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最強?業務心理學:差勁業務只提產品,頂尖業務理解人性。 顧客決定「跟你買」的關鍵心理,超業在做卻不明說!

最強?業務心理學:差勁業務只提產品,頂尖業務理解人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39590
大谷侑暉
楊詠婷
大是文化
2024年11月27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7539590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iz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業務/傳銷











      ◎客戶皺眉說:「我再考慮看看」,怎麼回答?利用心理學的稀有性原理。

      ◎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是首因,跟人說再見的身影更關鍵,這是近因。

      ◎報價前,先提更大數字,客人就會選那個便宜的。利用定錨效應。

      ◎怎麼拉近彼此距離?建立內團體偏見,客戶認定你「原來是自己人」!



      為什麼當業務要懂得運用心理學?

      不論你的產品再好,成交的關鍵還是在「理解人心」

      差勁業務只提產品,頂尖業務理解人性。

      顧客決定「跟你買」的關鍵心理,超業在做卻不明說。



      作者大谷侑暉,曾擔任學校教材銷售員,僅四個月就成為頂尖業務,

      之後獨立創業,授課對象涵蓋

      不動產銷售員、生涯規畫師、私人健身教練到公司經營者……,

      全都在他的引導下,從差勁業務變身「頂尖超業」。



      ◎從猶豫到成交,超業必修心理學!



      手機通話資費如此複雜,店員怎麼解釋才有效?

      「這是最多人選擇的方案」──心理學稱為社會認同:

      原來大家都這麼做,我也要。



      「這是業界第一」、「顧客滿意度90%」……

      這些術語其實都應用了哪些心理傾向?怎麼套用在銷售?

    ?

      ◎顧客決定「跟你買」的關鍵心理!

       

      •為什麼優秀業務都很「腳勤」?──重複曝光效應:

      越常接觸某個對象,越容易產生好感。

    ?

      •「你拍的照片真漂亮,可以教教我嗎?」──富蘭克林效應:

      人會對自己幫助過的對象產生好感。



      •就算產品再強,也別過度自我吹捧,你知道這犯了哪個心理大忌嗎?

     

      ◎簡報時,這些法則幫你——簽約!




      善用兩面提示──說優點,也要說缺點,客戶會更信你!

      恐嚇對方,再不處理會造成更大損失 ──人會有損失規避心態!

      使用前與使用後的比較,永遠有效 ── 這是重量錯覺效應。

      當心迴力鏢效應── 菜鳥業務最常犯。



      差勁業務只提產品,頂尖業務理解人性!

      這不是神奇魔法,而是每個超業都擅長的顧客心理學。



    名人推薦



      永慶房屋境娜團隊執行長�陳茹芬(娜娜)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超業級講師、Podcast銷幫幫主�解世博


     





    推薦序 懂人,什麼都能賣�陳茹芬(娜娜)

    前言? 影響業績的加分與扣分行為



    序章 好業務的定義




    第1章 從猶豫到成交,超業必修心理學

    1.在對方最感動時索取回報──互惠原則

    2.讓顧客當場下訂單──承諾與一致性原理

    3.90%以上的人都選這個──共識與社會認同

    4.頭銜、服裝與配件之必要──權威效應

    5.限時、限量永遠有效──稀有性原理

    6.非語言訊息的威力──麥拉賓法則



    第2章 決定「跟你買」的關鍵

    1.利用自白誘發顧客坦白──自我揭露

    2.氛圍帶動好感──自發特質移情

    3.重複事實、重複情緒──回溯

    4.熟人──重複曝光效應

    5.第一印象最深刻──首因效應

    6.道再見時的身影最重要──近因效應

    7.這產品,名人都在用──光環效應

    8.不要過度自我吹捧──敵意歸因偏誤

    9.稱讚對方加上求助──富蘭克林效應

    10.原來是自己人呀──內團體偏見

    11.別用負面詞彙──框架效應



    第3章 你這樣說,他願意聽

    1.SPIN心理說話法

    2.怎麼問出對方的煩惱——情境性問題

    3然後提出解決方案——探索性問題

    4.戳戳對方痛處——暗示性問題

    5.鼓勵他試試吧——解決性問題



    第4章 提高說服力的心理學

    1.爛理由好過沒理由──賦予理由

    2.故意被拒絕──以退為進法

    3.先讓對方答應小要求──得寸進尺法

    4.說優點,也要說缺點──兩面提示

    5.大家都愛中庸選項──金髮女孩效應

    6.報價前,先提個更大數字──定錨效應

    7.恐嚇對方──損失規避

    8.提問題吊胃口──蔡加尼克效應

    9.使用前與使用後的比較──重量錯覺效應



    第5章 決定成交的契機

    1.只能二選一——錯誤的前提暗示

    2.故意說反話——卡里古拉效應

    3.試用了就容易買單——秉賦效果

    4.讓顧客自己說產品好壞——兩面提示

    5.「要不要順便帶一件……」——壓力消除效果

    6.你越推銷,他越反彈——迴力鏢效應



    結語 這不是神奇魔法,而是顧客心理學





    前言



    影響業績的加分與扣分行為




      我是大谷侑暉,身兼銷售顧問及傳授銷售學的YouTuber,曾是多層次傳銷及學習教材公司的業務員,也曾在兩家公司創下短時間內,拿到業績第一的銷售紀錄。現在,除了YouTube平臺,我也會在其他社群媒體發表各種訊息,為業務員及經營者提供心理學銷售手法的專業諮詢。



      來找我諮商的顧客形形色色,有些是業績難以提升的銷售員、無法順利完成簡報及交易的業務員,還包括想讓自家品牌或商品大賣的經營者等。迄今指導過的業務員及經營者,已經橫跨數十個業界及領域,其中超過九成都成功提升業績,並從中得到樂趣及成就感。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銷售成果?



