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太極拳勁法:林氏結構

太極拳勁法:林氏結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464426
林冠澄
大展
2024年1月01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863464426
  • 叢書系列:武術特輯
  • 規格:平裝 / 25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武術特輯


  •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武術/拳術 > 太極拳











      太極結構、生理結構、S形結構是林氏結構的核心,此三大結構堅實了身體結構,豐富了學習內容、壯大了勁力能量。體內通路的開發,氣血流暢週身,勁力傳輸快速,能為身體帶來健康,足以防身的勁力。


     





    序 一 《太極拳勁法-林氏結構》拜序

    序 二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林氏結構 豐富太極

    自 序

    第一章 林氏結構的意想與發微

    1-1 日常中的太極之理

    1-2 撐船的奧秘

    1-3 駕駛盤的玄妙

    1-4 相互因應-彈簧和螺旋鑽

    1-5 沙漏與漏沉的領悟

    1-6 地震災難的發想

    1-7 「步隨身換」遜於「身隨步換」之理

    1-8 勁流的認識與操作

    1-9 「發勁如放箭」的「箭」是如何放的

    1-10 翅膀理論的提示

    第二章 林氏結構之一 太極結構

    2-1 對於太極拳之「太極」文意與實務的沉思

    2-2 太極陰陽的認識

    2-3 理論架構

    2-4 陰陽相濟的內涵

    2-5 陰陽相濟的多元空間

    2-6 「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的認知

    2-7 「虛實分清」的看法

    第三章 林氏結構之二 生理結構

    【下盤】

    3-1 足弓

    3-2 腳踝

    3-3 膝窩

    3-4 垂直軸訓練—站樁之外的腳下功夫訓練

    3-5 漏沉的訓練

    3-6 胯的訓練

    3-7 重力的下沉

    3-8 移位的有關問題

    【中盤】

    3-9 臀部的溜臀

    3-10 腰為主宰

    3-11 夾脊

    3-12 前胸與後背

    【上盤】

    3-13 手臂

    3-14 節節貫串手

    3-15 S 形運作法

    3-16 手腕的訓練

    3-17 形乎手指

    3-18 頭部

    第四章 林氏結構之三 S 形結構

    4-1 手部的部分

    4-2 腿部的部分

    4-3 腳部的S 形運作

    第五章 運用的認知與意涵

    5-1 其根在腳

    5-2 「氣沉丹田」之我見

    5-3 太極拳的技擊與養生

    5-4 拳架延後學習的進步性

    5-5 萬物「負陰而抱陽」的內涵

    5-6 三直發勁法

    5-7 太極拳慢練之後如何快用?

    5-8 由「理明」、「法正」看問題

    5-9 由「人體運作身前背後兩大系統」看問題

    5-10 「動作順暢」之研究

    5-11 反及無

    5-12 意的奧妙

    5-13 「意力不分」的主張

    5-14 各關節部位的對拉拔長

    5-15 論「同時間同空間」之思維

    5-16 接戰思維

    5-17 「『引進落空』有效距離為1 公分」之說明

    5-18 藉助「哈勃望遠鏡」的運作原理,提升太極勁法的效能!

    第六章 勁所由發- 拳架的運行

    6-1 拳架運行時應注意的事項

    6-2 拳架體系

    6-3 驅動程式

    6-4 其他

    第七章 速度訓練及數字的訓練

    7-1 速度的訓練

    7-2 數字的訓練

    第八章 勁法問題面面觀

    8-1 勁力的產生

    8-2 接發勁的訓練

    8-3 由「引進落空」進入「引勁落空」境界

    8-4 接手問題面面觀

    8-5 勁力傳輸的模式

    8-6 落空與補空

    8-7 體、面、線、點的處理

    8-8 接勁發勁的實用技巧

    8-9 接戰時太極陰陽之處理

    8-10 我的太極拳勁特色

    後記



    ?





