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青芽.紅楓歲月套書(我的青芽歲月+我的紅楓歲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508174
鍾玲
九歌
2025年8月01日
290.00  元
HK$ 246.5  






ISBN:9789864508174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672頁 / 14.8 x 21 x 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 [ 尚未分類 ]











      《我的青芽歲月》

      由戰亂年代的磅礡國史到個體微細的人生歷程。

      鍾玲沉澱時光,以照片為引,歷歷刻畫成長於上世紀的軍人子女、作家與學者,半生所遇人事與生命轉折。



      鍾玲既是著名學者,亦是勤於筆耕的創作者。七○年代在美國威士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生涯成績斐然。同時寫作之筆並未停歇,出入詩、散文、小說,也跨足電影《山中傳奇》等編劇工作,意境交融間引出深意。本書為鍾玲自述散文,加以照片佐證,描繪對其人格養成與生命啟發影響深遠的青芽歲月。



      父親為駐外海軍武官、母親出身廣州富裕家族,生於二戰末期的鍾玲,成長正與戰後的中華民國史相映照。全家隨父派駐日本之際,正值國共內戰。作者除了回憶幼時懵懂的扶桑生活,也不忘由長輩口中或書籍紀錄中拼湊大時代的動亂離散,銘刻自身來處。敘述父親索還甲午戰時遭日軍擄去、展示於公園的戰艦鐵錨,洗刷國恥;又或是健筆書寫突破共軍包圍的鄰家伯伯、加入撤退國軍的小舅、一江山戰役的衛國將士,刻畫時局下人們的艱難選擇。



      由大我的國史轉入小我的生活史亦切換自得。或在長廊屋串門、或在禁區樹叢探險,橫跨世代的交情串起關係緊密的眷村生活。上了中學,少女鍾玲談笑指點,編導戲劇轟動女中,舞台上一展創作導演長才,台下則與同學共享真摯友情,吸收中國古典、外文小說,甚至仙俠小說《蜀山劍俠傳》的文學啟蒙。五、六○年代台灣與美國關係微妙,身為軍人子女,在第一現場感受其中的矛盾複雜。先東海而台大再至美國威士康辛大學,在人文之風的薰陶下,鍾玲珍視生命中每一段緣分,細數受教於余光中、齊邦媛、聶華苓的師生情誼,也娓娓談起與林文月、方瑜共度親密相知的時光。



      以自述為軸,全書卻不盡以編年作傳,而是用散文筆法勾勒出流轉於各地、沉澱思考的半生風景。五十篇文章描寫生命裡五十個起點,在節制的情感調度與曉暢的行文中,細緻描繪時代氛圍與人物像,更探索人的內在如何形成,指認外在世界的影響如何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印記。



      《我的紅楓歲月》

      集學者與作家於一身的鍾玲,自七○年代獲得美國威士康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後,於國內外各大學任教,學術表現卓著。其創作橫跨詩、散文、小說領域,更延伸至胡金銓導演《山中傳奇》的劇本撰寫。繼《我的青芽歲月》後,鍾玲再度循著老照片追索回憶,以自述性散文筆法交織國族記憶與個人生命歷程,從赴美留學,旅居美國、香港,到與導演胡金銓的婚姻,細膩描摹她在異鄉受到深遠啟發的「紅楓歲月」。



      《我的青芽歲月》記錄自祖輩至二十二歲赴美前的生命軌跡;《我的紅楓歲月》則銜接書寫她在美國九年半的生活點滴——從威士康辛大學攻讀碩博士,到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分校任教,記錄了她在學術與人生旅途中的成長與掙扎。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六年,美國正處於激盪年代,她身處前衛的大學校園與多元的國際合作宿舍,親歷反越戰浪潮、黑人民權運動與女性主義思潮。作者在威大學生宿舍時曾接到電話邀約她去擔任《花花公子》的兔女郎,羞恥懊惱地拒絕了,但美國室友卻流露欣羨的神色,令她驚詫東西文化的差異之大。她住在滿是嬉皮世代的宿舍,對迷幻藥的普遍感到震撼,更因其性方面的隨便態度而飽受驚嚇,保守的她被稱為多刺女孩。在嬉皮文化與學術殿堂之間,她一方面體驗西方思潮流變,一方面潛心鑽研文明精粹,描繪出早期留學生在異域雪地中、孤寂與衝擊交錯的環境裡,如何踽踽而行,默默築夢。



