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寒以後:駱俊廷詩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459377
駱俊廷
釀出版
2024年5月02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4459377
  • 叢書系列:讀詩人
  • 規格:平裝 / 164頁 / 14.8 x 21 x 0.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讀詩人


  • 文學小說 > > 華文現代詩











      如溫任平所論,駱俊廷的詩風以「久」和「暫」的辯證作為開展,體驗人間靜寂靜態,觀察世間的動姿動態,如同筆墨在紙上運行的「勢」與「變」。榮獲第15屆花?文學新秀新詩組評審獎,擅長藉景抒情的他,透過「不動聲色」的平舖直敘,表現詩中人物對時間、景色的感受變化。累積十年創作能量,出版第一本詩集,全書分成十輯,留心造化之間隱密的震動、心物的冥契、歷史的幽靈及情緒的共鳴。



      大寒以後,重返荒原──



      詩人認為寫作的責任是「把事物從沉默的深處引向表達」,大寒以後,萬物正在失序、錯亂的「臨界」,在這個時刻,「重返」一詞得以激發我們新的想像。在AI時代寫作,我們必須思索現代詩如何可能?如何擺脫寫作的虛無重拾吾人「主觀的能動性」進行創造?本詩集以其獨特的面貌,向讀者開顯!



    本書特色



      ★曾獲馬來西亞花?文學新秀新詩組評審獎,累積十年創作能量的初試啼聲之作,尋回詩的「本質」。

      ★詩風以「久」和「暫」的辯證作為開展,馬華詩人溫任平專序推薦。



    各界推薦



      溫任平(馬華文學重量級詩人�天狼星詩社創辦人)


     





    久暫詩學:以景抒情的皴染效果──序駱俊廷詩集《大寒以後》�溫任平

    當詩歌終結之後──《大寒以後》自序



    【輯一】餘震

    餘震

    聽莫札特未完成彌撒

    靜夜

    一隻雀鳥死在公路上

    離席

    沒有

    夏日

    午後

    再見

    沉默



    【輯二】點擊

    窺探

    夏日即興

    點擊

    寄居景美

    觀望

    赫拉克利特之夢

    唐吉訶德



    輯三】寫生

    線──三世心不可得

    走吧

    寫生:一種印象派的嘗試

    視訊補習:給 Vivian

    巡風

    台北



    【輯四】大寒以後

    草山歲末

    寒食

    大寒以後

    春節──Hier ist die Rose, hier tanze!



    【輯五】油漆未乾

    2020備忘錄

    閉關

    閑居

    油漆未乾

    好日子



    【輯六】尋找船長

    康德葬禮

    安平舊港

    尋找船長

    故宮:給陳安兄

    途經紅毛舊塚

    五四

    律令



    【輯七】群像

    台北狂想曲

    為ChanChan寫

    十日談

    芭蕉茶席:給崑秀姐

    群像

    六四口占

    偶遇

    線索



    【輯八】愛情考據學

    經驗



    愛情考據學

    百合

    菸,愛情,無關痛癢的詩

    白夜



    【輯九】冬天十四行

    恆光橋:給彤恩

    冬天十四行

    喬治市



    【輯十】重返荒原

    大火

    重返荒原



    預知消亡紀事──《大寒以後:駱俊廷詩選》後記





    序文



    久暫詩學:以景抒情的皴染效果──序駱俊廷詩集《大寒以後》(節錄)

    溫任平(詩人)




      二○二三年每一個找我問事的朋友,都不約而同會在兩個半小時的談話裡問我:如何救經濟?我與他們的討論,有時會用上踰越市場學、社會學、政治學的概念,以文學與哲學的詞彙商討對策。朋友從我的談話,似乎得到更多的啟示。寫張三豐只寫道觀武夷山,不帶進神仙的故事怎麼可能有趣?嫦娥奔月何等氣勢,仍需吳剛伐桂不懈的堅持。跨科際的觀察倒不是為了增加論述的趣味性,而是企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駱俊廷的少作〈沉默〉,把「寂寞」比喻成沉沒中的船,Titanic撞到冰山還有人獲救。〈沉默〉一詩的人物,他擁有的每種聲音都溺斃,溺水之處就在他口裡,這就超現實(surreal),二○一三年駱才十八歲,是早慧的詩才:



      他所有聲音

      撞到一座寂寞

      滲入淚水

      慢慢下沉



      據說這次的災難

      沒有一個語言獲救

      全部溺斃

      在他口裡



      論述與創作都需要創新的思維。二○一六年,年紀稍長的駱俊廷再寫寂寞──我的直覺是駱兩度在感情方面遇到挫折──他的〈離席〉不言寂寞之苦澀,他把虛的「寂寞」轉化成實體,座位上陷下去的凹印,用的是大家都懂得的「擬人化」技巧:「妳離席後�靠過的位子還留有�妳身軀的印記��這是,坐立不安的我�塌陷下去的��寂寞。」



