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展覽專刊

「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展覽專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329945
石文誠,廖伯豪,吳佳霓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年2月01日
227.00  元
HK$ 204.3  






ISBN:9789865329945
  • 叢書系列:文化藝術
  • 規格:平裝 / 180頁 / 21 x 27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博物館 > 歷史文物











      1624年是臺灣與世界相遇的年份,也是臺灣歷史重要的記憶點。「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回顧臺灣在17世紀進入世界舞臺,躍上世界貿易網絡,成為東西方兩大航線交會點的歷史,集結了來自日本、荷蘭等16間國、內外代表性館舍的百餘件精品。



      本特展專刊收錄各單元展出內容及珍貴展品圖片,呈現臺灣海洋時代貿易品、人群、知識與文化的交會盛況,包含臺史博所藏重要古物《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全球唯一寫實描繪17世紀西拉雅人形貌細節的西方早期油畫「尤紐士牧師為蕭?社人宣講及施洗圖」、旅法臺灣侯氏家族所藏「18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清代岸裡社頭目潘敦仔畫像,與陳澄波描繪臺灣東北角海景的油畫《濤聲》等,讓跨越全球的山、海文物齊聚一堂、相互對話。



      其中,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特別借展的重要美術品「南蠻人來朝圖屏風」及神戶市立博物館出借的「世界四大洲圖?四十八國人物圖屏風」,因原件分別超過640及725公分,本專刊特用拉頁形式,以完整呈現圖面細節。



      除豐富的展品圖解外,本專刊邀請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鄭維中以及臺史博策展人石文誠副研究員等專家學者撰寫專文,梳理及標定本次特展的歷史脈絡,幫助讀者重新理解、思考及定位臺灣在世界的角色。


     





    02 序

    16 海港貿易與地緣視野下的臺灣大航海時代|吳密察

    22 荷治時期與臺灣無國家時代的消逝|鄭維中

    28 「跨• 1624:世界島臺灣」的策展實踐與思索|石文誠

    34 展覽總論|2024 該用什麼角度,座落1624?

    36 臺灣•海之島�道

    42 連結:島嶼及其網絡

    92 流動:海域物質文化交流

    150 面向:海洋臺灣

    165 跨•1624:歷史教室





    館長序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11年10月29日正式開館,並在2021年10月17日升格為文化部三級機構。我們在升格元年啟動了「臺史博2•0」的新願景,並以組織活化、數位轉型和國際連結作為三大工作目標。全體同仁開館十年來的堅實基礎上齊心協力,從「大家的博物館」開始轉型為「世界的臺史博」,共同打造一座代表臺灣的國際級歷史博物館。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是臺史博的重要國際夥伴,兩館同仁自2014年以來合力策劃了「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與「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等廣受好評的國際展覽。經歷了全球COVID-19疫情的危機後,臺史博在歷博西谷大館長及同仁的大力協助,積極籌備「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展,謹在此表達深摯的謝意!



      「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除了日本夥伴館舍的支持,更邀請荷蘭國家博物館共同合作,並獲得國內外十餘所代表性博物館協助文物借展。在展區空間規模、展覽論述規劃、科技文化應用、以及歷史教育推廣等方面,都是臺史博前所未有的團隊努力成果。並在本館官網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新平臺規劃「1624特展」專區,期能虛實並進,提供觀眾更豐富深刻的觀展體驗。



      本次特展。從海洋史與全球史的宏觀視角,分成「連結:島嶼及其網絡」、「流動:海域物質文化交流」及「面向海洋:當代臺灣」三大單元。並以「跨•1624:歷史教室」的互動設計,回應文化部史哲部長「來上一堂國民的歷史課」的重要呼籲。



      「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特展的主旨,在帶領觀眾回顧臺灣進入世界史舞臺的關鍵事件。我們以曹永和院士的臺灣島史觀為基礎,呈現東亞海域史的區域網絡,以及全球跨國史的宏觀比較視野。在多族群社會形成(Becoming Taiwanese)的問題意識下,深化本館常設展從「斯土斯民」到「交會之島」的思考:一方面回顧臺灣南島族群、漢人與當代新住民的多重移民歷史,理解臺灣多族群社會史中的競爭與衝突、協調與融合過程。一方面則凸顯臺灣多重殖民史中政權更迭、帝國夾縫、殖民接觸及複雜的文明化歷程。



      本次特展雖以臺灣1624年為主題,但並非將臺荷接觸視為單一孤立的事件,而呈現島嶼歷史發展的時空間脈絡,從多元動態與辯證發展的角度,挑戰過去刻板印象式的單線敘事。一方面從後殖民的批判觀點追問「誰的400年」,反省漢人中心歷史論述的盲點;一方面則從記憶政治的分析視角反思「OO四百年紀念潮」,探討歷史與記憶的複雜關聯。追尋一個在地的、全球的、與世界連結的,屬於當代臺灣的新島嶼歷史圖像。



      以本次特展為契機,臺史博全體同仁將繼續結合博物館專業與跨領域合作,透過公眾史學、歷史轉譯及展示教育等途徑,凸顯臺灣在民主政治、經濟成長、公民社會、自由人權、環境永續等方面的代表成就,說明臺灣對於世界的重要貢獻,發揚民主臺灣的文化軟實力。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