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社區工作:理論、方法與案例

社區工作:理論、方法與案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10462
黃源協,莊俐昕
雙葉書廊
2025年7月15日
163.00  元
HK$ 154.85  






ISBN:9786267410462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社區與社會組織











      社區工作為傳統社會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隨著「以社區為基礎」或「社區化」的公共服務成為世界趨勢,社區工作的範疇已超越傳統的社區發展與組織,實踐場域與運作模式呈現多元面貌。為因應此趨勢,本書除介紹社區工作的相關概念外,亦納入新興社區工作模式與實踐場域。



      本書分為基礎與理論、方法與管理、實務與案例、治理與永續四個部分,系統性介紹社區工作的相關理念、理論、方法與實務,並加入ABCD模式、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等相關內容,透過本土相關研究,勾勒臺灣社區工作的未來。本書內容完整,對社區工作的教學、研究與實務極具重要參考價值。



      介紹基礎知識:介紹社區工作的發展脈絡、理論與觀點,為學習者奠定相關知識基礎。

      培養實踐能力:介紹社區工作的實務途徑以及組織、網絡和方案的管理,以培養實踐能力。

      分析理念與案例:分析福利社區化、社區照顧、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的理念與案例,幫助理解社區工作的實踐。

      提供未來趨勢:分析臺灣社區工作的發展、社區治理與永續發展,讓讀者了解社區工作未來走向。

    ?


     





    基礎與理論篇

    第01章 社區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社區的意涵與構成要素

    第二節 社區工作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 社區工作的價值與原則

    第四節 社區工作的假設�前提與目的



    第02章 社區工作的緣起與發展

    第一節 英國社區工作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美國社區工作的緣起與發展

    第三節 臺灣社區工作的緣起與發展

    第四節 全球社區工作的遠景與共同標準



    第03章 社區工作的理論與觀點

    第一節 理論、觀點與實務模式

    第二節 社區工作的鉅視理論

    第三節 社區工作的中介理論

    第四節 社區工作的觀點(一):賦權與倡導

    第五節 社區工作的觀點(二):優勢與復原力



    方法與管理篇

    第04章 社區工作實務模式與過程


    第一節 Rothman的三種社區發展模式

    第二節 問題�需求途徑的社區發展:NBCD模式

    第三節 能力�資產途徑的社區發展:ABCD模式

    第四節 問題�需求途徑與能力�資產途徑的比較

    第五節 社區工作實務過程�步驟



    第05章 社區組織與社區網絡

    第一節 組織與網絡的意涵

    第二節 社區組織的意涵、技能與策略

    第三節 社區網絡的意涵與功能

    第四節 社區網絡的建構與維繫

    第五節 社區工作者與網絡建構



    第06章 社區服務方案管理:啟動、規劃、執行與評估

    第一節 什麼是社區服務方案

    第二節 社區服務方案啟動階段

    第三節 社區服務方案規劃階段

    第四節 社區服務方案執行階段

    第五節 社區服務方案結束階段



    實踐與案例篇

    第07章 社區營造與社區能力


    第一節 社區營造、社區能力與社區發展

    第二節 社區營造的基礎:社區主義

    第三節 社區能力的內涵與類型

    第四節 社區能力的建構與測量

    第五節 臺灣社區營造的實踐與成功案例



    第08章 社區照顧與福利社區化

    第一節 社區照顧的內涵、特性與類型

    第二節 社區照顧的理念基礎

    第三節 社區照顧的實務基礎

    第四節 福利社區化

    第五節 社區照顧與福利社區化的實踐與成功案例



    第09章 社區產業、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

    第一節 社區產業的內涵、重要性、推動要件與成功案例

    第二節 地方創生的內涵、重要性與推動要件

    第三節 地方創生的實踐與成功案例

    第四節 共生社區的內涵、特徵與推動要件

    第五節 共生社區的實踐與成功案例



    治理與永續篇

    第10章 臺灣社區政策的發展與實踐


    第一節 社區政策形成期:日據時期到 1980年

    第二節 社區福利服務體系推動期:1981到1995年

    第三節 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營造雙核心期:1996到2004年

    第四節 社區政策的整合:再分化期(2005年迄今)



    第11章 臺灣社區治理與公民參與的檢視:對社區工作的意涵

    第一節 社區治理與社區福祉

    第二節 網絡治理與社區治理的內涵

    第三節 權力、網絡、公民參與對社區治理的影響

    第四節 臺灣社區實踐的治理議題

    第五節 社區該如何治理:對社區工作的意涵



    第12章 臺灣社區工作的未來:邁向永續社區

    第一節 永續社區的意涵

    第二節 永續社區的基礎

    第三節 臺灣社區工作的轉折與特色

    第四節 臺灣社區工作的檢視

    第五節 邁向永續社區應有的作為





    作者序



      社區工作被視為傳統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強調透過居民組織與參與促進社會改變與社區發展。然而,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公共治理模式的轉型,社區不僅是服務的對象與場域,更逐漸成為公共政策推動、地方發展與社會創新的重要基地。特別是在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城鄉差距擴大等結構性挑戰的今日,社區的重要性與潛力再次被喚起,社區工作也隨之擴展至社區照顧、社區治理、社區網絡、地方創生、共生社區等跨領域實踐,超越傳統「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框架。這些趨勢提醒我們,社區工作的內涵與方法亟需回應時代變遷,進行持續性的調整與創新。如何在尊重傳統精神的基礎上,回應在地需求、整合資源並強化公民參與,已成為當代社區工作專業不可迴避的課題。



      過去二十餘年,社區實務、教學與研究一直是我們投入的核心。我們長期耕耘於社區輔導與研究現場,致力於將實務經驗轉化為學術知識,不僅希望為學術研究注入更多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觀點,也期待能夠整理與傳遞臺灣在地社區工作的寶貴經驗與智慧,成為社區工作教育的重要資源,並為有志投入此領域的夥伴提供具實用性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指南。



      本書內容共分為四篇十二章,依據邏輯與主題漸進展開。「基礎與理論篇」探討社區工作的基本概念、緣起與發展,以及理論與觀點,以奠定理解與應用的根基;「方法與管理篇」聚焦於實務操作,包括傳統的 Rothman 模式與當代的需求途徑(NBCD)、能力�資產途徑(ABCD)等發展策略,以及社區組織與社區網絡,並說明社區方案的規劃、執行與評估歷程;「實踐與案例篇」呈現社區營造、社區能力建構、社區照顧、福利社區化、社區產業、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等重要實務場域;「治理與永續篇」則從政策與制度層面,分析臺灣社區工作的發展與實踐,並探討社區治理、公民參與及永續社區的實踐方向。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在長年深耕社區的過程中,我們有著深切體會。在各地社區走訪與陪伴的日子裡,我們有幸獲得許多夥伴的接納、支持與無私分享,這份濃厚的人情味與共同努力的精神,正是本書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礎。書中所納入的部分實務案例,即來自這些真實的社區經驗,然而仍有許多感人而深刻的故事因篇幅所限未能詳載,在此一併表達我們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同時,我們也要感謝雙葉書廊出版團隊在撰寫與出版過程中的細心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與讀者見面。書中若有未盡完善之處,尚祈學界與實務界的先進與同仁不吝指教,協助我們持續修正與進步。但願本書不僅是一份教材,更是一個共學共行的起點,讓對土地與人的關懷,持續在更多社區中紮根、發芽與茁壯。


    黃源協、莊俐昕 謹識

    2025/04/27于 山城埔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