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ANNA:時尚教母安娜.溫圖的華麗人生

ANNA:時尚教母安娜.溫圖的華麗人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63785
艾美.奧德爾
劉北辰
黑體文化
2024年5月08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6267263785
  • 叢書系列:灰盒子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灰盒子


  •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師傳記/文集









    推薦序 時尚教母的成功心法�流行預測師 Emily

    推薦序 永遠前進的安娜.溫圖�巴黎不打烊

    前言



    第一章 出身

    第二章 擺脫校服

    第三章 求職失與得

    第四章 時尚助理安娜.溫圖

    第五章 紐約新起點

    第六章 時尚《萬歲》

    第七章 精明之舉

    第八章 引領時尚

    第九章 第二把交椅

    第十章 《時尚》雙城記

    第十一章 居家園「衣」

    第十二章 總編輯安娜.溫圖

    第十三章 三思風險而後行

    第十四章 入流不入流

    第十五章 雙助理制度

    第十六章 新猷舊友

    第十七章 向錢走

    第十八章 夫妻離異

    第十九章 網路時代

    第二十章 同盟新關係

    第二十一章 互惠互利

    第二十二章 時尚大家族

    第二十三章 財務衝擊

    第二十四章 政治參與和慘痛經驗

    第二十五章 藝術總監安娜.溫圖

    第二十六章 改變

    第二十七章 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

    後記 新冠肺炎疫情



    致謝

    作者註

    註釋



    ?





    前言



      當然,她戴著墨鏡。



      安娜.溫圖走進《時尚》(Vogue)的全體員工會議,看著聚集在會議桌四周的員工,他們大約十點半就在這裡了。許多人熬夜工作,生出報導文章,試圖解釋這個前所未見的情況。其他人則是哭泣、恐懼、震驚,徹夜難眠。安娜對眾多事擁有無上的影響力,但此次選舉的結果不在其中。



      當天是二○一六年十一月九日。《時尚》傾全力支持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並且在創刊一百二十四年的歷史當中,首次為總統候選人背書,希拉蕊還是輸了,不過安娜依然一如往常地展開一天。她在清晨五點起床,五點半或六點運動(取決於她是要打每週兩次的網球,還是和健身教練一起鍛鍊),然後是三十分鐘的專業妝髮服務,接下來坐上專車前往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的辦公室,她的三位助理和慣常的早餐都在那裡恭候著她,早餐是星巴克的全脂拿鐵和藍莓瑪芬,不過大部分的食物都會剩下。



      當天早上,安娜腳踩蛇紋高筒靴,穿著紅色印花洋裝走進辦公室,她要第一助理召開全體員工會議。她吩咐幾位助理可說是接連不斷,不分早晚或平假日,而且一向以沒有主旨的電子郵件傳達。她的行程規劃得十分縝密,但此次會議卻是臨時起意,她還要求自己的助理一起參加,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大家都不知道會議的目的,但知道如果安娜召開會議,沒有提早到就是遲到。



      菲利浦.皮卡迪(Phillip Picardi)是《少女時尚》(Teen Vogue)網站的編輯總監,他原先同意自己的團隊當天能夠在家上班。他的員工在此雜誌史上第一次即時報導選舉,整個團隊都加班設法和幾百萬名青少女解釋為什麼是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勝選,她們本來期待此次選舉可以證明女性能夠擔任任何職位,安娜也是這麼盼望的。



      當天早上七點三十分,也就是皮卡迪終於在凌晨收工後的短短三小時,他的助理聯絡他,告訴他安娜要召開全體員工會議。他便打給自己身心俱疲的員工,要求他們進辦公室。



      白色會議桌旁的座位都坐滿了,座位後剩下的每一寸空間也擠滿了員工,等著安娜。《時尚》的員工以精緻優雅聞名,但皮卡迪回想起來,那天早上除了安娜,每個人看起來是各式各樣的頹喪。



      安娜身為商人和領導者的一大長處,就是不會讓任何事拖慢自己或擋住去路,無論是生小孩、個人情緒、企業鳥事和敗選都一樣,她準確無誤地感覺到,自己的團隊在這當下需要一絲絲這樣的強悍素質。



