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小手鋼琴家的應對策略

小手鋼琴家的應對策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232876
蘿拉.迪爾,倫達.瑞斯頓
林聖縈
五南
2025年6月25日
217.00  元
HK$ 206.15  






ISBN:9786264232876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9 x 26 x 1.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藝術類 > 音樂











      《小手鋼琴家的應對策略》(Adaptive Strategies for Small-Handed Pianists)匯集了來自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物理學、解剖學、醫學與鋼琴教學法等學門的資訊,專為小手鋼琴家特殊的身量與音樂需求所設計。這是首部相關議題的全面性研究,涵蓋了歷史、解剖學與鋼琴教學法的多重視角,同時針對因手型大小問題而在鍵盤上掙扎的鋼琴家群體,重新檢視了樂界長久以來的偏見。書中對演奏動作的效率、人類解剖結構與生理限制進行討論,這些理論對健康彈奏與鋼琴技巧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實質基礎,並特別注重與小手相關的議題。



      此外,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演奏技巧的替代方法,如音符重新分配、指法重新安排、加強手指伸展與力量的策略,以及自音樂上對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書內並附有數百個來自廣泛鋼琴曲目的範例,圖文並茂,是鋼琴教師與學生無可比擬的重要資源。



    專業推薦



      廖皎含教授,全方位鋼琴家?

      凱瑟琳.考斯基(Catherine Kautsky),喬治與瑪喬麗.歐森.錢德勒音樂教授,勞倫斯大學鍵盤學系主任



      「這真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書—姍姍來遲但極為需要。Deahl和Wristen教授對小手鋼琴家面臨的各種議題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探討,同時仍能在日常層面上保有高度的實用性。這本書對每位鋼琴教師和鋼琴家都極具價值:其資訊對鋼琴家的健康與舒適性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凱瑟琳.考斯基(Catherine Kautsky),喬治與瑪喬麗.歐森.錢德勒音樂教授,勞倫斯大學鍵盤部門系主任



    ?


     





    推薦序

    作者序?

    致謝?

    譯者序

    縮寫與圖示符號對照表?



    第一章 了解何謂小手?

    定義小手?

    小手的統計數據?

    現代鋼琴的演變與手部尺寸問題的關係?

    教學場域中對小手的誤解與偏見

    小手和受傷風險?

    鋼琴教師的角色

    結語

    章節反思?



    第二章 演奏肢體運用之基本原則

    有效率的演奏法則?

    動作的定律?

    其他和簡潔動作有關的特點?

    彈奏鋼琴的基本姿勢

    結語?

    章節反思?



    第三章 技巧和手小的鋼琴家

    不當的彈奏習慣?

    有利於小手鋼琴家的基礎技巧語彙?

    正視能力範圍?

    結語?

    章節反思?



    第四章 重新配置音符

    避免雙手交錯

    避免在和弦與琶音中的伸展?

    跳躍和手部移動的輔助方法

    提高準確性、力道和控制力

    保持較為中立的手部和手腕位置

    彈奏震音和顫音的輔助方法

    維持圓滑奏及旋律線條?

    凸顯和聲

    結語?

    實例練習?



    第五章 重新設計指法

    指法與手的大小?

    儘量保持收合的手型?

    重複使用同一手指以獲取更多的跨度空間

    提升音色品質及聲部層次?

    以較長的手指跨越過較短的手指?

    以拇指替代內側手指?

    使用「位移式指法」(positional fingering)來建立最高速度?

    在同一個琴鍵上替換手指

    無聲地重新壓下已放開的音符?

    結語?

    實例練習?



    第六章 跨度和力度的最大化

    琴鍵上的大範圍移動

    彈奏大跨度的輔助方法

    拆解和弦?

    釋放音符?

    利用旋轉來增強力量

    善用骨骼支撐?

    彈奏斷奏的和弦及八度

    將音符組合入更大的態勢

    省略和修改音符?

    結語?

    實例練習



    第七章 以音樂來解決技術問題

    圓滑奏

    演奏強音

    踏板運用

    聲部處理?

    節奏變化、速度修正與自由速度(Rubato)?

    形塑態勢

    結語?

