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我們這一家(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71643
林惠珍
小兵
2024年3月06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7271643
叢書系列:
暖心故事選
規格:平裝 / 180頁 / 19.5 x 20.5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9歲~12歲
暖心故事選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校園生活
同
類
書
推
薦
神仙也瘋狂:小廟公的生活週記
小四愛作怪:無敵36計第三彈
小四愛作怪:無敵36計第二彈
小四愛作怪:無敵36計第一彈
歪歪小學來了一個小小陌生人(三版)
內
容
簡
介
知恩惜福,勇往直前
★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
本書描寫一群家庭遭遇變故的孩子,被收容在懷幼院裡發生的故事。他們小小年紀便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離開父母身邊,寄人籬下。他們沒有多餘的物質享受,沒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卻在規律而儉樸的團體生活中,建立了家人般濃厚的感情。
懷幼院的「第二家」有八個孩子,八個不同的身世與背景,讓他們相知、相惜、相憐。他們比任何人都堅強勇敢,只希望有一天能達成埋藏在心底,小小的心願—回到父母身邊,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
目
錄
第一個夜晚
早起的鳥兒
你「家」還是我「家」
「懷幼幫」萬歲!
等不到媽媽
說不完的故事
不能說的祕密
失去和擁有
稀飯和三明治
狠心的父母
驕縱的代價
一齣鬧劇
何去何從
圓夢計畫
最後的兒童節
少了一個
現實世界
真相的背後
永遠的家
延伸活動一 你家,我家,我們這一家
延伸活動二 大手小手來幫忙
?
序
推薦序
不一樣的「家」
桃園市退休國小校長 鄭添壽
現今社會經濟環境不佳,很多家庭都抵擋不住厄運的吞噬,社會問題也接連產生。於是年幼的孩子被迫面臨並承受這些沉重的負擔,有的被送到親友家,有的被安置在收容機構……《我們這一家》敘述的,就是發生在收容機構內的故事。
主角阿光和阿展因家逢變故來到宏恩懷幼院,發生了許多曲折感人的故事。懷幼院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那裡,他們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保護自己,而一「家」人同心協力、相依相助的精神,更有如生命的強心針。
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的孩子,必須面臨院長王伯伯嚴厲的管教,承擔物質生活貧乏的困境,忍耐親子分離的痛苦……幸好有和藹熱心的保育媽媽照顧,還有同儕的革命情感相挺,以及對於重享天倫的期待。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吵吵鬧鬧,歷經風風雨雨,同甘共苦。
對這些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來說,住在懷幼院是萬不得已的事,但有些孩子偏偏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有健全的家庭,卻養成偏差的行為和價值觀,甚至需要到懷幼院「體驗」一下,才能醒悟—這段情節非常呼應現今社會實景。尤其故事最後,揭露王伯伯成立懷幼院那段不為人知的典故,更帶給人許多感觸。
我曾在濱海鄉鎮的一所偏遠學校服務過。很巧的是,學校的學區內剛好有一家懷幼院,成立超過二十年了,院區頗具規模。當時我們全校一共有一百八十位學生,其中近四十位都是住在懷幼院的院童,比例占了五分之一左右。
每一個院童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可能是因為大人的疏忽、無心或自私而造成的,卻苦了這些無辜的孩子。看在我們眼裡,真是萬般不捨,全校同仁只好加倍關心、照顧他們。也因此,在教學與輔導工作上的負擔十分沉重。
懷幼院讓弱勢孩子在風雨飄搖中有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我仍然無法忽視也無法忘記,那一張張早熟的臉孔和一雙雙不安的眼神。
惠珍老師撰寫《我們這一家》,秉持著她一貫的寫作風格,用清新的筆觸描述寫實的情節,笑中帶淚,感人肺腑。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惠珍老師的筆法細膩,輕易就能將一個令人靜默嘆息的場景帶到我們眼前。她的表達十分具象,具備詩一般的張力,由於心中有愛無怨,故能以中性客觀的詞語描述情態,毫無遮蔽的揭露社會現實,又飽含隱忍壓抑的文學性。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我對學生最好的建議是:多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
