對正確關係的意識和實踐。他記下:「簡樸美學的培育,得植根在正確關係的土壤之上。」這跟我們在科學和社會上經歷的範式轉移完全一致──由視世界為機器,到以網絡來理解它;由數量到質量;由產品到關係。薩提斯強調這是個由「自我」(ego)到「生態」(eco)的轉向。他寫道:「如果不想把生活搞得太複雜,人便得由『自我』轉向『生態』。前者分離,而後者連結;前者把事情複雜化,而後者則讓事情簡單。『生態』指的是孕育所有關係的那個『家』。」

     

      在書中最後一章,薩提斯透過鼓勵人留意泥土(Soil)、靈魂(Soil)和社會(Society)這三個領域作結。對我來說,這些領域是在對應生命的生態、認知和社會面向。薩提斯解釋:「泥土是所有環境和自然關係的隱喻,萬物皆來自泥土,包括森林、食物、房屋和衣服。我們的身體來自泥土,也終有天回歸泥土。泥土是生命之源。」



      薩提斯提醒,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和補充泥土。他續道:「同樣地,我們需要補給靈魂。……我們需要找方法補充和治癒靈魂。……冥想就是其中一種技術。 ……冥想時,內外世界相遇、泥土和靈魂聯合。」而最後,「泥土和靈魂的健康,更必須擴展到社會的健康上。而要做到這事,社會必須是以人類尊嚴、平等和公義的原則組織起來」。



      對有些人來說,薩提斯的宏大願景聽起來太過理想主義了。而他也清楚意識到這事,並有個強而有力的回應:「你或者會叫我做理想主義者。是的,我的確是。但我來問你:『現實主義者又實現到些甚麼呢?戰爭?貧窮?氣候變化?』現實主義者已經掌管世界太久了,……所以不如給理想主義者一個機會。」



      薩提斯描述和提倡的簡樸美學也反映在他的語言之中。他用簡單有力的隱喻,說的都是肺腑之言。讀他的文字幾乎像個冥想練習。當我沉浸其中,我經驗到極大的平靜和從容。在我認識薩提斯的這些年裏,我總享受他的同在,而我在閱讀這本精彩的書時也有相同的幸福感。


    ──弗里喬夫. 卡普拉(Fritjof Capra)




    其 他 著 作
    1. 沒有終點:一位修道者、和平與生態運動家的傳奇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