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66張圖讀懂法律通識課:不花錢找律師,職場、租屋、消費……等50個疑難雜症都能自己搞定!(增修版)

66張圖讀懂法律通識課:不花錢找律師,職場、租屋、消費……等50個疑難雜症都能自己搞定!(增修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22649
優渥客
大樂文化
2024年11月28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6267422649
  • 叢書系列:Business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usiness


  • 人文社科 > 法律 > 生活法律與應用 >











      ★2025最強法律防身術 ★

      江湖走跳你得避免吃暗虧,

      你需要這本超簡單,

      蒐集各種案例的法律工具書。



      ★別說你用不到!職場、買賣、人情上的陷阱無所不在

      本書將最常見的生活糾紛,分為5大面向,以各種案例加上圖表,介紹相對應的法律條文。不論你是被告還是告人,越早懂就越能防身自保。

      ◎工作職場篇:老闆的規定不是聖旨,不懂法律就等著被拗很大。

      ◎消費糾紛篇:懂得消費法條,才能買得安心,不當冤大頭。

      ◎租售房事篇:自己的家自己罩,就算遇到惡房東、惡鄰居也不怕。

      ◎交通車禍篇:不管誰撞誰,掌握證據最重要。

      ◎親友財務篇:不論多麻吉,借錢都要寫借據,免得翻臉不認人。



      ★超過66張圖 & 48則一問一答,清楚、易懂又好記

      ◎老闆可以不經預告,就終止勞動契約嗎?

      ◎網路購物退貨的4原則是什麼?

      ◎團購餐券過期,就變成廢紙了嗎?

      ◎遇到旅遊糾紛,該怎麼自保?

      ◎購買商品真的是「售出概不退還」嗎?

      ◎新家裝潢完工,發現建材有瑕疵怎麼辦?

      ◎爸爸分配遺產不公平,竟然一毛錢都不給我?



      這些糾紛就在你我身邊,要遇到很容易,要解決卻不太容易。好好利用本書的大量圖表、插畫、Q&A,就能輕鬆看懂,並學到解決之道。如此一來,不用花錢請律師,不用鑽研法典來苦毒自己,就能搞懂生活中的基本法律問題。



      ★這是一本超好懂的法律工具書,讓你少花一點律師費!

      雖然新聞上常報導恐龍法官、黑心律師,其實台灣有很多暢通的調解管道、公益法律單位。先有基本認識,真的遇到事情才不會求助無門,甚至被人坑。

      ◎有糾紛一定要花錢、花時間跑法院打官司嗎?

      可以優先考慮和解及調解,省事、省時更省錢,真的解決不了再打官司。

      ◎不懂法條,又沒錢請律師,就只能等死嗎?

      台灣政府和民間,有許多免費的法律資源供民眾利用,許多規模較大的法律事務所,甚至設有免費的律師諮詢服務。

      ◎請律師打官司,至少得花多少錢?

      律師費並沒有公定的標準,依案件的複雜程度,會有不同的收費。



      *此書為《66張圖讀懂法律通識課》的增修版



    名人推薦



      勞動部認證勞資爭議調解人 張宏彬

      天晴和永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律師 曾威凱

    ?


     





    前言? 不懂法律,就算你是名人也會吃悶虧!