讓孩子保持源源不絕的閱讀動力,涉獵各種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培養能向內觀照的安靜……如此一來,孩子方能以知識和智慧做出人生的決策,找出有系統的恆定價值觀—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希望經由閱讀,可以讓每個孩子知道「家」的重要,也體會自己要為自己負責的道理。
《我們這一家》是一本不一樣的書,描寫一個不一樣的「家」,絕對值得學生、老師及所有家長共同閱讀。
寫這篇推薦序時,我想起手中經辦過小兵出版社透過學校,將募到的書送給懷幼院孩子的往事,覺得和這本書的淵源更深了,若能透過這篇推薦序,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讓更多人來關心這些孩子,會是我最樂於見到的一樁美事。
作者序
不只是故事
林惠珍
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老師說要來做家庭訪問,我和村子裡的幾個同學早早就在路口等著。
老師踏進我們家低矮的客廳,斑駁的土牆上,貼滿了我們兄弟姐妹四人的獎狀。我搬來家裡最好的一張藤椅請老師坐,阿嬤奉上自家種的橙紅橘子請老師吃。雖然爸爸媽媽整天都在山上工作,可是我的心裡一點都不覺得匱乏,因為我知道,爸媽的辛勤勞苦都是為了我們,儘管物質條件不富裕,但這個家已經盡其所能的,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那時的孩子想要的,只是如此單純的幸福,就像遠足時,便當盒裡有一顆完整的荷包蛋。
現在,社會繁榮進步了,生活水準提高了,忙碌的父母為了拼事業、拼經濟,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生活享受和物質慾望,無暇陪伴孩子成長,可是,一旦讓孩子養成驕縱的行為及偏差的價值觀後,再多金錢也換不回來,再多惱悔也來不及了。
而M型社會的另一端,在社會邊緣的角落,許多家庭遭逢變故,許多孩子在黑暗中掙扎,而駭人聽聞的父母攜帶子女自殺事件、手段殘忍怵目驚心的虐兒案件、未成年的小媽媽拋棄新生兒……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試問,哪一個孩子不希望擁有健全的家庭?哪一個孩子不需要父母家人的關愛?對家庭功能不彰的孩子來說,對失去家庭保護的孩子來說,一切都變得困難而遙不可及。
《我們這一家》描述一群家庭遭遇變故的孩子,被收容在王伯伯創立的宏恩懷幼院。他們小小年紀便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離開父母身邊,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沒有多餘的物質享受,沒有自主的時間和獨立的空間,卻在規律而儉樸的團體生活中,建立了像家人一般的濃厚感情。
懷幼院的「第二家」裡有八個孩子,八個不同身世背景的故事。這群孩子把吃苦當成吃補,比任何人都堅強勇敢,因為他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回到父母身邊,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透過懷幼院這個不一樣的「家」,透過發生在院童身上悲歡離合的故事,描述出現今光怪陸離的社會現狀,在書寫時,我心裡其實有說不出的心疼和無奈,因為這些不只是故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幾年,疫情蔓延加上經濟不景氣,對臺灣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公司行號紛紛關廠倒閉,失業人口不斷增加,許多家庭的經濟陷入困境,懷幼院孩子回家的路途,變得更加遙遠而漫長。希望大家多付出一些愛心,拉他們一把,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安心學習。更希望每個閱讀本書的孩子都能明白,人生未盡如意,我們要知福惜福、自立自強,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衷心期盼,每個故事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結局。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尋找快樂天堂
2.
動物園雜誌151期
3.
動物園雜誌147期
4.
動物園雜誌146期
5.
幸福章魚燒
6.
巫婆任務
7.
我的天堂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