    章節反思?



    第八章 整合與探索

    診斷與整合

    探索?

    餘論?



    參考書目

    活動目錄?

    譜例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





    作者序



      觸覺是感官的語言。我們透過薄薄的皮膚傳遞情感、意義與情緒。觸覺將我們吸引到鋼琴前,同時也是一種我們歷經多年努力學習所試圖掌握的技藝。對鋼琴家來說,觸覺是通往音樂的門戶。透過觸覺,或說是觸鍵,鋼琴家探索新的聲音與表達方式。正如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所說,這是他如何「找到最優美韻腳的方式??藉此他衡量著不同程度的誘惑力或是酸澀滋味??施展他的煉金術??蒸餾出他最令人迷醉的香水。」而作為鋼琴演奏大師的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將觸覺和觸鍵技術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宣稱觸覺「並非是一種無意義的被動接收行為」,而是將音樂理念從「虛幻抽象的邊緣地帶轉化至具體、可見世界」的手段。



      遺憾的是,許多手小的鋼琴家在開始接觸進階曲目後,遇到那些「手不能及」或是對手造成不適感的困難樂段時,他們可能在各種意義層面上,真的與鋼琴失去了「接觸」—浪費著數不清的時間,為了想達成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無意義地練習著,最終還可能遭受職業傷害,也失去了初心和動機。這本書源於我們自身在鋼琴前如史詩般奮力掙扎的回憶。其中一位作者曾因長時間勉強硬撐著雙手去彈大音程和弦,而受到了嚴重的肌肉骨骼傷害,也曾使用毫無幫助的指法,反覆練習而無成效。而另一位作者,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習所有蕭邦練習曲的開頭部分,卻失望地發現連第一首練習曲的第1小節都無法彈奏。對自己身體條件不足的認知迅速升級為對自身能力的質疑—也許我們根本不夠好。弔詭的是,在理解並直面小手所帶來的天生困難後,反而使我們更加清晰地聽到了自己心中的樂音,並讓我們充滿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的力量。我們也在教學生涯中,看到了學生一樣得經歷我們曾面對的困難,尤其是那些手比我們還更小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完全不理解手的尺寸會如何從本質上影響演奏的狀態。長期的痛苦掙扎,會讓許多人產生自我懲罰的想法,認為自己還須加倍努力,卻從未停下來問問自己,是否有其他的替代路徑,能到達相同的目標。



      沒有一雙手的形狀和尺寸是相同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相同的鋼琴技巧,對一些人來說可能相對容易,而對其他的人來說則極具挑戰性。小手鋼琴家並不是唯一在鋼琴上遇到困難的人。在光譜的另一端,我們也注意到,當手指或手掌較大的演奏者需要在黑鍵之間彈奏,或是在彈奏快速演奏音階、顫音和裝飾音時,往往同樣會遇到困難。因此,不能將技術上的不足一概歸因於天賦或努力不足。同樣也有可能,鋼琴家的掙扎源自於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工具來應對音樂上的難題,而這些工具也該適合他們各自手型的需求。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結合了從人體工學、物理學、解剖學、醫學、音樂教學法及多年專業經驗中得到的資訊和研究結果,專注來探討「小手」這個主題。第一章從歷史、解剖學和教學的角度,對小手問題進行概述。第二章旨在建立讀者對於物體運作效能和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理解,接著闡述對鋼琴演奏的基本觀察及物理上的限制,並解釋了健康動作的原則。第三章則集中分析了與小手相關的技術問題。第二和第三章的重點並不在於全面性地探討鋼琴技術,而是為後續章節中各種應對技巧的詳細討論,提供一個理論基礎。



      由於每個人在身體尺寸、體型以及大腦感知、處理和執行訊息的方式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法提出一套完全適合所有人的應對策略。同時,有些方法可能最初會讓讀者感到不合常規或甚至與直覺相悖。然而,我們希望能透過本書,幫助小手鋼琴家建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疆界,恢復或提升他們的音樂演奏水準,指出通向音樂和技術目標的多種可能路徑,並引導他們避開錯誤的岔路或走入死胡同。此外,儘管追求最有效率的身體動作是本書的終極目標,我們仍然揚棄違背音樂價值的便宜行事。



