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在人類歷史上,曾有許多人表現出異常的能力。他們能察覺其他人見不到的真相,能發明他人難以想像的事物,或敢於踏入未知的世界。他們見過、也曾創作具有特殊之美的事物,並以無私、真誠的方式去愛人。他們曾攀上人類經驗的高峰。
我曾研究過五百多位這樣的人物,包括最傑出的藝術家、科學家、賢者、哲學家、教育家、神祕家、行動家、先驅者、政治領袖、演員和運動員。我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 他們必須是在他們的領域中,能力最強、最有創造力的人;
• 他們必須盡可能涵蓋各個不同的文化、時代,以及各種領域;
• 他們必須代表男女兩性;
• 他們的有關資料自傳、傳記、日記、書信必須有相當程度的可靠性,而無任何不實的資料。
我的目的是要指出他們最幸福的時刻。所謂最幸福的時刻,就是蒙受天恩眷顧、感到極其有意義及美妙的時刻。我想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 什麼是人類天性表現的極致?
• 這些人何以會獲得這樣的成就?
• 我們能向他們學習到什麼,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我有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發現。我所研究的對象,儘管身處不同的時代及文化,但他們的態度和所用的方法卻完全相同,也就是說,他們多多少少都超越了歷史的局限和文化的差異。這些態度和方法是很單純而自然的存在之道。在我們自己身上,以及在我們四周的人們身上,也都可以看到它們在發揮作用。我們都具有這些態度和方法,雖然是處於萌芽、潛伏或被壓抑的狀態,但我們都能開發這些存在之道。
由於我們過去所受到的影響,我們會覺得人類表現的最高極致,似乎難得一見,也彷彿是在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山頂上。但在此處,我們要把它們視為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榜樣。否認這樣的可能,就是有負我們的人性。也許我們會發現,要像跳高冠軍那樣跳過兩米的高度,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學習以正確的方法跳高,卻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由於本書旨在探討人類意識的高峰,因此有過這類經驗的人,常會使用天主、上帝或神之類的字眼,來形容他們自己的經驗。對我們來說,這表示這一類的經驗,就是那些人生命中的高峰。在此我們不打算引申到形而上或神學的討論,像是天主是否存在、天主的本性是什麼等等,這都不是我們要觸及的主題。
我們要探究人類經驗本身,就像研究宇宙中任何其他現象一樣:一條河流的漩渦、一棵樹的樹根、一隻老鷹的飛翔,或是彗星的構造。本書所描述的經驗都是確曾發生的事實,因此很適合做觀察性的探索。從這些事實,我們可以萃取人類天性的本質、一窺人類可能的行為和做法。這兒就是跨進奧祕的門檻,而我們將在此止步。
在本書中,我們要研究包羅萬象的人物和現象。我們也要研究傳統,因為只要這些傳統未化為僵硬的教條和迷信,就代表了人類智慧的精髓,是經過無數次試煉才得到的。乍看之下,擺在我們面前的,似乎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經驗,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聯。但是當我們把它們並列時,就能看得出其重要性和相互間的關係, 也必然會認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起源。我們要將這起源稱作真我,因為我們要探討的,是每個人的本質,也就是這個人的中心。
討論真我,是一樁很困難的事,因為它無法用言語表達,也不能用抽象的觀念界定,但可以用世世代代的人常用的象徵來表示,例如:鑽石、一泓清水、含苞待放的花朵、一團火焰、一座山峰、生命的氣息、晴朗的天空,或是一道勝過上千個太陽的強光。若用較為技術性的名詞,則可將之形容為場,類似重力場或電磁場:在場這個空間裡,只能發生某一特定的現象,其他現象則不能發生。在本書中,這些現象就是較高層次的感受和存在之道。
根據本書的論點,人人都有一個真我;事實上,每個人就是這個真我。為了領悟這觀念,我們不妨回想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我們有最聰明的想法的時刻,時光靜止的時刻,或是我們對﹁美﹂的感受特別敏銳的時刻,我們覺得自己的界限擴大至可以容納另一個人或其他人民,而渾然忘我、與他人成為一體的時候。在我們感到最真實、最有生命力的那些時刻,那時的我的本質,就是真我。
這個研究領域就稱作超個人心理學,也就是超越個人小我界限的心理學,涵蓋的現象包括意識的擴張、有創意的靈感、高峰經驗、原型直觀、神魂超拔和開悟。關於這門學科,已經有了許多知識和思想。各種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學者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從比較宗教學到創造心理學,從物理學到哲學,從社會分析到系統理論,從人類學到神經心理學, 從動物的溝通到神話, 從研究變異意識狀態到研究瀕臨死亡的經驗。
為了便於了解, 我們要把不同的路徑加以分類, 並簡單說明這些不同的道,這樣可幫助讀者閱讀本書讀者的閱讀次序不拘,可從最感興趣,或最不感興趣的一章讀起:
•美之道——是以對美的欣賞、靈感及創造力為依據。走在這條路徑上的人,是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家。
•行動之道——透過無私的服務和不厭倦地投入世事而發現真我。這是慈善家所走的路徑。
•開悟之道——以冥想來實踐此道。歷代的大冥想家、哲學家、瑜伽修行者、和賢者都走在這條道路上。
•舞蹈和儀式之道——共同以團體、外在的方式來擴大意識。包括舞蹈家、儀式執行人及演員等。
•科學之道—藉由研究、觀察和思考以達到至高的成就。其中有科學家和發明家。
•宗教之道——包括各種宗教的神祕家和聖人。祈禱是他們的主要管道,與神的關係是他們的中心主幹。
•意志之道——是一切勇者所走的路徑,例如敢於踏入未知世界的探險家,敢於面對有敵意的社會勢力的政治領袖,以及向人類體能極限挑戰的運動員。
以上的分類可以不必那麼死板。我們會在不同的路徑上,撞見同一人;而我們所提到的人士,也沒有哪一位能具體表現出任一道路上的所有特徵。他們每個人,以及我們每個人,都走在個人的道路上,那是獨一無二、無人重複的經歷。因此本書中所描述的道路,都是根據觀察某些卓越的個人而歸納出來的,是一種一般性的發展模式。這些道路是某一特殊生命可能接近的原型,但絕不會充分實現。
因此,道絕不是一條事先規劃好的路線,而是一個過程,帶我們進入日新又新的新境界,其發展的驚人,遠遠超過最富想像力的小說。踏上一條道路,並不是指機械化地應用一項技巧,以達到目的。其實,並沒有神奇配方或類似裝配線上的技巧。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道—或是放棄自己最珍愛的信念和習慣;或是利用各種資源,實行最困難的心靈操練。而且不保證必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