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弁言|蔡宜璇
中文版序|成虹飛
創發華德福教育新未來──
《重拾教育的初心:批判性反思下的華德福教育與教學實踐》代序
審訂推薦|戴照華、李怡達、李泓哲、邱奕叡
作者致謝
前言
華德福教育的誕生
良好的教育實踐──模糊的意識形態?
本書的目的
作者的立場
史代納Steiner與/或華德福Waldorf?
第一部分魯道夫.史代納與其教育理念的起源
魯道夫.史代納:「在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
生命史與生命傳記故事
不同職涯中的重要階段
史代納的意圖為何?
單一的敘事或多重的敘事?
*重要概念
華德福教育的知識論與哲學基礎
知識作為一種生產活動
誰在思考?
帶著靈性觀點而做
*重要概念
史代納作為教師與家庭教師的經歷
教育作為文化領域的一部分,不受政治或經濟因素而決定
《兒童的教育》,1907年
史代納的靈性人類學
*重要概念
第二部分華德福教育中教與學的生成式原則
生成式原則及其運用方式
華德福教學實踐的五個範例
低年級主課程
七年級的光學課程
五年級和十年級的手工藝項目
九年級的藝術史
十二年級的外語課程
教學與學習的生成式原則
原則1:華德福教育重視靈性層面
原則2:生命凝聚感是健康學習與幸福的基礎
原則3:學生的學習品質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品質
原則4:兒童與青少年需要為學習做好準備,並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
原則5:學習是一個有節奏的過程
原則6:學習過程是隨著時間逐步建構而成
原則7:集中式主題教學強化了學習傾向
原則8:直接經驗是良好學習的基礎
原則9:透過生動的圖像式描述與圖像來激發想像力,是學習的另一個強而有力的起點
原則10:現象學方法能促進知識的有機增長
原則11:教學必須具有藝術性
原則12:學生的自主活動對於學習至關重要
原則13:良好的教學與學習取決於感官的發展
第三部分學習共同體:生成式原則
原則14:華德福學校的班級是一個學習共同體
原則15:教師使用學習評量來生成活躍的知識,以此支持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學習評量
評量標準
自我評量
個人年度評量報告
作為學習評量的課程計畫與檢討
原則16:教師團隊主導學校教育,並成為共同學習的學習共同體
原則17:課程詳細制定了與發展任務相關的學習情境與學習途徑
原則18:成為華德福教師是轉化式學習的過程
第四部分華德福教育與高等教育:立場、研究與展望
前言
接受的問題
懷疑詮釋學或同理詮釋學?
作為論戰的批評
華德福教育的一些重要觀點
校友研究
在校生研究
第五部分全球的華德福學校
文獻資料
階段概述
柏林圍牆倒塌後
世界各地受華德福教育啟發的行動計劃
坎培爾學校與治療教育
緊急教育
結論
主題索引
人員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