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寫給所有人的祈禱書(上):建立你自己的天人關係

寫給所有人的祈禱書(上):建立你自己的天人關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72213
詹姆士.馬丁
漢河
光啟文化
2023年12月01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6267272213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這本書是對從不祈禱之人的一份邀請;

      是為那些想要祈禱,但又擔心用錯祈禱方法,或是那些曾經祈禱,但對自己的祈禱並不滿意的人而設計的;

      它也針對那些可能害怕祈禱會發生什麼或是已有豐富經驗之人而準備的。

    ?

      上冊討論:

      *人為什麼需要祈禱?什麼是祈禱的定義?

      *無意識的祈禱

      *有意識地與上主建立關係、懇求式祈禱、經文祈禱、省察祈禱

    ?

      下冊討論:

      *依納爵式默觀、聖言誦禱、歸心祈禱、大自然祈禱。

      *在祈禱中發生的情感、洞見、記憶、渴望、圖像、話語、感覺和神祕經驗。

      *靈修輔導、避靜、信仰分享和靈修日記。如何處理分心、乾枯、期待和靈性生命的起伏。

      *祈禱與行動

      上下冊均有討論題綱,可供個人回顧及小組分享使用。

    ?

      初學者讀這本書,能對各種祈禱方法,有清楚的了解,

      有經驗者讀這本書,不止能在原本熟悉的祈禱方式上走得更深,也有機會嘗試新的祈禱。

      最重要的是,你開始和上主建立一對一的關係了。

    ?

      人之所以渴望祈禱,這渴望並非來自於自己,而是上主放置在人心中的召喚,

      是祂先渴望與人建立真實的連結,也必然會予以回應,

      使我們的生命因扎根、因回家、因有前進的方向,

      而更篤定、堅強、自由、美好。


     





    1 人人都能祈禱:引言 ? 013

    2 走路去上學:童年時期的祈禱 ? 033

    3 為什麼要祈禱?一些常見的理由 ? 043

    4 不知不覺中的祈禱:九種無意識的祈禱 ? 053

    5 什麼是祈禱?幾種定義和洞見 ? 063

    6 與天主展開一段友誼:貝瑞神父的洞見 ? 085

    7 凡人皆需幫助:懇求式祈禱 ? 121

    8 現在我要睡覺了:誦念熟悉的經文與其他正式的祈禱文 ? 157

    9 我在這裡:每日省察 ? 179

    小組聚會指南 ? 219





    ?





    導讀



      一、人人都能祈禱



      引言



      每個人都能祈禱。



      或者這麼說,如果我能學習怎麼祈禱,那麼你也能。



      如果你從來沒有祈禱過,或者祈禱有困難,或者認為自己的祈禱是「錯的」,那麼「每個人都能祈禱」這句話似乎很難讓人相信,或者好得讓人難以置信。但這是真的,儘管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理解這簡單的事實:祈禱是為每個人準備的。



      直到二十多歲,我仍只是偶爾以最基本的方式祈禱:祈求天主的幫助。「讓我考試時得個A。」、「讓我在棒球賽裡打個全壘打。」、「讓我的工資再高點兒。」祈求天主的幫助並沒有錯,它既自然又不失人性。但直到我二十七歲加入了耶穌會,一個天主教的修會,才發現祈禱還有其他表達方式。進了耶穌會初學院後,我學到一些新的祈禱方法。這發現令我驚訝,原來有那麼多的祈禱途徑,那麼多不同的祈禱練習,又是那麼的靈活。



      同時,也鼓勵我以各種新的角度去思考有關祈禱的種種,例如:把祈禱想像成與天主的個人性的關係;去體驗祈禱時發生了什麼;懂得沒有所謂正確的祈禱方式;知道在人的一生中,祈禱會不斷的變化;去看看祈禱如何改變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不僅學會了如何祈禱,也學會了如何理解祈禱。



