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戰亂時代佛教思想、制度與信仰的多元展開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戰亂時代佛教思想、制度與信仰的多元展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66539
張雪松
崧燁文化
2025年7月16日
250.00  元
HK$ 225  






ISBN:9786264166539
  • 規格:平裝 / 492頁 / 17 x 23 x 2.4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北傳佛教











    從東漢譯經初傳到北朝佛寺林立,佛教在中國的根系由此扎下

    南朝義學清談,北朝造像誦經,佛教思想與實踐開始分化成型



      ▎突破宗派史觀,重構佛教斷代史敘述

      本書打破傳統以隋唐以後佛教宗派為主軸的寫法,回到佛教初傳中國的歷史原點,重新構築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發展脈絡。作者不



      以宗派正統為框架,而是強調佛教義理、譯經活動、社會環境與思想變遷之間的互動關係,凸顯此一時期為中國佛教本土化的重要轉折點。書中以時間為經、主題為緯,呈現佛教如何在思想上逐步融入中國文化,並為隋唐佛教宗派的興起奠定基礎。



      ▎關注制度與社會,延展佛教研究視野

      不同於僅聚焦哲學與義理的研究取向,本書廣泛關注佛教制度的演化、譯經活動的組織化,以及與國家政治與社會結構的深層互動。如僧尼出家的社會條件、寺院經濟制度、朝廷對佛教的支持與限制等,都納入討論,體現佛教不僅是思想體系,也是歷史現實中活躍的宗教與社會力量。透過豐富的史料與細緻分析,本書拓展了佛教史的研究範圍,使之更貼近歷史真貌。



      ▎凸顯信仰實踐,納入民間與邊緣視角

     本書一大特色是納入民間信仰與非主流群體的視角,重視一般百姓的佛教實踐、比丘尼的歷史角色,以及神異信仰、俗講活動與應驗記等傳統常被忽視的資料。這些內容補足了以往偏重菁英思想的書寫方式,呈現出佛教在基層社會中的活力與多樣性。作者也關注史料中的性別與階層差異,嘗試將佛教史的敘述擴展至更全面的文化史與社會史領域。



      ▎融合現代方法,建立學術與敘述典範

      本書在方法上兼納「中國化」、「上層建築」與「知識考古」等不同研究路徑,並對傳統的正統論與僧傳體例提出反思與重構。作者在繼承湯用彤先生研究基礎之上,引入當代歷史學、文化研究與宗教社會學等視野,使本書不僅是一部內容詳實的佛教斷代史,更是當代中國佛教史研究方法的代表作之一。其史觀開放、論述清晰,對學界與一般讀者皆具高度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不再局限於傳統宗派史觀,而是結合政治、社會、思想與民間信仰多重層面,展現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的歷史脈動。作者承襲湯用彤先生的研究基礎,融合現代歷史與文化視野,從制度、人物、譯經、思想到民間活動等,構築出一套動態而多元的敘述結構。全書學術扎實,視野寬廣,對佛教史研究具有突破性意義。

    ?


     





    《中華佛教史》總序

    緒論

    第一章 佛法初傳中土之歷史考述

    第二章 東漢與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三章 東晉時期義學的興起

    第四章 不順化以求宗的廬山僧團與慧遠

    第五章 孤明先發竺道生

    第六章 謝靈運〈辨宗論〉的思想脈絡

    第七章 東晉至南朝的僧人學風的變遷

    第八章 晉宋時期般若學邁向涅槃學的多元發展

    第九章 北魏時期的佛教與政治關係

    第十章 南朝時期佛教的發展與政教衝突

    第十一章 六朝時期僧人尺牘書信文化

    第十二章 民間佛教徒對死後世界的信仰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講經制度

    第十四章 南北朝中後期的佛教演變

    第十五章 結語: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佛教史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後記

    ?





    《中華佛教史》總序



    季羨林




      此叢書名曰《中華佛教史》,為什麼我們不按老規矩,稱此書為《中國佛教史》呢?用意其實簡單明瞭,就是想糾正一個偏頗。我們慣於說中國什麼史,實際往往就是漢族什麼史。現在改用「中華」這個詞,意思是不只漢族一家之言,而是全中國許多個有佛教信仰的民族大家之言。



      談到中華佛教史,我們必須首先提到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此書取材豐富,分析細緻,確是扛鼎之作,已成為不朽的名著。但是,人類社會總是在不停地前進,學術也是日新月異,與時俱進。到了今天,古代西域(今新疆一帶)考古發掘隨時有新的考古材料出土,比如,吐火羅語就是在新疆發現的,過去任何書上都沒有這種語言的記載。所以我們感覺到,現在有必要再寫一部書。



      在中國古代佛教的著述中,有幾種實際上帶有佛教史的性質,比如《佛祖歷代通載》等。佛教以及其他學科而冠以史之名稱(如文學史之類),是晚近才出現的,其中恐怕有一些外來的影響。



      近代以來,頗有幾種佛教史的著作,這些書為時代所限,各有短長,我在這裡不一一加以評論。



      我們現在有膽量寫這一套中華佛教史,就是為了趕上學術前進的步伐。



      總而言之,歸納起來我們這套書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我們不只說漢族的事情,也介紹中國其他有關的少數民族的情況;第二,我們對古代西域佛教史的發展有比較詳細的論述;第三,現在寫這部書不僅有學術意義,而且還有現實意義。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入中國後,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最終已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現實生活中,佛教仍然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大眾不管信佛教與不信佛教的,都必須了解佛教的真相,這會大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世界各國對中華精神生活的了解。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正是互相了解。



      我是不信任何宗教的,但是,對世界上所有的堂堂正正的宗教,我都有真摯的敬意。因為這些宗教,不管它的教義是什麼,也不管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這些宗教總是教人們做好事,不做惡事,它們在道德上都有一些好的作用。因此,現代世界上,宗教的存在有它的必要性。專就佛教與中國而論,佛教的原生地印度和尼泊爾,現在佛教已經幾乎絕跡,但在中國,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原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大度包容。從當前世界來看,希望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互相了解、互相促進,共同達到人類社會更高的層次。



      所以,我們研究佛教寫佛教史,不但有其學術意義,還有更深刻的現實意義。




    其 他 著 作
    1. 學校沒教,但你必須學的八堂職場先修課
    2. 二十幾歲的你,別預支煩惱:你該做的是準備而不是擔憂
    3. 二十幾歲的你還好嗎?高敏感不是只有你,而是整個世代都太不安
    4. 三國第一卑鄙聖人:曹操
    5. 法雨靈岩:中國佛教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印光法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