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放意人生:運用PLAY模式╳SAVOR法則,養成樂趣習慣,活出快意人生

放意人生:運用PLAY模式╳SAVOR法則,養成樂趣習慣,活出快意人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21648
麥克?魯克
潘昱均
奇光出版
2024年8月07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7221648
  • 叢書系列:belle vu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elle vue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生涯規劃











    人生很苦悶,樂趣是解藥。

    研究證明,追求樂趣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美國正向心理學家暨健康專家麥克?魯克博士教你運用:

    PLAY模式╳SAVOR法則──

    玩樂的生活實踐,樂趣習慣養成計畫。

    找到樂趣,活出快意人生,Have Fun!



      ◆亞馬遜書店「Kindle優秀非小說讀物」(Great on Kindle),讀者4.5顆星好評力推。



      ◆健康專家和行為科學家麥克?魯克博士提出科學家對樂趣的重要研究,更分享自己與他人的人生故事,書中列舉的玩樂名人堂成員包含愛因斯坦、演員比爾.墨瑞(Bill Murray)、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發光杯大亨菲賽爾兄弟(Nate Fissell& Jeremy Fissell)等,說明樂趣是如何改善他們的人生,只要你讓樂趣成為一種生活實踐與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



      ◆本書是追求樂趣的生活指南,鼓舞人心,提出易操作且可實際應用的執行方法讓你輕鬆擁有充滿樂趣的人生。實用且完善的指南,以清楚理路說明五個W及一個H,包括誰該追求、樂趣是什麼、以及何時、何地、為什麼以及如何獲得樂趣,讓你在生活、工作、親職、人際、學習、成長路上都能享受到滿滿樂趣。



      ◆本書提供方法讓你發掘個人樂趣,找到屬於個人獨特的樂趣定義,培養玩樂習慣,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快樂、甚至更有生產力。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獲得清晰可信的科學證據,證明玩樂是維持生命有效且重要的元素。你還會學到策略技巧,以一種舒服明確的方式讓樂趣規律存在於生活中,不用勉強,不是虛假。這些技巧大大改善了我的幸福感,我也用這些技巧幫助他人得到好處。當我說不要再追求幸福,應該開始享受樂趣時,這些原則完全基於有嚴格評審的科學研究。我和我的團隊花了數年時間來驗證,你也會讀到這些想法和策略。我們都有能力過著更歡樂的人生,我們只是沒有合適的工具,這本書解決了這個問題。」──本書作者 麥克.魯克



      想活出快意人生,請運用PLAY模式╳SAVOR法則:

      PLAY模式

      Pleasing愉悅,如遛狗??? Living精采,如衝浪

      Yielding放鬆,如看電視? Agonizing痛苦,如學習

      (縱軸)高-樂趣程度-低

      (橫軸)易-挑戰程度-難



      SAVOR法則

      • Story editing故事編輯

      • Activity bundling活動綑綁

      • Variable hedonics變動享樂

      • Options選項

      • Reminiscing回味



      如果你面臨以下情況,請開始追求樂趣:

      •功成名就,卻不時沮喪,企盼有個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生

      •生活面臨巨大挑戰,希望突破困境

      •走在成長路上,卻深陷煩惱雜事

      •人生太苦悶,幸福難捉摸,想得到樂趣帶來的巨大好處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我們總是越追求幸福,幸福就越難以捉摸、遙不可及。有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找樂趣。



      為什麼是樂趣?如果幸福是海市蜃樓,那麼樂趣就是你家後院的綠洲。幸福是一種心態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應,而樂趣則是你可隨時隨地、不挑地點、不拘時間就能進行的活動。研究證明,追求樂趣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但現代人生活苦悶,缺乏樂趣的情形令人震驚。



      健康專家和行為科學家麥克?魯克也曾以追求幸福為人生目標,卻陷入自己製造的陷阱中,他越是追求幸福,卻更不快樂。本書中,魯克提出科學家對樂趣的重要研究,更分享自己與他人的人生故事,說明樂趣是如何改善他們的人生,只要你讓樂趣成為一種生活實踐與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但要如何做到?魯克提出易操作且可實際應用的執行方法讓你輕鬆擁有樂趣充滿的人生。