      「今天有一篇報導指控我支持希拉蕊.柯林頓太過頭了,她可是贏得民主黨提名參選總統的第一位女性。」她站在會議室前方說道。她指的是時尚產業報紙《女裝日報》(Women’s Wear Daily,一般稱為WWD)在當天早上登出的一篇報導,標題是〈安娜.溫圖和《時尚》支持希拉蕊.柯林頓是否過頭了?〉(“Did Anna Wintour and Vogue’s Hillary Clinton Advocacy Go Too Far?”)。



      「戰況激烈的選舉現在已經落幕,但是許多問題還是糾纏著《時尚》、女性雜誌和時尚產業,」報導接下去寫道:「舉例來說:《時尚》是否失去讀者的信任了?女性雜誌的報導方式是否應該和新聞媒體一樣?安娜身為編輯是否過頭了?」



      據信安娜一直在謀取駐外大使的職位,這樣一來,她也就不會繼續掌理《時尚》雜誌。一名顧問指出,柯林頓相信安娜會是稱職的大使,也不排除提名安娜,但是她還沒有啟動正式的程序填補那些位置。無論是柯林頓的競選團隊還是安娜的上司,都不清楚安娜是否真的對此有興趣。謝爾比.布萊恩(Shelby Bryan)是安娜當時的男朋友,他表示:「如果提出讓她擔任駐英大使,我覺得她真的會認真考慮。」安娜在會議室環視自己的員工,接著說道:「你們都為我工作,我只想和今天在這裡的大家說,如果支持LGBTQ權益、支持女權、支持女性參政、支持移民,還有支持全國人民享有平等權益是太過頭,那我希望各位每一天都這樣過頭。」



      她說話的同時哽咽了一下。這種事鮮少發生,當下非常引人注目,一名前員工史蒂芬妮.溫斯頓.沃科夫(Stephanie Winston Wolkoff)還將其命名為「那一聲哽咽」。《時尚》團隊都知道柯林頓敗選讓安娜深受打擊,但是他們從未預期會在安娜身上證實,畢竟她工作期間幾乎從來不曾展露情緒,事實上,她很厭惡這樣的事,因此人生大部分時間習慣以墨鏡隔在任何情緒蹤跡與外界之間。有一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她形容每當自己想隱藏真正的想法或感受時,墨鏡「超級有用」,可說是她的「支柱」。然而,在這個當下,她的防衛鬆動了,她也做了前一晚之前從未做過的事。



      她哭了。



      安娜的行事風格就是向前看,而非拘泥於過去,這個模式依然不變。「不過他是總統了,」安娜說道:「我們得找到辦法走下去。」



      她說完話就離開了。全體員工都在鼓掌,接著傳訊息給出於各種原因而缺席的員工,無論他們在拍攝、出差或是完成當天的日常業務,訊息寫著:「我的天!安娜剛剛在大家面前哭了!」



      川普正式就職前,安娜的員工還在努力消化他們對川普勝選的感受,安娜就不情不願地聯繫對方了。過去安娜舉辦許多活動,川普都是貴賓,他想要得到安娜的影響力和認同,就和安娜想要得到他的慷慨解囊一樣。安娜和川普的女兒伊凡卡(Ivanka)是舊識,她便透過伊凡卡的安排,和川普在川普大廈(Trump Tower)見面。川普告訴他的妻子梅蘭妮亞(Melania),安娜要來見他。史蒂芬妮.溫斯頓.沃科夫當時是梅蘭妮亞的朋友,她透露梅蘭妮亞深深覺得被冒犯,因為安娜沒有把來訪的事告訴自己,當安娜到場時,梅蘭妮亞甚至連招呼都不打。然而,梅蘭妮亞不知道的是,自己受邀出席安娜的活動不是因為她倆是朋友,只是因為她曾登上二??五年二月號的《時尚》雜誌封面。



      安娜安排川普前來世貿中心的辦公室,坐下來和其他康泰納仕(Conde Nast)的總編輯聊一聊。安娜身邊的人都很清楚,她的動機在當下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往往打著如意算盤。誰不想要謁見候任總統呢?其他和川普見面的與會者料想這是她的理由。她的團隊先後兩次想讓梅蘭妮亞接受拍攝登上《時尚》,分別是在川普正式就職之前和之後,不過梅蘭妮亞都不願意,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無法保證她會登上封面。「我完全不在乎《時尚》或是其他任何雜誌。」她說。



