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與李怡:歷史洪流下的愛情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83763
邱近思
大塊文化
2024年10月0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483763
  • 叢書系列:Mark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rk


  •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文學家

















    「這是一段愛情的神話,深深戀慕,無可撼動。」

    ——陳文茜



      收錄獨家推薦序——

      曹衍(作家)、陳文茜(資深媒體人)、殷惠敏(《九十年代》專欄作家)



      我是李怡的同事、夥伴、戰友。

      以及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我是他的妻子。



      《我與李怡》這本書是作者邱近思在李怡離世之後的療傷之作,也是她允諾心愛之人,以文字還予一個完整人生的作品。



      這本書,作者用了許多個夜晚和日子翻閱時間軸長達四十年的照片、三大本近兩百卷底片、一九八四年後的所有護照、幾十本年度日誌、日記,以及兩人往返的信件卡片。書寫工程浩大,字裡行中更流瀉出那些美好的人事物,有笑、有淚、有溫度的年代。



      透過作者細膩綿長的文字,帶我們回到一九八二年,兩人相遇的那一年。更以文字和照片引領我們走過那個時代,經歷台灣解嚴、六四事件、香港回歸、反送中運動、新冠疫情蔓延全世界??透過作者的眼和手,一起在歷史和時代的洪流底下,進入時光隧道中,聽其娓娓道來一路兩人相識相愛相依四十年的愛的故事,也讓喜愛李怡先生的讀者們,能在其理性、為民主自由吶喊的文字作品之外,透過本書一窺名人的情感生活。



      這不僅是一本走過時代的愛情故事,更是一本直探人心情感的溫暖之作。《我與李怡》完整記錄下兩人相愛的文字和精華,而這份光華也滋潤了華人的創作世界,更提供了許多人們心靈上的民主和自由慰藉。



    一致強推



      王正方(導演作家)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余杰(作家)

      季季(作家)

      邱貴芬(學者)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南方朔(評論家)

      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

      陶傑(作家)

      黃春明(作家)

      黃毓民(資深媒體人)



      【推薦語】

      王正方(導演作家)——

      亡友李怡,近世正直敢言之士。與邱近思的長年戀情,鮮為人知。讀了近思新書《我與李怡》,不禁掩面唏噓,感嘆至深,援筆書就一闕:

      「謙謙李怡君,擇善固執,橫眉冷對千夫指,挺身獨作萬里行;

      下筆如萬馬奔騰,振聾啟暗;剎那陰陽隔絕,徒留警句諍諍。

      倩倩近思女,愛心不移,俯首甘為郎君伴,執手相攜日日安;

      依偎若天上神仙,鴛鴦稱羨,陡然生死永別,難捨情意綿綿。」



      黃毓民(資深媒體人)——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知道近思要寫《我與李怡》這本書時,我竟不期然吟誦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的金句。

      這個「時代洪流的愛情故事」,值得謳歌的是女主角。

      近思不是「愛人如己」,而是「愛人忘了愛自己」。

    ?


     





    推薦序

    山重水複之外的另一個李怡——曹衍

    給親愛的近思:為什麼忘了愛妳自己?——陳文茜

    媒體人、出版人、戀人——殷惠敏



    自序——他將成為我的一部份永遠活著



    1.? 初識

    2.? 共事

    3.? 家庭

    4.? 交往

    5.? 出遊

    6.? 互動

    7.? 徬徨

    8.? 分手

    9.? 返台——亞洲週刊

    10. 歸隊——一九八九

    11. 拼搏——九十年代

    12. 插曲

    13. 重聚

    14. 朋友

    15. 足跡

    16. 情箋

    17. 居所——我的

    18. 居所——他的

    19. 結婚

    20. 訣別

    21. 出書

    22. 遺憾

    23. 展望



    附錄

    【回憶錄199篇】移居曾經最關心的台灣——李怡來台始末及在台生活點滴

    【回憶錄200篇】李怡的病中歲月——三進國泰醫院

    懷念老李



    李怡生平年表

    李怡出版年表



    ?