      這本追求樂趣的生活指南,鼓舞人心,讓你獲得生活自主權。魯克鼓勵你重新評估對幸福的追求,提供方法發掘個人樂趣,找到個人獨特的樂趣定義。我們不能老糾結幸不幸福,但我們都有能力培養樂趣習慣,變得更健康、更快樂、更有生產力。



    名家推薦



      ◆蓋瑞?華雷(Gary Ware)│突破遊戲(Breakthrough Play)公司創辦人、《頑皮的叛逆》(Playful Rebellion)作者

      實用且完善的指南,以清楚理路說明五個W及一個H,包括誰該追求、樂趣是什麼、以及何時、何地、為什麼以及如何獲得樂趣。作者在本書中將科學與故事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看完一定會有收穫,今天就能用得上,可以立刻得到更多快樂,讓美好時光延續。



      ◆尼爾?艾歐(Nir Eyal)│暢銷書《鉤癮效應》(Hooked)、《專注力協定》(Indistractable)作者

      本書是科學實證和個人經驗的精妙昇華,向我們展示樂趣是改善現況的驚人力量,更是享受愉悅和充實生活的關鍵。我們要尋找的是可行的科學策略,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你一定會愛上這本書。



      ◆麥克?傑維斯(Michael Gervais)│高績效心理學家、找到優勢公司(Finding Mastery, Inc.)創辦人

      對於那些想在生活中獲得更多快樂和驚奇的人來說,這本書宛如新鮮空氣,請大力吸氣!作者巧妙地將科學和故事交織搭配,揭示樂趣是提高我們生活品質的最佳實踐。只要你想要提升表現、加強人際關係、對社會有更大影響力,本書是你出發的基礎。



      ◆奧拉夫?索倫森(Olav Sorenson)│約瑟夫?雅克布斯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加州大學洛杉  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普萊斯創業與新創中心主任兼教務研究主任

    養成樂趣習慣聽起來像是矛盾的說法。玩樂不是自發性的嗎?也許,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把自己放在隨時得樂的有利位置,樂趣才會經常發生。要想更有意識地享受樂趣,我們應該立刻執行本書的建議。作者將數十年的人生經驗和學術研究提煉成實用技巧、操作工具和應用策略,讓我們的人生立刻就有樂趣。



    媒體讚譽



      ◆《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充滿樂趣的著作宣揚了快樂的重要性……是一本樂趣滿滿的玩樂指南。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這本書不但鼓勵人們尋求快樂,更不只是有趣活動的集結,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在於以享受樂趣的視角,對幸福進行深入且有科學依據的探索。



      ◆《書頁雜誌》(Book Page)

      作者憑藉專業知識和對主題的深入理解說明追求樂趣的重要,後面支持他的是對幸福與樂趣的科學研究,其中最有趣的,是作者對大腦如何解釋刺激的描述。這是一本經過深入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生指南,讓我們擁有更有意義的日常生活,提供無盡的正向回饋。



    讀者好評



      ◆讀者Funfare for fun

      我在找類似書籍時偶然發現了這本書,但它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看起來很有趣(這是雙關語)!非常驚訝自己居然全神貫注地把書讀完,然後驚嘆這本書寫得真好。最讓我注意的是,作者貫穿本書的幽默,而且案例與科學緊密相扣。作者的論述和演示非常腳踏實地,讓我容易理解。提供的建議非常正確且容易遵循。這是我生活中最需要的一顆隱藏寶石,我一定要反覆閱讀。



      ◆讀者Jill Kinney

      作者提倡更有趣更簡單的生活,在提供工具和見解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讓樂趣人生觸手可及,只要花點精神跟著做,我發現讓生活更加愉快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極力推薦,必讀!

    ?


     





    Contents



    作者的話

    前言



    1 樂趣是解藥

    2 該去玩了:PLAY模式中的時間規畫

    3 每一刻都有味:SAVOR法則

    4 回味樂無窮:「之後」的力量

    5 最棒的遠走高飛 ?

    6 神祕

    7 友誼很奇怪

    8 為人父母的樂趣:從搖籃到空巢期

    9 培養工作上的樂趣習慣

    10 受苦也甘願的樂趣:或說,如何實現膽大包天的計畫

    11 樂趣是改變的動力



    結語:尋找Ultima:一個有關終點、死亡與宇宙混亂的故事

    致謝

    參考書目&資料



    ?





