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重回初心版(增訂一版)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重回初心版(增訂一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05935
馬尼尼為
小寫創意
2025年7月10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6269905935
  • 規格:平裝 / 170頁 / 13 x 19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尚未分類 ]











      十多年前,我們問:外籍配偶的階級身分是否只有一種叫做「外籍配偶」?除了「外配」這個稱呼之外,我們是否無以辨識她們在這塊土地上的存在?她們,與我們,有著什麼樣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嗎?「外配」,除生育、家務勞動與經濟活動的創造外,還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創造性活動呢?



      十年前,東南亞專門書店燦爛時光開了,他們促成、舉辦了移民�移工文學獎,現在還在繼續;十年後,在這個時刻,燦爛時光拉下鐵門,結束營業。人們迄今,對於移民�移工,有沒有多一點的接觸、理解,或者想像?

    ? ? ? ? ? ? ? ? ? ? ?

      從第一本作品開始,馬尼尼為尼為即以一個「非典型外配」的姿態出現在臺灣文壇。十多年前,人們很難想像,外配會畫畫會寫書,外配會是師大藝術系科班畢業生。第一本書,若說不是微微地撼動了一些讀者對於「外配」的認知,那麼,多少也挑釁了當時的一些讀者對於女人�母親身分與樣貌的認定。馬尼尼為,也是「非典型母親」。身為母親的那些忿與不滿潑灑四處,身在傳統家庭裡身為媳婦的苦滲入書裡文句的每一寸。



      但如果你讀得夠仔細,你會讀到,馬尼尼為是個「盡責」的妻子與媳婦,她洗碗洗衣服照顧生病的婆婆,她不是站在家庭的核心張牙舞爪,她是以書寫、以繪畫,以沉默卻敲著巨大聲響的轟鳴聲抗議著,那些怒吼的文句,直向你內心最?敏感的神經直衝過去。



      外配,(曾經)是連故鄉都被消滅的族群。



      「我的故鄉不是一個名字,是人。」(my hometown is not a place, is people.)



      馬尼尼為說:

      「我的故事不算什?。不夠你們想要的悲苦。

      這是一個外籍配偶在臺灣的故事,但不是你們印象中的老少配、不是去購來的。

      不要置疑我的中文,全世界不是只有臺灣和中國人才懂中文。

      不要問我的故鄉,國家地名沒有意義,我跟你們一樣是人,我國家的人也跟你們一樣。



      十年來,作為一位被視為弱勢的外籍女人,我成了一隻動物。

      我的作用是生育、煮飯。當我反抗這一切,我的婚姻就?了。



      我知道,我只能隱匿地說這些話,沒有報紙願意刊登這樣的文章。

      我習慣了不被聽見,在這裡的十年。

      我和你們說著一樣的中文,卻像隔了比任何一種外文更高的山。



      我相信、也知道,不管在哪個國家,『歧視』這件事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從來沒有真正根除過,我以為要避免這件事,是把自己變成像你們一樣。

      可最終,我還是一敗塗地。」



      又十多年過去,馬尼尼為已經是一個獲得多個獎項肯定,有許多讀者、粉絲群的作家,而她,如何看待十多年前的自己?



      我們重新校正、細讀原稿,決定推出《帶著你的雜質發亮》初心版——這個版本,拿掉所有當時邀請來撐住一本很難被看見、很難被出版的書而寫的那些,認同的、不認同的序、推薦語;拿掉十多年前為了強化外配處境與情緒的目錄。這個版本,我們期望,你會看見,一個不同於你手上那個版本的馬尼尼為——比較貼近,原來的那個馬尼尼為,而不是張牙舞爪、憤恨不已的馬尼尼為。



      一個原本那麼卑微、渺小,只祈求、委曲求全地、期望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生存下來的巨大靈魂,被關閉在名為「外配」、「母親」神燈裡的那個巨人。



      因為創作,她被釋放了。



      身為母親,與身為藝術家是多?相互衝突的兩個身分——一個只擁有時間的殘渣餘沫,另一個卻渴求時間的無比綿長與完整。



      然而,也為唯有創作,身為母親,與身為藝術家,才有可能同時存在。



    本書特色



      *臺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金鼎獎作家馬尼尼為尼為在臺首部作品

      十多年後,打掉面具,重回初心版,與讀者素顏相見——

      *重回初心版新增後記,作家重新審視十多年前的自我書寫。

      *新增短篇〈雜質 外一章:螞蟻莉莉張〉,一窺OL外籍藝大畢業生的臺灣求生記。

    ?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初版後記

    重回初心版後記

    雜質 外一章:螞蟻莉莉張



    ?