    推薦序



    給親愛的近思:為什麼忘了愛妳自己?

    陳文茜




      每個人在愛之前皆俯首稱臣;尤其近思。

      近思擁有一段愛情的神話,深深戀慕,無可撼動。

      但她愛的男人,愛的世界很大,他忘了留給近思渴望的角色。



      李怡是一個世俗時代的思想奮鬥者,他不只笑傲於七?年代只一味追求資本主義的香港,也毅然決然地於八?年代,開始對抗以左派之名行國家主義之實的體制。



      在一個崇尚柏金包的社會,想在Hermes上貼著「自由」的人,注定是一個孤獨的靈魂。

      「愛不是他的一切」。

      卻是他在茫茫人海中的慰藉。

      在時代的曲折中,近思無盡地愛著,沒有保留地愛著。

      如高溫的熔岩,不斷燃燒自己,愛盡一切。

      直到李怡離開。

    ?

      近思愛的不只是李怡先生這個男人,她更珍惜的是他們共同奮鬥的價值,他們共同信仰的行動。

      近思的聲音很低,這使她?述一生的愛情神話時,多了許多迴盪,一點不得已,還有後續的遺憾。



      李怡在她的生命以各種不同角色盤旋;英雄,令人尊敬的思想旗手,還有最後不得不離開香港,來了台灣。



      在一場世紀疾病中,他染疫了,此時他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他的思想度不過世紀的大傳染病,近思極盡所能,在李怡吐出最後一口氣時,她仍是相依相偎的伴侶。



      在此之前她愛的男人,往往以時代的高音旋律出現。

      李怡,兩個字,盤據了香港曾經想努力的一切。

      當然,也盤踞了近思多數時刻的生命。



      在疼惜李怡的過程中,近思忘記了屬於命運必有的低音。

      逐漸、逐漸地……低音斷了絃。

      等有那麼一天,鍾愛的李怡離去了,那根斷了許久的低音弦居然慢慢硬化了。

      剎那間,她接不起來那些斷弦,當然更拉不出曲調。



      沒有了李怡的高音、低音瞬間消失,近思的人生墜入可怕的寂靜,孤獨。

      孤立以四面八方無所逃避的方式,湧向她。

      如此敗北,如此迷失。



      一度,她覺得失去一切。

    ?

      《我與李怡》此書是絃斷後,重新修補的記載。

      我想告訴從小認識的同學,多數人生命中出現的一切,都不算擁有。但李怡和她的交會,早已超越情世歡愛,這本書裡的所有回憶,不是惘然,沒有遺憾。

      我惟一希望的是,在李怡走後,近思記得好好愛自己。



      過去李怡牽著近思的手,他們共同經歷及成長的每一步路,未來近思蛻變成另一個?色的獨立觀察者。

      冷冷的看著這個時代各種攀附權力的高級知識份子論述,然後依舊熱血地撰述底層人民掙扎的故事。



      他走了,而妳們共同擁有的信念,不會停歇。

      還有誰的信念,可與朝陽媲美?

      過去近思懂得李怡的美好,現在近思必須以記憶體會。

      獨自走上屬於妳的夢想之處,才華所在,抱負所倚。

      愛是夢、是奉獻、是無與倫比的呼喊、是情所繫之處、是美好的詩詞……

      可是愛永遠是其次。

      不要忘了好好愛自己。



    媒體人、出版人、戀人

    殷惠敏




      李怡是我結交了五十年的老友。二?二一年他來台後,邱近思開車載他來新店,老友重逢,開始了一段難得的歡樂時光。我們幾個老朋友每個月至少見面餐敘一次,談天?地,話題當然離不開香港。李怡來台是?了繼續他的回憶錄寫作。他帶來台灣的東西不多,除了簡單的衣物,就是整套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雜誌和相關資料。有時靠回憶敘述從前的事,記憶不清,還得靠邱近思幫他去查找資料。稿子寫成,邱也是第一個讀者,負有校訂之責。



