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臺籍教師如何堅持信念、在教室裡默默播下自由與覺醒的種子?
?
本書共分四輯,首先帶您回到教育現場,探究劉煥文「教育愛」的教育信念、音樂教師林妹自省授課歌詞的強烈課程意識;並透過訪談,呈現如侯寶服、周燎煌等基層教師隱性遊走的抗議姿態,呈現殖民教育底下既複雜又真實動人的心靈風景。
?
其次,書中探究學校教育與在地的互動關係,細細解析嘉義中學校與嘉義農林學校的校歌、校徽與校旗如何編織出獨特的地方記憶,並以嘉義縣大崙國小日治時期的分教室發展為例,展現制度如何滲透日常,建構地方認同與歷史記憶。
?
此外,作者亦詳細考證臺中師範學校第一任校長的身分及校史紀年;走訪桃園市觀音區,爬梳鄭來進校長推動教育的歷史軌跡,以及「臺灣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名稱之爭議;並釐清「訓瞽堂」與「青盲學」的名稱爭議,澄清教育史研究中長期存在的模糊與誤解。
?
書末以李登輝前總統在淡水中學校的學習歷程,結合Zimmerman的自律學習觀點,思索個體如何在特定教育脈絡中鍛鍊自我思辨能力,重新想像教育的可能性。
?
本書特色
?
★一部結合教育理論與口訪等多元史料,再現社會、政治、文化脈絡中的動態教育史。
?
各界推薦
?
林翰謙(國立嘉義大學校長 )
陳明聰(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淑媚(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暨系主任 )
陳佳慧(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
陳美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
朱啟華(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
彭煥勝(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
王梅香(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李建緯(私立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特聘教授)
唐維敏(私立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
林依陵(私立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松葉隼(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
李鎧揚(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余炘倫(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顏廷育(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
──專業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