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廣島: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故事(原爆80周年紀念,新新聞主義寫作先驅)

廣島: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故事(原爆80周年紀念,新新聞主義寫作先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662540
約翰.赫西
李仲哲
二十張出版
2025年7月02日
153.00  元
HK$ 130.05  






ISBN:9786267662540
  • 叢書系列:matchstick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matchstick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亞洲史 >











    戰爭結束過後,凡事都要回歸日常,

    有誰真正在乎原子彈落下後,廣島的真實景況?



    在人們開始談論「新新聞主義」之前,一九四六年出版的《廣島》就證明這種寫作手法的力量——

    跳脫科學角度的報導,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展開新聞調查!

    來自六位廣島原爆倖存者的現場記憶,一位記者於二戰後轟動全球的逆風報導!



    ★★★普立茲獎得主——約翰.赫西——非虛構寫作經典★★★

    ★★★廣島原爆真相+新新聞主義寫作先驅★★★

    ★★★紐約大學新聞系評選「二十世紀最優秀的新聞寫作」★★★



      ======================



      ●「和那個時代的人比起來,身處當代的我們彷彿擁有全知視角,知道核爆造成多大的災難——而無法想像一九四○年代的媒體有多重要,特別是一個意識到問題、從而冒險尋找真相的『真正的記者』。」——阿潑(文字工作者)



      ●「我認為1945年以來,讓世界免於核彈災難的並非嚇阻,也非對特定武器的恐懼,而是記憶——對於廣島浩劫的記憶。」——約翰.赫西(本書作者)



      ======================



      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

      廣島市上空原子彈引爆

      一道「無聲的閃光」劃破天空,無數人的人生徹底改變——



      ◎佐佐木敏子(罐頭廠人事職員)�

      此時剛回到辦公室的座位上,整理一下文件後,正想轉頭與鄰桌的年輕女同事聊兩句。

      ◎藤井正和(自營醫院醫生)�

      因天氣很熱只穿著內衣,盤腿坐在自家醫院懸建於河川上的廊台,戴上眼鏡正在看報紙。

      ◎中村初代(裁縫店遺孀)�

      剛好從家裡廚房窗戶往外瞧著隔壁鄰居;他們配合拓寬防火巷防空襲的工程,正在拆除自己的房子。

      ◎威廉.克蘭佐格(德國神父)�

      早上的空襲警報解除,用過令人腸胃不適的粗糙早餐後,回到位於傳教所三樓的房間,正放鬆地躺在行軍床上看著教會雜誌。

      ◎佐佐木輝文(年輕外科醫生)�

      於七點四十分到達紅十字醫院,為病患抽血以進行梅毒血清測試,此時正走過醫院走廊,準備將血液樣本拿去試驗。

      ◎谷本清(衛理公會牧師)�

      為了將貴重物品搬離至較遠的安全地帶,以避開市區可能遭受的轟炸,剛抵達一個富人家的門口,打算把一車物品卸下來。



      ======================



      █帶著支離破碎的新聞,踏上那個「原子彈落下的世界」



      當美國人得知日本投降、二戰終結的消息,全國陷入歡欣鼓舞的氣氛時,因美國政府操作新聞,試圖淡化、隱瞞原爆的毀滅性後果,世人並未意識到原爆的威力對廣島的傷害有多慘烈。然而,除了冰冷的死傷數字之外,實際遭原子彈攻擊的廣島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本書作者約翰.赫西(John Hersey)在查覺美國新聞風向的不對勁後,成功突破管制進入廣島原爆的廢墟現場,訪問多位「被爆者」,並鎖定其中六位經歷撰寫報導。他不配合軍隊的宣傳,以當時少見的敘事手法忠實記錄下平民百姓經歷了這場歷史上單一規模最大的人為災難的故事。



      1946年8月31日,《紐約客》雜誌以該期全部篇幅刊載了約翰.赫西的報導。該內容以清晰、樸實、冷靜、克制卻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字,首次向美國人詳細描述了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恐怖後果,立即引起巨大反響,數小時內雜誌便售磬,引發世界各地媒體的無數討論。兩個月後,該期內容便以書籍形式出版,即為本書《廣島》(Hiroshima)的初版。後續日文譯本也於1949年出版。



      █從「被爆者」視角說故事,「全人類」必須面對的共同記憶



      本書除了涵蓋爆炸當天早晨到原爆一周年後這六位居民的親身經歷,在首次出版近四十年後,赫西也再度回到廣島尋找他所講述的故事主角,追蹤他們在原爆後如何持續生活,以及「被爆者」受到的歧視與日本政府的應對──甚至是挺身為和平運動奔走的過程。這些內容也收入了本書1985年的增訂版中,成為動人的最終篇章。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時,紐約大學新聞系於1999年將本書評選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優秀的報導寫作」。本書為公認的「新新聞主義」流派的原點,該寫作手法將小說的敘事技巧引入新聞寫作,也是現今「非虛構寫作」的前身。



      約翰.赫西以旁觀者角度、不帶評價地客觀書寫,仍能使讀者產生主觀的判斷,進而在理解原爆真相的同時感到內心震動。直至今日,在廣島發生的事情將成為我們在思考世界戰爭和核子浩劫可能樣貌時的參照對象,永遠留存在人類的集體記憶之中。本書仍警醒著世人,廣島的悲劇並非遙不可及,甚至會是未來人類若實際爆發核子戰爭時的可能景象。



      專文導讀 阿潑|政大新聞系兼任助理教授、文字工作者



    名人推薦



      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洪維揚|日本歷史作家

      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張子午|《報導者》採訪主任

      許仁碩|北海道大學傳媒研究院助理教授

      詹慶齡|資深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

      飛地書店

      梓書房



    好評推薦



      「每一個美國人,如果允許自己拿原子彈開玩笑,或者只將其視為一種聳人聽聞的現象,認為如今可以接納其為文明的一部分(就像飛機和汽油引擎一樣),又或者允許自己推測如果我們陷入下一場戰爭,我們會如何利用原子彈,那麼他們都應該讀一讀赫西的作品。這篇原刊於雜誌的文章一旦出版成書,評論家就會說這是一部經典之作。但它遠不止於此。……從二戰中誕生最著名的報導作品。」──《時代》(Time)



      「無論對本書有何種評論都比上這本書自身想傳達的。本書不言自喻,以一種令人難忘的方式,為人類代言。」──《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來自實際原子彈受害者的觀點,與奧本海默的視角完全互補。」──《GQ雜誌》(GQ Magazine)



      「關於戰爭最偉大的經典之一。」──《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所有能閱讀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星期六文學評論》(Saturday Review of Literature)


     





    導 讀�文:阿潑



    第一章�無聲的閃光

    A Noiseless Flash

    第二章�火

    The Fire

    第三章�詳情仍待查明

    Detail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第四章�黍草與小白菊

    Panic Grass and Feverfew

    第五章�劫後餘波

    The Aftermath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