    第1部? 江湖走跳你早晚相堵ㄟ丟,因此你需要懂……

    【第1章】法律之前該如何自保?慎重簽名、看清契約

    ◆一旦簽下名字,就脫不了關係

    〔圖1〕在文件中簽名,法律上就代表為內容負責

    〔圖2〕屬於個資的東西,不要毫無防備交給他人

    ◆口頭與書面合約,法律效力相同

    〔圖3〕不合法的契約,簽了名也不具法律效力

    〔圖4〕看合約要注意人、事、時、地、物

    【第2章】有糾紛一定要打官司嗎?可用和解及調解

    ◆打官司花錢又花時間,先尋求和解或調解

    〔圖5〕遇到糾紛不一定要打官司

    〔圖6〕請律師打官司,費用無公定標準

    ◆好好說、自己喬,解決糾紛最簡單的方式──和解

    〔圖7〕法庭上的和解,法律效用比私下和解大

    〔圖8〕有效和解書必須具備5大要件

    ◆請人主持公道,不上法院的判決──調解

    〔圖9〕專業的調解委員居中協調,能顧及雙方利益和方案

    〔圖10〕和解、調解、訴訟的差異比較表

    ◆和解或調解必做的3件事:錄音、結伴、蒐集證據

    〔圖11〕為了採證,秘密錄下自己和對方的對話不算違法

    〔圖12〕和解或調解時,最好結伴前往

    〔圖13〕若因糾紛受傷,記得驗傷取得證明



    第2部? 達人用66張圖,教你用法律防身自保50招!

    【第3章】工作職場篇──老闆突然將你減薪、低報勞保……

    ◆Q1、老闆可以不經預告,就終止勞動契約嗎?

    〔圖14〕雇主解雇員工應預告的時間

    ◆Q2、薪水3萬元,勞保投保金額變2萬8千元,公司違法嗎?

    〔圖15〕投保薪資不論少報或多報都是違法

    ◆Q3、到職日當天就要投保,否則萬一發生職災不賠?

    〔圖16〕到職日加勞保,若當天下班出車禍,可申請職災補助

    〔圖17〕上班第一天,提醒公司「一定要在當天加保」

    〔圖18〕車禍申請職災補助,應準備的5張表格

    ◆Q4、公司要我簽人事保證契約書、找保人,可以拒絕嗎?

    〔圖19〕找保證人、簽人事保證契約書,完全合法

    〔圖20〕人事保證契約書,看清楚再簽!

    ◆Q5、只不過把幾支筆拿回家,老闆就告我侵占,合理嗎?

    〔圖21〕辦公用品是公司財產,私自帶走就是侵占

    ◆Q6、職場單身條款、禁孕條款合不合法?

    〔圖22〕懷有身孕的員工,可要求調任較輕鬆的工作

    ◆Q7、欲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老闆卻把我資遣,合理嗎?

    〔圖23〕員工不論男女,在子女滿3歲前都能請育嬰假

    ◆Q8、還沒過試用期,公司開除我不必付資遣費?

    〔圖24〕在試用期被解雇,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

    〔圖25〕工作滿3個月,有0.125個月的資遣費

    ◆Q9、競業條款規定,離職後不能到同業上班?

    〔圖26〕有效的競業條款,必須搭配補償措施

    〔圖27〕若員工非自願離職,競業條款就無效

    ◆Q10、老闆可以隨便扣我的薪水嗎?

    ◆Q11、違反工作合約,真的要賠鉅額違約金?

    ◆Q12、「責任制」就可以不發加班費嗎?

    〔圖28〕有加班就要發加班費,責任制也不能規避

    〔圖29〕加班費這樣計算,一天總工時不能超過12小時

    ◆Q13、雇主可以任意調動員工的工作地點嗎?

    ◆Q14、公司規定離職前3個月要提出申請,合理嗎?

    〔圖30〕員工請假扣薪,超過規定就是違法

    【第4章】消費糾紛篇──店家收錢卻貨不到、惡意敲竹槓……

    ◆Q1、旅遊實際行程和合約上的不同,可以提告嗎?

    〔圖31〕出國旅遊要找合法的旅行業者,並詳閱契約內容

    〔圖32〕若旅行社消極處理爭議,可向觀光署等單位投訴

    〔圖33〕發生旅遊糾紛,必須蒐集的5個證據

    ◆Q2、簽了買賣(定型化)契約,什麼情況下可以主張無效?

    〔圖34〕不公平、不合理的定型化契約,不用照單全收

    〔圖35〕定型化契約不可違反3個原則

    ◆Q3、廠商倒閉了,為什麼我還得繼續繳費用?

    〔圖36〕若選擇小額信貸分期付款,得對銀行負起清償責任

    ◆Q4、商品標示效果與使用後的差異很大,該怎麼辦?

    〔圖37〕對於誇大不實的減肥商品,可向消基會申訴要求退錢

    〔圖38〕以保健食品形式上架的減肥產品,絕不能宣稱有療效

    ◆Q5、店家收了定金卻反悔,可以請求賠償嗎?

