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39407
陳雨汝,廖建華
逗點文創結社
2024年6月12日
140.00 元
HK$ 119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839407
叢書系列:
示見
規格:平裝 / 320頁 / 12.8 x 19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示見
分
類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各行各業經營
同
類
書
推
薦
公務員 工作生存教戰手冊
合組式產業控股籌組指南
共擔池上:梁正賢翻轉地方的思維與商戰
旅宿品牌設計學:創新、轉型、跨域投資旅店的核心規劃法則與提案策略
地方微品牌:創造與經濟、社會、環境共好的永續模式
內
容
簡
介
「看他們在工作中閃閃發亮,讓人想跟著大步狂奔,一起發光發熱!」
為什麼首爾書展那麼圈粉?
為什麼K-pop那麼好聽?
為什麼韓國的內容產業那麼厲害?
太想知道這些謎底,熟稔韓國文化的韓中譯者陳雨汝、曾獲諸多肯定的獨立影像工作者廖建華、與書相愛相殺的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在人人唱衰的出版冰河期不計成本組隊跨海,在大首爾地區探訪了十家風格各異的獨立出版社,只為了挖掘韓國內容產業的大祕寶!
他們也好奇,一樣是做內容的人,一樣是人數「一」起跳的個人工作者,這些韓國同業有什麼工作心法?於是,團隊深入韓國獨立出版人的辦公室、和他們喝咖啡吃燒肉喝馬格利、和他們搭地鐵爬山擺書展,甚至還坐凹別人工作室的書櫃……輕鬆有趣的故事、充滿啟發的工作哲學,創意工作者如何運籌帷幄?全都收錄在這裡!
本書特色
★有情感!台灣第一本深入韓國出版社辦公室採訪的書!另類國民外交!
★有風格!帥氣攝影加上精鍊文字!閱讀超享受!前後各16面黑銀雙墨印刷,像是在看寫真集!
★有領悟!觀察別人的工作模式,一定可以學到有用的知識與人生智慧!迷途羔羊不要錯過!
目
錄
編輯室報告|閃閃發亮的人與他們贈與的火花|陳夏民
EP1 女男、媽爸、婦夫|春日警鈴 ??? baume a lame|李讀盧 ???
EP2 南漢山城下的左派掌門人|第二提綱 ????? Secondthesis|張元 ??
EP3 每個月都是全新的我|概念誌 ??? conceptzine|金才珍 ???、金京熙 ???
EP4 紫色的門,山羊的頭|一頁出版?山羊 ??????? jjokpress?goat|金未來 ???、金泰雄 ???
EP5 優雅的獨立|在地店家研究誌 ????? Broadcally|趙?? ???
EP6 一個人的武林|三稜鏡 ????? PRISM OF|柳真善 ???
EP7 經營一家出版社的方法|悠悠出版社 ????? Uupress|趙成雄 ???
EP8 酷兒的夏日高陽|動詞出版 ??? oomzicc publisher|羅拏綻 ???、魯柔多 ???
EP9 艾蜜莉創世紀|詩冊出版 ??? Fascicles|朴慧蘭 ???
EP10 沒有差別的設計|6699PRESS|李宰榮 ???
附錄|圖書定價制在韓國實行了七年,做書的人怎麼說??
後記|離心的力量|陳雨汝
後記|游擊的姿態|廖建華
序
編輯室報告
閃閃發亮的人與他們贈與的火花
文◎�陳夏民 (comma books 總編輯)
「我決定去首爾,我想要走進首爾出版人的辦公室,去看看他們怎麼做事。」
這個念頭還在醞釀時,是疫情前,我那時第一次參與首爾書展,才剛走進會場不久,就被美麗又強悍的策展能量給擊中了!(「我甚至不曾追韓劇!很少聽K-pop!韓國的空氣是怎麼回事,怎麼一吸就會有浪漫濾鏡在眼前開展?」)書展內設有獨立出版專區,數十家獨立出版社一字排開,一樣是一百八十公分的折疊桌,但他們就是有辦法在那小小範圍內生出我從沒見過的擺攤、策展設計。眼前的一切,無論是人或書都在閃閃發亮,也難怪我招架不了立地成粉。
在臺灣,或許是因為擔任獨立出版聯盟的理事長,我經常回答媒體或是業界的提問,分析趨勢走向。雖然我也研究外國案例,但在現行狀況之下,很難有更高的見解。那時,我站在首爾書展,忽然有了刺激與靈感:只要找出他們閃閃發亮的原因,或許我們也有機會成為另一個發光體!
之所以想要走進別人的辦公室,另一個原因出自孤單。
開出版社之前,我在桃園市區買了一間二樓的老公寓,當時我發誓,要讓這個小空間變成大型出版集團的原點。十四年過去,屋齡超過四十年的逗點工作室沒有變成大型出版集團的基地,反而還縮水了:逗點從當初員工含我一共兩人(最高一度來到四人)的微型出版社,變成只有我的一人出版社。
沒變成大型出版集團,我不覺得可惜,反而愛上一個人的機動性,遇上喜歡的題材,就聯繫不同專業的好朋友們組隊出發一起做書。我有很多戰友,可是我其實很孤單。我總是一個人在逗點工作室埋頭工作直到深夜,在那安靜無比的時刻,我總好奇其他的獨立出版人是否也會和我一樣,整天因為看報表而血壓爆高,差一點捏爆滑鼠?我也想問他們,如果遇到了無法駕馭的題材、出版上的難關,或甚至是漫長人生中不免出現的低潮時刻,他們會如何解決?我甚至想問他們要怎麼規劃、設計辦公室,使其變成催生世界級作品的搖籃!
我想參與別人的世界,看看別人怎麼工作,好證明自己也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告終,我和陳雨汝、廖建華兩位好朋友共同組隊出發韓國首爾書展,並且展開採訪獨立出版社之旅。我們長期密集工作、生活,成了很有默契的夥伴。採訪時,我們與韓國出版人交心,透過言語和攝影鏡頭捕捉他們閃閃發光的時刻。採訪結束時,我們去找好吃的餐廳用餐,一邊喝馬格利或啤酒,一邊討論剛才的採訪帶給我們的收穫......
我還記得我們帶著醉意收拾行李的夜晚,雖然三人不曾明說,但都期許終有一天,我們和我們的作品也能閃閃發亮,成為推坑他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微小火花,點亮你眼中的光。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