    前言



      我一生都在尋找幸福快樂,這就像一個謎題,我永遠解不開。青少年時,我無可救藥地抱持著一個痛苦願望,不顧一切想在家鄉加州戴維斯的社會結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十幾歲的我在家中不快樂,然後我看開了,想看看快樂是否在世界其他地方等著我。從那時候起,我走了一段相當漫長的路。



      人們一直在追求幸福,但將幸福快樂視為一種習得技能的想法從未普及。到今天出現了一個由權威大師、心理學家、專門機構組成的幸福產業鏈,試圖對此難題做出「解答」。這類書籍一本又一本的出,各種由神經學、心理學、宗教和靈性角度解說人們該如何擁有更多幸福快樂。



      幸福的滿足與財富、成就或其他外在特質都不一樣,幸福終將到來的承諾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然而,當我們試圖克服看似不可能的逆風,走向美好人生時,大部分人都感到無助。



      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上至與過去歡樂切斷關係的嬰兒潮世代,下至忍受孤獨、焦慮、過勞無一不創紀錄的年輕世代,追求幸福為我們的人生難題帶來希望。人們的想法是,只要啟動了「幸福開關」,生活中的其他挑戰就不再那麼逼人難耐。無論我們的處境多麼嚴峻,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的滿足。我不是說過嗎?現代辦公室還為員工設置了「禪堂」。2



      然而,你很快會發現,追求幸福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個陷阱。事實上,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幸福就是個追求目標,除了追求還是在追求。我知道,因為我自己也曾陷入追求幸福的陷阱。早在二?一六年初,我覺得自己已經滿足了幸福快樂必備的所有條件:美滿的婚姻和兩個健康的孩子;事業有成,無論從白手起家自行創業的角度看,或從企業重塑內部創業的角度看都是如此。我參加過兩次鐵人三項,遊歷廣闊,足跡遍及各大洲。我拿到博士學位,畢業論文是經過同儕審查、發表出版的那種。我在我的專業領域聲譽卓著、獲獎無數。絕大多數人都會說我擁有一切。從外在條件看,我的人生美好。除此之外,我身為國際正向心理學協會(the 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 Association)的創始會員,更掌握各項快樂研究的最新知識,自然也將所有最新發現用在自己生活中。我還是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 社團的成員,以致在生活品質外,更講究以量化數據提升生活,也就是——我會記錄我的好日子和壞日子,不斷尋找其中關聯和改進方法。我已做到極致了,不會再有什麼快樂方法沒經我實踐的了,也沒有我沒用過的快樂技巧。



      我是個熱愛寫作的部落客,為了支持這項愛好,我每三個月、也就是在十二月、三月、六月和九月的二十三號左右會發送季度電子報。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三日,一切如常,我按下電子報的「送出」鈕。把事情完成的感覺就像拿下一場勝利,此刻的人生真是太讚了。在電子報最後,我還歡喜寫下我最近才和至愛的弟弟布萊恩完成了某件遺願清單上的項目——我們去搭了京達卡雲霄飛車(Kingda Ka),那可是世上最高的雲霄飛車啊!



      然後在電子報送出不久後,不到二十四小時,我的弟弟竟意外去世了,死因是肺栓塞。這感覺超現實:才剛和朋友、家人、網友分享了我和布萊恩共度的愉悅經歷,一下子他卻不幸逝世,歡笑共度的場景不再有了。當震驚消失,我卻陷入深切的悲傷和不安。這段時期像是一條不請自來的道路擺在我面前,要我質疑一切。



      不久後我住院了,我需要動髖關節的大手術。當手術後醒來,我感覺不到我的腿。躺在醫院病床上,我努力保持正面的態度。我的生活建立在身體活動無虞和正向心態的益處上。現在的我正學著適應現實,我再也不能參加賽跑了,在情感上,我一團亂。傳統的正向心理學工具對我不再有效,無論做多少冥想,無論在日記上寫下多少感恩文字,仍捉不到任何快樂感受。到最後,我不得不承認這些工具已失去效用。一個堅信人生意義建築在幸福快樂上的人,如今卻無法感到幸福快樂,我經歷了嚴重的認知失調,我以為自己早把人生看透了,現在的我又迷失。



