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冰海之鯨(二版)

冰海之鯨(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86612
珍•克雷賀德•喬治
黃琪瑩
台灣東方
2024年8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3386612
  • 叢書系列:青春悅讀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青春悅讀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故事/小說 > 自然/動物文學











    ★紐伯瑞金獎《山居歲月》作者畢生最後力作★

    一段跨越兩百年的人鯨交流,

    一場對海洋最關切的呼籲!

    一本集護鯨、環保、人鯨關係於一體的小說

    ※專請科普作家張東君老師導讀與賞析

    ※特邀王建平教授審閱書中「鯨知識」



      故事背景雖在遙遠寒冷的北極海,卻充滿溫暖的情誼。它不僅細膩描述了鯨的習性,也描述了愛斯基摩人與環境、生物的關係。迫害大自然最甚的元凶,正是人類過度的開發和貪婪的人性。在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的今日,這樣一本書值得推薦給每一位地球公民,尤其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當今的青少年,讓大家都能好好省思,為了留得更好的生存環境,應當如何節制自己。



      在美國第一次進入北極海捕鯨後,短短的時間裡,鯨與海象的數量就快速減少。圖薩一世因為誤信捕鯨人,不慎透露了弓頭鯨的棲息海域,使得鯨遭大量獵捕而受到詛咒。他和他的子孫必須守護一頭出生時就和他照面,並定下很深的默契的弓頭鯨「西苦」,直到西苦救助了圖薩家族的人為止。圖薩家族遵守這個護鯨的使命,更移居到弓頭鯨經常出沒的海域附近尋找西苦,並隨時做好提醒牠避難的準備。



      他們偶爾會見到西苦友善的躍出水面招呼,也幾次有效的保護了西苦免於獵殺。西苦一百五十幾歲時由於一次尾鰭遭魚叉和繩子勾住,圖薩六世的女兒愛蜜莉為了割斷纏在牠身上的繩子而摔落流冰。脫困的西苦用嘴頂著流冰,讓昏迷的愛蜜莉靠岸。他們互相救助,終於解除了詛咒。



      西苦兩百歲時,牠與愛蜜莉的兒子阿戈比在海上見面,並用牠溫和的眼神和行動表示願意獻身阿戈比。



      ※弓頭鯨相關知識

      ●舊稱北極鯨,又稱格陵蘭露脊鯨、巨極地鯨、北極露脊鯨等。在所有鬚鯨目中,只有弓頭鯨一生都在北極及附近海域渡過。是哺乳類中壽命最長的一員,約可達200歲。直到150歲都還擁有生殖能力。一頭雌弓頭鯨一生中可以生育超過40胎,只是幼鯨的存活率並不高。



      ●體形粗壯,體色呈深色,無背鰭,上顎窄,下顎呈弓形。長度可達65呎 (雌性比雄性大)。體重超過80噸,有長達10呎的鯨鬚,為同類中最長的,可以用來濾食水中的小生物。



      ●顱骨大又厚實,用來從水下撞破冰面,好露出水面呼吸。有因努特人報告,牠們可以撞穿的冰層可達60公分厚。



      ●鯨脂厚達43–50 公分,可煉成的鯨油,是早期美國家家戶戶用來點燈的燃料。



      ●1611年,人類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和格陵蘭周圍水域開始商業捕鯨。北太平洋的捕鯨活動開始於19世紀中期,只花20年時間就獵殺了60%的鯨,弓頭鯨幾乎滅絕。



      ●20世紀中葉,受到國際捕鯨委員會保護,除了愛斯基摩人每年可捕25到40頭外,全面禁止獵殺。1990年數量維持在7,800頭,大約是大規模捕鯨前的41%。



      ●探測深海石油的船隻發射震波用的高壓空氣槍,這些空氣槍發出的聲音嚴重的傷害鯨的耳朵,甚至損害鯨的導航感官。



      ●愛斯基摩人傳說:弓頭鯨會自動將生命獻給牠覺得值得奉獻的人類。



      ---------------------------------

      SDGs永續發展目標

      #良好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乾淨水與衛生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市與社區

