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超越正念:當下立斷的覺知練習

超越正念:當下立斷的覺知練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4057
史蒂芬.鮑地安
盧冷芳
心靈工坊
2024年11月20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3574057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3.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olistic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重返生命之流,悟在柴米油鹽中

    突破修行套路,重拾純粹與自由



      《當下覺醒》作者史帝芬.鮑地安,

      正念之外另闢蹊徑,引介通向覺知與愛的直接方法



      正念禪修蔚為風潮,許多人以此尋求內心的清明,但兼具修行與心理學背景的作者鮑地安,卻在長期的正念修習中遇到瓶頸:他感受到平靜,卻流失了靈動與能量。



      他看見了正念的盲點,同時發現一種更直接、簡單的方法,通往「覺醒的覺知力」,能更持久地感受平靜與喜悅。



      鮑地安肯定傳統正念在覺察念頭與思緒、培養開放性覺知上的助益。但他指出,正念強調專注力,恐讓「努力保持正念」成為忙碌生活的另一項「任務」,還可能使人為了保有平靜而超然物外,因而疏離了有情的生活世界。



      在本書中,鮑地安展示另一條直達心靈覺醒的道路。覺醒的覺知不需透過「努力練習」去追求,而應洞悉我們的本質──你就是覺知力。鮑地安的方法以佛法不二論為基礎,巧妙揉和西方心理學,以現代語彙闡述難以言傳的佛學教法,讓人耳目一新。他更提供毫無門檻的冥想練習,提示我們如何不費力地保持覺知。



      讀者將發現,禪修不再只是蒲團上的靜坐,而是以更積極的態度享受生活;喜樂與愛並非必須苦苦追求的崇高境界,只需回到真實的自己就能擁有。



      鮑地安並不反對正念禪修,但他提供的直接方法超越了正念練習,令我們鬆一口氣,在日常柴米油鹽中沐浴本然的覺知之光。



    本書特色



      ★提出通向「覺醒的覺知力」直接方法,擺脫辛苦練習,直達喜悅與愛。

      ★業內罕見,直指正念修習的侷限性,反省世界各地正念練習程式化的現象。

      ★兼論佛法與心理學,闡述難以言傳的不二論,提醒修行之外也要「入世」生活。

      ★十九個沒有門檻的冥想練習,幫助你感受持久的平靜。



    共鳴推薦



      林俊言�中醫師,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顧問

      林隆璇�知名音樂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正念導師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

      羅耀明�生命教育教師、台灣正念學學會正念療育資深督導師



      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曾提到禪修的兩種途徑:方法論(instrumental)和非方法論(non-instrumental),大部分正念夥伴可能較熟悉前者,但很高興本書作者點出了後者。卡巴金在《當下,繁花盛開》(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三十週年版中強調:「超越自我中心之覺性本質,正是修習的關鍵心要;而身心的覺性早就存在,人類覺知的真實本質就由它構成,這項本質無邊無際,亦為永恆,身而為人的你已經擁有。」這個觀點剛好與本書論述不謀而合,更是深得我心。在此推薦所有想體解當代正念更深入意涵的朋友好好品嘗此書。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覺知即是超越一切,包含正念,以及一切能所對立的狀態。

      本書與佛教中大手印不謀而和。

      大手印:「在專注與覺知中無造作地安住於本然之心,超越能所的覺知中。」

      在此推薦想要進一步深入正念禪修的朋友。

      ──林隆璇�知名音樂人,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正念導師



      書中提到的「覺醒的覺知力」是一個事實,它是所有事實中最基本的事實。它已經在這裡,不需要再被引入。

      ──林俊言�中醫師



      作者將東方智慧和西方心理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什麼是純粹的體驗,分析了沉積的心理創傷如何影響修行者的覺悟之路。

      ──盧冷芳�瑜珈老師,本書譯者



      史蒂芬.鮑地安吸引讀者直接體驗他提出的主題,既自由安寧的覺知力,而所有的體驗都在其中往來。他對微妙含蓄問題的清晰描述、實用的建議和實踐性體驗,每一頁都彰顯了他本人深刻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智慧。這是一本瑰寶之作。

      ──瑞克.韓森博士(Rick Hanson, Ph.D)�

      著有《像佛陀一樣快樂》 (Buddha’s Brain)

      和《與生俱來的快樂》(Hardwiring Happiness)



      這本極具啟發性且意義深遠的書,揭示出禪修練習是如何重塑了這個行為者,也就是這個試圖保持正念的自我。作者史蒂芬.鮑地安以非常清晰和細緻的筆墨,介紹了來自智慧的非二元論方法,使我們放鬆下來,並意識到這光芒四射、不可分離的覺知力已經在這裡,並且一直都在這裡。

      ──塔拉.布萊克博士(Tara Brach, Ph.D)�

      著有《全然接受這樣的我》 (Radical Acceptance)

      和《與自己停戰的26個練習》(TrueRefuge)



      史蒂芬.鮑地安帶領我們超越了單純的文字、概念和頭腦的造作,進入到問題的核心。我由衷地推薦這本優秀的著作。

      ──瑟亞.達斯喇嘛(Lama Surya Das)�

      著有暢銷書《喚醒內心的佛陀》(Awakening the BuddhaWithin)

      和《覺悟聖神》(Awakening to the Sacred)

    ?


