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奧美傳奇廣告鬼才破框思考術:跳脫「標準答案」思維,不打安全牌的心理奇襲策略

奧美傳奇廣告鬼才破框思考術:跳脫「標準答案」思維,不打安全牌的心理奇襲策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55228
羅里.薩特蘭
林俊宏
天下文化
2023年12月22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3555228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財經企管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大眾/生活經濟學











    (原書名:人性鍊金術:奧美最有效的行銷策略)

    深耕廣告界30餘年、被譽為「英國廣告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市場營銷和廣告界最原始的思想家、最鼓舞人心的演講者

    一手主導奧美變革(Ogilvy Change)團隊的傳奇廣告大師

    畢生絕學都在這一本!

    《黑天鵝效應》、《影響力》等暢銷書作者 強力推薦!



      不是所有看來有道理的事都會成功,

      也不是所有成功的事看來都有道理。



      他以一介基層撰稿人之姿,迅速晉升為奧美集團副總監,

      靠的就是運用各種創意,替無數客戶解決商業難題的破框思考力!

      他是如何做到?為什麼他總能找到別人想不到的創意?



      「想得到聰明的答案,常常需要問出愚蠢的問題。」──羅里.薩特蘭



      我們習於在不理性的世界裡,假裝各種事情比實際上「更理性」。

      總是追求「符合邏輯的正確答案」,

      任何創意、提案、發想,都想要找背後的數據和理論來做為驗證,

      因為上述這樣的理性邏輯,在人們的常識中,代表了「避開風險」。



      你絕對不會因為堅持理性邏輯而被炒魷魚。只要能說出一套完善、無趣、沒想像力的道理,就算事情沒做好,也不太會遭到指責。比起「沒創意」,「沒邏輯」被開除的機會要高得多。



      就是因為這樣,使得我們的創意不斷遭到限縮,甚至只敢遵循「過去被證明有效的方法」。



      ◎為何只遵守理性邏輯的安全牌,在商業領域中愈來愈行不通?

      你或許會問:「沒創意有什麼關係?只要行得通就可以了吧?」

      然而,堅持理性邏輯=沒創意的做法,

      最致命的問題在於,你會變得和競爭對手一模一樣。

      當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都是符合理性邏輯──例如,價格便宜、規格統一、堅固耐用、功能繁多……,依循每個人都會認為「合理」的方式來設計時,你的商品就等於「毫無特色」!

      因此,領導奧美變革團隊的傳奇廣告人,羅里.薩特蘭要告訴你:

      這時候,不合理性邏輯的「創意」,就能幫你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找出和別人完全不同的解決問題方式。



      舉例而言,比起「最便宜、性價比最高的手機」,一台要價四萬以上,還得等很久才能拿到手的iPhone Pro15為什麼還是吸引眾人紛紛搶購?

      比起便宜、味道甜美的一般汽水品牌,一瓶又小又貴而且味道還有點詭異的「紅牛」,為什麼能夠挑戰可口可樂在無酒精飲料中市占第二名的地位?

      原因就出在,他們正巧符合了人類內心,尚未被一般理性邏輯產出的商品所滿足的「隱性需求」!

      打中了人類在「符合理性邏輯需求以外」的另一種思考邏輯中的好球帶!



      ◎不符合理性邏輯的另一種邏輯,威力超乎想像……

      那麼,所謂的另一種思考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羅里.薩特蘭說:如果世界都讓講理性邏輯的人來管,就只會看到那些講理性邏輯的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事情並不講理性邏輯,而是講「心理邏輯」。

      所謂心理邏輯,包含的是人類的情緒和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這樣做才是正確的」,但情緒和感受卻總會給我們另一種答案。

      舉例而言,我們知道手機買便宜堪用的就夠了,但購買iPhone Pro15得到的爽感,以及在親朋好友間炫耀時得到的愉悅感,卻能讓我們毫不猶豫的刷卡買下一台人人都在搶的最新款手機。

      諸如此類的成功案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道理:真正的創業家之所以那麼有價值,正是因為他們不會畫地自限、只做眾人認為合理的事。



      為了仿效這些創業家,尋找各種潛藏在理性邏輯另一面的商機,薩特蘭在奧美廣告公司創立了一個部門,專門尋找各種不符合直覺的問題解決方案。



      以下就是他們的成果:

      ●有家航空公司,只是改變呈現航班的方法,就讓豪華艙等的銷售業績提升 800 萬英鎊。

      ●有家軟體公司,只是把客服中心的服務流程做了一些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修改,就留住價值數百萬英鎊的業務。

      ●有家出版商,只是把客服中心的應答手冊加了四個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英文單詞,就讓銷售的轉換率加倍。

      ●有家速食店的產品銷量提高了,因為他們把價格……提高!



