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3年為止,我們已度過了三十個年頭。當年,在臺灣解嚴之後的自由化、本土化氛圍下,新創的歷史所一開始就以發展臺灣史為主力,可以說是另一種「新創」的意義。當年(1993),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也正式成立籌備處,臺灣史研究逐漸開始熱門,中央大學歷史所率先廣納臺北各研究單位與大學的史學菁英蒞所授課,包括張炎憲(1947-2014)、王世慶(1928-2011)、吳文星、許雪姬等諸位前輩,創所之初聘任到所專任的臺灣史師資則有張勝彥、戴寶村、康豹等教授;後來陸續加入的幾位老師,包括既有的齊茂吉,後來應聘上的吳振漢、王成勉、熊秉真和汪榮祖等先進,則先後為本所灌入了中國史的研究能量與國際視野。熊秉真更是中大首任女性文學院院長,在她任內成立「人文研究中心」。此外,2009年歷史所還曾聘任美籍客座教授司徒琳(Lynn A. Struve),開設「西方明清文化史專題研究」學期課程,能以流暢的中文授課,吸引不少外校學子前來所上修課。可以說在2000年之後,歷史所的整體課程發展,逐步採取中國史與臺灣史並重無偏之設計,追求授課之平衡與彙整,學風開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