      這很令人震驚,幾乎就像有人說過的:「你知道嗎,在你經驗到的三個向度之外,還有另一個?」這不是一個糟糕的類比。祈禱就像看到生命的另一個向度。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我之前不知道這些?」第二個反應是:「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知道什麼是祈禱?」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我的家庭不是十分熱心的信仰家庭,所以我只受到很少的宗教培育,也沒有就讀過教會學校—無論是天主教的學校或者其他類似的學校,也就是說,在小學、初中、高中期間,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祈禱。雖然我們家每個星期天都去聖堂參加禮儀,我也參加了幾年的課後宗教教育課程,但我們在家裡卻很少談論天主。遇到重大的節日,我們在用餐前會感恩,但除了那些大日子,我們僅只是在一起用餐,並不常一起祈禱。



      為免你誤解,我要說,我的父母都是好人,道德高尚。不過,我的家庭和今天的許多家庭一樣,討論靈修生活對我們而言,既不頻繁,也不輕鬆。我認識的人中,這樣做的也不多。所以,除非是想要得到什麼,否則我不怎麼祈禱。即使在我的大學時代,也沒有遇到多少非常虔誠的人,那些我認識的人,也沒有和我談論過祈禱。



      我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也很容易回答:「為什麼沒有更多人知道什麼是祈禱?」或者,更直白地說,「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祈禱?」



      首先,很多人會祈禱。但當我入耶穌會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一點。有數百萬人,祈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他們每天都祈禱,有時還一天好幾次。但也有同樣多的人,覺得祈禱是陌生的,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有些嚇人。所以,很多人不祈禱,我指的不是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他們不祈禱的原因顯而易見:要麼懷疑,要麼不相信天主的存在。我說的是那些不祈禱的信徒。



      所以,為什麼有些信徒不祈禱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原因。

    ?

      信徒不祈禱的十個理由



      一、沒有人教他們如何祈禱。無論是家人、學校的老師,還是教會的領袖,許多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如何祈禱。因此,祈禱從來就不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們自然就不會祈禱。



      這就好比你不知道如何游泳,因為:一、你從來沒有上過游泳課;二、你不是在池塘或水域附近長大的;或者三、你不認識會游泳的人。你不知道怎麼游泳,不僅因為你從未學過,而且連游泳的概念為你都是陌生的。同樣,如果你在一個沒有祈禱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你不太了解祈禱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他們認為祈禱是聖善者的專利,而他們不是那樣的人。「喔,我不會祈禱,」有時,人們告訴我,「我不是德蕾莎姆姆(Mother Teresa)!」(諷刺的是,德蕾莎姆姆對祈禱也有其掙扎,你知道我在說什麼。)他們也許讀過或聽說過一些虔誠的人在困難時向天主祈禱的故事,他們會認為:「那一定很好,但我永遠不會那樣做,因為我不是那麼虔誠的人。」這種不情願是基於某種程度的自謙,某種程度的尷尬,甚至某種程度的羞愧。判斷自己「不聖善」,意味著他們迴避祈禱。但是,如果完全的聖善是祈禱的先決條件,那麼只有很少的人願意或能嘗試祈禱了。



      耶穌會士威廉•貝瑞神父(William A. Barry, SJ),本身是數本討論祈禱書籍的作者,在《?是我的朋友:體驗天主奇妙的擁抱》(A Friendship Like No Other)中寫道,祈禱的最大障礙,就是認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取決於我們自己,或取決於我們是多麼好或者多麼「重要」的信念。但天主的愛不憑藉於我們是好是壞,和我們做了什麼。「天主和我們建立友誼不是取決於我們的重要性,而純粹是因為祂渴望我們。」



      三、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的祈禱是「錯誤的」。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曾經滿懷悲傷告訴我,他永遠也當不了司鐸,因為他諮詢過的一位司鐸告訴他,他的祈禱方式是「錯誤的」。



      「但我喜歡以這種方式祈禱。」他說。令人高興的是,我的朋友終於明白,沒有所謂正確的祈禱方式。幾年後,他進了修道院。



      許多人分享過類似的經驗。有人告訴他們,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祈禱,但沒有人告訴他們,沒有錯誤的祈禱方式,或者也沒有人鼓勵他們繼續祈禱。因此,他們常常停止祈禱。誰能怪罪他們呢?