      ◎跳脫標準答案,直擊人性四原則的心理奇襲技巧

      看完這些成果,你是否也很好奇,

      薩特蘭為什麼能夠尋找出像這種「不符合邏輯與直覺」的問題解決方案呢?

      他要告訴大家的是:那些想用理性來決策的高層人士,總會想要有普遍適用的法則,好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無須考量個別情境的特殊情形;但事實上,「情境」常常才是決定人類的思考、行為和行動的最重要因素。

      在某些情境當中,理性邏輯會有一套標準答案,但人類的行為卻常常完全相反。

      舉例來說,在都市蛋黃區的房價總是不斷上漲,照理來說,擁有這些房子的人應該可以賣掉房子來賺價差,換一間比較偏遠的房子,但事實上,他們卻很少如此。

      他們或許擔心:

      ● 搬走以後,會錯過未來上漲的房價。

      ● 賣掉以後,如果未來想搬回來住,可能會回不來。

      ● 住在都市蛋黃區的便利程度,和住在郊外無法比較。

      ● 住在都市蛋黃區,似乎更有社會地位。

      ……

      諸如此類,各種不符合理性邏輯的心理邏輯,正是薩特蘭的部門需要尋找的癥結所在!

      然而,人們卻往往不會坦白的說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



      因此,薩特蘭要教你用4項心理奇襲策略,找出人類那些不符合邏輯卻難以解釋的需求,

      就能出奇制勝,找出與競爭者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具體說來,就是用更省成本的方式,營造打動人心的情境,自然就能導引出想要的結果。



      心理奇襲策略1:投放訊號原則

      投放特定的訊號,展現承諾與意圖,證實自己提供的選項確實值得人們信任。只要你的訊號令人感到可信度高,人們就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選擇。

      舉例來說,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必須接受為期四年艱苦的「知識訓練」,確保能替顧客找出兩個地點間最短或最快的路線。因此,人們都會無條件信任黑色計程車司機。



      心理奇襲策略2:潛意識駭客原則

      人心無法直接控制,卻能靠著刻意營造出適合的情境、讓人心接收到暗示而受到影響。就像是安慰劑本身並沒有任何特殊效果,卻能鼓勵身體投入更多資源,發揮出所需的效果。

      舉例來說,三色牙膏標榜牙膏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成分,讓消費者一眼看出牙膏的多種複合效果,就能讓人願意買單。



      心理奇襲策略3:夠滿意原則

      在安全的滿意選項與完美的最佳選項中,人們會寧願選擇安全的滿意原則。因為做選擇時,我們難以獲取一切資訊來進行判斷,因此比起追求最完美的選項,人們寧願選擇或許不夠完美,卻已經足夠滿意的選項。

      舉例來說,當A品牌在某些人心目中已經建立起安心信賴的形象,這時即使它的產品未必比新進的B品牌更好,但人們還是會選擇熟悉的A品牌而非B品牌。



      心理奇襲策略4:心理物理學原則

      人類透過五感獲得的種種感知,其實並不客觀。例如同樣是一小時,但「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不快樂的時間就會讓人度秒如年。因此,即使是同樣的條件,只要運用一些小技巧,就可能營造出更寬廣的空間、或者更舒適的環境。

      舉例來說,波音787夢幻客機就運用這一項原則,在乘客登機入口多安排一點空間,營造能夠延續到乘客進入主機艙的寬敞感。雖然主機艙與過去機型一樣擁擠,乘客卻會覺得比過去寬敞。



      如何活用以上4項心理奇襲策略?奧美傳奇廣告鬼才在本書中傳授7種獨門訣竅,

      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練習「破框思考」,

      便能逐漸掌握精髓,成為創意源源不絕的心理邏輯魔術師!