    〔圖39〕收定金的人反悔,不僅要還定金更要賠償

    ◆Q6、團購餐券一過期,就變成廢紙了嗎?

    〔圖40〕禮券使用無期限,別被店家拗了

    ◆Q7、7天鑑賞期的適用範圍為何?

    ◆Q8、租來的車撞壞了,賠償被敲竹槓怎麼辦?

    〔圖41〕租車契約仔細看,才不會當冤大頭

    ◆Q9、新車已經掛牌,有重大瑕疵也不能退嗎?

    〔圖42〕買新車盡量不要改裝,發生問題才能證明有瑕疵

    〔圖43〕新車出現6種重大瑕疵,可退錢或換車

    ◆Q10、網拍買到瑕疵品,怎麼保障自身權益?

    〔圖44〕商品有瑕疵,7天內都可退錢

    〔圖45〕網購商品退貨有4個原則

    【第5章】租售房事篇──黑心房東和房仲不說,但你要知道的事

    ◆Q1、管委會規定不能裝鐵窗,但擔心小孩墜樓怎麼辦?

    ◆Q2、如果鄰居檢舉,老違建也會被拆除嗎?

    〔圖46〕鐵皮屋只要被檢舉或提告,不論新舊都會被拆除

    〔圖47〕既存違建施工前,必須提出申請

    ◆Q3、搬家時,房東要求回復所有出租物的原始狀態,合理嗎?

    ◆Q4、被房仲的不實話術欺騙,怎麼把錢拿回來?

    〔圖48〕解析不動產買賣要約書

    ◆Q5、新家裝潢完成後,發現建材長蛀蟲怎麼辦?

    〔圖49〕若業者不負責,保固期內要提出訴訟

    〔圖50〕房子裝潢好,驗收要注意3大事項

    ◆Q6、房東提高租金或房客不付租金,如何應對?

    〔圖51〕房東有增加租金的權利

    〔圖52〕房客遲遲不付租金,房東可採取3個步驟

    ◆Q7、天花板滲水,到底樓上樓下誰該負責修?

    ◆Q8、管委會有權力將大廳租給攤販賺租金嗎?

    〔圖53〕社區大廳不得違法進行商業行為

    【第6章】與親友財務篇──總以為自己人還好,但扯到錢就糟糕!

    ◆Q1、爸爸分配遺產不公平,竟然一毛錢都不給我?

    ◆Q2、離婚後,如何避免分擔對方債務?

    〔圖54〕沒有特別約定採用哪個制度,婚後一律適用法定財產制

    ◆Q3、信用卡債或房屋貸款,付不出來怎麼辦?

    〔圖55〕有心還錢但沒錢可還,可向法院申請更生或清算

    〔圖56〕申請更生方案,填表要注意7個項目

    ◆Q4、寫了借據卻沒有約定利息,事後該怎麼算?

    〔圖57〕借錢時雙方可自訂利息,但不能超過年息16%

    ◆Q5、合夥開店不賺錢,賠錢該誰負責?

    ◆Q6、欠錢不還,怎麼把錢要回來?

    〔圖58〕金錢往來的最大原則,就是一定要寫借據

    〔圖59〕借據需要載明這些資訊

    ◆Q7、為朋友作保,真的要替他還錢嗎?

    〔圖60〕只要當了連帶保證人,必定有還債責任

    〔圖61〕在保證人欄位簽名,就是為人作保

    【第7章】交通車禍篇──被撞切勿慌掉,得學會保護自身權益

    ◆Q1、發生車禍,警察說是我的錯,該直接賠償嗎?

    〔圖62〕遇到車禍別為了省事,被說服現場和解

    ◆Q2、車禍被撞,一定要報警才能拿到賠償嗎?

    〔圖63〕出車禍時要報警,取得人證和物證

    〔圖64〕輕微車禍處理的3項重點

    〔圖65〕較大車禍處理的4個步驟

    ◆Q3、出了車禍怕影響交通,可以隨意移車嗎?

    〔圖66〕移車前先採證,日後賠償有保障

    ◆Q4、好像遇到假車禍,怎麼辦?

