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莉莉水果店:府城在地八十年兮記憶佮腳跡

莉莉水果店:府城在地八十年兮記憶佮腳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988907
李文雄
這邊出版
2025年8月20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9988907
  • 叢書系列:邊寫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邊寫


  • 人文社科 > 歷史 > 台灣歷史 >











    一間有故事的水果店

    養活全家大小,也潤澤了三代府城人

    哺餵甘甜的果實和飽滿的人情

    刻劃時代的記憶與歷史的腳跡



    台南莉莉水果店的歷史

    是一段胼手胝足的家族史

    也是台南青果市場的產業變遷史

    更是府城近百年來的地方發展史



      這是一本關於府城水果世家與在地人的故事,記載了莉莉水果店八十年來的點滴,包含了大自然水果的奇妙和甜美、我的至親家人,以及橫跨日本時代、戰後初期、台灣經濟起飛時期、首次政黨輪替時期至今,那些曾經生活在福安坑溪周遭的人物,是時間的累積、空間的養分和神的恩典,結成了一串又一串的果實,纍纍盈盈。──李文雄|作者



      在日本時代的府城,台灣人買菜大多去西市場(大菜市),日本人則到政府量身打造的南門市場,作者的父親當時服務於青果批發市場(大賣),母親則在南門市場擺攤賣蔬果(小賣),並定居在市場邊,作者和手足都是在南門市場出生、成長的。



      戰後隨著日本政府離開台灣,南門市場逐漸沒落,作者的父母親將原本的攤子搬到今府前路原愛國婦人會館旁,在一間沒有招牌的竹仔厝繼續賣蔬果與擔仔麵──這便是現在莉莉水果店的前身。這家一邊賣蔬菜水果、一邊賣麵的小攤子,經由口耳相傳,慢慢發展出貼食的形式,也就是提供客人三餐月結包飯的服務,在那個克難的年代,作者母親的慷慨大方與好手藝,不知溫暖了多少異鄉遊子的胃。



      在長子接手後不久,決定結束月結包飯的服務,專心致力於水果銷售,後又因病無法繼續經營,作者便毅然決定接手家族事業,並重新打造品牌形象。而後更進一步投身台南文史工作,創辦莉莉水果文化館、編纂《莉莉水果有約》月刊,致力於讓顧客認識台灣水果與台南文化,也讓這間傳統水果店多了一分人文味。



      本書作者李文雄是莉莉水果店第二代經營者,從日本時代、美援時期、經濟發展期到現代;從南門市場的攤子到府前路的竹仔厝;從賣水果與擔仔麵發展到月結包飯服務,涵蓋水果與冰品、青果批發與零售,他在書中細數家族記憶與經歷,娓娓道出近八十年來的果實人生。



      如今傳承三代的莉莉,是在地人家喻戶曉的老字號水果店,也是觀光客趨之若鶩的知名冰品店,除了有香甜多汁的水果、清涼透心的冰品,還有難以忘懷的童年回憶與青春時代,刻印著府城最甘美的集體記憶,以及彌足珍貴的歷史腳跡。



    本書特色



      .收錄莉莉水果文化館珍藏老照片,不只能夠看到一間老店成長蛻變的歷程,更可見證府城的變遷與遞嬗。

      .收錄莉莉水果店關係地圖與年表,讓讀者進一步對照、理解其家族史與台南史。



    推薦人



      賴清德|總統

      黃偉哲|台南市長

      林俊憲|立法委員

      楊淑芬|《中華日報》副總編輯

      魏德文|南天書局創辦人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王子碩|聚珍台灣總監

      Hally Chen|《遙遠的冰果室》作者

      一青妙|作家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陳靜宜|飲食作家

      楊?子|小說家

      謝金魚|歷史作家



      莉莉水果店滋養府城人情,牽繫南都記憶。李文雄老師以溫暖的筆觸寫下家族 點滴帶領讀者細細品味在地故事與世代情感交織的甘酸甜。──賴清德|總統



      我們走在不同的路上,卻同樣書寫著台南。──黃偉哲|台南市長



      莉莉水果冰品,不只是一口消暑的沁涼,還有府城滿滿歷史、文化的溫潤情懷。──林俊憲|立法委員



      雄哥的筆觸溫厚、觀察細膩,既有口述歷史的真誠,又保有散文敘事的節奏與質地。他以子女的眼光回望上一代的奮鬥,也以市民的身分書寫台南的變遷,其誠意與用心,全部展現在扉頁裡。──楊淑芬|《中華日報》副總編輯



      正港的台南飲食不能沒有水果店,而莉莉就是台南水果店的活歷史。──謝金魚|歷史作家



    ?


