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們問:外籍配偶的階級身分是否只有一種叫做「外籍配偶」?除了「外配」這個稱呼之外,我們是否無以辨識她們在這塊土地上的存在?她們,與我們,有著什麼樣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嗎?「外配」,除生育、家務勞動與經濟活動的創造外,還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創造性活動呢?
十年前,東南亞專門書店燦爛時光開了,他們促成、舉辦了移民�移工文學獎,現在還在繼續;十年後,在這個時刻,燦爛時光拉下鐵門,結束營業。人們迄今,對於移民�移工,有沒有多一點的接觸、理解,或者想像?
? ? ? ? ? ? ? ? ? ? ?
從第一本作品開始,馬尼尼為尼為即以一個「非典型外配」的姿態出現在臺灣文壇。十多年前,人們很難想像,外配會畫畫會寫書,外配會是師大藝術系科班畢業生。第一本書,若說不是微微地撼動了一些讀者對於「外配」的認知,那麼,多少也挑釁了當時的一些讀者對於女人�母親身分與樣貌的認定。馬尼尼為,也是「非典型母親」。身為母親的那些忿與不滿潑灑四處,身在傳統家庭裡身為媳婦的苦滲入書裡文句的每一寸。
但如果你讀得夠仔細,你會讀到,馬尼尼為是個「盡責」的妻子與媳婦,她洗碗洗衣服照顧生病的婆婆,她不是站在家庭的核心張牙舞爪,她是以書寫、以繪畫,以沉默卻敲著巨大聲響的轟鳴聲抗議著,那些怒吼的文句,直向你內心最?敏感的神經直衝過去。
外配,(曾經)是連故鄉都被消滅的族群。
「我的故鄉不是一個名字,是人。」(my hometown is not a place, is people.)
馬尼尼為說:
「我的故事不算什?。不夠你們想要的悲苦。
這是一個外籍配偶在臺灣的故事,但不是你們印象中的老少配、不是去購來的。
不要置疑我的中文,全世界不是只有臺灣和中國人才懂中文。
不要問我的故鄉,國家地名沒有意義,我跟你們一樣是人,我國家的人也跟你們一樣。
十年來,作為一位被視為弱勢的外籍女人,我成了一隻動物。
我的作用是生育、煮飯。當我反抗這一切,我的婚姻就?了。
我知道,我只能隱匿地說這些話,沒有報紙願意刊登這樣的文章。
我習慣了不被聽見,在這裡的十年。
我和你們說著一樣的中文,卻像隔了比任何一種外文更高的山。
我相信、也知道,不管在哪個國家,『歧視』這件事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從來沒有真正根除過,我以為要避免這件事,是把自己變成像你們一樣。
可最終,我還是一敗塗地。」
又十多年過去,馬尼尼為已經是一個獲得多個獎項肯定,有許多讀者、粉絲群的作家,而她,如何看待十多年前的自己?
我們重新校正、細讀原稿,決定推出《帶著你的雜質發亮》初心版——這個版本,拿掉所有當時邀請來撐住一本很難被看見、很難被出版的書而寫的那些,認同的、不認同的序、推薦語;拿掉十多年前為了強化外配處境與情緒的目錄。這個版本,我們期望,你會看見,一個不同於你手上那個版本的馬尼尼為——比較貼近,原來的那個馬尼尼為,而不是張牙舞爪、憤恨不已的馬尼尼為。
一個原本那麼卑微、渺小,只祈求、委曲求全地、期望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生存下來的巨大靈魂,被關閉在名為「外配」、「母親」神燈裡的那個巨人。
因為創作,她被釋放了。
身為母親,與身為藝術家是多?相互衝突的兩個身分——一個只擁有時間的殘渣餘沫,另一個卻渴求時間的無比綿長與完整。
然而,也為唯有創作,身為母親,與身為藝術家,才有可能同時存在。
本書特色
*臺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金鼎獎作家馬尼尼為尼為在臺首部作品
十多年後,打掉面具,重回初心版,與讀者素顏相見——
*重回初心版新增後記,作家重新審視十多年前的自我書寫。
*新增短篇〈雜質 外一章:螞蟻莉莉張〉,一窺OL外籍藝大畢業生的臺灣求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