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學術生涯「分水嶺」的經典之作
談山水詩、談連雅堂、談源氏物語
?文壇名家祁立峰、郝譽翔同聲推薦?
?特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王文進撰新序?
?
細膩爬梳林文月漫漫幾十載的學術脈絡,深刻回望其磅?燦爛的文學生命
林文月以精鍊的散文與翻譯名揚華語文壇,曾被選為高中課文的散文〈翡冷翠在下雨〉與譯作《源氏物語》更是其家喻戶曉的經典代表作。《山水與古典》雖非林文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但六朝文學實為其學術根本。在〈前記〉中,林文月自敘「這些文章的篇幅長短大致接近,而我寫作的態度雖然是認真嚴肅的,筆調卻都比較輕鬆」,本書即其綴集關於六朝山水詩文論的雜文集,筆墨遍及盡宋至盛唐,暢論陶潛、謝靈運、王維、白居易等歷代文人雅士,侃侃而談、字字精到,足可見其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對學術界多有啟發,多年來為中外學者所樂於引用。
?
尤為可貴的是,書中還收錄了兩篇關於其祖父連橫先生的文章,林文月回溯連家遷臺時的顛沛與無奈、雅堂先生整理《臺灣通史》的始末、對金蘭之交的惺惺相惜,以及祖父晚年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盡顯雅堂先生的亮節本色,對於祖父的欽慕與掛懷更是溢於言表,是臺灣文學研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本書最末則是兩篇關於《源氏物語》的文學評析,身為潛心鑽研中日比較文學的知名學者之一,這兩則文評的價值自是不言而喻,讀罷也更令人想再次捧讀林文月筆下的平安京華年。
?
值得一提的是,自本書付梓以來,每逢改版,林文月都會為本書親自作新序,讀者不僅能自文中獲悉成書的來龍去脈與鮮為人知的文壇趣聞,亦可窺見其各個時期的不同面貌與心境。
?
無論是何種文章,林文月的文字都散發著清暢而醇厚的光輝(白先勇先生語),散文《京都一年》如是,譯作《源氏物語》如是,文論《山水與古典》亦如是。
?
名家盛讚
?
一本學術的書籍,居然歷經近五十年歲月而毫不褪色,歷久而彌新,誠為「常銷書」,此中必有許多因緣與奧義,不但見證了一位令人景仰的中文學者別開蹊徑的神采,甚至暗示了臺灣中文學界的周折發展與未來的方向。——王文進(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研究六朝詩歌必然看過林文月教授的《山水與古典》。遊仙詩到山水詩,宮體詩的寫實精神,太多啟發與靈光,有物哀有物感。林教授以獨有的細膩與美學,復現出山水詩的雕繢華麗與自然可愛。 ——祁立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
林老師是研究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大家,文字之清麗,治學之嚴謹,品評之敏銳,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更讓身為後學的我們深受啟發。——郝譽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
一本學術的書籍,居然歷經近五十年歲月而毫不褪色,歷久而彌新,誠為「常銷書」,此中必有許多因緣與奧義,不但見證了一位令人景仰的中文學者別開蹊徑的神采,甚至暗示了臺灣中文學界的周折發展與未來的方向。——王文進(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
研究六朝詩歌必然看過林文月教授的《山水與古典》。遊仙詩到山水詩,宮體詩的寫實精神,太多啟發與靈光,有物哀有物感。林教授以獨有的細膩與美學,復現出山水詩的雕繢華麗與自然可愛。——祁立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
林老師是研究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大家,文字之清麗,治學之嚴謹,品評之敏銳,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更讓身為後學的我們深受啟發。——郝譽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