      鍾玲從容遊走於大歷史與個人記憶之間,運筆轉換自如。她珍視每一段生命中的奇緣:碩博士論文聚焦於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羅斯,並與二人結為知交。史耐德是垮掉的一代的成員,也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環保詩人,更將東方文化傳播至美國,鍾玲近距離觀察他並帶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雷克羅斯是舊金山文藝復興的中心人物,致力於中國古典詩歌翻譯,鍾玲與其相識,則促成兩人合作翻譯中國古詩的文學因緣。她寫與余光中、白先勇等文壇耆宿的深厚情誼;刻畫林懷民舞台背後的一絲不苟;對夏志清初見面便評林懷民似「吸鴉片者」的俏皮語錄,以及鄭愁予遠離想像中蹄聲達達、風流瀟灑的浪子形象,描畫出一幅幅鮮活的文學群像。書中情感篇章亦扣人心弦,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與胡金銓導演那場宛如電影般的閃電婚姻——迅疾且戲劇化,卻真實如她筆下的每一段人生。



      由青澀稚拙的青芽蛻變為成熟內斂的紅楓,彷彿走過了一段四季更迭的旅程。紅楓不僅象徵北美四時分明的自然風貌,也是作者青春歲月的深刻隱喻。全書採自述筆法,非以編年為序,而採抒情的散文語調,召喚那些散落於美國各地、在時光中沉澱與思索的人間風景。四十六篇文章如同生命中四十六部光影斑斕的短片,在細膩入微的情感運鏡與優雅真摯的語言交織中,勾勒出一個逐漸遠去的時代風華與鮮活的人物剪影。不單是作者獻給青春時光的一篇篇動人情書,更為文學長河流注入一束束煙火般閃耀的生命力。



      目標讀者群

      喜歡閱讀散文的讀者、喜歡閱讀自傳性文章的讀者、喜愛鍾玲作品的讀者



    本書特色



      ★? ? 鍾玲由老照片追索記憶,融合個人生命史與國族歷史,以自述散文構築個人生命歷程。



    名人推薦



      《我的青芽歲月》

      如何閱讀《我的青芽歲月》?如果有人問我,且針對的是文學表現,我會建議不可忽視鍾玲提示的潛意識夢境、靈魂感應、心理分析,也不妨細細體會她那縷述現實而受節制的筆法……意象鮮活,足以當優美的散文誦讀。──陳義芝(詩人、作家)



      《我的青芽歲月》是鍾玲老師咀嚼往昔的結晶,文字吟詠,歲月光痕晃漾,予人品嘗後的回甘。──甘耀明(作家)



      《我的青芽歲月》固然是女性的自傳,自家庭、眷村、校園出發,卻又把中國風雲變色的剎那勾畫,讀之猶如翻開歷史依稀的章節。──黃秀蓮(香港散文作家)



      鍾玲在鋪寫大時代時,總是從個人與家人的心理描摹,將故事回溯到戰爭帶來的苦難,或是微物與小舉動造成她生涯的影響,更增添全書動人與深刻的抒情氣息。──須文蔚(詩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如果能用更多字來形容姐姐,那她肯定是位外柔內剛對群眾有致命吸引力的作者。──鍾堅(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國防學士班總導師)



      《我的紅楓歲月》

      作家 甘耀明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李瑞騰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單德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須文蔚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黃心雅

      作家 鍾文音

      國立清華大學國防學士班總導師 鍾堅

      專文推薦



      《我的紅楓歲月》披沙揀金,時光低語,不時令人見到高光畫面,讀起來不枯燥。──作家甘耀明



      本書其實是她青春歲月裡在域外的愛、生活與學習,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七六的九年半期間,她之所愛,師長、同行、室友、愛人,以及各具特色的校園,經由書寫,生動而鮮明。──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李瑞騰



      栩栩如生的寫真文字,重現作者鍾玲的多元面向:面對挑戰的勇氣,堅持到底的毅力,坦誠待人的性情,知足常樂的胸襟,感恩圖報的真誠,熱心奉獻的投入……凡此種種都躍然紙上,真可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單德興



      鍾玲驚人的韌性和努力,讓這本始於浪漫抒情的青春抒寫,展現出生命中色彩斑斕、充滿歷練的「紅楓歲月」,絕對是當代重要的女性生命書寫的典範,更為文學史添上了充滿人間煙火的生命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須文蔚?