      或者,他們相信,祈禱必須是「崇高的」,並且要遵循一定的規程。人們可能想祈禱,但卻覺得他們的祈禱方式,無論怎麼做,都是錯誤的。德國神學家、耶穌會士卡爾•拉內神父(Karl Rahner, SJ)寫道:「這困難可能會使得那些認真和有思想的人,很少祈禱。」



      四、他們對宗教失去興趣,也對祈禱嗤之以鼻。許多人對宗教(一個教會或教派)反感。祈禱和宗教是緊密相連的,因此也放棄了祈禱。如果在某個傳統中長大,其後離開了那個傳統,也會因此不再祈禱。如果人們把祈禱和他們認為無聊、呆板、思想狹隘、歧視女性、種族主義、恐同或虐待的宗教傳統聯繫在一起,不祈禱也就不足為奇了,祈禱的動力也會降低。他們為什麼要繼續與一個聲名狼藉的組織有瓜葛?所以他們選擇停止祈禱。



      或者,更基本地,他們被天主,或者被他們自己認定的某種天主所拋棄。誰能向一個「允許」邪惡在世界上橫行的天主祈禱,向一個如拉內神父所說的,「允許」歷史像「一股愚蠢、粗俗和殘暴的洪流」 的天主祈禱?為什麼有人會向一個「允許」這些事情發生的天主祈禱呢?他們尚未意識到,在那些時候,天主想要與人同在。所以他們不祈禱。



      五、從來沒有人鼓勵他們去思考,他們所做的已經是祈禱了。幾年前,一個沒有正式宗教背景的人告訴我,他以前從未祈禱過。但當我們談論他的生活時,他描述了一次深刻的經歷:當他考慮應該選擇什麼職業時,突然感到自己與比自己更偉大的事物產生連結,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感到一種明確的鼓勵。他詳細地描述了當他在思考自己應選擇什麼職業時,這段難忘的經歷—當時的天氣如何,他站在哪裡,內心的感受怎樣。當時,他認為這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的證明。



      在談話前,我的朋友從沒有想到這件事就是上主在和他溝通。所以我鼓勵他這樣想:這不僅僅是對他人生道路的重要洞察或確認,還有更深的意義。最終,他認識到,那是對天主—那位他一生都在懷疑的天主—的一次體驗,這標誌著一段有意識的信仰生活的開始。

      

      六、他們有「糟糕」的祈禱經驗,覺得自己的祈禱失敗了。有時人們會覺得祈禱很無聊。這是真的:祈禱有時會讓人感到乏味。或者他們說,「當我祈禱時,什麼也沒有發生。」或者「天主沒有回應我的祈禱。」簡而言之,許多人對祈禱的「結果」感到失望。許多人因此而放棄了,沒有給自己機會去體驗祈禱和靈性生活的自然起伏。



      嘉爾默羅會盧德•波若斯(Ruth Burrows)修女,在她的《祈禱的本質》(Essence of Prayer)一書中總結了這點。她指出,許多人認為祈禱類似於演奏樂器,有些人對此天資聰穎,有些人則沒有天賦。「正因如此,我們中的一些人很快就覺得自己已熟練訣竅,而另一些人則痛苦地覺得自己有缺陷,錯過了一些祕笈,或者缺乏慧根,這使得祈禱對我們來說,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困難重重。」因此,許多人只是簡單地說:「我做不到。」



      放棄祈禱很普遍,但也很不幸。這就像試著學騎自行車,在最初幾次搖晃的嘗試中摔倒、受傷、感到沮喪,然後放棄。沒有人鼓勵他:「摔倒是自然的。每個人都會這樣!」他們在還沒有機會享受風從耳邊吹過、騎著自行車從山上滑下來的感覺時,就放棄了。



      如果天主沒有在人們的困難時期回應他們的祈禱,人們因此放棄祈禱,也很常見。如果一個女人的父親得了不久於人世的絕症,她祈求天主治癒他,但她的父親還是去世了,那麼她很自然地會說:「祈禱有什麼意義?」