    ◆Q5、因為禮讓救護車而違規,該怎麼申訴?

    【第8章】訴訟相關Q&A,別讓律師唬弄你!

    ◆Q1、勝訴後,可以要求對方支付我的官司費用嗎?

    ◆Q2、被告但勝訴了,可以反告對方誣告嗎?

    ◆Q3、不懂法條又沒錢請律師,就只能等死嗎?

    〔圖67〕有許多免費法律資源,民眾可多加利用

    ◆Q4、被判緩刑會留下前科嗎?

    〔圖68〕申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的步驟



    結語? 懂法律、講證據,誰都別想拗到你!





    前言



    不懂法律,就算你是名人也會吃悶虧!


      

      知名主播蘇逸洪,除了是節目主持人,還有另一個較不為人知的身分,就是靠購買中古屋成為包租公。



      早在二○○九年,他就已經累積了五間房子,除了一間自住、一間給父母住,其餘三間全部出租,每個月光是收租就超過十萬元。他的投資哲學是買「好地段的爛房子」,重新裝修後再出租或出售。



      不過,他也曾經因為這項進帳豐厚的投資,被一狀告進法院。



      ◎嚴重漏水找人整修,卻搞到上法院



      根據報導,蘇逸洪買下台北市內湖區的一戶中古屋後,因為屋內嚴重漏水找工人整修,結果造成鄰居浴室、廚房牆壁的磁磚龜裂,牆面嚴重受損,庭院也因此積水,鄰居憤而提告。所幸檢察官認為他只是沒做好相關安全措施,並非蓄意破壞,不構成刑法的毀損罪,所以沒有將他起訴。



      其實現代都市人大部分都住在公寓大廈裡,難免會遇到漏水糾紛。根據內政部地政司統計,全台房地產糾紛案件數量最多的,就是房屋漏水。曾有案例:剛裝潢好的全新廚房,卻被樓下住戶說是天花板漏水的元凶,要求整個打掉,重新抓漏、修理。



      沒人會故意害樓下鄰居漏水,何況就這樣打掉剛精心做好的裝潢,更是捨不得。與其此時再來想該怎麼辦,還不如事先做好功課,不讓自己陷入這種兩難局面,避免遭到檢舉,甚至被告上法院。



      ◎砸千萬風光開店,只賺到官司一件



      藝人孫耀威的情況比蘇逸洪更慘,他在台灣投資的夜店才風光開幕一天,就被勒令停業。



      原來他在二○一三年底時與藝人包小柏合夥,一起斥資三千五百萬元在微風廣場二樓的露台,開了一家號稱好萊塢級的夜景酒吧「CA Club Cafe」。但才開幕一天,台北市建管處就接獲檢舉,指出這個在露台上搭建的三十坪建物,不屬於一九九四年以前可列為緩拆的既存違建,必須立刻拆除,並勒令停止營業。建管處擔心酒吧會私下偷偷營業,還派員監工,確定違建已經拆完才離開,讓孫耀威付出的心血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



      時任台北市建管處副總工程司邱英哲表示:「他並沒有合法的室內營業空間,而是在露台完全沒有建築物情況下,蓋了一個違建物用來營業」,並指出此酒吧並未通過安檢。但孫耀威的說法是:「當初遭到檢舉,原以為只是違建問題,我們積極改善,卻被通知該區屬於『住三用地』,根本就不能用來營業。」



      他還表示,當初和微風簽約時,就已清楚告知他的用途,微風還是租給他,害他白白浪費了三千多萬元的投資金,若再加上兩個多月來的租金、人事開銷及員工遣散費,總損失將近四千萬元。花了大筆金錢和心力開店,卻因為沒搞清楚營業相關法令,不但店面無法營業,還必須花錢請律師控告房東,相當不值得。



      除了藝人開夜店,也有許多人選擇自己開間小餐廳、咖啡店;或是租個小店面,販賣自己在日韓親自挑選的服飾。不管是大明星還是一般民眾,誰都不想讓自己努力存到或好不容易借到的創業資金,因為法規問題丟進水溝裡。如果能事先預防,就能避免花冤枉錢、花時間打令人精神耗弱的官司。