      若說《我的青芽歲月》記述童年與家國記憶,《我的紅楓歲月》則聚焦詩學與自然,呈現跨文化女性知識分子在異地自然環境與多語詩學的激盪中,完成自我與創作的蛻變。──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



      將一本個人的回憶錄開展成時代的不朽故事,每一篇都像是一部短片,見證一個年輕女性的蛻變史,見證一個消失年代的重返。──作家鍾文音?


     





    《我的青芽歲月》

    各界推薦 陳義芝、甘耀明、黃秀蓮、須文蔚、鍾堅

    開場白? ??



    第一輯? 由懵懂的神州稚齡說起? ??

    1.? ? 童年相片和記憶? ??

    2.? ? 我在抗戰末期出生? ??

    3.? ?母親十六歲掌廣州的家? ??

    4.? ? 父親一九三○年代是學霸? ??

    5.? ? 疼愛我的祖母? ??

    6.? ? 在上海黃浦江的拖船上? ??



    第二輯? 由幸運的扶桑童年說起? ??

    7.? ? 身為海軍的女兒? ??

    8.? ?任外交官的父親洗刷國恥? ??

    9.? ? 為什麼那麼多童年相片?? ??

    10.? ? 親切的動物? ??

    11.? ? 我在日本女童祭典上跳舞? ??

    12.? 恐懼藏在童年? ??

    13.? ? 舞蹈天成? ??

    14.? ? 做回小孩跟小孩玩? ??

    15.? ? 在東京幸運的娃娃城? ??

    16.? 因弟弟的來臨而蛻變? ??

    17.? ? 一生看三歲? ??

    18.? 專業花童? ??



    第三輯? 由左營的海軍小學說起? ??

    19.? 在台灣唯一的親戚舅舅范傑? ??

    20.? ? 親人血緣和生死剎那? ??

    21.? ? 檜木長廊屋? ??

    22.? ? 兩代交情八十七年? ??

    23.? ? 青天白日勳章英雄陳慶?伯伯? ??

    24.? ? 一甲子無縫接軌的童年玩伴? ??

    25.? ? 肉蕾? ??

    26.? ? 海軍子弟小學的師長? ??

    27.? ? 美國海軍在左營? ??

    28.? ? 一江山和永定艦──父親參戰? ??



    第四輯? 由高雄女中女兒國說起? ??

    29.? ? 沒有開花結果的導演生涯? ??

    30.? ? 少女中的成人? ??

    31.? ? 母親的溫煦? ??

    32.? ? 老家滄海桑田? ??

    33.? ? 中學國文老師? ??

    34.? 初中的本省、外省同學? ??

    35.? 脫代的、孤立的南部文藝青年? ??

    36.? 古早的女子中學戀情? ??

    37.? 眷村姐姐? ??



    第五輯? 中部的東海和北部的台大? ??

    38.? 東海的地景? ??

    39.? ? 東海的人情味? ??

    40.? ? 東海學長葉珊? ??

    41.? ? 劇裡劇外情? ??

    42.? ? 弘明對我的衝擊? ??

    43.? ? 齊邦媛老師給我越來越大的驚喜? ??

    44.? ? 文壇女英豪聶華苓? ??

    45.? ? 大四旅美四十五天? ??

    46.? ? 台大的安靜歲月? ??

    47.? ? 師徒緣:余光中老師? ??

    48.? ? 玉緣:范我存和我? ??

    49.? ? 文月姐和臺靜農老師? ??

    50.? ? 池塘到波濤大海──一九六○年代? ??



    引文書目? ??



    《我的紅楓歲月》

    各界推薦? 甘耀明、李瑞騰、單德興、須文蔚、黃心雅、鍾文音、鍾堅?

    前言



    第一輯 騷亂激進的美國校園

    1.? ? 恩師劉紹銘的俠客行

    2.? ? 兩種截然不同的宿舍:保守和前衛

    3.? ? 煙硝瀰漫的留學日子

    4.? ? 嬉皮亂象中的理想主義

    5.? ? 文化中流砥柱胡菊人和唐朝詩隱寒山

    6.? ? 三座山水絕佳的校園塑造我

    7.? ? 北國冰雪的凌厲



    第二輯 威士康辛大學教授群像

    8.? ? 我的指導老師亞瑟.孔斯特教授

    9.? ? 長在異國的大樹──周策縱老師

    10.? ? 聞名國際的艾略特專家盧飛白教授

    11.? ? 威大美國教授印象



    第三輯 文字創作和生命創作

    12.? ? 美國民謠歌手瓊.拜亞和我的嚮往

    13.? ? 跟一個懷著夢的人走進荒野

    14.? ? 連寫詩和做夢都用英文

    15.? ? 文化推手林衡哲發掘作家鍾玲

    16.? ? 在愛荷華結識大詩人?弦和鄭愁予、舞蹈家林懷民

    17.? ? 香港短命詩人溫健騮的濃縮人生

    18.? ? 詩歌朗誦饗宴:Robert Creeley, Don L. Lee & Gary Snyder



    第四輯 內心如何得以平衡?

