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博物館裡的臺灣史: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

博物館裡的臺灣史: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56425
鄧騰克
吳煒聲
臉譜
2025年5月29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6263156425
  •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424頁 / 21 x 14.8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99歲
    臉譜書房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歷史概論











    「誰」紀念歷史?紀念「誰的」歷史?

    博物館與紀念館呈現何種臺灣史、臺灣認同才「正確」?



    ▍作者帶路!走訪全臺逾二十處紀念空間與博物館,重探臺灣現代史、不同族群的記憶與認同,以及政治的多元敘事



    臺灣曾處於全球冷戰的對抗核心,也經歷過數十年戒嚴的高壓管制。隨著一九八○、九○年代的政治自由化,學者、記者、藝術家和作家紛紛開始探索並主張新的國家認同形式。博物館及大大小小的展覽也是重要推手──各式各樣的策展與紀念、記憶場址反映出新時代對臺灣認同和歷史記憶的新詮釋。諸多關於身分政治和主體性的論爭最初發生在知識界,後來由博物館將這些辯論帶入公共領域。



    本書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文學者鄧騰克教授,在二○○○及二○一○年代,曾數度來臺。他對解嚴後臺灣博物館的定位與轉變尤其感興趣,趁旅臺期間走訪北、中、南,甚至外島的博物館與紀念場址,也耙梳文獻檔案、學界評論、臺灣本地新聞、官方資料等,藉此探索歷史記憶和臺灣認同的複雜議題在「展覽」與「紀念」脈絡下,是如何被呈現、解讀;其中有哪些政治陣營角力的因素,在這些教育或紀念性空間背後隱隱作用。



    作者會帶讀者探訪各大紀念場址與博物館,也引導讀者思考有關歷史記憶的問題,例如:

    ?
    ?一九三五年總督府用來舉辦臺灣博覽會的中山堂所在地,到了世紀末諷刺地豎立起對日抗戰紀念碑。國、民兩黨不斷拉鋸、爭論:在二戰時幾乎無人反抗日本的臺灣,這種紀念是否妥適?

    ?臺灣不少博物館(如宜蘭設治紀念館、凱達格蘭文化館)會展示原住民文化,可能呈現的是族群和諧的景象,而漢族與原住民族的衝突歷史不時會被粉飾。在「挪用歷史」與「多元主義敘事」間,是否存在合宜允當的平衡點?

    ?臺北二二八紀念公園的二二八紀念碑採用立方體、圓形的設計元素有何意涵?建造過程經歷哪些波折?兩黨政治對壘下,最終牌匾文字符合了「誰」的歷史詮釋?

    ?全臺各地的眷村故事館、文物館與博物館,都以怎樣的敘事基調講述國民黨軍事與軍眷記憶?保存記憶場址僅是為了「懷舊」?或也難免成為政治角力的工具?



    多黨民主制只要存在於臺灣一天,那麼在博物館界或更廣泛的各個領域,對歷史的爭論就無一天會消失。本書探討的博物館與紀念文化反映出臺灣數度被殖民、政治經過劇烈變革,以及在冷戰、後冷戰全球政治中地位岌岌可危的複雜歷史。值得思考的是,從這些歷史記憶,能否找到更包容的敘事與理解框架,讓我們定義出多元共融的新時代臺灣認同。



    ▍口碑好評

    鄧騰克透過生動、重視細節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博物館如何反映和引發文化變革。此作品大大豐富了臺灣研究和博物館學,它以清晰且令人信服的敘述提出深入的學術分析和創新的觀察。

    ——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周文龍(Joseph R. Allen)?



    鄧騰克的著作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對於廣泛的各領域讀者——包括主要研究臺灣的社會科學家、中國及東亞研究的學生、臺灣政治專家、當地文化場景的觀察人士等——本書都很有吸引力。

    ——九州大學 魏德悟(Edward Vickers)


     





    序言

    第一章 臺灣、中國和國家想像:前現代歷史和考古博物館

    第二章 多元文化臺灣的多元文化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第三章 紀念死者:忠烈祠和二二八紀念館

    第四章 白色恐怖以及和平與和解論述:人權博物館

    第五章 國民黨戰爭記憶:抗戰和冷戰紀念場址

    第六章 蔣氏王朝記憶:中正紀念堂和兩蔣文化園區

    第七章 「民族文化之根」:國立臺灣文學館

    第八章 原住民博物館和建構台灣認同

    第九章 地方文化、環境和地方創生:生態博物館

    第十章 與世界緊密相連的臺灣

    後記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