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民俗娛樂,民俗運動與古老項目:從拔河到踩高蹺,解讀古代社會的遊樂文化

民俗娛樂,民俗運動與古老項目:從拔河到踩高蹺,解讀古代社會的遊樂文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71283
杜友龍
複刻文化
2025年2月19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6267671283
  • 規格:平裝 / 202頁 / 14.8 x 21 x 1.0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承載著對自然、社會與人生的熱愛與寄託,

    從春秋時期的鞦韆到明清時代的風箏藝術,

    古代的民俗娛樂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不僅是休閒遊戲,更是文化記憶的象徵。



    本書將帶您探索這些繽紛多彩的民俗活動,

    探討它們在千年傳承中不斷煥發的文化生命力。



      ?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風箏最早用於軍事用途,例如墨子製造的木鳥和韓信利用風箏偵察軍情。隨著造紙技術的進步,風箏逐漸成為民間娛樂工具。到宋元時期,風箏技藝和形式多樣化,並結合吉祥寓意,如「鯉魚跳龍門」和「五福捧壽」。明清時期,風箏文化進一步發展,各地形成獨特流派,具有代表性的風箏如北京的「沙燕兒」風箏和山東濰坊的龍頭蜈蚣風箏等,成為節慶娛樂的重要元素。



      ?盪鞦韆的文化傳承

      盪鞦韆起源於中國上古時期,與巫術和宗教活動相關,最初作為驅邪工具。到了唐宋時期,盪鞦韆成為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展現文人雅趣與宮廷生活風采。明清時期,盪鞦韆習俗遍及全國,逐漸演化為不同形式的競技遊戲,如「過梁悠」和「風車鞦韆」。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中,盪鞦韆也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成為婚禮和節慶活動的重要內容。



      ?踢毽子的演變與技藝

      踢毽子起源於漢代,經歷唐宋的普及後,成為技藝高超的民間娛樂活動。宋代的技術記載如「聳膝」和「佛頂珠」等,展示了踢毽子的高超技巧,並從軍事訓練轉變為全民運動。清代踢毽子風靡一時,許多文人留下了記載踢毽子的詩篇,並且延伸至現代,成為集健身、娛樂於一體的傳統運動。



      ?踩高蹺的社會功能與藝術價值

      踩高蹺在唐宋時期初具規模,起初用於模仿鳥類飛翔或進行表演。明清時期,這項活動發展為農村節慶的重要項目,並融入劇場表演元素,出現人物角色的創意化表現。踩高蹺作為集體活動,既滿足了民眾娛樂需求,又體現了地方特色,成為文化交流與傳統藝術的媒介。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中國傳統民俗娛樂為主題,深入剖析如放風箏、盪鞦韆、踢毽子、扭秧歌等娛樂活動,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作者結合歷史故事,探索民俗娛樂的起源、演變及其在不同時代的社會功能和意義,揭示了它們在民間信仰和節慶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書中語言生動,描述細膩,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中國古代的生活智慧與藝術魅力。

    ?


     





    序言

    婉若游龍—放風箏

    古代傳說:風箏的起源與習俗

    宋元時代:風箏的發展與創新

    明清時期:風箏的興盛與寓意

    騰躍之樂—盪鞦韆

    唐宋時期:鞦韆的起源與發展

    明清時代:鞦韆習俗的變遷

    趣味橫生—踢毽子

    從古至今:毽子的淵源與發展

    全民運動:踢毽子在清朝的普及

    手舞足蹈—扭秧歌

    唐宋時期:扭秧歌的發源

    明清時期:全民娛樂扭秧歌

    青雲直上—登高

    古代傳統:重陽節登高的起源

    明清時期:登高活動的普遍

    熱火朝天—拔河

    拖鉤演變:拔河的早期形式

    唐朝時期:拔河的興盛與發展

    興高采烈—採高蹺

    溯源探索:採高蹺的各種傳說

    高蹺藝術:古代形制與盛會

    地方特色—跑旱船

    唐宋時期:旱船的起源與發展

    明清時其:跑旱船的特色與興盛

    百花爭豔—其他民俗

    春意盎然:春遊活動的魅力

    童趣無窮:不可或缺的跳繩

    趣味競技:擊球遊戲捶丸



    ?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500 年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帶來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蘊含豐富寶藏。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建構具有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相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厚重文化底蘊。



      本書縱橫捭闔,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
    肖東發




    其 他 著 作
    1. 太平盛世:歷代盛世與開明之治
    2. 變法圖強:歷代變法與圖強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