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序
「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不如謝天吧!」一代文學家陳之藩先生的這句話,真的是在完成本書再版工作時,我最深刻的感覺了!除了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四位共同作者、雙葉書廊曼瑄經理及其編輯團隊、本書各版的助理與祕書外,最要感謝的,也是本書得以完成的最大動力,應該要歸功於心理學本身就是這麼樣一個迷人有趣的學科吧!
小孩一哭就要抱起來嗎?比較早走路的小孩就比較聰明嗎?相似導致吸引,還是互補才能長久?有配偶的人真的比單身的來得長壽嗎?憂鬱症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會自殺?思覺失調又是什麼?老了就會得到失智症嗎?團體一起做決定一定會比一個人好嗎?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為什麼會有社群媒體成癮,大腦在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以上種種有趣的問題都是心理學的重要內容。甚至有人說,心理學家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麼,就知道你的個性、智力,甚至有沒有精神疾病!其實心理學家並沒有那麼厲害,心理學也並沒有那麼神奇,但它的確探討了種種生活上常見的有趣問題。因此如何能夠將心理學的知識傳遞、教授給學生及普羅大眾,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希望透過本書,可以增進大家對心理學的了解,更希望讀完本書之後,大家都會愛上心理學。
本書三版大致維持過去二版的架構,但有兩個主要改變:其一是為因應很多學校的學期由十八週減為十六週,我們忍痛刪去了〈組織與領導〉這個比較進階課程的一章,以及每章最後較為深入的「焦點討論」單元,以精簡篇幅。其二是本書作者之一林宜旻博士,因為個人生涯規劃而出國,因此我們另外邀請洪嘉欣博士負責更新、精進原來林教授主筆的章節。最終本書三版共有十四章,首先介紹心理學的發展歷史,接著對人類的生理和認知運作,包含感覺、知覺、記憶、動機、情緒、人格、意識、智力等進行介紹。除了內在機制外,在學習、社會心理學等章節,則說明了人類的外顯行為,並且在發展心理學的章節,介紹人類從出生到死亡,不同年齡階段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各方面的改變。此外,因為心理學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人類適應社會,因此在〈精神疾病與治療〉及〈壓力與健康〉兩章為大家說明相關的議題。此次我們針對每一個章節內文進行改寫、修正與擴充,增加較新的研究內容、結果與統計數據等,同時也將每個章節的「Cover story」進行汰換,以期能更貼近讀者的日常生活經驗。另外如同前兩版,為了減少本書的篇幅,我們將1990年以前的參考文獻完全刪去不列入,也要特別請讀者原諒。
雖然本書作者群對於寫書一事並不陌生,但是因為心理學內容廣泛、理論與研究推陳出新,除了整編前一版的內容,還要加入近十年的研究結果與創新理念,該如何拿捏提供給讀者的知識之深度與廣度,實在是令人絞盡腦汁。尤其大家都是在教學、研究與行政的繁忙工作中,抓緊時間、認真仔細的完成各自負責的部分,殊為不易,特別再次感謝本書的共同作者富珍、滿玲、嘉欣、旻暐。另外也要感謝可愛的助理們妙婷、妮妮、芷頤、馥安在撰寫本書期間所提供的協助,當然還有雙葉書廊的羅曼瑄經理、責任編輯吳琦蕙小姐及其他同仁們,感謝你們對此書出版的用心。
本書內容極多,疏漏在所難免,尚祈各位先進及讀者們不吝指正。
陳皎眉 政大指南山下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