      本書的圖示可分為三類:圖表、練習活動和譜例。圖表是提供圖像、圖表或圖片,旨在加深讀者對文字描述的理解。練習活動提供了基礎性的練習,引導讀者親身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動作。這些活動練習並非是要求讀者反覆練習而導致身心疲憊的技術性練習曲,作者們誠心忠告讀者應避免無心無腦、不注重音樂整體性的反覆彈奏。最後,譜例呈現這些應對技巧在實際鋼琴文獻中的具體應用。這些技巧在恰當的運用下能用來保持音樂的完整性。限於篇幅,本書只能舉出簡短的譜例,建議讀者在閱讀時,能輔以嚴謹編輯過的樂譜版本,在更完整的背景下取得更清晰的視角。



      本書所提到的許多觀念和技巧並非我們新創,而是反映了我們在音樂之路上,許多同行音樂學者、同事、老師和學生的智慧積累。我們也仔細研讀並廣納各個已知流派的鋼琴演奏技巧及方法論。其中,奧特曼(Otto Ortmann, 1889-1979)在1929年的開創性論文對我們來說特別有助益。兩個主要的原因讓我們時時引用他的理論:第一,奧特曼是第一位從物理學和解剖學的角度,客觀地檢視鋼琴演奏的人。因此,他的研究可以視為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研究鋼琴演奏技術的濫觴。第二,奧特曼是第一位特別提出小手在鋼琴演奏上存在固有困難的學者,雖然他之後在這個主題上的著墨不多,我們還是選擇性地使用奧特曼的發現來驗證特定的策略性技巧或概念。也因此,我們的書不應被視為對任何特定的教學方法或鋼琴演奏系統的全面背書,而應被視為對特定鋼琴家族群所面臨的獨特挑戰之探討。由於許多基本的鋼琴演奏觀念大同小異,其中一些論述自然已廣為人知,或在其他同類的書中被討論過。此外,雖然我們試圖透過本書讓所有讀者都能理解小手鋼琴家所面對的難題,我們也需承認文字的傳達有其限制:一來以文字描述動作本就極其困難,二來我們或許無法透過文字,將心中所意所想,百分之百地如實傳達給讀者。我們希望不同流派的鋼琴家們能異中求同,在本書中找到合宜的應對策略,實際應用於他們的演奏中;也希望這些策略能激發出鋼琴家們更多的靈感,找到適用於他們獨特手型的演奏方式。



    譯者序



      大概所有的音樂家都希望自己有一雙強壯的大手。大手自然有其困難與限制,然而手太小的音樂家不只常常連樂譜上的音符都無法如實演出,也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心力與體力來完成大手音樂家能輕鬆演出的音樂片段,因此也冒著更多受傷的風險。



      在亞洲女性中,我的體型相對高大,然而我卻有一雙小手。單看我的身高,無論是老師、同儕或是觀眾,都不會意識到我在演奏八度或更大的音程和弦時所遇上的困難。或許也因為如此,在我去美國求學的第一學期,就因過度練習八度而得到了肌腱炎。自此以後,我開始特別關心這個議題,在預防受傷的同時,也希望能找到在音樂上適合小手的演奏方法。



      《小手鋼琴家的應對策略》便是一本對這個問題詳加探討的專書。兩位作者結集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及研究成果,從鋼琴的歷史演變開始,到演奏上對於替代指法、曲目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技術考量及心理上的因應態度,都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見解;不但能有效降低受傷風險,更能讓我們在音樂之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將此書介紹給台灣的讀者,特別感謝五南出版社及張毓芬編輯接受我的提案,讓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得以面世。在翻譯過程中,感謝我的鋼琴老師張瑟瑟教授提供了許多精闢見解。也衷心感謝陳曉蘭、張筱靈和Xinwei Liu等教授對譯稿的耐心指正建議,及廖皎含教授不吝推薦。譯稿不盡之處,自然完全是我的責任。



      願本書給予小手鋼琴家們足夠的工具和勇氣,找出適合自己身心的彈奏方式,演繹出個人獨一無二的琴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