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發現自己經常求助於英國校園團契出版社(Inter Varsity Press,IVP)的「聖經信息系列」(The Bible Speaks Today,BST)。這系列套書,試圖突顯聖經某一卷書或某一主題的「信息」,這些信息既符合釋經學原理,又與我們的當代生活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普通讀者也容易理解和吸收。因此,這系列套書在我準備講道時特別受用。正是以「聖經信息系列」的精神,菲力.葛拉漢.萊肯(Philip Graham Ryken)寫下這本《聖經中的救恩》。對於救恩,本書的論述方式不同於系統神學著作。系統神學的論述所看重的,詳細提及詳細提及某些在基督教歷史發展長河中的神學人物和運動。然而,萊肯的貢獻在於他對十九個具代表性的新舊約經文段落,提出新穎的解說性閱讀,而這些經文實際上強調了他認為聖經在對於救恩觀的真正理解上,那些關鍵且必要的層面。
本書總共十九章,由四個部分組成,提供讀者一個有用的方式,能夠有邏輯地思考救恩的不同問題和值得考慮的要素。這四部分的標題是:(1)從罪中得救(第一至三章)(2)靠著恩典得救(第四至九章)(3)藉著信心得救(第十至十四章)(4)為了神的榮耀蒙拯救(第十五至十九章)。細心的讀者會留意到,我在這裡特地把介系詞以粗體標示出來,就是萊肯刻意用來表示本書的四個部分。而這些介系詞立意深長,代表著我們從哪裡被拯救出來、我們靠著什麼獲救、我們藉由什麼得救、和我們為了什麼而蒙拯救。就在萊肯認為罪是人性及世界的問題,需要一套救恩的解方之後,他為了詳細說明這點,繼續細述聖經所宣稱的「偉大救恩」:涉及罪蒙得贖(挽回);罪人在神的看顧下被稱為義(稱義);克服隔絕並修復與神的友誼(和好);我們與其他弟兄姊妹一同被接納至神的家(收養、成為後嗣);魔鬼與一切罪惡的破壞(救贖);以及最後且同樣重要的,新的靈性生命(重生)和新的肉身生命(復活),既是現在的(成聖)也是永遠的(榮耀)(參頁41?42)。重要的是,萊肯將這一切描述為「在基督裡」找到的,而這也是福音派世界在各處所亟欲恢復的一個主題。
通盤來看,我蠻同意萊肯所描繪的「大圖畫」,也就是我完全贊同在基督裡的救恩包含了上述所提的要素(例如:挽回、稱義、和好、成為後嗣等等),但與此同時,仍需留意萊肯這本書是解說性的多於解經性的,而本書也不是一本系統神學或歷史神學的專書。這種解說性的形式,讓更多讀者能夠觸及(當提到救恩這個如此重要的主題,這是個還蠻重要的附加優勢!),但這種形式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尤其和神學界裡更完整的解經和系統-歷史神學模式相比時,這裡所採納的解說性形式,也對萊肯自身的神學特色、強調、偏好起了推波助瀾之力,使其在這本書裡被斷然視為理所當然的「真理」,而不是以一種不會過於快速去否定其他潛在(也許甚至是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以及這些潛在方案可能為神學討論帶來價值的方式,來進行全面論證。當然,我提起這一點是因為,萊肯他那具加爾文改革宗傾向的經文詮釋,以及相應的神學強調和一連串教義,讓他相信在經文證據的範疇內會有「正確」且「清晰明瞭」的觀點,一如其他加爾文主義支持者那般熱切相信的;而我對此不以為然。
即或如此,我仍然感激萊肯提供讀者清楚的陳述方式,說明他所相信的聖經關於基督教救恩的信息。對那些尚未相信基督教信息卻又好奇的讀者來說,萊肯的書提供一種很好的導論,介紹基督信仰的核心主張。對尋求更深理解基督教救恩的信徒來說,萊肯的十九個解說能提供一個很好的起點,讓讀者更進一步探索各種救恩的範疇(例如:挽回、稱義、和好、成為後嗣等),而同時也提供一種更為合用的基礎,以利在基督宗教的廣泛光譜中,與其他神學立場進行友好對話。
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希望萊肯這本書的所有讀者,會完全並全面地同意他(如同我一樣)以下觀點:「真正的基督教與其他各種宗教都不同,它不是一套自我改善的計畫,它不關乎獲得更好的教育,或合適的醫療;它也不是關於神助自助者的道理;它全不在於我們為神做什麼,而是關於神在耶穌基督裡已經為我們成就了什麼」(頁60)。在這些以及更多值得關注之處,我喜見並歡慶萊肯這本書為了新的讀者被翻譯成中文,供讀者享讀並思考,同時我們一起挖掘更深刻的豐富,也就是對得救信徒來說,「在基督裡」活著的意義。
溫永勖
中華福音神學院
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余欣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