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超譯神諭: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作品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8779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4年12月02日
203.00 元
HK$ 182.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08779
叢書系列:
Taida 系列
規格:平裝 / 420頁 / 14.8 x 21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aida 系列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由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共徵得新詩86篇,散文58篇,小說53篇,劇本15篇,主題徵文93篇,合計305篇,其中53件優秀作品獲獎,本書為優秀作品合輯。
2024年新增得與AI共作的試辦項目(分故事接龍、文學對話二組),共徵得21篇,其中14篇優秀作品獲獎,本合輯僅收錄獲獎者名單與活動寫真。
目
錄
出版緣起
序一�陳文章校長
序二�鄭毓瑜院長
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活動寫真
新詩組
詩人W在書展的新詩發表會�吳舒婷
講評:李進文
推理小說沒有�林欣曄
講評:向陽
Lokah Laqi�王昱忻
講評:零雨
仿生�洪秉廷
講評:零雨
智齒�蔣紫嫣
講評:向陽
借來的時間——給香港阿泉�葉映禎
講評:李進文
散文組
浴室對白�胡可兒
講評:石曉楓
農忙�吳佳承
講評:周芬伶
出水男孩�林宗洧
講評:凌性傑
十元仙人掌�劉祖兒
講評:凌性傑
記得,一張張地燒�蔡憲榮
講評:周芬伶
空氣流動形成風�趙若淳
講評:石曉楓
小說組
夏綸�謝承安
講評:鍾文音
洛灣雨舞曲改�洪在勳
講評:鍾文音
爸爸回來了�顏聖宇
講評:甘耀明
那晚的月光�陳柏豪
講評:陳雪
雙人跳水�吳昕祐
講評:陳雪
青葡萄�周德佾
講評:甘耀明
劇本組
十月雪�李承穎
講評:王瓊玲
當你的貓說喵的時候其實牠在說�孫念德
講評:陳又津
一鐘各表�吳雨靜
講評:羅仕龍
飲實襤褸�林宜臻
講評:王瓊玲
鯨爆�宋柏成
講評:羅仕龍
誘惑�黃郁安
講評:陳又津
主題徵文組——校園小品
【我的學院我書寫】
讀戲劇系的人�吳雨靜
講評:廖梅璇
如詩的午後與朱光潛的走廊�楊子蓉
講評:劉書甫
文學,家�董榛兒
講評:劉書甫
不樂本座�游芯瑜
講評:郝譽翔
一張A4�蕭琮嬿
講評:廖梅璇
學史大綱�余睿祥
講評:郝譽翔
布魯克先生�胡可兒
講評:廖梅璇
魔法盒子�林立珣
講評:郝譽翔
【動物與植物】
象耳榕與罰�吳雨靜
講評:廖梅璇
創造神木�游芯瑜
講評:劉書甫
極北柳鶯�林闊
講評:劉書甫
【人物與事件】
亮得像夢�江柏蓁
講評:郝譽翔
室友�鄧筑縕
講評:劉書甫
新朋友�洪翊軒
講評:廖梅璇
灰姑娘�黃喬柔
講評:郝譽翔
第二十六屆臺大文學獎活動紀實
主編後記�劉正忠
序
校長序?? ?
陳文章(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臺大建校百年,植基於深厚的人文傳統與菁英人才的培育,我們對文學領域的研究與創作,向來非常重視。臺大文學獎邁入了第二十六年,就是最好的表徵,也是臺大校園最活潑的創造力和文化生產的具體表現。臺大文學獎向來反映學子們的生活境遇和想像,走過前幾年疫情時期帶來的不安,我們在投稿作品中,重新看到臺大學子們回歸尋常生活軌道的思考與生活。這表示臺大文學獎牽動著學生們所思所感,也是校園裡讓學生表達和表現自己的重要渠道。
本校雖已設立許多不同類別的獎項,其中的文學獎已超過四十年,是校園人文傳承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間帶動了我們對於文學的親近與喜愛,不僅搭建了臺大學子盡情展現自身文學才華的舞臺,同時鼓舞、發掘了許多文壇新秀。臺灣文壇裡出身臺大的寫作人不在少數,這是本人最感欣慰之事,也說明了臺大文學獎的舉辦,帶有深遠的影響。
當今高等學府重視跨領域的研究和整合,文學也有其自身的變與不變。AI科技的發展日趨勃興,人文領域如何善用科技以打開新時代文藝創作的可能,建構出新時代的創作風貌,這是我們與時俱進、刻不容緩關注的議題。期勉臺大人在秉持「愛國愛人」的基礎上,能「胸懷理想,勇於追夢」,走在時代前端,用更好的文學創作,迎向生命中的各種挑戰。
特別感謝教務處、文學院和中文系同仁的通力合作,亦感謝評審老師評閱的辛勞,我們再一次攀上了文學的高峰。恭喜本屆獲獎的同學們,你們的文字為臺大校園締造了一幅美景,提供每一位讀者最佳的閱讀經驗。
院長序?? ?