    國外名人推薦



      ●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作者

      ●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TED Radio Hour」廣播節目

      ● 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作者

      ● 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暢銷科普作家

      ● 朱斯.戈達德(Jules Goddard),倫敦商學院教授



    國內名人推薦



      ● 龔大中,奧美集團創意長

      ● 盧建彰,詩人導演

      ●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 馬克凡 Mark.Ven Chao,《關鍵思維》作者、連續創業創辦人

      ● 矽谷阿雅,矽谷AI新創Taelor創業家

      ● 老查,數位轉型顧問

      ● 火星爺爺,作家、企業講師

      (依姓名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我認識幾百個研究行為經濟學的人,但要說我吃晚餐時最想跟誰聊天,一定就是羅里•薩特蘭。……本書簡直是曠世巨作,可以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和領域,而且,實在是有趣到爆。──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作者



      羅里是推廣「360度品牌管理」(360-degree branding)的元老級人物,演講極具渲染力又充滿魅力,能巧妙的將構想賦予生命,讓人人都能輕易理解。他在這個領域的經歷無人能望其項背。──蓋瑞.李伊(Gary Leih),奧美集團前總裁



      品牌塑造的箇中翹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TED Radio Hour」廣播節目



      字裡行間處處流露才氣與智慧。本書不容錯過。──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作者



      這本書買就對了。我超愛,書裡處處是高明的洞見。──麥特.瑞德里(Matt Ridley),暢銷科普作家



      太妙,太妙,太妙!羅里.薩特蘭打破各種定見,淘氣、有趣、充滿智慧。──朱斯.戈達德(Jules Goddard),倫敦商學院教授

    ?


     





    各界讚譽

    奧美的11項破框思考法則

    前言 打破框架,找出「不合理」思考背後的強力解答

    引言 驅動人類行為的真正原因,在於「心理邏輯」

    ?

    1 當人們追求標準答案時,你該背道而馳

    2 用「包裝方式」奇襲人類心理,就能點石成金

    3 心理奇襲策略1:投放訊號原則

    4 心理奇襲策略2:潛意識駭客原則

    5 心理奇襲策略3:夠滿意原則

    6 心理奇襲策略4:心理物理學原則

    7 7種訣竅,讓微小變化發揮巨大作用



    結語 拋開理性邏輯框架,用心理邏輯開啟新視野

    注釋



    ?





    導讀



    打破框架,找出「不合理」思考背後的強力解答




      打敗可口可樂



      假設你坐在某大型全球性飲料企業的會議室,要負責生產一種新產品,挑戰可口可樂這種飲料在無酒精飲料類別全球第二的地位。



      你會怎麼說?有什麼反應?在我看來,除非吃錯藥,否則你大概會說:「我們生產的飲料,味道必須比可口可樂好、價格必須比可口可樂低,還要用超大的瓶子,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另外,我也滿肯定沒人會說:「我們來賣一種超貴的飲料,裝進超小的罐子裡……而且味道還要噁心一點。」但有家公司就這麼幹了,而且這個無酒精冷飲品牌還真的有實力和可口可樂一較長短:這個飲料就是「紅牛」(Red Bull)。



      說紅牛喝起來「有點噁心」,可不是我個人的主觀看法,而是廣大民眾的意見。紅牛源自泰國,傳言說,製造商在銷往外國之前曾找上某間研究機構,想了解國際消費者對紅牛的口味有何看法;這家機構是研究碳酸飲料口味的專家,而紅牛得到的消費者反應之差,在所有新飲料史上絕無僅有。



      一般來說,消費者試喝新飲料時,就算不喜歡,大概會說:「不太合我的口味」「有點太甜了」「比較像是給小孩喝的」等。但紅牛得到的評語幾乎可以感受到試喝的人怒火中燒:「就算付錢給我,我也不想喝這種尿」已經還算客氣了。然而現在誰都得承認,紅牛成功得不得了:每年銷出60億罐,賺到的錢足以讓他們養得起一支一級方程式車隊。



      拋開死腦筋



      這本書有個簡單的前提:雖然現代世界常常不願意接受各種不合理的行為想法,但那些行為想法常常具有強大的力量。世界上確實有各種極具價值、根據科學和邏輯開發的產品,但是,只要我們在尋找答案時敢於暫時放下那些制式、死腦筋的解決方案,就會發現還有幾百種乍看之下不合理的解答。但遺憾的是,由於推論邏輯在物理學裡實在太可靠,讓我們以為所有領域都適用推論邏輯,就算是在某些更複雜的人類領域裡也如此。



      時至今日,幾乎人類所有的決策模型都極度依賴把一切簡化的理性邏輯、而不去談什麼魔法,一切用試算表來判斷,不認為有任何奇蹟發生的可能。但如果這種方法其實不對,要怎麼辦?如果某些領域就是沒那麼一致、沒那麼肯定,但人類卻一心想強加像物理定律那樣絕對的法則,情況又會變得如何?



