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無處不需要談判,
懂一點談判,為自己多贏點好處。
從王牌律師的問題錦囊
學習如何探聽資訊、打破僵局、建立優勢,
讓對方更有可能聽你的。
──────問題,是策略性的進攻,也是攻擊性的防守──────
問對問題,協商先贏一半
懂一點談判,為自己多贏點好處。
從王牌律師的問題錦囊
學習如何探聽資訊、打破僵局、建立優勢,
讓對方更有可能聽你的。
──────問題,是策略性的進攻,也是攻擊性的防守──────
問對問題,協商先贏一半
作者從多年律師執業與培訓經驗中深刻體悟,聰明的人不一定會談判;
而懂協商的人往往在財務和工作上更勝一籌,在生活上也比較吃得開。
/
例如,一般人習慣開門見山地問:「你們是否有更優惠的費率方案?」
而懂協商的人更常用「請問如果要解約該找哪一位?」來開場,
也更有機會為自己省下每月的電信費用。
因為:當你是一家企業的長期顧客,企業很清楚與重視長期顧客的價值,
通常設有專員負責留住這樣的顧客,他們有權限提供優惠。
/?
當聽到一個超乎預算的價格,一般人直覺反應:價格沒得談嗎?
而對方幾乎都會順著話回答:沒有。
懂協商的人則會改成這麼問:議價空間有多少?
因為:對方面對的不再是一個「是」或「否」問題,
面對新提問,他們的回答幾乎被限縮在「很少」或「不多」,
而這就為你開啟了降價的大門。
/
另外,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上難免需要跟過去有不愉快的人協商,
一般人可能選擇硬著頭皮上場,而懂協商的人會在一開始表明立場:
「我們能不能放下過去,只談未來?」
因為:這問題暗示著,如果雙方想要取得任何進展,
就要避免一直回顧與當前協商無關的舊帳;而同意這個問題的人,
則傳遞出想要認真達成協議、向前邁進的訊息。
──────10大類、50個問題隨取即用──────
任何人都可以快速上手
不論要:打探資訊、找到作決定的人、先發制人、限制對手空間、拉高自己姿態;
還是要:把餅做大、爭取漂亮價格、突破僵局、順利成交、攻破對方心防;
在關鍵時刻提出對的問題,有助於你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客人:最近生意怎麼樣?(探聽資訊)
店員:景氣不好,業績很差。
客人:是喔……這個要1,000元?可以算便宜一點嗎?(爭取優惠)
店員:買3組的話,2,500元你可以接受嗎?(把餅做大、定錨效應)
客人:你知道嗎,另一家的價格比較低?(建立優勢)
店員:這要看你重視的是品質還是價格?(保護價格)
客人:當然都要兼顧,2,400元可以嗎。你應該會想做我的生意吧?(心理戰術)
店員:這樣吧,如果你刷卡,2,400加3%手續費是2,472元。不如你改成付現,算2,450,
我們各退半步,怎麼樣?(打破僵局)
客人:好,成交。
◆? 本書設計
每個問題結尾,附有【怎麼應用】單元,摘要該問題的理論與實務操作;另有【怎麼回應】單元,示範萬一讀者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如何應答。
名人推薦
張宜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品牌行銷公共事務執行長
黃志鵬大使|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前駐越南代表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鄭志豪│「一談就贏」創辦人、國際權威談判講師??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
──────強力推薦──────
換個角度看協商
協商是一門學問,良好的協商能創造雙贏的局面,產生互惠互利的結果。長久以來,大部分的國人都害怕協商,一方面拘泥於面子,擔心協商不成,反傷情面;另一方面受限於技巧,拙劣的協商技能,易弄巧成拙。但隨著台灣社會愈來愈民主化與多元化,我們與不同世代的人接觸的機會增多,看待協商的態度是不是也該有所改變?
我從事國際經貿事務已經幾十年,歷經無數次貿易談判與協商,深刻體會到要成為傑出的協商者需要智慧、也需要學習;需要體力、更需要耐力。成功協商的祕訣就在於:盡一切可能爭取繼續溝通的機會,絕不破裂、絕不放棄,創造雙贏的策略是唯一最高指導原則。相反地,若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出發,固執並堅持己見,遇到壓力即以說「NO」收場,固然可收一時氣壯山河的快意,搏得滿堂喝采,短期看似維護住尊嚴,但長遠來看,雙方協商破裂,除了一事無成之外,利益上的損失可能更為慘重,這是值得我們深切思考的地方。
特別是在後ECFA時代,台灣將逐漸走向世界,世界也將逐步走進台灣;未來,國人與世界公民的接觸將會增加,彼此協商的機會也會倍增,面對此一趨勢,我們亟需重新看待協商這件事,而時報文化選在此時出版《50個問題為自己爭取更多》一書,正符合時勢所需以及大眾的期盼。
本書述及了五十個協商問題,並以協商之探聽資訊、找對的人、先發制人、定錨效應(anchoring)、建立優勢、把餅做大、有利價格、打破僵局、敲定成交、心理戰術等十大部分進行解析,作者精心規劃,巧思獨具,深入剖析各項協商技巧,並融合自身二十多年教授協商技巧的經驗與見地,國人若能將之運用在日常生活及組織工作上,將可日益熟稔協商技巧,從而獲得可觀的實質效益。本人鑑於協商技巧之重要性,特書此序,加以推廣,盼能藉此提高國人的協商技能與素質。
───黃志鵬大使/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前駐越南代表
讓對方感覺到「他贏」,才能達成溝通目的
《50個問題為自己爭取更多》是一本教你如何談判、如何精準溝通的策略書籍。我們每天都在溝通,不論在職場、在家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到精準而有效的溝通,創造雙贏的局面?
作者透過50個常見問題的提問與實例分析,逐步引導我們理解,最後教我們如何應用、如何回應,逐一破解溝通與談判的關卡。
本書如同溝通的葵花寶典,提醒我們,與人溝通時必須思考如何「創造雙贏」。唯有讓對方感覺到「他贏」,我們才能達成溝通的目的。而當對方提出「定錨」策略,甚至做出無理或無禮的要求時,更要小心不要上鉤,並懂得適時扭轉情勢。書中更收錄了許多精彩的案例解析。
這50個問題,代表的不僅是50個招式。只要學會其中一兩招,相信都能讓您在生活與職場中,展現出驚豔的溝通力。
───張宜真/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品牌行銷暨公共事務執行長;《驚豔品牌》作者;《驚豔溝通術》Podcast主持人
問對問題,就是協商的關鍵
在這個變動快速、資訊多元化的時代,協商能力早已不是談判桌上的專利,而是每個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良好的協商能創造雙贏,帶來互惠互利的結果;協商的成敗高度依賴於你能蒐集多少有用的資訊,包括對方的目標、期限、備案等。
正如書中所強調的:問對問題,就是協商的關鍵。
這種問題導向、資訊優先的協商思維,正是現代商業邏輯的核心。書中把協商拆解成十大類型、五十道問題,讓你能依情境精準出招,避免無的放矢的尷尬與損失。每一個問題背後,都蘊含著策略與心理學,讓你不只懂得爭取利益,更能創造長期雙贏。
無論你是想爭取更好的薪資、談成一筆生意,還是在生活中遇到棘手的溝通難題,這本書能讓你在日常與職場上的協商都游刃有餘。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