    《太極拳勁法-林氏結構》拜序



    徐紀




      吾中華文明古國的歷朝歷代、列祖列宗所傳下來的文化,項目繁多,成就極高,無論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瑰寶,舉世無匹!



      然而呢,其中唯獨缺乏了武術的資料。



      此無他,只因為武術乃是科學。



      是科學就不似哲學、文學那樣地,可以自古創立,歷久彌新,永遠具有精深遠大的地位與價值,以供後人之景仰,學習而得益。



      因為科學是進步的;不斷在改變的。



      如果用車子來作比喻的話,則武術自古及今,一如車輛,是不斷進步的成績。有如人力挽車 → 獸力拉車 → 機械運轉 → 汽油發動 → 而如今已進入電動車的新時代,將來更有何種發展?尚不可知……



      一百年前,全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武術,全敗於火器之後,武術退出了戰場,也同時停止了進步!



      從此東西洋等等外國武術的生存之道,結合了生財之道,其發展是互相扶持的兩個方向:

      其一,當它是教育,發展並不完全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體育課程。

      而另一,則是資本主義工商社會之產物—娛樂事業:謀求名利,當作生意來做,討好顧客。



      際此時風之下的中國武術,除了盲從外洋,亦步亦趨之外,也創建了兩條發展的途路:

      一是高臺唱戲,撂地賣藝。而另一是創建虛而不實的神秘功法,與不務實際的學術研究。



      請看神州大陸與寶島臺灣,紛紛成立了大專院校的武術科系,頒發著學位,培訓了教授……大致上是以文代武,卑視技術—武術的生命!



      於是呢?觀其學科,大言自誇。而其術科,難能入目……



      再試一讀教授的教材、講義和碩博士們的論文,則少有研討武術—「武」打的技「術」之認知與努力。十之八九乃是資料的收集、排比;益以不盡高明正確的批評與證言。



      其中,好比說,題目可以訂定為:〈民國初年的武術與社會關係〉。而其寫成的論文,一定比不上改由社會學系的研究生來寫!



      至於社會系的學者之作品,當然應該,而且必須以社會為重心;武術只是涉及而已!



      這說明了甚麼呢?這就足以證明:雖有大學的系所,國家承認的學位,但是,社會學有所講求,武術其實並不曾得人研修。



      任何一個系所之中,不研究它本身,卻研究與其有關聯的學術,這呈現的算什麼世界?這流行的是什麼世道啊!?



      武術,當然不只是在大學校園裡,武術仍有存在社會上面的事實。



      只是,今日社會之對於武術,除了不重視、不關心之外,其投入研求,期望成就的形式,一如大專院校:只作與武術相關事項之探索,少有於武打技術本身之體驗,奈何!?



      武友林冠澄老師,生性好武。在研修了若干種中外武術之後,潛心追求太極拳;而尤其投注心力在太極拳勁法之尋訪 →實驗→改進→研發等等一系列的技術發展與提升上,成就非凡!



      冠澄兄絕不密技自珍,除了廣收門徒,公開密技之外,更還出版專書,詳述論細。從2002 年始,二十多年來,出書四本;這本新著,名列第五!



      而其難得之處,不在數量與年數,最最可貴,且令人欽佩的是他那斑斑的足跡,臨淵履深、曲折前進,步步高升的努力之心,奮鬥之情!



      這五本書中,本本都有新發現、新操法與新詮釋!勇不可當地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以實際的行動,實證了武術所含的教育本質,本來就是教人求真相,作實踐的根本質性,與最大價值!



      咳,親愛的武林同道:

      資料云乎哉?實技是唯一。


    徐 紀 拜序

    2023 夏 劍犁功法學舍




    其 他 著 作
    1. 太極拳勁法:林氏結構
    2. 陰陽相濟的太極拳(二版)
    3. 陰陽相濟太極勁法的科學與應用(附DVD)
    4. 細說陰陽相濟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