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可愛動物派對》是一本可愛的繪本。它有風趣的故事,幽默的對白,生動的造型與溫馨的色彩。但不要以為它只是一個甜蜜溫柔的「棉花糖」故事,在它表面的柔軟下隱藏著犀利的思考,它也許會帶給小讀者對日常生活的一點兒輕盈的迷惑,甚至還會顛覆小讀者對「可愛」的理解。而閱讀帶來的這種迷惑與顛覆是好的,這正是閱讀的意義所在--閱讀幫助讀者體驗更廣闊的生活、認識更豐富的自我。
動物城裏有許多被認為是可愛的動物,比如小狗、小貓、兔子、熊貓、小豬……也有許多被認為是不可愛的動物,比如鱷魚、刺蝟、豪豬、毛毛蟲、穿山甲、蚯蚓、壁虎、變色龍……我們不妨思考兩個問題:第一,什麼是可愛,什麼又是不可愛?第二,由誰來判定是否可愛?
首先,被稱為「可愛動物」的動物有什麼共同特徵呢?他們溫和友好,容貌端正,常常是人們生活中的朋友,或者經常出現在繪本和童話故事中。而那些較少在人們生活中或繪本中出現的動物,那些即使出現也多扮演反派、富於攻擊性的動物,那些奇形怪狀、習性獨特的動物,則被稱為「不可愛動物」。由此可以歸納出:動物越是讓人感到陌生、奇特、危險,就越是不可愛。接下來的問題是,他們對誰來說不可愛?答案顯而易見:人類。是人類而不是動物認為他們不可愛。那麼,作為動物,為什麼要由人類來決斷可愛與否呢?
但動物城裏偏偏沿襲著這樣的習慣,動物們因人類的喜好而被分為可愛動物與不可愛動物,並因之擁有著不同的權利。可愛動物們經常開派對,而看起來不那麼可愛的動物們從來沒有被邀請參加派對。動物城裏這樣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有些不對頭呢?小讀者會不會覺得這樣有點兒不公平呢?
至少,鱷魚這樣覺得。於是他想出了辦法來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生活。他的辦法就是讓自己來下定義。
鱷魚首先來定義派對。到底什麼才是派對呢?派對不就是大家在一起開心的聚會嗎?重要的是「在一起開心」,而不是「必須和誰在一起」。雖然習慣上,派對是可愛動物們的聚會,但誰說不可愛的動物們就不能在一起開心呢?所以,鱷魚給許多被人類認為不那麼可愛的動物們發了邀請函。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派對--不可愛動物派對開始了。
鱷魚舉辦的派對進一步定義了可愛。如果撇開人類的成見,難道刺蝟、豪豬、毛毛蟲刺氣球不可愛嗎?玩捉迷藏的變色龍和蚯蚓不可愛嗎?跳起舞的穿山甲、噴起水的大象,不都是很可愛嗎?至少小狗和小貓是這麼認為的,他們喬裝打扮成狼和虎,就是為了讓自己也擁有這種新型的可愛--凶巴巴、髒兮兮、牙齒尖尖、爪子尖尖……誰說這些特徵就不可愛了呢?
不可愛動物派對也為所有角色重新定義了生活。生活不只是蜷縮在自己的舒適區裏自娛自樂,生活還需要走出舒適區,到陌生的區域去,結交更多的朋友,探索更多的奧秘,獲得更多的歡樂。鱷魚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發出了不可愛動物派對邀請函;接到邀請函的每一隻不可愛動物都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來參加前所未有的一次派對;小貓和小狗也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到和自己不在一個圈子裏的動物們中去。畢竟,派對的真正奧義是在一起開心嘛,誰在哪個圈子、誰長得可愛與否、誰的頭上貼著什麼標籤--這些才是無足輕重的呢。
小朋友們要想像鱷魚一樣學會定義自己的人生,除了要像鱷魚一樣勇敢,敢於打破習慣,去拓展自己的生活,還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像鱷魚一樣有創造力,可以數數看,鱷魚發明了多少種有趣的遊戲?二是像鱷魚一樣有包容心,可以想想看,當鱷魚發現小狗和小貓混進不可愛動物派對之後,為什麼會說「原來,還有化裝來參加派對的啊!這個派對真是太好玩了」?
有了勇敢、創造力和包容心,我們就能學會定義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舉辦自己的派對,過上幸福的一生。希望多年以後,我們回顧往事時,會說:「這個人生真是太好玩了。」
——《學會定義自己的人生》兒童文學作家、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 常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