      以工作和假期為例。目前,美國人每年平均只有兩週特休假,但是有大約68%的人願意付錢多換取兩週的假期,等於願意減薪4%來讓假期加倍。



      那麼到底有沒有辦法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讓每個人都享有更多假期?如果我們發現,增加美國人的休閒時間將有利於國家經濟,能讓民眾花更多錢購買休閒用品,平常上班時的生產力更高,是不是可以把這樣的構想納入考慮?或許民眾有更多假期之後,就會願意晚點退休,不會存夠錢就立刻逃離職場,整天泡在佛羅里達州的高爾夫球場上?又或者,只要能讓人得到合理的休息、再適時得到旅遊與休閒的啟發,大家的工作表現都能變得更好?此外,由於科技進步,現在有許多工作似乎在哪裡做都沒差,不管是在公司的辦公室、或是在度假勝地的海灘上,工作效率與成果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這些結論聽起來簡直像在變魔法,但其實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些論調:法國人幾乎把放假當成常態、上班則是例外,但他們在那些上班日的生產力高到嚇人;德國人每年平均的特休假長達六週,但德國經濟仍然成功蓬勃。然而,即使已經有這種如魔法般的成效,在這個世界上卻沒有什麼思考模型能讓美國人想一想、更別談讓他們試一試新的做法。在這個講道理、合邏輯、左腦主導的世界裡,大家理所當然認定生產力與工作時間成正比,也認為如果要把假期時間加倍,就該減去相對的4%工資。在技術官僚的心中,經濟就像是一台機器:閒置時間愈長、能創造的價值當然愈低。然而,經濟並不是機器,而是一套極為複雜的系統。機器不會有什麼魔法,但複雜的系統卻可能出現魔法。



      ──工程學裡沒有神奇的魔法,但心理學卻有。



      我們一旦執著於天真的理性邏輯,就會創造出一個沒有魔法的世界,只有單純的經濟模型、商業個案研究,以及各種狹隘的科技思維,讓我們自信滿滿,誤以為這樣就掌握這個複雜的世界。這些模型確實通常很有用,但有時候卻並不精確、或者會造成誤導,甚至有時候可能讓一切變得非常危險。



      神奇的蝴蝶效應



      我們絕不該忘記,追求邏輯、追求確定性除了能帶來好處,同時也得付出相關的成本。總是執著於看似科學的做事方法,就可能讓我們不去考慮那些比較沒那麼合邏輯、像是魔法的選項,但這些選項可能十分便宜、迅速又有效。神話般的「蝴蝶效應」確實存在,只是我們找蝴蝶的時間並不夠。以下列出最近的一些蝴蝶效應,這些都來自我的個人經驗:

     

      1.有個網站,只是在結帳流程中加了一個選項,就讓年銷售額增加三億美元。

      2.有家航空公司,只是改變呈現航班的方法,就讓豪華艙等的銷售業績提升800萬英鎊。

      3.有家軟體公司,只是把客服中心的服務流程做了一些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修改,就留住價值數百萬英鎊的業務。

      4.有家出版商,只是把客服中心的應答手冊加了四個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英文單詞,就讓銷售的轉換率加倍。

      5.有家速食店的產品銷量提高了,因為他們把價格……提高!



      以上這些成功案例,在經濟學家看來全都不合邏輯,但就是有用、就是有效。除了第一個案例,其他案例都是由奧美廣告公司(Ogilvy)的一個部門經手;我當初創立這個部門,正是想找出各種不符合直覺的問題解決方案。我們發現,各種問題幾乎都會有大量看似不合理的解決方案有待發現,但就是沒人在尋找。大家都太沉迷於邏輯,沉迷到無法再注意其他地方。而且,我們發現一件討厭的事:就算用我們的方法得到成功,下次客戶也不一定會再找上門;不論是企業或是政府,都覺得商業計畫就是得要表面看起來合乎邏輯才行,於是很難編預算給我們這種魔法般的解決方案。



      確實,如果想贏得辯論,邏輯通常是最佳的辦法;但如果是想在生活中取勝,邏輯就不一定那麼有用。真正的創業家之所以那麼有價值,正是因為他們不會畫地自限、只做眾人認為合理的事。像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彼得.提爾(Peter Thiel)這樣的人,似乎都可以蓋上「傻蛋」的正字標記;亨利.福特(Henry Ford)也以討厭會計師著名,在他掌管期間,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從沒查過帳。



      想要符合邏輯,就會付出一個隱性代價:毀掉所有魔法。而在現代社會,我們已經有太多經濟學家、技術專家、管理人員、分析師、試算表調整師和演算法設計師,愈來愈難施展魔法,而且只是想練習就更不可能。



      但我希望能在以下章節提醒讀者,生活中真的該給魔法留點位置:找出你心中的那位鍊金術士,這件事永不嫌遲。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