      謝天謝地,我的雙腿又有感覺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康復期,我開始意識到一些重要的事。我開始懷疑,如此急切地想得到幸福快樂是否也是問題。當我不再以人生快不快樂、幸不幸福評斷自己,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那些我為了追求幸福而不停耗費的能量終於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了。就算我人生缺乏的如鴻溝般大,當我不再糾結在那一點上,而是開始在當下做出更好選擇,利用時間採取行動,這時才有樂趣。正如你將會讀到的內容,包括簡單的小事,例如以創造性方式安排時間與老婆交流,或利用一種非正統的物理治療手段,讓我有機會在與女兒溝通的同時成為更好的舞者。



      隨著時間過去,這種認知逐漸發展為全面體悟。我終於了解到,我之前為了所謂的人生幸福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多麼徒勞,甚至適得其反——不僅是在這段危機時期,而是經年累月。為了快樂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已耗去我有限的時間和我應該用來體驗人生的精神。



      從科學角度來說,我的領悟完全合理。人類進化出快樂需求是有原因的:是為了引誘我們去做那些能增加生存機會的事和活動。如果我們總是感到滿足,就沒有前進的動力。有時候不滿足才是驅動我們的力量,而不是幸福或快樂。然而,儘管我們在觀念上理解這一點,但對幸福的追求依然是人人皆然。正如薛西弗斯無意識地將巨石滾上山,又眼睜睜地看著它滾下去。為了擁有幸福、保有快樂,我們不斷努力,卻從不質疑努力的價值。



      就我個人而言,我已來到新的階段,我相信刻意關心自己是否幸福快樂只會讓我注意到我缺乏的事,讓我更不快樂。(我後來了解到,對幸福科學的新研究也支持這個論點,而我將在本書中分享這些研究。)我開始接受事實,我的兄弟逝世了,我不快樂我很悲傷;我的身體需要復建,我不快樂我很害怕,這些情緒是在悲劇發生時適當且不可避免的反應。悲傷和痛苦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在我不斷追求幸福快樂的過程中,我非但沒有接受這些事實,反而試圖抑制悲傷、逃避痛苦,從而加深了我的痛苦。我過度強調人對快樂的需要,沒有尊重有些事也需要消化、感懷和哀悼。



      如果刻意追求快樂讓我痛苦不堪,那人還有什麼選擇呢?我們人類還有什麼可靠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黑暗時期?大哉問,我決定問一些不需這麼嚴肅內省的問題,而是站在同情的角度全面審視自我價值觀。儘管我處於悲傷狀態,當我拋開自責努力思索時,一瞬間,洞察力突然出現:我不可能一直處在幸福快樂的狀態,但我永遠可以找到樂趣。我可以透過蓄意安排創造出享受愉悅的時刻——是的,即使在自己很悲傷的時候。正如你們將讀到的內容,樂趣可以與各種情緒狀態同時並存,甚至完全超越它們。



      與幸福的感受不同,我所說的「找樂趣」並不是你人生處境的反映,而是一種行動導向,可由你控制且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實踐。它對身心有益,因為與其擔心你人生沒有的東西,倒不如關心有什麼能讓你即時得樂。



      享受樂趣是加強幸福感受的直接神經途徑,然而就像我找到它的過程,享受樂趣也是需要訓練才能習得的技巧,至少對那些只會嚴肅看待人生的成人來說是如此的,而孩子自然擁抱樂趣。身為成年人,我們面臨三個障礙:



      1.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玩樂是幼稚的,甚至是不恰當的。

      2. 我們低估了玩樂對身心的好處。

      3. 我們被一個違反直覺的事實困擾:玩樂對於忙碌的成年人來說居然需要紀律才能做到,這聽起來……嗯,不好玩。



      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獲得清晰可信的科學證據,證明玩樂是維持生命有效且重要的元素。你還會學到策略技巧,以一種舒服明確的方式讓樂趣規律存在在生活中,不用勉強,不是虛假。這些技巧大大改善了我的幸福感,我也用這些技巧幫助他人得到好處。



      我不是初入凡塵的大師。當我說不要再追求幸福,應該開始享受樂趣時,這些原則完全基於有嚴格評審的科學研究。我和我的團隊花了數年時間來驗證,你也會讀到這些想法和策略。我們都有能力過著更歡樂的人生,我們只是沒有合適的工具,這本書解決了這個問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