      被擬人化了的「寂寞」陷入得很深,留下位子上的印記,差不多成為景象,不是實景,而是虛幻的心象。「寂寞」是啥樣子,誰都說不上來,因為誰都沒親睹寂寞。



      僅用一個單純的「擬人化」手法寫成一篇作品,這是駱俊廷的淺嚐輒止,往後的作品,他絕少用一個單純擬人技巧規劃全篇,而是把視窗打開,用眼睛與心靈去接收外界的訊息。這些訊息來自大自然、來自都市的大街小巷,還有形形色色的人。駱俊廷於二○一七年加入天狼星詩社,早年以何本為筆名,寫了一大疊的詩,有些還是一行詩,我常戲稱之為「何本時期作品」。駱的作品多向他周遭的人事物擷景,比〈離席〉更早的〈草山歲末〉(2016)便是一例:



      ──穿出綠蔭,轉彎�走出大路,經過加油站�再去是超商,麥當勞�對面,好幾家小吃店�開始冒煙��晴空是原封不動的藍�車輛在紅燈前�停下�行人不慌不忙��冷過後回暖�很快,又要轉涼�同樣的黃昏街景�這裡的黃昏�停下來



      沒用擬人化──這是當前現代詩最慣用的手法──〈草山歲末〉詩中人物一逕往外走,把他看到的加油站、超商、麥當勞、正在起灶的小食店、都市的車輛、紅綠燈、行人記述下來。



      時間是黃昏,天氣在轉涼。提供了時間的、氣候變化的消息。



      如果從情景交融的美學要求看,上述的外景毫無意義──然則詩的意義是什麼?詩一定需要鎖定題旨?──如果我和大家爭論,那我輸定了。



      就我所知,二○一六年的何本還不曾閱讀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還不曾親灸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 P. Baudelaire)對巴黎街頭的「漫遊者」(Flaneur)的詮解。班雅明指出城市漫游者「有著獨特的敏感性、想了解周遭事物」。由於二○一六年何本駱俊廷尚未接觸過「漫游者」觀念,他的書寫顯得平面,不夠立體,讀起來像看作者的日記。令所有的「符號狩獵者」(symbol hunters)失望。



      駱俊廷詩的情景交融,可能與幼承庭訓有關係,駱的父親是檳城書藝學會會長駱平山。俊廷於二○一一年獲大馬全國中學生中堂書法比賽亞軍,翌年十七歲參加馬來西亞全國興革語中學生書法比賽奪冠。他在台灣政大唸博,勇敢地參與了政大師生書法聯展。書法是他的底氣,他精於漢棣,棣書左右揖讓、?短橫長、偏中求正、避免雷同等規格,於下意識裡滑鼠般的推動他的詩行,方便他照顧詩的發展。書法對駱詩的佈展,得專文論析,這兒只提不論,中途插隊的議論,「好大喜功」,反而會扯得遠了。



      古典詩詞的融情入景,手法細膩,注入情緒�情感,水到渠成;當前的現代詩許多時候連靜脈注射、按照時間緩緩輸送的規定也不遵循,反而更像打?血那樣直接用針筒注射,整個過程粗暴毫無美感可言。駱俊廷一反時尚,「不動聲色」的平鋪直敘,最後帶出人物對時間近晚、天氣漸涼的感覺�感受,這就打下了他的詩藝特色。他寫詩的基本策略。



      這牽涉到融情入景的「速度」、「力度」、「暈染度」,還有景象本身配合不配合「情的注入」,過程會不會出現「身體抗拒」(body rejection)的美學問題。葉夢得《石林詩話》所言「意與境會」,乃唐人舊說,不足為範,「意」與「境」是兩碼子事。有「意」即有「境」,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杜甫的:「天高雲去盡,江迥月來遲。衰謝多扶病,招邀屢有期。」上聯景,下聯情。「身無卻少壯,跡有但羈棲。江水流城郭,春風入鼓鼙。」上聯情,下聯景。新詩以迄現代詩,基於白話文句片語的長短不一,不像古典詩詞的涇渭分明,一句情,一句景。五七律或前面四句是情,後面四句是景;或前面六句皆寫景,接續的最後兩行都寫情。白話文比文言文的流動性大: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景中有情。「卷簾唯白水,隱几亦青山。」情中見景。杜甫膾炙人口的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景交融,融渾一體,兩句同時寫景寫情,有一種共時性。「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涼」、「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一句情,一句景也。景沒有情的因素,情沒有景去襯托,難有佳作。初習詩藝,如果先從詩詞下手,以為寫詩每首都必須按照上面的規矩,照本宣科,不啻自陷套路。駱俊廷於二○二一年寫〈春節〉,最末四行:



