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壓力,常讓我想起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一句話:“Courage is grace under pressure.”「勇氣,就是在壓力之下依然保持優雅。」作為他忠實的讀者,我不僅著迷於其洗鍊文字,更敬佩他在逆境中展現的意志,那是一種「在刀口上不失風度」的姿態,一份坦然面對生命起伏的沉靜力量。
事實上,危機從來不是一種詩意的想像,而是每一個組織都必須面對的現實。正如危機管理之父Mitroff所言:“Crises are not ‘if ’ but ‘when.’Proper preparation and leadership can transform crises into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Mitroff, 2001) 「危機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透過完善的準備與領導力,危機甚至能轉化為成長的契機。」這句話正道出危機管理的核心:我們無法阻止風暴來襲,但我們可以選擇在事前備妥警覺,在事中展現決斷與溝通,在事後反思修復,讓痛苦成為鍛造韌性的沃土。
首任校長曾約農在創校典禮中指出:「開創是我們的格言」(Pioneering will be our watchword)。這句話不僅是創校者的遠見宣示,更奠定了東海人共同的精神座標。從率先推動通識教育與勞作制度,到首創圖書館開架制與全人導師制度,東海在制度設計上一次又一次突破既有框架,為台灣高教注入嶄新的理念與實踐動能。這份不畏傳統、不懼改變、勇於開路的精神,並未被封存於歷史,而是深深植入每一位東海人的信念與行動中,成為前行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