     





    【推薦序】一杯果汁裡的台灣百年風土 楊淑芬�《中華日報》副總編輯

    【自序】一花一木,果實人生

    莉莉水果店關係地圖



    序章 母親的河流

    1.? ? 戰前的府城人家

    2.? ? 我的父親與母親

    3.? ? 從南門市場擺攤起家

    4.? ? 家人的戰時記憶

    5.? ? 戰後台南第一代青果人

    6.? ? 果菜批發市場第一線

    7.? ? 沒有招牌的竹仔厝開啟府城貼食先例

    8.? ? 美援時代下府城第一杯鮮榨果汁

    9.? ? 改建樓房,取店名「莉莉」

    10.? ? 福安坑溪畔的童年

    11.? ? 記憶中的十字路

    12.? ? 台南美新處的「美國味」

    13.? ? 十三年的包飯生意劃下句點

    14.? ? 神的恩典帶領全家

    15.? ? 購入澄山農地,母親定居山上

    16.? ? 美新處爆炸案

    17.? ? 步下台南青果的歷史舞台

    18.? ? 從批發市場轉身接手莉莉

    19.? ? 母愛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樹

    20.? ? 自成一格的經營哲學

    21.? ? 莉莉的水果經

    22.? ?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緣起

    23.? ? 府城奇人蔡老師

    24.? ? 兩個日本家族的台南

    25.? ? 尋找湯德章之子

    終章 纍纍果實,盈盈恩典



    莉莉水果店關係年表



    ?

    ?





    推薦序



    一杯果汁裡的台灣百年風土

    (楊淑芬�《中華日報》副總編輯)




      李文雄大哥是我多年好友,我都稱他「雄哥」,莉莉水果更是從小吃到大,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捧讀《莉莉水果店》這本書,仍是熱淚盈眶,感動莫名,從文字間散發出來對母親和家人的深情,對土地歷史的用心,對每一種水果的研究,都令人動容,回味再三。



      雄哥是歷史的見證者與親歷者,他延續家業,用文字將這家店的故事,以及背後堅毅的母親、默默奉獻的父親、無數市井小人物的身影,一一收錄成書。他的筆觸溫厚、觀察細膩,既有口述歷史的真誠,又保有散文敘事的節奏與質地。他以子女的眼光回望上一代的奮鬥,也以市民的身分書寫台南的變遷,其誠意與用心,全部展現在扉頁裡。



      書中最讓人感動的篇章,是母親李張罔腰女士的生命故事,她自清苦農家出身,歷經日本時代、二戰空襲、幣制改革、戰後經濟動盪,仍憑一己之力撐起家庭。從南門市場擺攤,到府前路竹仔厝經營水果與麵攤,再到貼食創舉,成立莉莉水果店,後來再上山耕種,是台灣庶民女性最動人的縮影。



      印象最深是讀到母親背著重病兒子步行數小時看診、冒著空襲風險仍不放棄的故事,冒著生命危險只為保住兒子的性命,這不是小說,是血肉,是歷史,是台灣人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痕跡。



      另一段是她開創「貼食」服務,既寫出庶民的創意,也記錄了台南小吃文化的原點,母親剖鹹蛋,大小都剖得剛剛好,令人莞爾又佩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不休息,那份服事他人的溫暖價值,更是支撐這間店走過半世紀的核心精神。



      母親退休後自己一個人上山耕種,帶著一個碗、一雙筷子、一包米、一些鹽巴跟一個鍋子,隻身前往沒水沒電的荒山,種植水果和竹筍,把一個荒山栽植成生意盎然的農場,並命名為「寶山農場」; 當年母親為了週日給教會買一把鮮花,清晨來回要花上兩個小時,數十年而不悔。



      我記得雄哥曾經說過母親善良虔誠,擁有神奇的禱告治癒能力,書中也提到母親把父親額頭上肉瘤治好,讓父親真心順服神; 當年在寶山農場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隊來求醫,雄哥寫得很保守,其實母親造福許多許多人。



      莉莉水果從母親、大哥到雄哥接手,開創許多第一,第一杯果汁,把水果從吃的變成喝的,開始推廣沒有人會吃的酪梨,並且打出第一杯酪梨牛奶;雄哥接手後從一個水果店變成文化館,成為台南的文化據點。



      再說回來雄哥和我的交情,我剛開始跑新聞時,雄哥是最重要的諮詢對象,他關心台南的鄉土文史,有問必答,每次找他又有果汁喝,所以好幾個記者都常往莉莉跑,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當時他沉迷《莉莉水果有約》月刊,常不在店裡,雄嫂都會無奈地說:「不知是賣水果,還是出雜誌。」



      後來我們一起復育台南鳳凰花,我自動請纓出任鳳凰花會會長,雄哥是副會長,會址就設在莉莉水果店,雄哥開始畫姿態各異的鳳凰花,鳳凰花會的LOGO 也是雄哥手繪,每一次種花時,雄哥會畫好無數卡片,讓種花的民眾帶回做紀念,也提供無數中秋文旦,讓大家有食擱有掠。