      然而,沃科夫認為梅蘭妮亞可在乎了,她想要再次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



      自從一九八八年,安娜.溫圖就是《時尚》雜誌的總編輯,也是媒體界的其中一位權威。「我不知道安娜到底有什麼祕密武器,」早期的助理蘿莉.謝克特(Laurie Schechter)說:「不過如果能把它裝瓶販售,她一定會發大財,因為那就像童話故事才有的東西。」然而,許多人接受此書的採訪時,他們都難以解釋安娜為什麼會如此有權有勢,還有她的權勢強大到什麼程度。



      安娜透過超過三十年以來的《時尚》雜誌與衍生的相關出版品,不只定義了時尚潮流,還有「美」的標準,並告訴幾百萬的讀者應該買什麼、怎麼打扮、關注誰。她決定要拍攝哪一位名人或模特兒、她們應該要穿什麼衣服。如果她希望設計師得到更多影響力,便會向市場龍頭的大品牌推薦他們。她有本領這麼做,是因為這些大品牌的業主都尋求且遵循她的建議。葛蕾絲.柯丁頓(Grace Coddington)是安娜的前創意總監,她說起安娜的偏好有什麼影響力:「她表現得很清楚,所以你知道她不喜歡,另尋方向顯然是上策,因為她可能會不喜歡那些照片,如果她不喜歡,照片可能還是會刊登,但張數會大打折扣。」



      「我從來沒聽過她說『別那樣做,這樣比較好』。你可以透過觀察知道她是否喜歡,也可以知道她是否毫無興趣。」湯妮.古德曼(Tonne Goodman)說。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她就在安娜手下擔任時尚編輯,還和她一同出席許多時裝秀。莎莉.辛格(Sally Singer)在安娜的團隊中將近二十年,她也表示:「大家都知道《時尚》雜誌不僅是一份出版品,而是在插手時尚圈。」



      因為安娜的權威,這樣的插手大部分很成功。湯姆.福特(Tom Ford)是時尚產業的巨擘,也是安娜最親密的朋友之一,他的品牌長久以來享有「《時尚》品牌」的美名。如此得寵能夠與安娜和她的編輯團隊建立特別的關係。安娜和她的團隊不只就服飾提供意見,還會建議如何經營品牌。這些《時尚》品牌能得到雜誌版面,更重要的是安娜本人的支持和建議。安娜不會等待下個世代的設計師嶄露頭角,而是透過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 CFDA)或《時尚》基金(Vogue Fashion Fund)提供經濟資助。這樣的資助可能是大獲成功與一貧如洗之間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我很討她的歡心,我會很害怕,」安德烈.里昂.泰利(Andre Leon Talley)針對失寵的危險表示;「她非常惜才,同樣的,如果你沒有得到她的喜愛,那麼你就危險了。」泰利曾經是安娜最親近的合作對象之一。



      這樣的影響力不只侷限在時尚圈。她善用自己的權威盟友,以他們的名號替慈善活動籌措資金,特別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服裝典藏館(Costume Institute),那裡以藝術品的方式保存和展示許多時尚藏品,她替館方累積超過兩億五千萬美元的捐款。她也將時尚產業組織起來,為民主黨候選人募集資金,明顯使時尚業充滿政治色彩。她的影響力還擴及百老匯(Broadway)、娛樂圈、體育界等其他領域。首次執導的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一再尋求安娜的意見,把《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劇本寄給她,徵詢主角應該選誰,後來女神卡卡(Lady Gaga)得到此角。



      安娜上任前,《時尚》雜誌編輯就已享有權威,但是她顯著地擴展影響力,使權威人士都想和這個雜誌品牌還有她本人扯上關係。「安娜厲害的地方在於一般人都知道她,」福特說道:「你給他們看照片,他們會說『那是《時尚》的安娜.溫圖』。」尤其是因為《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這部小說和電影,安娜怎麼說話、決定員工的去留、吃飯及購物都受到大眾著迷的追尋與嚴格的檢視。她的公認形象是「冷酷」與「不友善」,而且擁有罕見的能力能夠隨意切換對人事物的情感,就和開關一樣。只要她走在康泰納仕的走廊上,員工會驚慌失措地貼著牆,只為了不要擋路,還會檢查自己的電腦螢幕顯示什麼畫面。然而,他們獻身於安娜,確實許多前員工都覺得有必要保護安娜,因為替她工作雖然是件苦差事,卻是不凡的機會。當然,她沒有讓大家太好過。二??三年年底,馬克.霍蓋特(Mark Holgate)加入團隊,成為資深時尚記者,他表示員工的職責不只是讓《時尚》雜誌運作,「工作內容還包含『列出設計師名單,讓某人考慮他們新任創意總監的人選』、『你可以看一下這個劇本嗎?因為某人向安娜提出一個想法』……每天都有一大堆外務進到《時尚》。」如果安娜想要什麼東西,她通常希望馬上拿到。雖然她的工作電子郵件有時候清晨六點前就寄給員工,但「這種模式多多少少會上癮」,霍蓋特補充道。其他人稱讚安娜直截了當,你總是知道她要你幹嘛;有些主管想知道你家小孩的生日派對如何,卻沒辦法決定報導標題要怎麼下,相較之下,為安娜工作好多了。



