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創意就是……舊 + 舊 = 新!
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曾說:「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天才,而是變成天才。」歷史上的天才只是少數,多數人其實都需要後天的努力,進而「培養」出才華,意思是:天才是可以被「訓練」的,寫作也是如此。然而我們該如何訓練出寫作的創意呢?
有一位潛水員,打算潛入海底打撈魚類,他在海中優游尋覓了一陣,終於帶著幾條新鮮的魚,浮出水面。上了岸,潛水員就將捕捉到的魚,當場料理。過程中,他運用了許多料理的手法和刀工技巧。
首先是以逆向的方式,去除魚鱗,用刀劃開腹部,挖除內臟,然後用剪刀剪開魚鰓,再用手指抓住魚頭,以斜刀切開,又將魚的背部下刀劃開,順著魚骨頭慢慢的劃至魚尾,完整切下魚肉,最後將骨頭取出,再添加其他材料,就成了一道香味四溢的料理,令饕客食指大動。
獲得創意的過程就像在潛水,海底是我們的潛意識,我們優游在大腦中進行思考活動,蒐集所有需要的資訊,當這些資訊收集完成,就會浮出潛意識的水面,成為電光火石的「靈感」。接著,我們循著靈感,將這些材料剪裁、組合、變形,或化為圖像、影像,或是創造性的模仿、想像,就成為嶄新的「創意」。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創意就如同料理一道菜,只要將一些現成的「舊」材料,以不同的技巧結合起來,就會變成「新」的事物,吸引大眾的目光,這就是本書的立論基礎:舊 + 舊 = 新!
舉例來說,記敘文、抒情文、議論文是「舊」的、為人所知的文體,但如果將記敘、抒情、議論三者結合,或是記敘 + 抒情、抒情 + 議論、記敘 + 議論等,進行各種排列組合後,文章就會擁有千變萬化的「新」面貌,這就是「舊 + 舊 = 新」的藝術!
又如應用文普遍被用來寫正式的文書,但如果結合想像力,就可以寫出創意的書信,可以寫信給古人或給未來的世界;若是結合新聞 + 角色扮演,就可以化身為古代記者,寫一篇報導古代戰爭的新聞稿。「舊 + 舊」不但等於「新」,更等於數學的「8」,它能變化出無限大、無限多的創意!
我們還可以發現,在進行創意的過程中,除了收集資訊(捕魚),還要能處理資訊(料理),如果缺乏處理的技巧,一條新鮮的魚,就可能成為一團混亂,缺乏吸引人的口感與美感;同樣的,如果寫作缺乏技巧,文章的創意內容也就無從產生。
作文,正是訓練各種創意技巧,最有效的方法!同學只要透過本書所提供各種形式的寫作訓練,就能鍛鍊出創意的思考力,運用在會考寫作測驗,就可成功的擺脫一般通俗的寫法,而將自己的創意灌注在文章,成為最搶眼的「六級分」贏家!
本書對作文有全新的視野,新穎的詮釋加上多種首創的秘訣設計,讓作文變得非常簡單,同時又充滿創意,每篇範文皆逗引著種種閱讀趣味。只要透過各章的技巧傳授,從現在開始,努力培養天賦、鍛鍊寫作,你,就是那位獨特而耀眼的創意高手!
推薦序一
作文,應考致勝的關鍵
「沉默是最大的哀傷和無奈!」、「手不能提筆是情意的癱瘓,而其人也與廢物毫無二致了!」啟蒙文教學會張力中總幹事如是說。每次想起前述言語,再對看學生的文章,只有哀矜悲憫。所以,我深深期盼有人能協助孩子,彷佛郭璞授予江淹五色筆一樣,點化莘莘學子,讓他們以佳句妙辭來抒懷寫情,使人間更為美好。
很高興天出奇人,教導兒童讀經與寫作的高詩佳老師有緣擔當大任,她致力創意教學,活化寫作課程,讓學生擺脫「上作文課、寫作文」無趣的苦惱,甚至不想下課。而基於「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聖賢教誨,高老師與人為善,整理實務經驗,無私地與所有人分享,這種育持眾生的功德實在無量,值得肯定。
本人身為高中校長,深刻了解國中基測、升大學學測的勝敗關鍵在「作文」,若是要掌握勝利,文筆一定要好!
而寫作成功三要訣是:器度、見識、技巧。「器度」、「見識」的培養,要從哲思、生活、閱讀中來,那是薰染之功,日積月累。而「技巧」,則可以靠名師指點獲得。其實,說破了,也不難。如今,高老師指點的寫作技巧就在眼前,歡迎大家來品嚐,若是領略了箇中好滋味,也請「食好湊相報」,讓更多人受益!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 前校長
張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