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歷史視域」與「兩岸視域」的角度探討歌仔冊的語文問題。「歷史視域」指的是透過歷時的視角,觀察清朝、日治時期至戰後歌仔冊文獻所呈現的各種變遷與現象;「兩岸視域」則採取共時的視角,對比中國大陸的廈門與上海,以及臺灣的臺北、新竹、臺中、嘉義、臺南等地的歌仔冊,分析其異同之處。
?
在研究方法上,本書嘗試運用「共時—歷時—地域—結構」的理論框架,作為論述語文演變的基礎。具體而言,將從漢字書寫、語法功能、押韻形式及詞彙選用等層面,綜合觀察歌仔冊文獻,以釐清哪些元素屬於歷史傳承、哪些則為局部創新,並進一步歸納其演變規律或類型。最後,將參考語文形式的發展及出版的相關情況,重新界定歌仔冊語文發展的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