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裏,古典詩詞是明亮的星辰、飛舞的精靈。
春天來了,漫步田野,細雨紛紛揚揚,青草悄悄冒頭,人們感慨春光真好!詩人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明月升起,遙望夜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詩人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詩,首先是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是文學。因為有詩,我們知道人生肯定會更精彩,生活肯定會更幸福,道路肯定會更寬廣;因為有詩,我們知道險灘過後,大江橫流,越過溝壑,必有高峰,雲層之上,就是陽光。詩,能讓略顯慵懶的日常瞬間精緻,略顯迷茫的情思瞬間閃亮,略顯沉悶的人生瞬間飛揚。
詩人,是以詩為馬的騎士與勇士。當初,被貶夜郎的李白,憤懣悲慨,一路顛簸,身心俱疲。但在詩裏,他依然活力四射,決不服輸:「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蘇軾被貶海南,已到天涯海角,再貶就貶到海裏了。但在詩裏,六旬老翁依然倔強,勇敢地自我解嘲:「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鬚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宋.蘇軾《縱筆》三首其一)
這就是詩,它是文學的星辰與精靈。如果散文是原野,那麼詩就是原野上奔馳的駿馬;如果戲劇是森林,那麼詩就是林間歡歌的黃鸝;如果辭賦是天空,那麼詩就是雲間翱翔的雄鷹;如果文學是宇宙,那麼詩句、詩行就是永恆時空裏永遠閃耀的一顆顆恆星。
我們為什麼需要詩?因為只有在詩裏,我們才能再次起飛,重新燃燒,盡情吶喊,才能持續刷新我們對世界的最美印象。
熱愛詩吧,就是在熱愛你自己,熱愛這個世界;高唱詩吧,就是在高唱你的生命,高唱你我的未來!
辛丑年正月初一
古都長安,春意漸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