      拿起本書的你,一定曾反覆問過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從充滿熱忱、為他人付出、好的銷售劇本、戰勝自己、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當然,想要提升業績,以上要素都不可或缺。



      但是,深愛心理學的我,有另一個答案。我認為,想要提高銷售成果,最終還是要「理解人心」。因為,消費者購物,都是憑藉內心的動機。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從最尖端的現代銷售學,到行銷業務的全球潮流,都在強調理解顧客心理有多麼重要。



      各位是否曾聽過消費者洞察(Insight sales)?這是近年來最受注目的銷售手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搶先回應顧客尚未察覺的潛在需求及消費傾向,提供更好的顧客體驗及有效的銷售策略。



      從業務到行銷,都放棄了過去的賣方角度,也就是思考「如何讓商品暢銷」的模式,轉而將重點放在研究顧客心理。同時流行的還有「以使用者為基礎」(按:user base,統計購買某商品的顧客,也會購買其他何種商品,進而定義該推薦的產品)、顧客導向行銷及消費者洞察行銷。



      本書的主題同樣是「銷售×心理學」,但我們不探討消費者洞察,只把重心放在「銷售心理學」。書中不僅傳授如何掌握人類的普遍認知及心理傾向,還會隨著銷售的基本步驟,提供有效及實用的心理學。



      即便銷售同樣的商品,有厲害的業務,自然也有差勁的。如果業務對自家產品缺乏信心,或給人的印象不佳,無論商品多有價值、機能多高、多物美價廉,照樣賣不出去。相反的,就算商品沒有太獨特的特點及功能,價格也不吸引人,好業務依然可以讓它成為暢銷商品。



      頂尖的業務員,始終都不是仰賴商品本身的優勢而贏得業績,而是因為能成功的讓顧客覺得想要、想買、簽約就找他,或買某某東西就要找他。



      換句話說,一流的業務員,都很擅長在心理上讓對方萌生「想買下手」、「想讓他賣東西給自己」等欲望。



      身為銷售方,最重要的是理解顧客心理,再配合他們的需求推銷商品。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算轉而銷售其他商品或轉職到不同企業,依舊能成功。因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的科學,懂得善用的話,它就能成為極易複製的成功模式,無論什麼商品都能暢銷。



    推薦序



    懂人,什麼都能賣

    永慶房屋境娜團隊執行長� 陳茹芬(娜娜)




      我在企業內訓、分享業務技巧時,常說:「懂人比懂產品重要。」每當這話一出,有的老闆微笑點頭,有的老闆卻一臉擔心、怕我帶壞他們的同事。我不是說懂產品不重要,而是懂人的順位要放在懂產品之前。我從在豐田(TOYOTA)汽車生涯總銷8,800輛車的亞洲賣車女王,轉到房仲領域、兩年開兩店,核心原因正是懂人。



      我讀了這本《最強?業務心理學》後,很有認同感。光是〈前言〉說:「頂尖的業務員,始終都不是仰賴商品本身的優勢而贏得業績,而是因為能成功的讓顧客覺得想要、想買、簽約就找他或買某某東西就要找他。」、「在銷售策略中加入正面因素,去除負面因素。」就知道作者大谷侑暉是績優業務。這和我常說的「包圍客戶生活」、「不講別人不好,只提自己更好」異曲同工。



      技巧方面,舉例書中幾個特別有共鳴的地方。



      稱讚對方加上求助(富蘭克林效應):很多業務的迷思,就是認為自己要什麼都懂,才顯得專業。實務上,沒有人做得到,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客人教你,一來滿足他的發表欲;二來從中觀察他喜歡什麼;三來學新知,下次用在別人身上。用熟練以後,你會成為跨領域資料庫,儲備50個、100個話題,每個話題講5分鐘,跟誰都能輕鬆對頻。請注意,業務的專業在懂人,不是要你研究學問去當博士。在互動過程中自然對頻,讓對方認為你跟他是同一國的,才是真正目的。



      只能二選一(錯誤的前提暗示):這個二選一技巧,對加快成交很有效果。在TOYOTA做業務的時候,我有時會忽然詢問來看車、剛談沒多久的客人:「顏色要白的還是黑的?」對方馬上被帶進已簽約、正在選色的情境。就算沒有立刻成交,至少可以先知道他要或不要的點在哪裡,提早在聊天中融入對策。



      讓顧客自己說產品好壞(兩面提示):有些話,像產品好不好,就要設計引導語句,讓客人說出你想聽的話。比方說,「這輛車空間坐起來怎麼樣」、「這間房子看出去視野好不好」、「商談過程下來,你覺得我哪裡好」,由於都是抓長處,通常會得到好的回饋。客人不會打自己嘴巴,話都是他講的,等於他在告訴自己你的產品不錯、你的人不錯。所以不跟你買,要跟誰買?



      做業務看人、猜人、懂人,是很有趣的課題,累積經驗後,搭配心理學原理,會知道這招對這類人有用、那招對那類人有用,四兩撥千斤,超有成就感!祝本書讀者越用越順手,業績長紅、天天「冒泡」(按:房仲業界術語,意指成交。因成交後可獲得獎金,希望獎金尾數像冒泡泡一樣有很多零,所以有此稱呼)!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