     





    【推薦序】放慢閱讀,讓體驗自然開展�林俊言

    【譯者序】思考心靈探索的真正目的�盧冷芳

    序文�約翰.普蘭德賈斯特

    引言



    1.正念禪修的局限性

    冥想練習:觀察覺知力

    冥想練習:休息於間歇中

    2.偷運驢子

    冥想練習:進入閾限區

    冥想練習:讓一切不加造作,如實如是(練習一)

    3.靈丹妙藥

    冥想練習:化作覺知力歇息下來

    冥想練習:將覺知力擴展到身體之外

    冥想練習:探究念頭的本質

    冥想練習:在當下一刻,有任何東西缺失嗎?

    4.當覺知力從夢中醒來

    冥想練習:一體化的覺知力

    5.直接法練習

    冥想練習:讓一切不加造作,如實如是(練習二)

    冥想練習:安住在豐滿的生命力中

    冥想練習:瞭解你的夢境

    冥想練習:把它呈現在你的眼前

    6.悟在柴米油鹽中

    冥想練習:在「不二」中逝去

    冥想練習:直視覺醒的覺知力

    冥想練習:不加評判地擁抱你的體驗

    7.離佛一尺即是魔

    冥想練習:與無條件的開放和純淨相連

    冥想練習:如實接納情緒

    冥想練習:識別出你的固化所在

    結語:解構與深化





    ?





    推薦序



    放慢閱讀,讓體驗自然開展

    林俊言�中醫師




      身為一位同時擁有中醫與西醫雙執照的醫師,我在診療時,不僅關注病患的西醫診斷,更從不同角度探討「為什麼他的病無法痊癒?」「有哪些因素妨礙了人體的自癒能力?」當我懷疑患者可能有「情緒創傷」或「靈性困擾」時,我常會推薦他們閱讀史蒂芬.鮑地安的《當下覺醒》。過去幾年,許多病友熱情地回饋,分享這本書如何啟發了他們,不僅減少病痛、降低就醫頻率,甚至改善了他們在家庭或職場中的處境。



      我推薦史蒂芬的書,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它精簡扼要,每章內容不多,讀者不用花太多時間便能看完一段;第二,書中附有冥想指導,讓讀者不僅在理智上理解,更能親身實踐;第三,作者兼具禪修與心理諮商的經驗。如果只有禪修,可能不容易整合內心的「陰影」。而若僅依賴當代心理學技巧,有時又會陷於思緒之中,難以突破意識的局限。結合傳統修行與現代心理學,則能更完整地走過心靈、意識與個人成長的歷程。



      在台灣時,我經常修習四念住,推崇費登奎斯方法、哈科米取向與薩提爾模式,曾體驗過幾次靈性高峰經驗,也在翻閱《當下覺醒》時不經意就滑入禪定狀態。然而,我仍需刻意修行才能再次體驗到「萬物一體感」的自我消融。今年來美國之後,因緣際會拜讀了法蘭西斯.露西兒(Francis Lucille)的《寧靜的芬芳》(暫譯),體會到「不費力的生活」:沒有預設的目標,也不刻意追求,下一步自會展現。眼前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在每一刻都好美,時時都充滿著敬畏。



      在這個強調唯物與個人主義的時代,外在世界充滿著對立、歧視、霸凌,甚至軍事侵略等危機,而內在則面臨焦慮、抑鬱、飲食失調等問題。「不費力」並非犧牲智力或放棄自由,而是在動盪之中仍能覺察:一切皆在宇宙的寧靜中發生。這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或痛苦時,既能保持內心的平靜,亦不失去對自身與他人的關愛。無論發生何事,皆能慈悲且不執著地陪伴自己,就像史蒂芬在本書所說,「恰到好處的回應」。



      法蘭西斯與史蒂芬皆曾追隨金恩.克蘭(Jean Klein)學習多年,並以自身經驗發展出獨特的教法。這本《超越正念》和《當下覺醒》一樣精簡易讀,並適時提供冥想練習,同時具備法蘭西斯作品的內在寧靜。我建議放慢閱讀速度,甚至可以隨意翻閱,無需按章節順序。因為更重要的是隨著文字,去感受內在的感受,並在這些感受中停留,正如史蒂芬說的:「除非你自己體會到文字所指向的真實,否則這些文字沒有太多意義。」



      請讓閱讀的體驗自然而然地發展,無論它如何變化。信任這分未知,而且不執著於任何關於身體、能量或神祕體驗的想像。只要留意所有被強加在我們本然空性之上的緊縮感,因為正是這些緊縮創造了一個獨立個體的幻象。無需試圖去消除或抗拒這些束縛,而是給予它們空間和時間去自然展開。



      書中提到的「覺醒的覺知力」是一個事實,它是所有事實中最基本的事實。它已經在這裡,不需要再被引入。所有一切都在其中,而我們在努力追求什麼呢?凝視這種努力,讓它自然呈現它的故事。簡單地接受這種努力,接受那努力著的心智和努力著的身體,而不去努力讓它們以任何不同於它們本來樣子的方式存在。



      祝福所有讀者都能親身試驗,發現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方法,找到自己獨特和合適的位置,並傾聽穿過自己的生命之河,允許它把我們帶去它想去的地方。


    林俊言醫師

    2024.11.04

    寫於美國波士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