      我們稍後會更多地討論未被應允的祈禱。這仍是人們停止祈禱的常見理由之一。



      七、既然天主已經知曉人之所想,祈禱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認為,何必多此一舉呢? 我只是在告訴天主,祂已經知道的事。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從未想過,不管怎樣,天主都願意聆聽他們,陪伴他們。



      想像一下,你正在為失去父母而悲傷。顯然,一位好朋友應該已經知道你的悲傷,但他仍然願意聽你訴說,並陪著你。如果關心你的朋友,都如此願意陪伴你,遑論創造你的天主會做得更多。貝瑞神父曾對我說:「這不是說些什麼的問題,而是你是否願意告訴天主你的感受的問題。也就是說,這關乎信任。」



      同樣的,認為天主已經知道你在想什麼,因而無須祈禱的想法,無異於假設祈禱是一條單行道。在這個觀念中,祈禱只限於告訴天主,你想要什麼和你有什麼感覺。耶穌會士兼作家馬克•希柏道神父(Mark Thibodeaux, SJ)稱之為「對著天主說話」。在祈禱中,不太重視天主可能想告訴你一些事。想著何必麻煩天主呢? 這也意味著,在祈禱中,你從不讓天主打擾你。



      八、他們太忙。雖然很多人想要祈禱,並喜歡與祈禱有關的理念,但他們沒有時間祈禱,或者不找時間祈禱。



      但是,如果我們把祈禱當作一種關係(稍後會詳細討論),就會清楚地看到,這種說法很具自毀性。如果你信賴天主,為什麼你會不想在天主前花時間滋養自己呢?這就好比說,你沒有時間吃飯。不吃飯最終會餓死自己。在靈性上,也是這樣。



      一個更恰當的問題可能是:天主為你來說有多重要?就像任何關係都需要花時間培養。想像一下,你告訴一位朋友:「我哥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的朋友問:「你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你答說:「說實話,不是很多。」如果你從來沒有花時間,或每個月只花幾分鐘和他在一起,這段關係能有多重要呢?



      九、他們懶得祈禱。包括我自己,我們時常都會為自己的懶惰感到內疚。一個來向我尋求靈修輔導(談論一個人的靈性生活)的人曾告訴我,他祈禱的次數並不多。



      他很忙嗎?



      「不是很忙,」他說:「目前的生活很輕鬆。」



      那他為什麼不祈禱?



      他誇張地聳了聳肩說:「懶惰,我猜。」



      有時,如果探究一個人在停止祈禱的期間發生了什麼,你會發現,有某種阻礙或恐懼使他不繼續祈禱。人們可能會害怕在祈禱中會發現關於自己的某些事情。然而,有時只是懶惰。



      為我的朋友來說,祈禱不是他的優先選項。這可能是不祈禱的普遍原因,也是我們靈性生活軟弱無力的普遍原因。就像運動一樣,人們有很多合理的原因(受傷、年老、缺乏時間等),所以不去運動或不能運動。但如果主要原因是懶惰的話,你可能要問問自己,你對身材走樣該負多少責任。



      十、他們害怕改變。有時,當人們開始祈禱時,他們會想,如果我一直祈禱,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擔心自己會成為宗教狂熱分子。(不大可能,我說。)或者,天主會邀請他們做一些古怪的事,比如辭去工作,全職幫助窮人。



      (也不太可能,不過,誰知道呢?)最後,他們認為,天主也許會邀請他們做出某種改變。(有可能。)



      在最後這種情況下,對改變的恐懼導致了對祈禱的迴避。甚至改變的可能性也能令人恐懼。有些人覺得,最好還是保持現狀。他們可能希望事情有所改善,但無論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都是令人畏懼的。一位耶穌會神父喜歡開玩笑地說:「我反對改變,即使是向更好的方向改變。」我們寧願維持現狀,也不願與天主有真正的接觸。



      一次,一位年輕女士告訴我,她避免在靈性生活上走得太深,因她害怕變得像她認識的修道人那樣,成為一個「耶穌怪胎」。她發現他們是如此「虛偽」和「令人討厭」,並擔心天主會「把我變成那樣」。但她的恐懼源自於她的天主形象—一個會對她做壞事的天主。所以,我不得不問她是否信任天主,以及她是否相信,天主會使她變得更好。

    ?

