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彈幕

彈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7236
馬翊航
時報出版
2025年8月19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4197236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人間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鳩佔鵲巢發彈幕,為人作嫁是垂簾。



      那些圍繞作家的文字從業工作,算不算是一種作家的作家?



      馬翊航「公共性寫作」雙冊精選�台灣文學後勤工作的私房回顧



      我們不妨改寫馬翊航喜愛的張清芳歌曲〈簾後〉的歌詞:「最初的心? 是守在簾後�安安靜靜? 都不寂寞」這是一本在幕後寫作的文學,也揭開了文學的幕後——但提供的遠遠多於花絮。

     

      書名《彈幕》,借用「影片即時評論字幕」的意義。彈幕的使用者在觀看影片時,能將文字訊息直接以「彈射」方式,出現在影片畫面上,與其他觀影者或彈幕評論人,共享一種互動觀影經驗;與《彈幕》連接的「背對背之作」《垂簾》,字面上看似陰性、退隱,卻也有「垂簾聽政」的暗中調動。無論是橫行的彈幕或直落的垂簾,也許都源自同一道簾幕,那是吳爾芙說的:「散文(essay)必須將我們包圍,拉起簾幕,將現實世界遮擋在外。」



      《彈幕》收錄的文章從2018至今,起始時間點上有兩個意義。馬翊航說,那是他從臺文所博士班畢業、進入《幼獅文藝》工作,正式成為「文學從業人員」的一年;同時,臺灣開始更重視各類型的轉譯、文普工作,他曾參與的《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2017)、《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2018),都是此類寫作工程的代表。《彈幕》收錄的文章類型包含幾類,除了書評、推薦序、人物訪談,也包含知識普及型的學術寫作、作家生命與文學檔案的轉譯寫作,以及六篇與詩人�詩作的對話文章,數篇帶有紀念性格的文章。這本書是八年間,馬翊航各類「公共性寫作」的精選,反映的是作家如何在文學批評中展現偏愛、角度與風格,更是一份台灣文學後勤工作的私房回顧。



      本書採取非典型的「雙冊」編排想像,書中有兩套獨立但連動的節目編排,同時開放「橫排左翻」、「直排右翻」兩種進入方式。



      《彈幕》收錄與原住民、人權、影像主題相關的篇章,從卑南族音樂家陸森寶的手稿出發,到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的玉山登頂證收結。其中有當代原住民文學創作如《骨鯁集》、《Tayal Balay》的挑釁切面,也有《生命之側》、《浮山若夢》中生命政治與情感的交會,或以細物、軼事重回紀剛、孫陵、黃文範等前輩作家、譯者「被遺忘的時光」,在嚴肅的議題面向上,彈射、彈奏出或輕或重的文學足跡。《垂簾》著眼性別、酷兒與身體的討論,也囊括對求學、編輯、評審等其他「文學工作」的所思所感。起首六篇小巧的評介,品味六位詩人分別以「素�淡」、「心�社群」、「進出�口」、「風土」、「幽�微�故事」、「植物生活」為題發想的詩作,各自散發獨特的香氣。接著談散文、小說、漫畫也談劇場,看似跨域、跨界的對話中,也意味著無處不是性別、無處不是身體的警戒視野;在「臺大中文八十系慶」、「回憶柯慶明先生」、「《幼獅文藝》停刊」等生命事件的寫作中,也親密地撥開了教與學、寫作與生活的花葉,顯露幽微的文學枝體。



      冊中不再分輯,並刻意隱匿發表出處與原始評論、對話作品的名目,僅用插頁隔開,宛如簡易的屏風,群組間於是自成桌席,我們才驚喜發現,應用文體經過巧手已化為一種連綿的記敘文體。無論左翻或右翻,閱讀抵達的結尾,在幕與幕之間,亦即書本中央,會有數頁接近索引的資訊,還原這些篇章對應的原始作者、材料、文本、發表出處。《彈幕》的公共性文學寫作亦可以是私人的,是紀錄時代,也是領取記憶。一如書中曾引述的加萊亞諾所說:「回憶(Recordar):源自拉丁文re-cordis,意為再次經過心靈。」