      ◎為公司付出20年,因不是理由的理由就被踢走



      知名律師,也是暢銷書《噬罪人》、《幸福了,然後呢?你該知道的家事法律》的作者呂秋遠,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則故事:有一位婦女因為向先生討家用不成,先生惱羞成怒把一桌碗盤全掃在地上。她認定這是家暴,於是找上呂秋遠,要委託他辦理離婚官司。但呂秋遠在聯絡男方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他早就被公司開除並告知女方已知情,男方才坦承他已經離開公司三個月,因為不敢讓老婆知道,這三個月來天天假裝出門上班,卻又拿不出家用錢來,才會一時情緒失控。



      但他為什麼會被開除?原來他在同一家公司已經服務超過二十年,滿心以為能在公司做到退休。但是公司不斷有新進員工,使用電腦或網路的能力都比他強多了,雖然有心想學,卻還是拚不過年輕人。他無奈地說:「我只是個過時的經理,什麼都不懂。公司業務緊縮,第一個就是拿我開刀。」



      不過,公司當然不會用這種理由叫員工捲舖蓋走路,而是說他「違反工作規則,情節重大」,並根據勞動基準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公司可以不經預告期間,直接開除員工,而且不需要給遣散費。



      呂秋遠問男方究竟犯了什麼情節重大的疏失,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以為公司要他走,他就得走。事後他向公司主管問清楚的開除理由,竟然是違反公司的規定:穿著制服在公司外面抽菸,被總經理撞見。



      深諳法律的呂秋遠馬上幫他寄出存證信函,要求確認雙方僱傭關係,最後公司讓步,願意讓他以優退的方式離職。這位先生拿到了一筆退休金,可以重新展開第二人生。



      ◎懂職場法律,才不會吃悶虧



      呂秋遠之所以能幫上忙,是因為他知道穿制服抽菸並不屬於「情節重大」的業務過失,這樣就把員工開除,百分之百是公司理虧。但這位先生因為不懂法律,才會差一點讓二十年的退休金就這樣飛了,還差點引發家暴事件。



      不過,可別以為只有忍耐力較強的中年族群才會吃這種悶虧。曾有一家公司的主管,一下就無預警裁掉一個大約六、七人的團隊,要求他們當天下午就必須走人,而且強勢地表示這個團隊都是約聘人員,所以不必給資遣費和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當天辦公室的氣氛非常凝重,沒有人敢出言安慰他們,也沒有人敢出面質疑主管的做法是否合理。這個團隊都是二十幾歲、剛出社會不到三年的年輕人,沒有社會經驗也不懂法律,他們真的默默收拾完私人用品,也沒有拿到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就離開了。不僅頓時沒了工作,連失業補助都無法申請。



      根據行政院勞動部統計,勞工局在二○零二三年受理的勞資爭議案件,共計兩萬六千多件,較前一年增加10.4%,其中以「工資爭議」最多,占48%左右;其次是「給付資遣費爭議」占25%左右;「職業災害補償爭議」及契約爭議則占7%左右。



      ◎真正的自保,是不要走到訴訟這一步



      當糾紛走到必須打官司的地步時,不管輸或贏,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好比轟動一時的亞力山大健身房倒閉案,當時健身房的負責人唐雅君、唐心如姊妹,試圖隱瞞公司財務窘況,在半年內以「預付型」會員方案,詐欺消費者三億多元。



      儘管兩位負責人都已入監服刑,也期滿出獄了,但當時委託消基會代為求償的一萬兩千多名受害者,他們的訴訟卷至今仍躺在台北地院。多年來有人和解、有人放棄退出,目前剩九千人改求償八億元,但官司何時才定讞,沒人敢給答案。



      可見訴訟程序往往曠日費時、遙遙無期,又未必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因此,不管開店圓夢,或是在職場上遇到勞資糾紛,從以上的實例來看,只要懂得法律知識,就能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效果,可以少吃很多悶虧,也可以少付一點學費。



      接下來,本書整理出幾十個最常見的糾紛狀況,以及相對應的法律須知,是所有在社會走跳的人,都一定要知道的法律常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