      由於以上這些理由和其他原因,有些信徒不嘗試祈禱,或者祈禱得不夠,或者,才剛開始祈禱,就放棄了。這些原因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些也有其危險,因為這些理由都會讓人遠離天主。

    ?

      一份邀請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因為上述原因而逃避祈禱的人。這也是對我初學時問的第二個問題的回應:「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知道什麼是祈禱?」



      無論你是懷疑者還是虔誠者,是找尋者還是深信者,本書是為所有人而寫的。這本書是對從不祈禱之人的一份邀請,是為那些想要祈禱,但又擔心用錯祈禱方法的人而設計的,也就是為那些雖然祈禱,但對自己的祈禱並不滿意之人而準備的。本書也針對那些可能害怕祈禱的人。就像我說過的,祈禱可能會嚇到我們。祈禱為某些人來說,是陌生的領域;即使對信徒來說,也可能是令人畏懼的,因為天主好像看起來就是很可怕的。



      特別是如果你聽人們談論祈禱,其過程似乎令人生畏,甚至是不可能的。有時,祈禱者是最糟糕的靈性生活大使,因為他們標舉太高的期望,讓剛開始學習祈禱的人覺得根本遙不可及。有時,那些有祈禱經驗的人只談論最精彩的部分:「我喜愛早晨的祈禱時間!」「昨天祈禱中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我的避靜簡直棒極了!」



      如果你沒有祈禱經驗,就避免與靈修「專家」比較。回到自行車的例子,想像你從未騎過自行車,或者從未努力學習保持平穩,這時你看到一個專業的自行車手在賽道上從你身邊飛馳而過。「這太有趣了!」她在呼嘯而過時喊道。你可能會想,「我永遠也做不到。」騎自行車的人可能會告訴你,要到她那樣的程度,需要花點時間,你可能也得要摔倒幾次,才能找到竅門。



      所以,為所有願意祈禱的人,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這本書也是為不可知論者準備的,更具體地說,是為那些思想開放、敢於冒險的不可知論者準備的。如果你雖懷疑天主存在但願意嘗試祈禱,可能會發現,天主比自己想像的,更容易接近。



      在某種程度上,這本書是對祈禱和信仰的邀請。兩者缺一不可。祈禱若沒有信仰,意味著你不相信與你交談的那位。信仰若沒有祈禱,意味著你沒有與你所信的那位交談。



      最後,這本書是也為那些偶爾祈禱,並希望了解更多的人,以及有祈禱經驗的定期祈禱者(pray-er,抱歉,沒有合適的英語單詞來形容祈禱的人)。即使你每天祈禱,每個月見靈修輔導,每年都避靜,這本書也是為你而準備的。即使你祈禱了幾十年,我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從中學到一些新東西。每當讀到有關祈禱的新書時,我總會感到驚奇。每個人的祈禱方式必然都是個人化的,這意味著總有新的東西可以學習。



      然而,在開始時,我會假設你對祈禱幾乎一無所知。這樣我就能顧及到每個人—從祈禱新手到有多年經驗的人。但我也會假設你能很快跟上進度。




    其 他 著 作
    1. 寫給所有人的祈禱書(下):建立你自己的天人關係
    2. 時時祈禱,事事祈禱
    3. 在橋上,與你相遇:基督徒和同志團體如何建立彼此尊重、同情、體貼的互動關係
    4. 我的天主,?為什麼捨棄了我?
    5. 平凡見神妙:耶穌會士分享的生活指南(下)在主內生活
    6. 平凡見神妙:耶穌會士提供的生活指南(上):與上主相遇
    7. 雙手編織愛:東非難民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