      特別企劃



      代序〈唐宮:六個尋找屏幕的女子〉

      邀集 作家 學者 翻譯家

      蔡佩含、翁智琦、顏訥、葉佳怡、湯舒雯,五位知心好友

      與《彈幕�垂簾》作者馬翊航,進行一場公共性寫作的挑燈密談�線上寫作馬拉松



    本書特色



      ★? ?「2024 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得主,馬翊航「公共性寫作」雙冊精選。

      ★? 台灣文學後勤工作的私房回顧。

      ★ 宛如「山地話」的《彈幕》與「珊蒂化」的《垂簾》,瞻前顧後,左右開弓。

      ★ 裝幀由金蝶獎設計師吳睿哲操刀,創造連綿光譜式體感閱讀。



    ?


     





    【彈幕】

    一張張變化的白紙:《陸森寶自傳》的手稿?

    他是否將其稱為日常生活:《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推薦序?

    一個口令,幾個動作:《骨鯁集》推薦序?

    成為以外的人:從《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Talatokosay A Kapah》出發的一些聯想

    記憶破裂以後:讀Tumas Hayan《Tayal Balay真正的人》?

    那間屋子經常夢見我:《死者的孩子Mapatay no wawa》?

    島上的空地:《狀元地》推薦序?

    短短交換久久的一次:訪談杵音文化藝術團

    在手和地面之間:訪談陳利友妹

    星球的孤獨,友伴與浩瀚:讀《沒有信箱的男人》?

    誰為歹物出面:梁廷毓的《噤聲之界》?

    猶豫的蒐藏:讀《生命之側》的所得與聯想?

    山並非自然站在那裡:帕里西歐.古茲曼的《浮山若夢》?

    記憶不是完結篇:讀《來自清水的孩子Son of Formosa 4:化作千風》?

    他的第三十號翻譯作品,以及苦難怎麼能夠旅行??

    顯現幽靈:紀剛與他的《滾滾遼河》?

    留(不)住一切親愛的:孫陵的故事?

    牛車不見了:臺灣文學中的人、牛與記憶?

    關鍵詞:獄中書信

    他也是第一次登上玉山:霍斯陸曼.伐伐Husluman Vava的玉山登頂證書與筆記本



    【垂簾】

    素行不良:讀廖宏霖?

    中空區:讀ㄩㄐ?

    水的時事與時態:讀李蘋芬

    產地:讀陳柏煜?

    當地見聞:讀鄭琬融?

    片刻的指認:讀柴柏松

    洩漏的衛生股長:林文心《遊樂場所》推薦序?

    (最新)現代女性百科全書:關於顏訥的《假仙女》?

    河水記得自己的軌跡:與布莉.貝內特談《消失的另一半》?

    沒有的碎片:讀《親愛的艾德華》?

    不得不靜觀:讀王和平《色情白噪音》?

    有沒有一雙眼睛自由給我:讀《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

    他想來想去還是發了(一槍,或一張請帖)?

    天氣,手勢和可疑的整潔:需要迷路的《魂斷威尼斯》?

    師姊帶逛鬼樂園:讀陳思宏《佛羅里達變形記》

    Madam變幻時:評陳?青《尖叫連線》?

    皮博士的六種適應症:讀林佑軒《時光莖》?

    際遇看見我:評王盛弘《雪佛》?

    有機會解毒的:《有毒的男子氣概》?

    肉身消逝,而我在:再讀《傾國怨伶》?

    表面上是毛髮問題:我的BL小史?

    牆與粉紅泡泡:前叛逆男子的妄想劇場生態系?

    想想那麼大的問題,放在那麼小的酒杯裡:2023年臺灣文學金典獎複審觀察?

    落花時候人也會學著獨立:臺大中文八十系慶?

    被完成的小節:2024臺北詩歌節徵文觀察?

    留下一些線頭:紀念柯慶明先生?

    還有一些題目:為《幼獅文藝》停刊作



    【附錄】

    〈唐宮:六位尋找屏幕的女子〉

    〈後記:撕幕的人〉

    〈出處引得〉





    ?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