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94292
廖鴻基等
大塊文化
2025年1月21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594292
  • 叢書系列:Catch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tch


  •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地震、颱風都不能阻止的熱血任務

      兩年來的計畫進一步證實──

      每年三月到十月間有抹香鯨群分批來到花蓮海域,

      而這裡很可能是牠們生產及育嬰的場所。



      「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海上觀察二年記

      讓海洋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領域



      期待有一天,台灣社會接納並認同抹香鯨是我們引以為榮的海洋鄰居,

      並以「海洋台灣新地標」的視角和態度來珍視及善待牠們。──廖鴻基



      二?二四年是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為期三年的「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之第二年,因四月初的大地震和之後餘震不斷,造成船班考察的困難,震後近兩個月的觀察掛零。但之後陸續有重大發現,透過這年的觀察注意到,花蓮海域有可能是抹香鯨的育嬰和休息場所。



      不論是否被抹香鯨群選為休養生息的場域,我們都該以恆春半島大翅鯨滅絕的前車之鑑,以新時代、新觀點來關注這場西太平洋抹香鯨的發現,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擁有、如何善待。



    名人推薦



      管碧玲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專文推薦



      陳致遠 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陸曉筠?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

      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劉靜靜?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們習慣於陸域的視角跟決策,《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帶我們從海洋國家的思維重新看待人與海的關係,在一段段的文字中,看到太平洋抹香鯨的生命故事,也看到對台灣海洋保育的行動…… ──陸曉筠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



      從第一屆海洋文化獎得主廖老師一個人的海洋文化,到一群愛海人的海洋薈萃,本書豐富了我們對於海洋無比的期待與想像。──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跟隨海幫手的航程筆記與心得,彷彿置身大海,與鯨豚同行,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與震撼,更是提醒我們要積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劉靜靜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


     





    推薦序 花蓮海域的祕密,抹香鯨的生命之歌(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管碧玲)



    地標(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理事長 廖鴻基)�二?二三計畫概要(廖鴻基)�二?二四首航(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總幹事 藍振峰)�繪製一張海洋生活地圖──?一一四航海日誌(海幫手 曾于真)�幸福的航程(多羅滿賞鯨小編)�心中的一片海(水下聲學訊號處理專家 溫在昇)�收音(海幫手 蔡雯潔)�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海幫手 林鼎傑)�我能為海洋做什麼(海幫手 陳心宥)�探尋他者路徑的旅程(曾于真)�與鯨相遇(航行參與 張愷玲)�信天翁與偽虎鯨(藍振峰)�「鯨彩」的二月航班──?二二八航海日誌(海幫手 沙珮琦)�開春(廖鴻基)�混群(廖鴻基)�成為海幫手(海幫手 邱稟瑤)�空拍(海幫手 趙浩宇)�海上和平──?三三一航海日誌(沙珮琦)�海上瑰寶(航班參與 晶婷)�四月三日,地震(廖鴻基)�前行(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副總幹事、海幫手 曾天白)�震後第一抹(廖鴻基)�今年的節氣比較慢 ──?六?一航海日誌(曾于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航行參與 孤鯨)�舉尾(航行參與 謝祥昇)�每次的舉尾都是在說再見(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設計、海幫手 鄭欣宜)�目標(航行參與 林蕙姿)�鯨喜(航行參與 姜正雄)�午睡航班(航行參與 曾鏡穎)�圓滿(航行參與 張馨文)�「鯨探」連「蓮」(嘉大附小、航行參與 黃琦智、林歆嵐、陳曉玄)�今年夏天我們一起追鯨豚(航行參與 黃琦智)�期待(小學二年級生、航行參與 曾紹誠)�阿誠的賞鯨行(曾紹誠的母親、航行參與 張簡亮亮)�好歹(廖鴻基)�盡興的體驗(航行參與 賴美容)�來到現場(航行參與 Sarah Chen)�初航(海幫手 Yao)�育嬰(廖鴻基)�幼小的抹香鯨──?七一三航海日誌(海幫手 鍾硯丞)�潛往何方(航行參與 黃冠霖)�集結(廖鴻基)�時間不過是一種成本(航行參與 王敬皓)�?七二八天氣晴(航行參與 葉晉嘉)�鯨艘(航行參與 陳紀伶)�歸去,歸來(航行參與 一弦)�黑衫(廖鴻基)�與糙齒海豚的魔幻相遇(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祕書 何姿樂)�飽滿(廖鴻基)�終於(航行參與 洪巧芸)�出海也是要靠運氣(海幫手 郭庭榕)�海幫手筆記(海幫手 游原煥)�有喔(海幫手 曾筱君)�裡外(廖鴻基)�越是看不到,就越想去探索(海幫手? 盧玨寧)�明年繼續(Hsiaohan Wen)�呼風喚雨(誤)的航海記(航行參與 黃詩涵)�來自深海(廖鴻基)�不可能是虎鯨吧?(海幫手 高欣宇)�未知(海幫手 蘇峻霖)�意義(海幫手 吳婕暄)�計畫兩年心得(沙珮琦)�海上的人(鄭欣宜)�二?二五(廖鴻基)



    ?





    推薦序



    花蓮海域的祕密,抹香鯨的生命之歌

    管碧玲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自然、與海洋深層對話的書,也是一封來自深海的信。在廣袤的太平洋中,有一群靜謐而優雅的海洋旅人──抹香鯨,身影在海浪之間若隱若現,在波濤中翩然浮現,又在深邃的海底悄然消失,千萬年來守護著這個星球的大洋祕密。《海洋台灣新地標:發現太平洋抹香鯨》這本書將帶領我們走入一段生命之歌,藉由與抹香鯨的邂逅,重新認識我們與海洋的關係。



      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的「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從二?二三年啟行,在二?二四年經歷了強震與颱風的侵襲,都未曾讓研究腳步停歇。透過協會與廖鴻基老師不懈的努力,二十八趟航班、三十一筆聲音數據的採集,逐漸描繪出抹香鯨在花蓮海域的生活圖景。每年三月至十月間,這些海洋巨人從太平洋深處而來,分批造訪台灣並孕育新生命,那優雅的倩影,是這個藍色星球的希望。



      回顧台灣海洋生態史,大翅鯨曾因人類活動而從恆春半島海域消失。這段憂傷的歷史提醒我們,來自海洋的神祕與溫柔並非永恆。當抹香鯨選擇花蓮海域作為棲息地,這不僅是物種遷徙的中途站,更是一種生命的信任。這份信任,促使我們深刻反思,如何珍惜並善待每一種海洋的生命力,在敬畏與承諾中,與這片蔚藍大海共存。



      每一隻抹香鯨的身影,都是台灣在保護海洋及鯨豚研究努力的見證,促使我們思考與海洋和諧共生,也讓我們明白,海洋的生命之歌需要大家共同演繹。誠摯邀請每一位讀者共同閱讀這封深海的信、聆聽抹香鯨的低語、感受海洋的心跳,並以人類溫柔的合聲,伴護這片蔚藍海洋與其中無數生命的吟唱,將人類與海洋的美好共存延續到未來每一個世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