      說到畫畫,雄哥愛畫,為水果、為花朵、為老樹做畫,已經畫了數不盡的卡片,題材還不斷擴大,數量也不斷增加,他曾經有感而發「畫一張和畫一萬張,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他已經進入靈感如泉湧、筆下如造物的境地; 朋友們也會打趣「不知是賣水果,還是做畫家」。以前他都在深夜莉莉打烊後,一燈煢然,獨坐在店門口作畫,萬籟俱寂,只有他低頭悠然專心,這個景象也深印許多台南人心中。



      近年來,雄哥把莉莉交給兩個孩子經營,孩子們有為有守,他終於放下心。他曾在萬壽宮旁的自宅打造莉莉文化走廊,展出他歷年收集的文史資料,琳瑯滿目,有畫有書有卡片,還有一張桌子和幾張小椅子,可以安心地在桌前看一回書,如果喜歡還可以隨意帶走; 每週日上午他暖心放上七十包當季水果,需要的自行取用,真正把台南打造為奶與蜜的故鄉。



      研究二二八受難人權律師湯德章,雄哥更是無怨無悔付出,最早他從爭取保存故居開始,挖掘史料,尋找湯德章後人,走得很快,並出版《湯德章紀念公園之前世今生》,直到參與支持《尋找湯德章》紀錄片; 尋訪湯聰模大哥的過程雄哥寫得很清楚,但是不為人知的故事,是他鼓勵湯大哥到日本,他給了一筆錢讓我轉交,促成中斷數十年後的台日親人相會,湯大哥好幾度問錢從何處來,我謹遵吩咐,說是「關心的民眾捐款」,錢可能是小事,但是有人關心促成,讓湯大哥暖心大步前行。



      雄哥和蔡顯隆老師交情匪淺,過程他自己也寫了,沒寫出的是蔡老師住進安養中心之後,每天去看望他、幫他繳費、打理生活的人是雄哥。



      雄哥以店鋪為筆,以果汁為墨,寫進許多小人物的悲哀與喜樂。這是一部豐饒的台南史,值得禮讚的台灣史。



    自序



    一花一木,果實人生




      我的父親自一九三○年代就在台南的批發市場做中盤商,戰後和友人共同創立南台物產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經營大台南地區的水果批發事業;我的母親戰前在專門服務日本客人的南門市場擺攤賣蔬果,戰後因為市場沒落,才搬到現在莉莉水果店的所在地。因此莉莉水果店雖然標榜是一九四七年創業,但如果從日本時代在南門市場擺攤的時候算起,歷史其實更久。



      至於我們家兄弟,大哥是莉莉水果店早期的經營者,二哥獨立經營迦南水果店,而我在一九七二年退伍後,就跟隨父親的腳步任職於南台物產公司,四哥與小弟也在南台服務,我們全家人都是靠水果吃飯,甚至我的孩子們也繼承衣缽,傳承著莉莉水果店第三代的招牌。



      莉莉水果店走過八十年,我也進入人生的最後階段,《聖經》上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回顧我的一生,與水果相伴,兒時由母親帶領認識耶穌,四十多歲接棒莉莉,將上帝放在我心裡的感動,寫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到了一九九九年,我開始寫《莉莉水果有約》月刊,目的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水果。



      當時我向上帝禱告,希望神給我三年的時間來完成。第一個三年,一共完成了三十六期的月刊,接著我又持續禱告,每次以三年為一期,求神幫助我傳達心中的感動,於是又完成了三十六期的月刊,前後相加共有七十二期。一邊經營水果店,又要完成文字稿,加上我對於文字的讀寫本來就不太熟練,這些過程非常辛苦,靠的只有熟能生巧,所以後來我才又陸續寫了《府城大街社區報》的台南市果樹專欄,和台南市政府《王城氣度》月刊的「厝邊頭尾的故事」專欄。



      關懷這片土地的人事物, 一直是我心裡的感動,而推廣台灣的水果,更是我一生的志業。台灣是上帝賜福的寶島,如《聖經》上所寫,是流著奶與蜜的土地。以我的觀點來看,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擁有非常豐富的水果,如果台積電的晶片是台灣目前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資產,那麼品種繁多且品質優良的水果,更會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軟實力。



      這本書是我對水果最後的告白,期盼更多的人一起來品嘗屬於上帝的果實真味。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與慈愛,常常與我們同在。

    ?

    ?




    其 他 著 作
    1. 莉莉水果店:府城在地八十年兮記憶佮腳跡(首刷附贈限量作者親繪明信片乙張,款式隨機)
    2. 協商與談判:商機與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