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如何啟蒙,怎樣運動: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概念史[精裝]

如何啟蒙,怎樣運動: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概念史[精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41452
陳建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3年12月01日
133.00  元
HK$ 126.35  






ISBN:9786267341452
  • 叢書系列:深訪中研院
  • 規格:精裝 / 436頁 / 15 x 21 x 6.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深訪中研院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博物館 > 歷史文物











      晚清以降,東西文化交流劇增,大量新名詞如潮水般湧向中國。本書結合概念史和全球史的取徑,探索英語世界的“Enlightenment”傳入東亞後,如何在1880–1980這百年間的中國轉譯為「啟蒙運動」,進而發展出獨特的意涵。



      本書首先考察清末民初的翻譯活動,檢視字典、百科全書和教科書等文本,分析近代中國從標準化乃至普及化的知識生產過程中,「啟蒙運動」作為「字詞」的語意流變。20世紀以降,「啟蒙運動」廣為中國知識人所用,琅琅上口,成為他們表達現實處境、表述未來想像的概念工具。因此,本書進一步剖析1930年代的新啟蒙運動、1949年後殷海光的「啟蒙方案」與1980年代王元化的第二次新啟蒙運動等案例,闡明近代中國的啟蒙運動並不是歐洲啟蒙運動的複製品,而是一場新生的運動,具有自身的國族和歷史特質。


     





    第 1 章 導論:如何思考「啟蒙運動」在東亞的歷史................ 1

    一、 從「何謂啟蒙」到「在何處啟蒙」:啟蒙運動的跨「界」史 .......................... 10

    二、全球視野下的概念史 ........................................................ 16

    三、啟蒙運動與近代東亞 ........................................................ 23

    四、章節安排 ............................................................................ 35

    【上編】

    移動中的啟蒙:作為詞彙的「啟蒙運動」

    第 2 章 自西徂東:「啟蒙運動」的跨國翻譯史...................... 41

    一、從Aufklarung到Enlightenment:歐洲的「啟蒙運動」 .. 43

    二、從文明開化到啟蒙運動:日本的「啟蒙運動」 ............ 53

    三、無以名之的狀態: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前史 ........ 62

    四、當啟蒙遭遇運動:近代中國的「啟蒙運動」 ................ 92

    五、小結 .................................................................................. 106

    第 3 章 打造詞彙的刻度:晚清民國字典、百科全書中的

    「啟蒙運動」.................................................................111

    一、雙語辭典的條目 ...............................................................114

    二、百科全書的條目 .............................................................. 153

    三、小結 .................................................................................. 179

    第 4 章 歷史知識的普及化:晚清民國教科書中的

    「啟蒙運動」................................................................ 185

    一、晚清的世界史教科書 ...................................................... 186

    二、民國的世界史教科書 ...................................................... 196

    三、兩份參考書目的解析 ...................................................... 217

    四、小結 .................................................................................. 220

    【下編】

    論述中的啟蒙:作為概念的「啟蒙運動」

    第 5 章 化用新詞:近代中國知識人對「啟蒙運動」

    的挪用與想像................................................................ 227

    一、描繪歐洲史事的樣態 ...................................................... 231

    二、開導民智、啟迪思想的運動 .......................................... 235

    三、描述事物狀態的用語與進步價值的準則 ...................... 239

    四、「五四運動」的代稱 ...................................................... 245

    五、串連線性史觀的環節 ...................................................... 247

    六、小結 .................................................................................. 251

    第 6 章 賦予「啟蒙」之名:1930年代的新啟蒙運動............ 259

    一、事件的緣起與歷程 .......................................................... 261

    二、一種啟蒙•多種表述 ...................................................... 268

    三、「新」啟蒙運動的立場和特質 ...................................... 281

    四、政治與社會面向 .............................................................. 285

    五、啟蒙以何為名:新啟蒙運動的歷史書寫模式 .............. 292

    六、小結 .................................................................................. 304

    第 7 章 「維也納學圈」的東方知音:

    殷海光的「啟蒙方案」................................................ 311

    一、殷海光對於「五四運動」的詮釋 .................................. 313

    二、殷海光的「啟蒙方案」:科學與民主 .......................... 322

    三、「維也納學圈」的東方知音:殷海光的學術踐履 ...... 339

    四、小結 .................................................................................. 342

    第 8 章 第二波新啟蒙運動:王元化與早夭的《新啟蒙》.... 347

    一、王元化的「五四」反思 .................................................. 352

    二、《新啟蒙》的創刊與停刊始末 ...................................... 356

    三、《新啟蒙》的內容與討論 .............................................. 361

    四、小結 .................................................................................. 367

    第 9 章 結論:未盡的啟蒙........................................................ 373

    徵引書目........................................................................................ 387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