      在兩蔣時代,李怡和他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在台灣一向受到敵視,因?雜誌的立場一貫支持台灣的黨外運動。在黨國體制隨著蔣經國離世而開始瓦解時,政治風景就起了大變化。幾年前難以想像的事情,一下子就成了眼前的事實。早些年,有誰會相信曾被視?中共外圍份子的李怡,會受邀訪台?在李登輝主政後,他和編輯不但來台,而且成功專訪行政院長。電視新聞的一幕顯示,官廳大沙發上坐著一個小個子女生,那就是邱近思給我的第一印象。



      在那之前,原來她已有過隨船採訪第一批從台灣返鄉老兵的壯舉。當時兩岸還未直航,邱近思是以香港《亞洲週刊》特派記者的身份,登上一艘老舊的蘇聯輪船,陪同老兵在海上顛簸,中途在?繩換船。老兵思鄉情切,也近鄉情祛。她身兼撰述與攝影記者,呈現了老兵竟夜盯著大海等待天明的一幕。那篇圖文並茂的現場報導,中英文版一刊出就造成很大的轟動。第二年她又現身北京,親眼目擊天安門廣場一場翻轉中國政局的學生運動。



      邱近思在香港工作期間,還身兼台灣《新新聞》週刊的特約撰述,為台灣讀者報導有關香港大陸的政治和社會動態。《九十年代》獲准在台出版後,她又從新聞尖兵一躍成?出版人。除了編輯工作之外,她還必須同台灣的政商文化界打交道,主辦大型活動,向商家拉廣告。生活繁忙緊?,儼然是個女?人。



      香港經歷了反送中抗議後,港版《國安法》到來。李怡抵台後的生活起居悉由邱近思張羅照顧,可?無微不至。他突患心肌梗塞,也是靠她緊急送醫安排住院手術才保住性命。最後他不幸染疫,臨終時不但將回憶錄的出版託付給邱近思,還希望她能代他實現出版實體全集的最後心願。這是我們這些老朋友所瞭解的事實。



      邱近思是李怡的救命恩人,不是什?有心機的女人。據我觀察,她的經濟獨立自主,做人有愛心,有擔待。李怡走過一趟鬼門關,兩人在台互敬互愛,結?連理,原是美事一樁,但事情後來的發展,實在超乎我們這些老朋友的想像。



      當初我收到李怡的《失敗者回憶錄》時,覺得頗?蹊蹺。一大堆林林總總的家族照片,在前面彩頁照片中竟沒有一張雜誌社同仁的合照,但這些同仁對他卻是非常重要也是他所在意的。我也是這時才知道,在這件事背後,在李怡的生命歷程中,還隱藏了另一個同樣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如今,邱近思毫不隱諱地剖白了這段戀情。就像李怡向來誠實面對自己一樣。他生前就想在回憶錄的最後一章披露他與邱近思的關係,我們也沒有太留意。反正水到渠成,比起黎智英的被捕坐牢,《蘋果日報》的關門,其餘的都是小事。但了解只有這樣做他的一生才算完整。相信這本書終於完整了他的一生。



      我的印象,李怡是喜歡?讀思考的文化人。他文思敏捷,下筆神速,分析事物條理分明。這個特質似乎也蘊藏在邱近思的寫作之中,加上兩人個性與興趣高度相近,所以才能靈犀互通。不論喜樂或悲苦,焦慮或歡愉,情緒的起伏,過往生活的點點滴滴,畢竟是由每一個真實的?那堆?起來的。李怡臨終的心願,邱近思已經許諾會為他實現。但如何完成呢?



      華嚴經中有幾句話說: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如何才能「種智」,也許需要正覺醒悟呢!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