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63383
前衛
2024年9月04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7463383
  • 叢書系列:台灣文史叢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文史叢書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人物群像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

      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



      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



      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



    感動推薦



      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

      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序一|從生命記憶出發的鐵道時代�鄭銘彰

    序二|臺灣鐵道發展與變遷的見證者�陳進金

    序三|為「活的鐵道博物館」注入「以軟帶硬」的關鍵靈魂�曾令毅

    導讀|珍貴口述紀錄串起的鐵道故事�洪致文



    ■ Chapter 1|蒸汽火車修復大師:鄭萬經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2|臺鐵客車全能改造者:曾炎燦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3|蒸汽機車守護者:郭約義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4|站務風景半世紀:簡清期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5|臺鐵便當逆轉勝:陳清標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6|臺北車站風雲錄:鄒錦松先生訪問紀錄

    ■ Chapter 7|遷徙生根的鐵道王:王景標先生訪問紀錄



    ?





    序一



    從生命記憶出發的鐵道時代




      鐵道系統向來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組織,即便是導入自動化輔助設施、進入高速化時代的今天,鐵道事業機關仍然需要大量專職的人力與分工,始能順暢運作。不同專長的從業人員從踏入鐵道系統工作到終老退休,漫長的職涯多少都歷經了組織更迭、設備革新、技術傳衍的見聞故事,甚至本身就是關鍵時刻的見證者、當事人,交互影響鐵路運作的「事」與「物」。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後,一般人容易從外在場域看到修復中的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建築及環境,整備各類型鐵道車輛、機具等硬體設備,由於博物館還要肩負研究及展覽教育等軟體建置,內部也不斷地設法廣徵臺灣鐵道的學術研究資源,像是透過數位化合作或是研究案,庋藏檔案、圖面、手稿等首次資料,圖書、期刊等二次資料。此外,我們更意識到資深鐵路從業人員的衰老凋零,三年前即展開相關計畫,以鐵路職人耆老作為口述歷史的訪談對象,詢問過去的職涯經驗,並且試圖從家庭或是學習等生活歷程,梳理受訪者的生命故事,將其納入徵集的首次資料範圍,未來可以作為研究臺灣鐵道發展變遷的紀錄。



      透過研究典藏組同仁採訪、整稿,這次鐵博籌備處完成了與臺鐵近代相關業務發展有關的七位耆老口述歷史《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專書。讀者們可以參考受訪者口述各自的教育、家庭以及在鐵路不同部門文化的養成樣貌,看見他們豐富的資歷以及職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或是在經歷時代的苦悶、重大關鍵時刻的心境與對策,還有教材上面沒有告訴我們的火車運轉實務心得,從當事者視角娓娓道來,記錄了過去官方資料不易被記載到的細節訊息。



      口述歷史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指標意義,需有基本的專業素養引導受訪者,鐵博籌備處的館員在鐵道專業常識的掌握上已經能切中訪綱,整稿編輯成為一篇篇精彩又具深度的故事。在坊間琳瑯滿目的鐵道書籍當中,這是一本以「人」做主角的鐵道史圖書,閱讀珠璣更能感受人的溫度。採訪過程中也要感謝國營臺灣鐵路公司(計畫展開當時為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協助聯繫臺鐵耆老,面對國內鐵道業界職人日漸高齡化的趨勢,鐵博籌備處後續也會進行下個階段的口述歷史採集,從人文的角度探討鐵道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面向,引導民眾理解更多臺灣的鐵道故事。



      學界對博物館存在的理由,其中一個形容是對過去生活的敬意;身為博物館實務的工作者,這段形容也常引發我的共鳴,鐵博籌備處謹以這本《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專書,向曾經在職務上盡心付出的鐵道職人們致敬!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鄭銘彰




    其 他 著 作
    1.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