      #氣候行動

      #保育海洋生態

      #夥伴關係



    得獎紀錄



      ★第69梯次「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15年 開卷好書獎「最佳青少年圖書」

      ★文化部第38次中小學生課外優良讀物

      ★榮獲105年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深耕閱讀計畫「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2018年教育部新生閱讀推廣計畫選書



    媒體書評



      這本書從北極海延伸到阿拉斯加的無人苔原,如詩歌般美好的敘述了鯨與人心靈相契的傳說。



      *珍•克雷賀德•喬治對許多孩子的人生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她教導他們愛上閱讀以及尊重自然。──洛杉磯時報



      *故事的結構特別,提供讀者對自然和歷史產生全景式的認知。對於這樣一位重量級的自然作家來說,這部作品是很恰當的下臺禮物。──柯克斯書評



      *本書用一個視角來敘述捕鯨業的發展史,用另外兩個視角來敘述人類與鯨的心靈聯繫。它結合保育主題和原住民文化主題,完全展露作者對自然的淵博知識和敘述能力,是一部具有力量的遺作。──出版人週刊



      *故事寧靜祥和,卻提供一個充滿力道的觀點,讓讀者對那種古老的生活方式有些許了解。──書單雜誌


     





    出版緣起

    導讀? 人鯨之間

    關於鯨聲波所使用的記號

    西苦的世界示意

    弓頭鯨身體部位

    第一章 海洋上 ──西元一八四八年

    第二章 海洋裡 ──西元一八四八年

    第三章 陸地上 ──西元一八五八年? 聖羅倫斯島

    第四章 陸地上 ──西元一八五八年

    第五章 陸地上 ──西元一八五八年∼一八五九年

    第六章 海洋上 ──西元一八六一年

    第七章 海洋裡 ──西元一八六二年

    第八章 海洋上 ──西元一八七一年

    第九章 海洋裡 ──西元一八七一年

    第十章 陸地上 ──西元一八七一年

    第十一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一八年

    第十二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四六年

    第十三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四八年

    第十四章 海洋裡 ──西元一九四八年

    第十五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五九年

    第十六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十七章 海洋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十八章 海洋裡 ──西元一九八○年

    第十九章 海洋裡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一章 海洋裡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二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三章 海洋裡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四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五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六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七章 海洋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八章 陸地上 ──西元一九八○年

    第二十九章 陸地上 ──西元二○○五年

    第 三十章? 海洋裡 ──西元二○○五年

    第三十一章 海洋上 ──西元二○○五年

    第三十二章 陸地上 ──西元二○四八年

    附錄 原編輯的話

    附錄 致謝詞

    附錄? 後記

    圖薩與西苦的世界示意



    ?





    導讀與賞析



    人鯨之間

    張東君(科普作家)




      二○一二年時,有部名為《鯨奇之旅》(Big Miracle)的電影上映。原著描述發生在一九八八年的真實故事。有一家三口的灰鯨在阿拉斯加被冰困住,駐於巴羅的地方記者拍攝、報導這則消息後,引發救鯨熱潮。環保人士與一般民眾想要拯救牠們卻苦無方法、當地的伊努皮愛特人(Inupiat people)想要依照傳統方式捕捉牠們當食物……雙方衝突愈演愈熱,等到伊努皮愛特人決定參與拯救這三頭鯨的活動時,冰已愈結愈厚,若是等到水面完全結冰,屬於哺乳動物的鯨無法浮上水面呼吸,牠們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在大家腦力激盪跟四處奔走後,為了這三頭鯨,組成了幾乎說得上是史無前例的救鯨團隊。成員包括記者、一般民眾、石油公司、環保人士、伊努皮愛特人、美軍,以及俄羅斯的破冰船。雖然最後只有鯨爸爸、鯨媽媽從冰中脫困重獲自由,小鯨不幸喪生,但是這場救援不只實際上鑿破冰層,也打破美蘇僵局的奮戰,還是算得上創造了奇蹟。