    19.? ? 既疏離又親近的台灣鄉土

    20.? ? 感謝那些年中學課本裡的中華文化教材

    21.? ? 痛哭失聲的背後

    22.? ? 冰河創造美景,朋友平穩心情

    23.? ? 綜合學科大考試的夢魘

    24.? ? 越界的比較文學,多重的人生視角

    25.? ? 千萬不要在陌生地方生重病

    26.? ? 特立獨行的人和游擊隊餅傳奇



    第五輯 聖芭芭拉城的文學奇遇

    27.? ? 美國詩人雷克羅斯翻譯中國詩歌的謎底

    28.? ? 跟雷克羅斯合作翻譯兩本書的緣分

    29.? ? 透過雷克羅斯瞭解美國人的可能性

    30.? ? 1970年我眼中的白先勇和小說《台北人》



    第六輯 由研究生到助理教授

    31.? ? 1972年粵語班播下的種子開花了?

    32.? ? 博士袍經歷的五十年歲月

    33.? ? 覓職記:山窮水盡疑無路

    34.? ? 第一份教職:美國大學學系的生生滅滅

    35.? ? 美國大學教師生活上的第一次

    36.? ? 台灣旅美小說家於梨華的溫熱個性



    第七輯 深入美國生活、美洲大地

    37.? ? 美國學生帶我體驗美洲大地

    38.? ? 美國詩人史耐德創建北加州的山中家園

    39.? ? 史耐德說人要找自己的土地

    40.? ? 史耐德的文化洞見和文友情誼

    41.? ? 我見過三位史耐德太太



    第八輯 回歸東方

    42.? ? 越洋來北美相聚的家人

    43.? ? 他啟航時:小說家李永平

    44.? ? 胡金銓的出現是什麼機緣

    45.? ? 迅雷求婚、閃電訂婚

    46.? ? 紐約市星光耀眼的訂婚宴





    《我的青芽歲月》開場白



      你會問,《我的青芽歲月》是自傳嗎?但讀起來不像自傳嘛,而是一篇篇散文。自傳體應該是由小到大,按時序寫的人生傳記:何時出生,一歲家裡發生什麼事,六歲讀小學表現如何……按照時序寫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這是我們熟悉的傳統寫法,寫歷史、傳記的編年概念,《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為這個概念、為我們的時空觀打了底。但是人生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我們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無論大事小事,都有來龍去脈,都有前因後果。編年的寫法會忽略了跨越時間一系列事件的前後關聯性,也會忽略隱藏在事件後的深層脈絡。所以我試著以一事件、一位人物的出現、或一張照片為出發點,探索其來龍去脈,其時代場景,其在我生命中不同面向的意義。這樣能串聯我不同種類的活動,也為今天的我,探求源頭。因此我依據照片,選擇生命中的點,它們在我生命中拉出一條或長、或短的線。生命線便是由無數條長的、短的線條組成。但是這本自傳仍然具有編年的成分。大致按生命中有緣分人出場之先後來安排,所以依舊有用到編年順序。



      你看過、感覺過一棵榕樹的群根嗎?除了伸延地面上的根,又有樹枝上垂掛下來的氣根,還有地底下蔓生糾結深扎的盤根。我們生命中一件多少具有意義的事就是那一條榕樹樹枝上垂掛下來的氣根,樹枝的汁液是它的來龍,落地生根的願望是它的去脈。榕樹垂下的無數鬚根,就是我們生命中拉出的那些無數條或長、或短的線。那棵槎枒挺立、根鬚茂盛的榕樹,就是生活中的你我,地底下蔓生糾結的榕樹盤根,就是你我生命中那些在視線以外、在潛意識層裡複雜交織的情感、欲望、夢想、妄想。



      我稱這本書為自述罷。你會問,這本自述到底要呈現什麼?我的回答是,探索人的內在是如何形成的。像是榕樹的種子,沒有土壤的養分、雨水的滋潤、適當的溫度、太陽的光和熱,是不會成長為樹。所以我會側重描寫親人、師長、朋友的給予,會側重描寫周遭大環境、小環境、人生際遇、甚至歷史事件,對我的影響。我們的內在有很大成分是因各種影響交織而形成。希望這本自述能呈現成長的歷程。