      許多安娜的員工往往會納悶,為什麼她凡事都要參與,她又是如何兼顧所有事情。安娜盡可能掌握一切,小至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Met Gala)的料理食材。然而,雖然她追求完美,但是也犯下不少錯誤。她支持各種進步派原則,就像她在大選後員工會議中所說的,但是她過往的紀錄充滿汙點。她刊登無視文化、種族爭議的照片和報導,也未能擁抱多元化的主題,因此被多次點名譴責。在九?年代,《時尚》的封面都只有白人女性。鼓吹使用皮草是她過去著名的爭議之舉。她也曾公開攻擊他人的身材外貌。她的員工大部分是白人,除了她們的工作能力和資歷,她似乎同樣重視她們的時髦程度、外表和出身。



      對許多人來說,他們同時欣賞又妒忌安娜〔她的一位老友安娜貝爾.霍丁(Annabel Hodin)一口咬定:「我說真的,你就是想要成為她」〕。然而,一提到她的名字,首先在腦海中浮現的也許是她的駭人名聲。由於幾乎沒有女性達到安娜這樣的高度,因此沒有例子能說明她應該怎麼做,只是感覺比起她的作風,應該以更加和善友好的方式行使這樣的權力(雖然如果是男性在她的位置,用與她類似的方式工作,他的嚴以待人和全心投入可能會備受讚賞)。



      據傳安娜離開辦公室就不一樣了。她喜歡狗。朋友們也表示,她很寵愛自己的孩子和孫女(沒錯,她會替他們換尿布)。他們還補充,她的週末別墅位於長島(Long Island)的馬斯蒂克(Mastic),她在那裡會很放鬆。安娜喜歡招待自己的大家庭到家裡玩,並為五十多人準備餐食。「她非常重視家庭,」舊識艾瑪.索姆斯(Emma Soames)說道:「她是大家長。」史蒂芬妮.溫斯頓.沃科夫長期擔任安娜的慈善晚宴策劃人,她表示:「她和一般人沒有兩樣。」



      辦公室裡面,一些員工對她也有類似的看法。吉爾.德姆林(Jill Demling)安排名人登上《時尚》雜誌封面長達二十年,她就說:「安娜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不只是良師益友,幾乎是媽媽型的人物。」然而,安娜身上滿是矛盾之處。她不會閒話家常,不過喜歡有員工不怕她,進她的辦公室問問題。她對公事極其嚴肅,不過喜歡和員工開玩笑。她真正想要、也更正面回應的,是人們把她當作一個普通人來對待。就像她那副著名的墨鏡,她的偶像地位既是華貴的外表,也築起高不可攀的牆,阻礙她和別人親近。



      安娜是否在編輯的位置上展現創意,人們看法各異。一些和她密切共事的人認為她的長處有兩個部分:一是管理創意人才和創造的過程,二是結交手腕精明的盟友,藉此增長影響力。她的親密好友表示,她絕對熱愛時尚,不過對一些和她密切共事的人們來說,這不總是這麼明顯。他們懷疑安娜身為女性,在她那個時代進入職場,時尚是否只是一種途徑,讓她能夠坐上掌握實權的高位。



      安娜掌理《時尚》的期間,人們時不時就會揣測她是否要辭職或是被解雇。然而,儘管遭受大眾一波波的猛烈批評,她的影響力仍隨著時間擴張,因為她很瞭解這個生態系,在這裡她可說是所向披靡。你甚至可以說這個生態系是她一手建立的。

    ?




    其 他 著 作
    1. 穿著Prada的惡魔與最爛助理(2冊套書)ANNA+世界上最爛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