      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讓原本不肯直接對話的美蘇、算得上死對頭的環保人士與石油公司、原住民與一般民眾拋棄成見、無怨無悔的去救那三隻鯨?或可從這本《冰海之鯨》中見到一點端倪。兩則故事的背景都發生在同一個地點──阿拉斯加的巴羅。



      在二○一二年時,卡洛琳•坎農(Caroline Cannon)──阿拉斯加僅存的七百名伊努皮愛特人之一──也由於阻止在北極海域激增的石油及天然氣鑽探,而獲頒環保金人獎。他們的祖先從幾千年前起,就靠獵捕當地海域的鯨、海象、北極熊、魚類,有時還有候鳥維生。若是油田入侵,環境被破壞,資源不再,他們的生活便會陷入困境,更為嚴重的是,傳統、文化也將隨之消失。她為了要社會大眾重視這件事,出席了非常多的會議,跟聽眾們分享北極的海洋環境、鯨類遷徙、各種海洋哺乳動物的棲息地,以及其他的各種傳統知識。



      再說到《福爾摩斯探案》的作者柯南•道爾醫師,在二十歲前後曾經以船醫的身分搭捕鯨船到北極,不但實際參與了捕鯨活動,還掉到冰海中好幾次,差點命喪北極。他的手記《柯南•道爾北極犯難記》中,詳細記錄著他們每天捕捉到多少的海洋哺乳類、鳥類、魚類等。那個數字非常龐大,可是最令我在閱讀時流冷汗的,其實是:那個數字只是他們那艘船的獵捕量,在他們的周圍還有數百到上千艘的捕鯨船,而這項活動年復一年,直到二十世紀末期,才因鯨的數量減少到令人擔憂的程度,國際上才對捕鯨有了禁令。這條禁令至今仍在捕鯨的國家間引起很大的摩擦與爭議。



      《冰海之鯨》由從前與現在、人類與鯨的角度,來讓我們認識優匹克愛斯基摩人與鯨之間的牽絆及承諾、了解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捕鯨活動的操作模式、幾種鯨的行為與生態,外加一些些野外求生的方法。



      現代研究鯨的方法,跟書中的圖薩家族辨識對他們別具意義的那頭鯨『西苦』差不多。西苦的下巴上有一個圖案,看起來很像一個跳著舞的愛斯基摩人的側面像。圖薩一世看到西苦的出生,透過人鯨對望,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兄弟般的默契,那個緣分,在這本書中持續到圖薩家的第七代才算完成。而代代傳承護鯨的訓誡,則是藉由口口相傳。



      雖然鯨研究者和愛斯基摩人在研究鯨的目的上有著根本的不同,但是在做個體辨識的時候,卻真的是靠著鯨身上的斑紋、顏色、傷痕等等來進行的。研究者會把他們看到的鯨一隻隻的拍照存檔,也許只有編號,也許取個名字,再進行觀察、記錄。然後,那份鯨檔案就會傳下去,給下一個對鯨有興趣的學生、助理……



      都會人與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型態南轅北轍,卻透過鯨而有了交集。鯨,也由於這些人,而在被捕獵跟被保護的夾縫中求生存。臺灣是有鯨可賞的地方,但不可諱言,仍舊有少數的海豚(齒鯨)會被偷偷吃掉。海豚,對某些人來說,正是海裡面的豬!



      《冰海之鯨》是本看了會讓人很想到海中與鯨同游,希望能夠幫助牠們恢復族群量、生生不息的書。所以,我不告訴你在臺灣可以看到哪些鯨,在哪裡可以看到那些鯨的蹤跡。假如你對牠們有興趣,就自己查資料咯。




    其 他 著 作
    1. 山居歲月(二版)
    2. 冰海之鯨
    3. 山居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