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筆者自幼生長在南台灣客庄美濃小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長輩們隨口說出一些俚諺語,是極富人生哲理,或令人會心一笑,增添不少生活樂趣。這些俚諺語可說是先人的智慧,記錄了先人最純真的聲音、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實應善加保存與傳承。
然而,由於時代快速變遷,年輕晚輩出外奮鬥謀生者多,隔代教養問題日益嚴重,回到家鄉想要聽聞小孩字正腔圓說著母語客話竟已成了奢望。回憶兒時,每逢涼爽的夜晚,經常有許多小孩就躺在各宗族祠堂前的禾埕(曬谷場)上,望著天空,數著星星,用客話唸著自長輩那裡學來的童謠,例如:
月光華華,點火餵豬姆,
豬姆毋食汁,揹銃打禾畢,
禾畢尾釘釘,揹銃打先生,
先生跳過河,揹銃打鷂婆,
鷂婆叮叮轉,摸到你介大嚇卵。
然此兒時的情景,現早已不復見!一如以下兩則客家生趣話所言:「一年三節轉一擺,祭祀祖先拿香拜,大家親情猶還在,後生鄉音多已改」,及「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時局變化得人驚,細偶鄉音已難聽」,深深烙印心中,對於客家母語流失之快速著實令人感到驚訝!內心是無比的感慨與擔憂。
2015年初,偶然機會聽到由黃晨龍先生(泰龍)主持之客家聯播節目「大家恁早」,被其中兼具詼諧與教育功能的「唸棚頭」深深吸引,遂興起將過去所聽聞的客家生趣話記錄、整理,集結成書的念頭。因此,本書主要是擷取前人的智慧,加上部份個人創作彙編而成,至今陸續已編纂近1,700多則,礙於篇幅,本書擷取1,000則先行付梓。一如書名《客家生趣話》之「生趣」意為「生動又有趣」,本人旨意在透過此方式編寫,希冀將先人的智慧及母語傳承下去,無論是客家子弟或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藉此可欣賞客家文化之
同時,也期許自己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能略盡棉薄之力。
由於個人才疏學淺,疏漏之處,仍祈前輩不吝指教,銘感五內。
傅新明
107年 5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