      鄰里圍牆的鞭炮花

      悄無聲息就有春意

      走在田埂,不必煩憂

      入夜以後這裡全是海



      情愫在速度極慢──春意悄無聲息的走在田埂──這些都是心象的風景,一番曲折才道出「不必煩憂」的感情,「入夜以後這裡全是海」這是詩中人物的主觀想法,皴染的幅度很大:整個田都成了海。



      且看駱俊廷的另一首詩,完成於二○二一年,技法顯然成熟許多:「一朵百合在室內綻放�時間走得特別輕�空谷的幽蘭,在飯桌上�在飯桌上也就有了整個下午�有了黃昏,有了深夜和黎明�可正午是沉悶的瓶�細長且深,仿彿等待素描�素描一隻握瓶的巧手�這隻巧手或正在窗前托頭�或正在窗外招手�思緒啊,正靜靜�插在花瓶裡。」



      百合的擬人化,詩中人物可能在作靜態寫生,黎明與深夜都是恆久的現象,等待著被素描的瓶子也是恆久的物體,只有畫畫或托頭的巧手、窗外某人的招手,帶給這首靜態詩一些些動態,讓讀者分享時間的輕盈。



      而思緒啊,正靜靜

      插在花瓶裡。



      寓虛於實,甚至有點超現實,像法國印象主義,像道家的「空納空成」,並且開始凸出「久暫詩學」(The Poetics of Permanence and Momentariness)的可能性、可塑性。久暫辯證,乃哲學命題。



    當詩歌終結之後──《大寒以後》自序



      這是我第一本詩集,收錄了從創作之初到現今的作品,從二○一三到二○二三,十年對永恆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對生命而言卻是黃金歲月,歷經成長,情感,思維的轉變。我的創作起步非常緩慢,飛機啟動了很久卻還停留在地上打轉。這些年斷斷續續地寫,也曾體會靈感枯索,對寫作的懷疑,挫敗和放棄,很多作品終究只是不成熟的練筆,不值得出版。對我而言,真正標誌著成熟的是〈寫生:一種印象派的嘗試〉,它不再揣摩意象或再現事物,而是讓「物」自我開顯(aletheia),把事物從深處引向「表達」。



      我始終關心的是造化間隱密的震動,心物的冥契,歷史的幽靈,情緒的共鳴……這十輯的分類,只是我個人「直觀」地對作品主題或風格的分類,詩作的前後排序亦然,唯有在整理自己作品時,才真正領悟到「物件擺放之間,若有似無的神祕感」(Leonard Koren語),換了排序意義或許就變了。



      付梓之初,朋友問我這本詩集有什麼主旨,我打趣地回答「大寒以後,重返荒原」。艾略特的《荒原》無疑標誌著現代詩的「開端」(Anfang),而現代詩作為一種文體(genre)也始終脫離不了白話文運動的發展,創作是根植於歷史(文學史),文本是存在於脈絡之中的。不過,我們如今所面對的,是詩創作者的自甘墮落,掛著「詩的羊頭」:文學獎生產的泛濫修辭主義,市場化作品的夢囈宣洩,玻璃心詩學,這與其說也是一種風格的展現,不如說徹底消泯詩與非詩的界線,放棄對語言可能性的探索和文體自覺。



      另外,AI或ChatGPT,背後的推演,運算,排列組合,就像波赫士《沙之書》所展現的無窮可能性,以有涯追無涯殆矣。這種(風格的)無窮性不正說明丹托(Arthur Danto)所謂「當代」藝術的態度嗎?「沒有一個可辨識的風格」,「只有一種使用風格的風格」。這眾多風格背後體現的毋寧是創作的虛無,真正「藝術的終結」。失落,沒有座標,不需要方向,波赫士說:「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空間的任何一點。如果時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時間的任何一點」。



      這種隨處可見的無重力感,並不會因為我們高舉「情感」而有所緩解,畢竟情感可能只是人無意義的過剩(surplus),而詩則淪為「過剩的過剩」,AI的理想國不需要詩人。但是,「詩,如何可能」這一命題是拋不掉的鬼影,它始終糾纏著認真的創作者。



      大寒以後,我們正處於萬物失序、錯亂的「臨界」,在這個時刻,「重返」一詞或許能給予我們新的啟發和想像,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



      最後,這本書獻給母親,妳是我永遠忠實的讀者。還有,感謝溫任平老師對我在寫作上的提攜與指點,卓彤恩在文學創作路上的相互啟發和鼓勵,以及許學灝對這本詩集出版各方面的幫助,謝謝你們。



      是為序。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