      其實我是個比較低調、隱祕的人,不大向朋友談私人的事情,也很少在作品中談私人的事情。我個人的經歷有時出現在小說中,但是經過小心的轉化、變形,我盡力隱藏自己的、親人的和朋友的私密。怎麼竟然寫起自述來呢?這都是因為游紫玲的鼓勵,或曰鼓動。游紫玲是我學術著作《文本深層:跨文化融合與性別探索》(台大出版中心,二○一八)的責任編輯。二○一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我們漫步在台大思源街校區林子裡,她說:「鍾玲,妳可以寫自傳。」



      我非常抗拒這種想法,說:「我自己的事情,不想公開,而且沒有什麼值得寫的。」紫玲說:「哪裡,值得寫。妳可以想一想,用不同的方式來寫。」



      回到南部,考慮紫玲的話,忽然想到我童年時期,父親為家人拍了許多照片,因為攝影是他三十多歲時的嗜好。於是以照片為中心的自述遂成形。



      近二十年來常常反思自我中心的毛病,自我中心會蒙蔽我們的清明理性,令我們自大盲目、令我們更加任性,罔顧他人的感受。寫自述不是挖個陷阱給自己跳?令我更加自戀?所以這本自述寫得步步為營,修改稿子的時候,會檢查有沒有自我膨脹,有沒有臉上貼金,有沒有設身處地寫別人。另外一個問自己的問題是,對讀者要坦白到什麼程度?什麼算是不能公開的隱私?我想定個原則罷,以不傷害親人、朋友、自己為原則。這就要考慮詳盡、思維細緻了。但是在不傷害人這尺度下寫出來的人生,少了隱私、少了祕事、少了壞心眼、少了鬥狠,不是太平淡了嗎?希望我的筆捕捉得到動人心弦的事、捕捉得到生活的踏踏實實,但願動人和踏實的事,不會平淡。



      《我的青芽歲月》的五十篇描寫我生命裡五十個起點,以及它發展出來的緣分、事件、它結的果。這些緣分、這些果,可以發展十年,或二十年,甚至發展到今天。這五十個起點由一九四五年我在重慶出生,排到一九六七年二十三歲離開台灣到美國留學。五十篇分成五輯:「由懵懂的神州稚齡說起」、「由幸運的扶桑童年說起」、「由左營的海軍小學說起」、「由高雄女中女兒國說起」、「中部的東海和北部的台大」。



      這本書由二○一九年四月開始,先寫一篇篇散文,發表於《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人間福報》等副刊,還有《文訊》雜誌、香港的《明報月刊》。二○二一年秋開始把單篇連起來,重寫內容,把它深化。我進入寫作狂狀態,早上一爬起來,沖一壺阿里山珠露茶接著寫,吃完早餐接著寫,一直寫到腦子不再靈光熠熠。吃完午飯睡兩個小時起來再寫兩三個小時。有時吃飯吃到一半,腦中蹦出捕捉到感覺的詞句,放下筷子就到電腦前,加這一句。能夠過這種忘我的創作時光,活得異常充實,覺得自己在發光。拍紀錄片《大俠胡金銓》的林靖傑導演跟我聊天時說,他很羨慕這種寫作狂狀態,所以我現在描寫一下這種幸福狀態。林導演拍片時就不能享受到創作狂狀態,因為拍片涉及要安排各種煩心的人和事,不像單純的寫作那麼容易集中心神。



      這本書能寫成,要深深感謝父親鍾漢波和弟弟鍾堅。父親八十歲起出的三本自傳是《我的青芽歲月》的頂梁柱:即《駐外武官的使命:一位海軍軍官的回憶》(麥田,一九九八)、《四海同心話黃埔:海軍軍官抗日劄記》(麥田,一九九九)、《海峽動盪的年代:一位海軍軍官服勤筆記》(麥田,二○○○)。父親自傳中寫的經歷和細節撐起我筆下的童年和少年。父親寫三本自傳都是受到弟弟的鼓勵和協助。此外,弟弟常給我提供拼圖的最後一塊零片,因為他對軍區、眷區歷史的熟悉,因為他對歷來海軍軍艦的研究,所以我筆下童年和少年的軍區生活才完整。這本書能出版,當然要謝謝任重道遠的九歌出版社。希望我這些對生活經歷的理解和感悟,讀者你會喜歡。


    鍾玲 二○二二年五月十日於高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