    初版後記



      這所有的一切,我們所談論的愛,都只是一種回憶,說不定連回憶都談不上。我說錯了嗎?我有神智不清嗎?因為如果你們都覺得我說錯了,你們要糾正我。我想知道。我是說,我什麼都不知道,而我是第一個承認這件事的人。?

      ——《當我們討論愛情》,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馬英譯,頁183。臺北:時報,2001。



      二?一二年,我生了一個兒子。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穿我一點都不雀躍。



      我看著人群中的臉,每一張成了嬰兒,依在母親的懷裡,睜大眼睛看著母親。他們一起哭,排山倒海的哭,一發不可收拾的哭,哭醒人們一成不變的人生,咬啐孤獨,阻絕孤獨的蔓延。孩子,這一切只是虛張聲勢的生命情節,是被我厭倦的粉紅色。你知道嗎,所有容光煥發、滿溢的幸福感,都只是片刻的記憶,甚至只是一種錯覺。



      我知道我很好。神軟軟的,像貓一樣柔軟,摟著我。我異常地倦怠,吃力地扛著你龐大的哭聲。我把自己削尖,寫下給你的。最後,我說錯了嗎?我有神智不清嗎?因為如果你們都覺得我說錯了,你們要糾正我。我想知道。我是說,我什麼都不知道,而我是第一個承認這件事的人。



    重回初心版後記



      這是一部小說。



      我不想要有回憶。這些年,我沒有時間回憶。回憶有什?用呢。我不敢回憶。不管好的壞的。都消失了。



      因為要出新版,我才回看的。我已經忘記自己寫過那些、忘記寫的那些事。我從來不回看寫過的,除非像這樣有目的性。我不想面對、不想重看,拖了一些時間,才去看它。若非總編好像在逼我一定要看,我此生都不會再看。



      看到結尾的時候,我腦海閃出一句話:這是一部小說。



      小說能用來解釋一切。一切人們感到怎?可能的事、感到無法說出口、無法面對的事、不可思議的事。全部可以歸咎於小說。



      至於一個作者要如何回看自己的作品,我沒有答案。這些年來模模糊糊地收過一些有關此書的讀者信,在很多時刻讀者信對作者是珍貴的打氣,好像和這個世界有了模模糊糊的連線。我很感謝那些珍愛此書的讀者,這樣一本亂闖亂寫的書。而他們給我肯定,在我心中,你已經是作家了。或者那些在書店裡拿起來,振奮的告訴我,發現一個新作者了。而那個十三年前他們發現的作者,後來也一步一步寫了更多的作品,每生出一本,又離第一本遠了一些。而第一本,對作者是意義重大,它畢竟是一個開始。但除了一個可能也不算怎?好的開始,它並沒有賣得多好,或是收穫什?。它對我的意義就是打開了一扇門。接下來就是靠我自己走了。如果當時小寫出版的總編沒有把我撈起來,我很大可能不會走在這條路上。就算再回去一次,我也想不到有誰會願意出版它。如果你有能力成為幫別人開門的人,那是能扭轉別人的一生的。



      從那時候起十餘年,我像八爪魚一樣謀生。因為寫作是一件無法維生的事。但是我已經用作家的方式活過了。我用作家的方式重新感受了一切。我已經有了分身了。沒有什?比這更好的。這世界就是有像我這樣執意寫作的笨蛋,我寫不完、做不完。人生沒有完美。沒有辦法永遠如人所願。每一本書也會有缺憾,也會有它有力氣的地方。我沒有去想它了。若要我去硬想,我只能說,我已經離它很遠,沒有好說的。



      這幾年,我復仇也復得夠了吧。我最討厭別人再拿出「新住民」這三個字來框我。我是一雙新的眼睛,不是你們的新住民。這城市這國家每天都會有新人,新人和舊人本質沒差,一樣是人。我想撇開地域性。我眼中的那個臺北只是一個代名詞,說不定轉成任何都市都沒差。



      至於復仇。不會結束的。我和這座城有仇。也有愛。我滿足我這樣的雜質狀態。我沒有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只要能夠持續創作。既便我現在更會做人了,但創作中的我,她還是一個瘋子。請不要和我的文字計較,那是一個瘋子寫的。人和作品是不一樣的。不要相信人如其畫。



      「就算遇到討厭的人,就算遇到不如意的事,

      都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專心創作就好。」*



      要是真的能這樣就好,想想我也沒別的路了。生活中能夠專心創作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每天晚上都要不顧一切去睡覺。要熟睡如泥。要八風吹不動。直到死的那一天。



      [同作品名字體,級數]*改寫自三浦紫苑《強風吹拂》,「就算遇到討厭的人,就算遇到不如意的事,都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專心向前跑就好,這是阿走唯一能做的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