鄭毓瑜(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創作其實具有召喚或警醒的功能,當世界逐漸陳腐或者固定的時候,文學藝術便能發揮擾動的作用。我們可以這樣說,創作是喚醒世界的號角,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楊牧在國家文藝獎的得獎感言裡面曾經提到:「讓我們在社會上用文學來相互問候」,所以在本屆文學?作品結集之際,我想用兩段詩來問候大家。其一是楊牧本人的詩:
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
在離開城市不遠的
蘆葦地帶,我站在風中
想像你正穿過人?——
竟感覺我十分歡喜
這種等待,然而我對自己說
這次風中的等待將是風中
最後的等待
(〈蘆葦地帶〉)
人跟人之間,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對待方式,楊牧選擇去描寫這一種既甜又苦的等待。然而,「詩」只能講這樣的人際關係嗎?當然不是,詩其實還可以描寫群體的政治關係,比如愛爾蘭著名詩人葉慈的一首詩,〈politics〉:
我怎麼可能(那女子那裡俏立)
集中精神注意
羅馬或俄羅斯
或,西班牙政治?
可是就有這麼一個見聞頗廣的傢伙
說起話來頭頭是道,
還有那麼一個搞政治的
不但一直有讀書而且也思考,
因此他們講的說不定就是真的
關於戰爭以及戰爭的警訊,
然則,啊但願我的青春回頭,
讓我將她擁在臂彎裡抱一抱。
(楊牧譯)
詩既可以深入個人內心,表現情深不悔的態度,也可以進入社會、人群、時代,甚至以一種反諷的姿態來表現抵抗。
我想說明,詩是多麼自由的一件事情,它可以不由自主、不受束縛地表現自己的情緒、記憶、理想與批判,而這樣的文字就同時結合了個人性與公共性。也許這樣的潛力,讓詩興或文思不捨晝夜地流動,發生在每一個不一樣的心靈與思想,成就了文學國度裡的風起雲湧。
主編後記?? ?
劉正忠(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
臺大文學獎向來是杜鵑花城裡的盛事,每年都有文學新星從中誕生。
籌辦這場盛事,是一件興味盎然的工作。經過歷屆主辦團隊的努力,我們已有周全而穩定的競賽規則,但除此之外,也總希望每年都能有一些新的嘗試,使臺大同學們能夠充分馳騁他們的巧思。非常感謝陳文章校長對於臺大文學獎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們有較充足的經費得以推展各項業務。本屆各獎項的獎金都有顯著的提昇,正緣於此。
主辦單位臺大文學院,有鑑於AI科技的進步神速,未來應有與文學創作密切的可能。本屆特增設鼓勵作者與AI科技共同創作的「試辦項目組」,做為一種試探。這在全國各大小文學中,應屬首創,如何訂立規則對我們而言也是挑戰。無論如何,文學創作這項古老的事業,本來就是與時俱進的,當時也不必絕然排斥新時代的科技。本屆的嘗試,似乎頗獲評審老師的肯定,並期許此組別徵文內容,未來能更不受限。我想,本屆只是初步試辦,規則如何訂,作品怎樣寫,都還有大的開展空間,但前景應當是可期的。
臺大文風鼎盛,因而競爭也很激烈。以本屆為例,從二月一日開放收件,至三月十八日截止,總計徵得稿件三百二十六件。活動期間,我們舉辦了「詩之於我」和「在寫作的歧路花園」兩場作家講座,藉此暖場,並進一步觸發同學們的寫作靈感。這次活動的來稿,題材內容維持一貫的多元。其中劇本組、主題徵文組、試辦項目組是初決審合併辦理;新詩、散文、小說三大類組由於來稿較多,都經過三位專家初審,再由另外三位專家經決審會議討論,才選出得獎名單。
來稿同學涵蓋各學院、各年級,花城盛事,同樣有不少過去獲獎的同學再次參賽,令人欣喜。今年度小說組六位得獎者中,由於作品的表現不分軒輊,因此產出兩名參獎得主,並減少一名佳作,讓兩篇作品得以同時得到參獎的肯定。評審看到心目中的好作品,便極力為之爭取。即便緣於共識決,最後無法得獎。但能得到行家欣賞或指教,應當也有意義。
春耕秋收,本是大地上傳誦不絕的消息。欣見在教室、圖書館與實驗室之間奔走的學子,排除日常的種種磨難,把心靈交給屬於自己的文學時光,創造出這些奇變多姿的作品。且讓我們點算豐美的莊稼,迎向明年的耕作。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